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变法的遗恨 第五十九章 血洗同家堡 炮轰韩...

本章节来自于 变法的遗恨 http://www.lishu123.com/79/79736/
    陕西泾原路德顺军,是个下州。(霸道少爷的倔丫头)m只管一个陇干县。一座水洛城和几处堡寨,但却是一处边陲要塞。它与西夏之间只隔着羌人通唃氏木征的一块世袭领地。水洛城离羌人的同家堡只有二十五里。

    为了加强边关的守卫,冬至前,赵曙调精通军务的蔡挺去镇守德顺军。蔡挺从荆南来到德顺军任上,不辞劳苦,带领属员仔细地考察了沿边地区的山水、城堡、关津、隘口和村寨。然后向朝廷提出了“修筑古渭寨,以扼西夏之咽喉,授给秦州通唃氏木征等人官职,以瓦解西夏侧翼”的守边策略。

    蔡挺在修筑古渭寨的同时,抓紧训练弓箭手。朝廷规定,家中有二个男丁的抽一个训练,家中确实只有一个男丁的可以不抽。为了不耽误农事,让民户安心发展农牧业生产。蔡挺训练弓箭手,放宽了规定:“当地民户凡家中有三个以上男丁的,抽一丁出来训练,家中确实只有两个男丁的可以不抽。”

    看到蔡挺在德顺军搞得红红火火,冬至后,十九户生羌将同家堡献出,作为投奔宋朝的见面礼。宋朝当时在同家堡还未设封堠。西夏看到同家堡归顺宋朝,眼睛都气红了。

    汉奸景询这次又抓住了机会,他对谅祚说:“大王,我们要以同家堡人投宋,掳走了我西夏百姓为由,派兵与宋军争夺同家堡,趁机掠夺他们的钱粮、牲畜。”谅诈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亲率骑兵攻打同家堡。

    夏军有备而来,刚进驻同家堡的宋军却无险可守。(万古至尊)蔡挺以两千步兵抵挡西夏的上万铁骑,战况空前惨烈。面对西夏穿三层铠甲的重骑兵,不擅近战的宋军手握弓箭已无能为力,被西夏骑兵杀得血肉横飞,肢体分离。

    西夏兵不仅轻易杀入了同家堡,还一度攻进德顺军威戎堡。蔡挺只好退守刚修好的古渭寨,才阻止了敌人的继续深入。

    同家堡、威戎堡两处的深宅大院、繁荣市街、名刹古迹都被西夏军付之一炬。,致使两堡繁华之处,尽成断壁残垣。南门丝行街仅存下两间楼房,其余均被大火烧光。杨柳湾金明寺一带,也仅剩几户人家。西夏占领的七天七夜中,同家堡、威戎堡上空,黑烟滚滚。无人敢出去救火,也无人敢大声哭泣。一位老翁开门探头一望,立遭党项兵一箭封喉。

    党项兵凶恶铮狞。每天闯入居民家中,毒刑拷打,放狼狗噬咬,逼他们向西夏迁移,逼老百姓交出熟户和弓箭手。光天化日之下西夏军闯入居民家抢掠财物,侮辱妇女,赶羊牵牛捉鸡杀鹅,家家遭殃。漫长的七天里,西夏兵斩杀宋朝生、熟户数千人,掠得牛、羊上万头以后,才撤离同家堡和威戎堡。

    德顺军谍报如雪片也似飞向汴梁:“景询助纣为虐,夏军侵入同家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朝廷上下唉声叹气,又无可奈何。赵曙拍案大叫:“全力捕捉景询在陕西的家属和亲戚,一个也不赦免,灭他九族,全部斩首!派遣王无忌持诏去西夏责问,同家堡羌人自愿投宋,他为何杀我边民?”

    可是西夏主谅诈却派梁乙埋竟将王无忌挡在境外不准入境。(最后人类)十二月十八日,却假惺惺派人来贺正旦,二十一日,又加派漫咩带一点贡品来贺寿圣节。

    司马光奏道:“近年以来,谅诈虽然表面上派遣使臣来,向我朝称臣,暗地里却施展诡计,不断骚扰我边境。拿官爵金帛,引诱我国不法之徒及熟户蕃部,听说像景询这样亡命叛逃为他出谋划策的,已为数不少。那些熟户蕃部有违抗不从谅诈的,谅祚就调兵马公开杀戮抢掠。弓箭手有住在边境地区的,谅诈都胁迫驱赶他们进入西夏内地。我边关将帅只知道请求尽抽内地州军兵士补充边防,让兵士多费粮草。却无力保护熟户蕃部,于是其余熟户也都畏惮谅诈凶威,怨愤大宋,人人怀有叛离之心。

    谅诈又多次扬言进攻,虚虚实实,惊动我边防将士,边防将士常常寡不敌众,连蔡挺这样智勇双全的将领都没有办法来抵御外侮。敌人一会儿大军压境,一会儿又没有动静了,边关警报频传,我军疲于奔命,怎能不失败呢?”

    赵曙说:“这个谅诈,真让人头疼,刚刚血洗了同家堡,现在又派人来送贡品,他在搞什么鬼?”

    司马光剖析道:“谅诈这次派遣使臣来,向我朝称臣,还进贡一点宝物,不外乎三个原因:一是以小引大,以便继续得我岁赐金帛二十余万,二是有利于他们进京贸易,三是想麻痹我朝对他不予戒备。(妖妃有点狂)他所以专门掳走熟户、弓箭手,是他认为我本土派去的军队不值得畏惧,只有熟户、弓箭手生长在边关,骁勇善战,是他的心腹大患,西夏想事先翦除、收买他们,这样一来边关便没有他们的劲敌,他们入侵时就可以通行无阻了。”

    赵曙听得连连点头:“先生这次分析得很有道理,你看我们应该怎样对付西夏呢?”

    司马光说:“臣以为一应文武臣僚,有久历边任,或曾经历过战阵,熟悉军中利害的,都可以让他们上疏自荐。希望陛下不要因为这些人官卑职小或文笔浅陋而有所忽略,要对他们的奏章一一略加浏览,择优召对,详细询问治兵御敌之策。如有可取的就予以施行,并记录下他们的姓名放在您身边,随时选择其中谋略出众的,提拔为将帅。继续选拔精锐、淘汰老弱残兵以使将帅得人,士卒用命。”

    赵曙说:“学士对策虽好,可是远水不解近渴。”他退朝后对着老婆、孩子唉声叹气:“年初我们虽然对军队小有裁撤,但现在军费开支依然庞大,遇到敌人却不经打。现在每年都要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财政年年亏空,眼下亏空已达157多万。西夏还在不断施展阴谋诡计,让我朝不得安宁,这便如何是好。”

    赵顼说:“朝臣中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迫在眉睫的内忧外患,他们仍然热衷于对爷爷封号的争论,这些士大夫们逞口舌之利如鱼得水,只要有廷对资格的官员,都争着向您提出意见,任意对宰执大臣进行抨击,舞文弄墨、唇枪舌剑,这些名噪一时的士大夫们,长篇大论能口吐莲花,而治国安邦、抵御外侮却一筹莫展。(皇商嫡女:医动天下)”高皇后说:“濮议开了头,就没有安生过,太后她也一天到晚嚷嚷着说我们忘恩负义呢。”

    正说话间,石全育来报:“判国子监吕诲延和殿请对。”赵曙说:“吕诲一定又是为议论濮王的尊崇之礼而来,他们怎么总操心这件事?”

    赵曙来到延和殿,吕诲递上奏章说:“崇奉濮安懿王,此事事关重大,却始终看不到中书省、枢密院有什么作为,臣就不明白。两制及台谏官讨论有半年了,外臣抗疏申辩者也不是一两个人,可是两府大臣却恬然自安,好像没有听到一样,难得事奉君王就应该是这种样子吗?臣请求皇上命中书省、枢密院及两制臣僚,共同祥定典礼,以正是非。久而不决,不是大公无私的做法。”

    赵曙厌烦地扔下吕诲的奏章:“吕诲!好像你的专职就是操心尊崇典礼,给朕找事,先放在这里吧!朕正在为边关的事头疼呢。”

    治平三年春正月初一,契丹使者萧素上朝来贺正旦。兼贺寿圣节。赵曙没有接见西夏使者,却专门接见了萧素。他客气地对萧素说:“谢谢契丹皇帝派萧大人来,耶律洪基皇帝主持正义,两次谴责了西夏对我朝的侵犯,请萧大人转达朕的谢意。(贵女谋略)”

    朝会上,吕诲对司马光耳语:“我们这次要采用釜底抽薪的战术,只要大家齐心,轰倒韩琦,皇考之说自然就无疾而终了。”于是吕诲、司马光迫不及待地请求,“臣等无论如何还要专门向皇上奏对一次。”赵曙对吕诲说:“你们不说我也知道,怕朕对濮王有过高的追赠,所以三番五次说这事,你们还会说点别的吗?”

    吕诲当即辨解说:“臣觉得当今天下之事,唯此为大,试想仁宗皇帝在日对于堂兄弟辈尚且封爵隆重,何况陛下的濮王府至亲,有谁敢过问呢?近日中宫与皇太后受策,内外欢庆。您理应对至亲加以封赏,即使是很愚蠢的人也不会说有过高的封爵这样的话,臣是另有事请对。”赵曙皱了皱眉头:“退朝后,你们留身再对吧。”

    其他臣工离开朝堂后,吕诲指名道姓地弹劾:“现在韩琦自恃有功劳,日益专横跋扈,在朝中广结朋党,破坏法度。朝廷每进一官,大家都说是韩琦的亲戚故旧,每贬一官,都说是韩琦的政敌仇家。人们这样说,未必都符合实际,可是韩琦办事不公,气焰日盛,成为千夫所指,却是千真万确的。以至小人趁机巴结奉迎,奔走其门下唯恐落后,天下只知韩琦之权柄,而不知陛下之威福了。”

    赵曙不屑地说:“你们弹劾韩琦的话也太夸张了吧,韩琦有这么大的用人权力吗?”

    吕诲说:“韩琦确实没有进贤之意,唯求附己之人。例如陈升之在先朝开始凭奸邪被提拔,最终又因奸邪被贬退,现在韩琦却力排众议,让陈升之做了枢密副使。”赵曙问:“你们凭什么说陈升之奸邪?”

    司马光说:“当年张贵妃之母齐国夫人的姘头张彦方,收取了一家富豪的重贿后,竟胆大妄为,为他伪造皇帝的诰敕。这可是掉脑袋的重罪。此事被人告发后,张彦方随即被抓入开封府狱中。因为事关张贵妃之母齐国夫人,当时的开封知府刘沆只是草草审了一下。张彦方供认罪行之后,刘沆马上将他判了死刑,丝毫未敢再牵连齐国夫人。但结案时,中书省依例要派人复核。起先派去复核的是职方员外郎范镇。范镇一接手即声明:‘此案疑点多,要严加追究。’仁宗皇帝怕他生事,赶紧下旨将范镇贬为衡州税监。又改派谏官陈升之去复核。陈升之是福建建州人。当时在朝中任谏官已五年。圆滑的陈升之放过了齐国夫人不追,却追究那些别的跟张彦方有过交往的人,拿来敷衍过关。经臣等弹劾后,才被贬知定州……”

    吕诲接着说:“想不到韩琦当政后,朝中如陈升之之辈又得授美官,分布在重要岗位上,相与表里,结成朋党。”

    赵曙说:“当下用人之际,朕只能唯才是举。再说陈升之的升职,根本不是韩琦定的,你们这是妄加猜测。”

    吕诲说:“就算陈升之升职不是韩琦所为,韩琦还有别的错处。陛下即位以来,赏功报德,对韩琦加官进爵。而韩琦略一点谦让的意思都没有,更加刚愎自用,半年之内,两次辞职,没有病也睡在家里,以此要挟皇上。还在辞相表章中写道”自谓孤忠之可立,岂知直道之难行。”韩琦要是果真懂得人臣进退之分,就不应该把这种话写在章奏里。”

    司马光说:“当韩琦要求引退之时,群臣莫不希望陛下从其所请,收还他的相印。想不到陛下却待他恩礼更多,强求他继续任事。用韩琦,恐怕不足以救天下之安危。现在士大夫对他议论沸腾,人心愤怒,罢免韩琦的职务,把他贬职到京城之外,不止是国家之福,也可以保全韩琦一族能有善终。”

    赵曙沉下脸来:“韩琦忠君爱国,比那些惟恐天下不乱的人好得多了,如何对待韩琦,朕自有主张!”

    吕诲心中一怔,知道皇帝在指责自己,但他还是继续说:“陛下不要总是记着韩琦的拥立之功。嘉佑年间议立皇嗣,虽然那时很多臣僚上章恳求,但主要还是先帝与皇太后属意日久,才定下来的。当然韩琦一力促成,也不能说他无功。而皇上登基几个月后,韩琦就请下有司议濮王典礼,提出要陛下称濮安懿王为皇考。韩琦则有误导皇上之过。永昭陵黄土未干,仁宗帝遗音还在,韩琦竟已经变心,认为苍天可欺,以致两宫再起猜疑,引起天下之怨怒,人人对皇上不满,大家辨论这一问题,半年得不到解决,韩琦仍然坚持自己的错误说法,不予改正,这能算是忠臣吗?臣估计他当时赞成拥立陛下之意,就是想在今日邀宠啊。”

    赵曙冷笑一声:“说来说去,你们还是说到尊崇濮王典礼上来了,你们能称皇伯之说,韩琦他们就不能称皇考之说吗?你们也太霸道了吧,况且,朕还没最后拍板呢!你们先下去吧!”司马光、吕诲只好怏怏而退。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君姝筱的小说变法的遗恨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变法的遗恨最新章节变法的遗恨全文阅读变法的遗恨5200变法的遗恨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君姝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