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变法的遗恨 第七十三章 薛向献边策 赵预嫁...

本章节来自于 变法的遗恨 http://www.lishu123.com/79/79736/
    此时,新科榜眼初等幕职官薛向在陕西邠bin州做司法参军,他是位有志报国的干才。(重生之蜕变)在深入调查边寨情况后,先献上了《西陲利害》十五篇。接着又上疏陈述巩固边防五点建议。赵顼给赵曙听:“一是选将帅以反制其讻,二是迅速攻伐以罢其敌,三是省戍兵以充实其力,四是绝西夏利源以使其国困顿,五是惜经费以固国家根本。”

    赵曙有气无力地说:“这是个人才,你通知他来京,向你详细说说他的建议。”赵顼代替皇帝召见了从邠州专程进京的薛向:“父皇对你巩固西陲的五点建议很看重,你不妨具体说说你的想法。”薛向闪动着精明的双眼说:“颖王殿下,臣以为可以选才谋、居要害,任权变、广招置,招募向导行反间之计,使西夏君臣各怀鬼胎,自相屠戮。用智而不用力,这就是反制他们的办法。设先举之策,行浅攻之术,诸路分据地势,犄角进兵,声援相及,若首应尾,敌人如果在东面有防备,我们就击其西南,年长日久,让他们劳于奔命,这就是让他们罢兵的办法。”

    赵顼说:“这两点为应急之计,那么固本的后三点呢?”薛向继续说:“东兵来西部屯戍,奔波劳苦,不知敌情不习地势,白白浪费廪食。若集训本地土兵,减费重威,这就是充实我方力量的办法。停止给西夏的赐予,禁止和西夏的市易,绝其盐利,设官致命,断绝他们的衣食之源,这就是使他们国家困顿的办法。现在各路的宿兵,调度繁忙,稍失经画,就会白白困扰人民,而无补国用。宜汲取康定年间失败的教训,免仓促之举,任公实之谋,使府库充牣,而农桑不残,士饱气勇,用来攻则克,用来守则坚,这就是巩固我国边陲的根本办法。(实习神医)”

    赵顼不由得夸赞:“薛大人想得很周全。”他把薛向的意见回报给赵曙,并说:“薛向虽然年轻,但见识精辟入理,可算是个奇人。”赵曙说:“薛向的建议很有价值。不妨照他的建议试一试……”正说着,突然又不停地咳嗽起来,猛然间又喷出一大口鲜血,赵顼连忙扶他进清居殿休息,薛向的建议只好暂时被搁置起来。

    过了两天,病情稍好一点的赵曙问欧阳修:“去年水潦成灾,你曾经跟我说是因为没有选拔贤才的缘故,是这样吗?”欧阳修回答:“近年进贤之路确实太窄,是当前一大存在问题。臣每次与韩琦等谈论这件事,意见总不一致。”赵曙问:“为什么说进贤之路太窄呢?中书省也曾经拟过一些人的名单,那些人究竟怎么样?”欧阳修回答:“这类选拔倒很精当,那些人也确实有才。但都是钱谷刑名强干之吏,此所谓用才也。如臣所言进贤之路太窄,是指的馆职。”

    赵曙问:“这话这么说?”欧阳修说:“向来朝廷用人之法,从两制选拔到两府,从三馆选拔到两制。所以三馆是培养辅相的摇篮。”赵曙说:“参相详细说说,顼儿,这是用人之道,你仔细听着。”

    欧阳修说:“翰林学士院中的翰林学士、承旨、直院、直学士和舍人院(中书后省)中的中书舍人、直舍人院等,以及有知制诰头衔的诸官历来合称两制。(神王临世)三馆是指昭文馆、史馆和集贤院。馆阁之选,都是天下俊才,而且必须先考试而后才能任命。一任此职,遂成名流。馆阁人员有兼职和专职两种,兼职的称之为贴职,专职的称之为馆职,各级馆职皆通称为学士。以前入三馆有三条路,现在其中有两条已经被堵塞了,这就是臣所说的进贤之路太窄。”

    赵曙问:“入三馆有哪三条路?”欧阳修答:“进士高科是第一条路;大臣举荐是第二条路;因干满任职年限而迁升是第三条路。以前进士前五名以上及第者,皆可直接试馆职,状元及第的,有不到十年即做到辅相。现在状元要经过两任凡十年,才准许去试馆职,而第二名以下都没有资格去试馆职了,这高科一路已形同虚设。往年大臣举荐,随即就召试了,现在大臣举荐,只能先登记,要等三馆缺人才能去试馆职,而三馆原来并没有规定员额,所以谈不上什么时候缺人,则被推荐者永远没有去试馆职的日期,因此举荐一路也被堵塞了。现在最好令中书根据需要,推荐文学人才,这样就不会遗漏贤良了。”

    欧阳修这一番解说让赵曙连连点头,他说:“爱卿言之有理,韩丞相身为首辅,却怎么不考虑这些弊端呢,顼儿,当照参相之意颁诏。”

    赵曙于十月十三日召集两府大臣说:“馆阁是陪养人才之地,朕早想挑数人入选,到现在还没发现,公等抓紧替朕搜罗,即使是你们的亲戚、世家也不要避嫌,朕自会亲自考察是不是能大用。(盛世女皇商)宰相、枢密使、参知政事可各举荐五人来试馆职。”

    三十二岁的商洛县令章淳得到欧阳修的推荐,入朝来试馆职。章惇是福建人,长苏轼一岁,与苏轼同科及第,他个性豪俊,博学善文。召试馆职合格后,却遭到王陶、蒋之奇的联手攻击。

    王陶上奏章说:“章惇是章愈与乳母的私生子。臣听苏轼说,有一次章惇和他一起旅行,到了黑水谷,那里有一条深涧。深涧两侧绝壁万仞,道路断绝,下边湍流翻滚,只有一条横木为桥。章惇胆子大,要苏轼走过去,到那边的悬崖上题词。苏轼两腿发软,不敢过,章惇却若无其事地走过去,从容在石壁上写下:‘章惇苏轼来游’,苏轼说章惇‘必能杀人!连身家性命都不顾的人,还怕杀人吗?’臣以为章惇行为乖戾,标新立异,好异端邪说,不宜任馆职。”

    赵顼说:“自古英雄不问出身。”蒋之奇说“皇上,章惇佻薄秽滥,一向因为自己家出身门第不高,说话常爆粗口。不宜大用。”赵曙说:“那就将章惇改任武进知县,让他出京吧。”

    王无忌风尘仆仆来到西夏金汤,见到了正在养伤的谅诈,义正词严地斥责:“大王不该屡犯边境,我奉皇命通知大王,我朝将停止岁赐。”谅祚见宋朝要停止“岁赐”,果然犹豫起来,思虑再三,觉得还是银帛重要,于是放弃了攻城略地的打算,干笑着对王无忌说:“先生稍事休息,我们马上安排撤退,并有表章,请先生带回转呈皇上。(兵王之王)”

    十一月初一日,王无忌带着谅诈认错的表章回到汴梁,这时赵曙已卧床不起,只能宣王无忌进后宫福宁殿见驾。王无忌以谅诈表章进呈赵曙。回报说:“谅诈遭到申斥后,神情沮丧,盘桓塞下,不敢入侵了。”赵曙展开谢表来看,谅诈在表中称:“这次是我边境将士擅自起兵,这些人行将被我诛杀。”

    两府大臣进入福宁殿问候起居之时,韩琦靠近御榻问:“皇上,谅诈服罪了吗?”赵曙勉力坐了起来对韩琦说:“一如相国所料。但谅诈所上谢罪表虽然说‘受赐几朝,怎么敢违背先前的誓言’,而表中有很多搪塞的话,把责任都推在他的下属身上。”

    韩琦看看文彦博,声音响亮地说:“我们要再次下诏,责令谅诈要专门派遣使者来贡誓表,要他写明今后严戒边境酋长,约束他们各守封疆,不得点集人马,动不动就来侵犯;其鄜延、环庆、泾原、秦凤等路一带,很久以来就是我朝熟户归顺我的西蕃,谅诈不得再劫掳他们,逼迫他们改投西夏;对我朝那些不得志想叛亡之人,也不得再予招纳。如果违背此誓约,则视为同我们绝交,如果能遵守先前所降誓诏。那么朝廷的恩赏,自当一切如旧。”赵曙说:“好,就这样草诏。”

    初三日,因为在大顺城抗击夏人有功,庆州蕃官都巡检使、内藏库使赵明升任顺州刺史,其他将士及蕃官有功者也都按功劳大小予以奖赏。(继承者:纨绔二小姐)赵曙对李达说:“听说赵明之子伏击后回马入城时,差点儿被敌人追杀了,他们如此奋不顾身,真是国之干城。”

    躺在病榻上的赵曙对高滔滔和赵顼说:“朕身体越来越差,你们要当心太后,比干是七孔玲珑心,她比比干还多一孔。赵允弼是我的仇人,你们要防止他们趁机联起手来耍什么花招。”高皇后说:“她只是好权,不至于联手外人来对付我们吧。”赵顼说:“母后,父皇说得对,欺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初五日,一直生病的赵曙病情突然加重,竟然不能说话了,凡审核公文之类的意见只能写在纸上。太医不知道赵曙是慢性中毒所致,焦急地对高皇后母子说:“臣等从症状看,陛下很可能是中风不语,而且会越来越严重……”皇帝的病久治不愈,而且现在日趋沉重,虽然神志有时还清醒,但只能依赖于放在床榻边的一枝笔来传达旨意了。太医们预先向皇后回报,也是为了将来减轻自己的责任。

    看着丈夫每日支撑着在病榻上“处分”国家大事,高皇后心急如焚,她对太医们说:“你们要想方设法,医好皇上的病,不然,本宫是不会放过你们的。”太医们只有跪地瑟瑟发抖的份。

    十一月初七,赵曙又吐了一大碗血,太医们手足无措,惊惶万状,两府终于不再隐瞒皇帝的病情,开始在大庆殿设下道场,为皇帝祈祷。宰相韩琦见皇帝始终不发话,而自己又不便公然请立太子,便告诫高皇后和颖王赵顼:“皇后和殿下早晚要不离皇帝左右,以防情况有变。”这期间,赵曙不再像以前那样谦让了。接受了群臣所上的加在皇帝二字前面的一长串尊荣的称号

    初八日,赵曙精神好一点,示意范观音把韩琦、高皇后喊到床前,然后用笔在麻纸上歪歪斜斜写了几个字:“月内为宝安完婚,快办。”韩琦、高皇后相视默然,心里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皇帝可能是觉得自己去日无多了,要亲眼看到爱女出阁。

    原来那次德宁公主回门宴后,由欧阳修保媒,赵曙选定宋初大将王全斌后裔、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王凯之孙王诜为宝安公主赵预的驸马。韩琦拿过纸条匍匐在地:“陛下放心,臣一定协助皇后办好宝安公主的喜事。臣已在开封安远门外拨给王家一所占地几十亩的大宅。,为给皇上祈福,朝廷将宣布降天下囚死罪一等,流放以下全部释放。”

    司马光见皇帝多日不临朝,又上了一道奏章:“臣伏见陛下登基已来,太阳祲色,中有黑子;大风使白天如暗夜;冬天温暖不结冰;连年大水,淹没良田。今年彗星迭见,早东晚西,几个月才消失;蝗虫危害庄稼;又是日食。加之陕西、河东大旱,西戎骚扰,边境未安。当此之际,群臣本应劝导陛下,敬畏天命,抚恤民情以求吉祥。而朝廷却认为天灾非关人事。后来佞臣建议,为您上了尊号,欺蔽上天,使上帝鬼神,心中不快。自上尊号以来,陛下便患此重病,久而不愈,此皆群臣谄媚阿谀之罪。伏望陛下拒绝群臣所上章表,推掉尊号而不受,再下诏书自责。如此天帝也可能收还威怒,让陛下福禄大来,早日康复。”

    韩琦问赵顼:“颖王看要不要把司马光的奏章念给皇帝听?”赵顼发怒道:“父王病体这样沉重,司马光还说出这种迂腐的话来,真正不知轻重,相国不念也罢!”韩琦连连点头。

    十一月十八日,宝安公主下嫁左卫将军王诜。宝安公主赵预平素好古文,喜笔札,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是赵曙夫妇最疼爱的二女儿。她肌肤白嫩、香软,脸上总带有妩媚的风韵,那娇怯的婀娜招人喜欢;可算天生丽质。但她体格纤细、柔弱,生下来就多病。

    大婚的公主穿上了凤冠衫裙,搽上了胭脂,但两颊却仍然深深地陷进去,眼边有两道黑圈,嘴角在微微地颤动,虽然是她大喜的日子,父亲的病却让她高兴不起来。

    她从自己住的燕云斋来到福宁殿向父亲辞行。赵曙头扎手帕,支着病体坐起来,高皇后、范观音在二面扶着,哥哥颖王站在旁边,曹太后坐在龙榻旁边,看上去也是一脸愁容。公主跪在父亲的龙榻前挥泪作别:“父皇一定要保重龙体,愿父皇早日康复。”

    赵曙的眼泪无声地流着,拿出已经写好的两张纸。给女儿的一张上写着“当好儿媳,勿念我。”给妻子的一张上写着“和顼儿一起送颀儿去驸马府,明天再回来,我不放心。”宝安和皇后一齐哭出声来。这时傧相来催:“吉时已到,公主该出发了。”赵曙连连挥手示意,让他们快走。宝安望着父亲,一步三回头,真有点生离死别的样子。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君姝筱的小说变法的遗恨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变法的遗恨最新章节变法的遗恨全文阅读变法的遗恨5200变法的遗恨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君姝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