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变法的遗恨 第七十七章 新皇御正殿 欧阳遭...

本章节来自于 变法的遗恨 http://www.lishu123.com/79/79736/
    正月的江宁,春寒料峭,秦淮河边,王安石夫妇正送二十四岁的大儿子王雱上船赴京赶考。(继承者:纨绔二小姐)王雱中等个头,面容清瘦而有点苍白。但两眼目光灼人,放着睿智的光芒。他青筋暴突的手中提着一个书箱问:“爹爹,还有什么要嘱咐孩儿的吗?”王安石说:“该说的我都说了,你身体不好,出门在外,冷暖自己要多注意。此番进京要多去韩维大人府中拜访,他是新君老师,又是爹爹的挚友,你多和他接触,对在京处事、待人接物都很有益……”王雱登船招手:“您的话孩儿都记下了,爹爹、母亲,你们请回吧。”

    二月初六日,赵顼立安国夫人向氏为皇后,移居春和宫。并决定第二天驾御正殿垂拱殿正式接受群臣朝贺。赵顼在春和宫对向宗茵说:“皇后,朕明天要正式临朝了,你春和宫宫女多,陈姝就随我继续到前殿当差吧,她办事比较稳妥。”新皇后向宗茵颇感意外,但又不好阻拦,只好说:“皇上要用人,是她的造化,陈姝,还不赶快谢过皇上。”陈姝连忙跪拜:“谢皇上垂爱。”

    当晚,赵顼沐浴斋戒后,特地请来太子右庶子、龙图阁直学士韩维:“老师,朕知道君主要有一整套治国平天下的大政方针,那么依靠什么人制定大政方针,制定什么样的方针呢?我想听听老师的意见。”

    韩维字斟句酌地向他陈述了三件事:“皇上聪明睿智,心系天下苍生,韩维是最清楚不过了。既蒙陛下垂询,臣谨呈三条,供陛下参考:第一,初次驾御天下,临朝听政,只有大事、急事应该马上裁决,其余则暂缓,留待以后慢慢斟酌,人君当政之初,凡事不能仓促;第二,辅政的宰相、枢密使等都是两朝顾命大臣,应该以礼相待,依靠他们制定大政方针。(末世魔神游戏)每当他们奏事,要尽量让他们把话讲完;

    第三,在京各部门,各有各的职责,天子不必越俎代庖,过多干预。”

    赵顼说:“老师所言极是,朕记下了。”韩维临告辞时,还将事先注释好的一篇《滕世子问孟子居丧之礼》呈给皇帝:“居丧之礼,古今一理,陛下得闲时可以看看,不无小补。”赵顼笑着说:“还是老师想得周到。”

    二月初七日,赵顼初御垂拱殿。天亮前一个时辰,他就从春和宫起床了,陈姝细心地服侍他穿好白色朝服,戴上素色幞头,系好玉带,说:“陛下站直了,让奴婢瞧瞧。”赵顼说:“姝儿,都摆弄好半天了,行了吧。”陈姝又在赵顼身上扑打一番:“陛下今天正式临朝,第一次见百官,奴婢一丝一毫也不敢马虎。”

    赵顼对皇后夸道“姝儿侍驾真周到。”陈姝嫣然一笑:“谢皇上夸奖。已到卯时,皇上起驾吧。”内侍开启宫门簇拥着赵顼来到垂拱殿视朝。此时,天色微明,宰相、参政及枢密院、六部、三司、开封府、审刑院长官早就候在殿外。待赵顼坐定,一声鞭响之后,石得一高呼:“皇帝临朝,群臣按班觐见——”

    这声音透过威武挺立的御林军,传出殿外,文武大臣立即按班站定,舞蹈朝拜山呼万岁毕,上百双眼睛齐刷刷地注视着这位新君。赵顼神情肃穆,掷地有声地地对大家说:“诸位爱卿,朕刚刚即位,年纪又轻,朝廷决策定有不完善之处,,甚至会有严重失误之处,内外文武群臣,对国家各种要务,对边关防务的得失,对州郡民情流弊,均可直言奏疏,不要有任何忌讳,议论得当,有利国家的,朕自当酌情奖掖。www.heihei168.com

    韩琦出班先奏:“新君初立,中书省按例准备进封交址郡王李日尊为南平王。加西蕃唃厮啰国首领董毡为检校太保。”赵顼点头:“准奏。”韩琦又汇报了山陵进度。接着三司使韩绛说:“转运司已着手重订山陵所需的用度规划,预计比原计划可再节省24万贯。”赵顼说:“好,尽快将规划呈上来。”“可是三司东挪西借,才凑了56万贯,还有4万贯没有着落……”韩绛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赵顼说:“这个……朕会想办法凑足的。”

    韩维提出:“现在京朝官至卿、监部吏,凡二千八百余人,可谓多矣,而且吏部奏举磨勘选人未引见的还有二百五十多人。臣不敢远引前代规制,姑且拿先朝比较已觉得冗员太多。四十年前,法度尚严,选人要经过四考才能改京官,各路使者举荐下属、部吏数目并未有限制,而且在京的台阁及常参官都曾经担任过知州、通判,虽然不是部吏也都能被举荐回京,当时经磨勘改京官的,每年才几十人。

    后来磨勘资考的人不断增加,而知州举荐部吏,又根据他州郡的大小规定了他可以举荐的数额,又规定常参官不许荐士,其章程比四十年前逐渐繁琐,而改为京官者人数已增加了。就这样磨勘应选者还不超过旬日就被引对,没有在京排队等待选拔的。十年前,开始限定监司奏举的人数,那法规更严密了,可是磨勘在京排队的已不少于六七十人。比以往多出三倍。

    以往法疏而人数少,现在法严人数反而增加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正是因为对荐吏者每年下达了员额任务,他们务必要凑足数目罢了。(泡妞低手)例如一郡之守,每年准许他推荐五人,而年终不满其数,那么他的属下人人都认为郡守把自己给遗漏了,负责举荐的人害怕遭到责难,想不凑足人数也不行。这就是被推荐者很多,而真才实学很少的原因,确实做了很多无用的事。请陛下明白昭告天下,有人则举荐,不必一定凑足规定的数额。”

    赵顼采纳了他的建议,降诏宣布:“以前命监司、知州举荐所属部吏,每年限定员额,本为了防止其滥;可是有司不问能否,一律举足限定员额,这也不是朝廷本意。从现在起所举荐的,务在得人,不必凑足所限之数。”

    曾公亮又呈上任子拟赐进士出身人员名单。赵顼看着看着皱起了眉头:“怎么这么多人?早饭后,曾大人到延和殿来,我们再议。”石得一听赵顼这样说,连忙喊:“今日早朝结束,退朝——”

    赵顼回内廷进早餐的路上,石得一说:“醴泉观使李端愿请对,王陶新除群牧使要上殿谢恩,皇上见他们吗?”赵顼坐在辇上,没有马上回答。他知道,李端愿是宋真宗妹妹穆献公主的二儿子,按辈分长自己两辈。李端愿七岁授如京副使,后经四次升职为恩州团练使。

    英宗初即位时,太后听政,皇帝临朝不愿说话。李端愿曾对皇帝说:“陛下当躬揽权纲,以系人心,不宜退托,失天下望。”说这话时,赵顼就在身边。英宗亲政后拜他为武康军节度使、知相州。李家是将门皇亲;为官清正,而且历世积善信佛,李端愿本人即是禅宗的著名居士。(总裁专属·宝贝,嫁我吧)现在正做着清闲的醴泉观使。赵顼觉得还是见见为好,就说:“石得一,通知李端愿、王陶依次在曾大人之前到延和殿请对吧。”

    巳时,赵顼更衣后还是一身缟素来到延和殿,因为李端愿是长辈,所以寒暄、赐坐优礼有加。赵顼说:“爱卿身为近戚,辅佐先朝,多次陈述治国方略,朕嗣位之始,正是王者有为之时,还望不忘先帝顾托,继续辅佐朕躬,一应当今要务,宜多上条陈提醒朕。”李端愿从怀中拿出写好的奏疏呈上:“老臣便是专为呈奏章而来,希望能对陛下有所帮助。”

    赵顼展开奏疏一看,都是些尊崇天地、敬畏鬼神、厚葬先帝,善待宗亲的套话,心里很不以为然,但他并没有在脸上表露出来,说:“爱卿所奏,朕日后当细细研。”李端愿退出后,赵顼吩咐石得一、陈姝:“此人所奏全是陈词滥调,原来竟是浪得虚名,以后他再请对,不要再问我,直接就说朕很忙,没有时间接见。宣王陶吧。”

    新任群牧使王陶上殿来谢恩了,赵顼说:“爱卿是朕的股肱,不用拘这些常礼。”王陶说:“正因为臣是陛下旧人,才不能坏了规矩,惹其他臣工说三道四。”赵顼微微叹了一口气:“朕即位以来,千头万绪,而国用不足,朝廷大臣却满足于因循守旧,很让朕烦心……”善于钻营的王陶退下来后,从皇帝的口气中琢磨着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一时走神,差点和急忙上殿的曾公亮撞个满怀。

    曾公亮上殿后,赵顼开门见山地问:“每年赐出身都有几百人吗?这些人学术文章乏善可陈,却依靠父荫拿国家的俸禄,成为朝廷一大负担事小,还会助长不正之风,可不可以裁减一部分?”曾公亮轻声慢语地解释:“皇上,这些人是礼部会同吏部反复衡量才敲定的,拿掉一部分,则很难摆平……”

    曾公亮答对时,看到赵顼脸色难看,不禁紧张得直冒汗,可他知道人情难却,赐出身的人,父辈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名公巨卿,还有就是韩琦、文彦博等人亲自打招呼的,谁也得罪不起。(新驻京办主任:对手)”赵顼看到了他为难的表情,说:“不为难你了,这次先这样吧。赐礼部进士及第、出身一次竟有四百六十一人之多,以后万万不可这样,必须慎之又慎。”“臣遵旨。”曾公亮如获大赦一般退出了延和殿。

    赵顼微微闭目养了养神,要石得一把入内内侍省、御药院、勾当内东门几名最信得过的内侍李宪、王中正、张若水叫来:“你们都是朕最信得过的内臣,你们要充分用好朕分给你们的皇城司亲从官、走马承受,悄悄深入到闾里坊间和权臣家中,听到民间怨言或看到朝臣异动,随时随地通过你们向朕报告。”

    内侍们领命唯唯而退,赵顼又打开案几上的奏折一一过目。直到午时才处理完。

    用完午饭,赵顼又在延和殿召集丁未科主考官知贡举司马光和副考官知制诰韩维、知制诰邵亢。他说:“丁未科举士是朕登基后的第一次科考,关乎选拔人才的百年大计。从省试到御试,从详定到复核,必须严明纪律。要晓谕手下人,科考中任何人出了问题,朕将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这次就全倚仗各位爱卿了!”

    司马光说:“臣等将实行严格的搜身法规,考场内外兵士密布,考生之间专人巡行监视,堵塞各种权门舞弊之途,力求让学子们凭个人学识公平竞争。

    我们将执行严格的弥封誊录制度。糊名’后,考官无法从试卷上知道考生是谁。考生交了试卷,一律由专人抄录一遍,送给考官评阅。考官无法从试卷上的笔迹认出考生是谁。”

    韩维说:“如有行贿请托,结党营私者,一经查出,严惩不贷。”赵顼说:“如此甚好。”

    夜晚,赵顼由向皇后陪着,散步来到内东门前,他要向皇后在外面等他,自己又步入内东门小殿,找到了当直的翰林学士邵亢。邵亢见礼后,赵顼让邵亢草制说:“朕曾经侍奉先帝左右,听过先帝的教诲,先帝说‘旧礼节规定士大夫之子有娶帝女者,就都升一辈,让公主避公婆之尊,不行儿媳之礼。这种做法很久了,非常不通人伦之礼。怎么可以因为富贵的缘故,而不讲人伦长幼之序呢?’朕现在恭承遗旨,令中书门下议,形成正式诏令:从朕御妹德宁公主开始行见公婆之礼,从驸马王师约起不再升行一辈。”

    走出内东门,赵顼对向皇后说:“朕扎扎实实忙了一天,还真有点累,这皇帝当得不轻松。”向皇后娇嗔地拉着赵顼的臂膀:“日子长着呢,不要累坏了身子,快跟我回宫吧……”

    “不,你先回吧,朕还有件事。”赵顼回到清居殿,叫来慈寿宫总管张茂则:“太皇太后既然不肯另建新宫,你明天通知将作监把慈康宫的匾额换掉,改名慈寿宫。朕已经写好了,你从御书房拿去给工匠照着刻吧。”张茂则走后,赵顼又叫来石全育:“父皇在世时,对你最为信任,现在朕要你协助韩相国处理好父皇山陵具体事务。处处务求俭省,有什么情况,随时向朕回报,哪里搞得不合要求,朕唯你是问。”

    石全育走后,赵顼来到向宗茵的春和宫刚准备休息,忽听殿门外石得一高声报告:“通进银台司紧急送进监察御史里行蒋之奇的奏本,陛下现在要御览吗?”赵顼迟疑了一下说道:“呈上来吧。”石得一快步进来递给赵顼。赵顼看了几行,气得把奏本往地上一摔,喊道:“石得一,明日巳时,叫蒋之奇内东门幄殿来见!”

    向宗茵问:“官家,何事发这么大火?”“蒋之奇上本告欧阳修与儿媳私通!”

    向宗茵说:“人家闺房之私,他怎么能知道?”赵顼恨恨地说:“这欧阳修也是麻烦,在孝服里面穿红衫的事,朕刚帮他遮盖过去,怎么又冒出这档子事……明日先问过蒋之奇再说,睡吧。”

    赵顼催促皇后睡下,自己却心事重重,怎么也不能入睡。向宗茵伸出雪白的手臂,挽住赵顼的脸:“皇上怎么翻身打滚睡不着?”“唉,父皇山陵工程,怎么省,还有缺口4万,朕正为此事犯愁呢。”“原来是为这事啊……臣妾这里还有一些陪奁,少说也值个一、二十万,明日让石得一带人拿去唐家金银铺里化了……”“使不得!朕堂堂一国之君,怎么好用皇后的钱呢?再说传出去不让人笑话吗?”“皇上此言差矣,妾人都是皇上的,还不应该为皇上分忧吗?叫石得一带人微服去变现,谁又能想到是我皇家的珠宝?”赵顼抱住向宗茵狠狠亲了一口:“皇后深明大义,朕最贴心之人还是皇后啊!”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君姝筱的小说变法的遗恨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变法的遗恨最新章节变法的遗恨全文阅读变法的遗恨5200变法的遗恨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君姝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