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变法的遗恨 第五十八章 颖王尊法家 皇帝祭...

本章节来自于 变法的遗恨 http://www.lishu123.com/79/79736/
    冬十月二十二,赵曙任命:“权发遣三司开拆司孙永为诸王府侍,屯田员外郎、编排中书文字孙固为诸王府侍讲。(神级天才)m”吕诲立刻上奏:“孙固德薄才平,因为在濮议时蛊惑皇上,才受到重用,此例万不可开。”范纯仁则弹劾:“孙固做侍讲不可能不称职,请皇上收回成命。”赵曙说:“孙固文辞亦有可取之处,若一定要选求十全十美的卓绝之才,恐怕你们谁也不是。”

    这天,刚上任的孙永和孙固来东宫参见颍王赵顼。见颖王手中拿着一本淡黄色的“梅花玉版描金粉蜡笺”。孙永接过来一看,封面封底都是描金勾银的吉祥图案,很是精美,乃是一部手抄的《韩非子》,蝇头小楷遒劲清秀。孙永问:“这是殿下您抄写的?”赵顼不经意地回答:“是啊。”“殿下还这种旁门左道的书?”孙永眉头皱了起来。赵顼有所警觉,便说:“偶尔会翻翻。”孙永不满地说:“韩非乃是法家,为人奸险刻薄,好刑名之学,他的书颖王不适宜看。”

    颍王怕事情传出去,遭到太后和父亲的责备,故意轻描淡写地说:“录此书只是备藏书之数,并非是小王特别喜欢这种书。”

    “不喜欢怎么会把《韩非子》一书从头到尾认认真真抄一遍呢?”孙永端起老师的架子。赵顼看到他的神情,就指指书架上那些皇家专用的“大红云龙描金粉蜡笺”、蓝色的“五言盘龙粉蜡笺”线装书:“这些五颜六色的书都让人爱不释手,先生请看,小王这里抄录有儒、法、兵、墨等各家之学。”孙永说:“据臣所知,皇子的功课中,经史子集及六艺,不应包括法家学说。(穿越之我是狙击手)”

    赵顼说:“知道了,先生只管按你的课程讲授,小王虚心学习就是了。”孙固连忙在一边打圆场:“颖王说的是,我们开始上课吧。”

    孙永走后,赵颢问赵顼:“哥哥,先生都说韩非的学说不好,你就不要再抄了吧。”赵顼摇摇头说:“孙永就是个老夫子,他不知道,韩非其实是安邦治国学问的集大成者。”赵颢问:“韩非真有这么大的学问?”

    赵顼侃侃而谈:“韩非在《物权》中主张事在四方,关键看中央;圣人抓关键,四方来效力,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韩非子在《显学》中还主张‘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他大胆要求君主“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只有这样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皇权才能巩固。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驭人术。因为韩非的理论最实用,所以历代有作为的帝王无不以韩非的理论为座右铭,韩非的学说,应该说是治世之学。”

    赵颢说:“怪不得我看父皇的案头也放着一本《韩非子》。”赵顼笑了笑,没有再说下去,因为他这时想到了韩非的《五蠹》篇。《五蠹》篇要君主像防贼一样防备儒家、纵横家、游侠,防备依附贵族逃避兵役的人;要防备自己的妻妾、侍从、叔侄兄弟干扰朝政;要警惕有意讨好君主的人、警惕搜罗说客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要警惕豢养亡命之徒炫耀威风的贵戚、防止他们用国库财力结交诸侯王公。(武炼巅峰)这些人都有可能扰乱法制,是无益于社会的蠹虫,必须铲除。他望着眼前的弟弟,心里想韩非虽然写得不近人情,倒也不是危言耸听,古往今来为了皇权而父子反目、兄弟成仇的事例实在太多了。

    想到这里他吩咐:“陈姝,拿我的《韩非子》手抄本和原书逐字逐句再校对一遍,有错漏的地方认真标注出来,帮我改正。”

    离南郊大祭礼越来越近了。赵曙看到国库空虚,不想去行祭礼,对韩琦说:“朕孝服刚除掉不久,出城行祭礼恐怕不妥当,况且要花很多的钱,今年的南郊大祭不办了吧。”韩琦说:“南郊大礼不办,又会成为别人攻击陛下的口实。而且陛下即位以来,还未尝郊祭过天地呢,国家再穷,这钱都是省不掉的。”欧阳修也说:“皇上无论如何要亲行南郊祭礼。”

    赵曙又对赵顼说:“郊祭耗费极大,是历朝历代以来的一项弊政,为父还是想取消这件事。”赵顼说:“父皇,祭天是您身份的象征,也是皇权合法化的标志。而且这一传统已经很久远了,恐怕一旦取消,天下人必定认为父皇少恩;而那些凶狠无赖的兵油子,或许会因此为借口而生事作乱,所以明知郊祭劳民伤财,儿臣以为也不得不勉力为之。”

    “你们既然都这样说,那就办吧。(大天王)”赵曙皱着眉说,“这三年一亲郊是我朝历来最头疼的一件事。这一祭天大典耗费极大,正所谓‘一经大礼,费以万亿’,除了祭祀本身所需费用外,每次祭天大礼后,朝廷还得对军队、百官、宗室、后妃等给予丰厚的赏赐,一次郊祀大礼下来,王公、后妃、宰相、枢密使要赐银帛四千匹两,两府副职要赐三千匹两。赏军的费用更多,要占整个赏赐的八成。每次倾尽库藏所有,还恐不足,所以虽然是三年才一次,也让人为之发愁。”

    为费用闹心的赵曙在郊祭将近时特地下了一道诏书:“朕因为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有事于南郊。特告知各有关职司,务必勤于职守,作好准备。各道州府不得以进奉为名,趁机额外征收赋税。必需按章办事,不得扰民。事情有先后,制度有规定,礼仪有轻重,费用有多少。凡是用于郊庙祭祀天地祖宗的,应该和以往的用度一样,但像车乘、服饰、仪仗、赏赐之费,则务必要减省。”韩琦说:“臣等一定尽力减省。”

    十一月十四日,一连串的祭天仪式就开始了。早晨五更二点,禁中值事官石全育就开始整队,从驾官僚涌出殿门外,都依次站立在学士院,恭候赵曙圣驾。在殿东折槛下,十六名小黄门手执金莲灯笼,引着皇帝登辇。鸾驾出了宣佑门,前后两行绛纱红烛灯笼,导引前行。前往景灵宫行冬至朝飨礼。驾近景灵宫前,赵曙为表示自己虔孝之忱,特地吩咐:“撤去黄罗伞盖,众臣随朕步入宫门。”

    在景灵宫便殿稍事休息之后,内侍铺黄绫于道,赵曙踏着黄绫道,步行至殿前,崇馆道士二十四员在殿墀下站立,举玉音法事。(材料帝国)赵曙登殿行礼。先自前殿、中殿,次至后殿。景灵宫的西园孝严殿,供奉着宋仁宗御容,赵曙特地亲自前往酌献,虔恭行礼,以遵奉先思孝之家法。曹太后,高皇后,大长公主、颖王赵顼兄弟以下及内外命妇陪祭于廷。与此同时,赵曙又命大臣分别到别的神御殿代为行礼。礼毕,皇帝在景灵宫外廊赐从驾官酒食,而后引宰臣以下回到便殿赐茶。

    十五日,飨太庙。皇帝、后妃百官依旧像在景灵宫一样行礼如仪。

    十六日是治平二年冬至日,赵曙举行了即位后首次郊祀大典。冬至日祭天是各项祭祀活动的顶峰。冬至日的朝会俗称“排冬仪”。百官和外藩使者无一例外都要参加这隆重的朝会。五更,文武官员已整齐地排列在殿中,皇帝驾临紫宸殿,接受朝贺,然后列队出宣德门,过州桥,再出朱雀门,过龙津桥,一路向南郊出发。

    古代礼天崇阳,都从冬至日起。因为从这一天开始,白昼逐日加长,黑夜一天天缩短。昼阳夜阴,便认为国家开始阳气向上了。

    在皇帝领衔的郊祭队伍中,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韩琦担任南郊大礼使,翰林学士、谏议大夫王珪为礼仪使,给事中、翰林学士冯京为卤簿使,他是顶替已故御史中丞贾黯的。翰林学士、给事中范镇为仪仗使,端明殿学士、户部侍郎、权知开封府韩绛为桥道顿递使。仪仗遮天蔽日,队伍浩浩荡荡,举国上下把它当做头等大事来办。(狂少诱宠小娇妻

    龙图阁直学士吕公著因为摄太仆卿事,得以陪赵曙坐在龙辇上。过去陪侍都是翰林学士的身份,知杂学士而能够陪侍的吕公著是第一个。赵曙得意洋洋地问吕公著:“今天之郊祭气势怎么样?”吕公著答道:“古人的郊祭贵真诚而尚简朴,今天的郊祭不过是仪仗规模大罢了。以前仁宗皇帝祭南郊,曾让撤掉黄绫道,一切能省就省。”赵曙说:“先生说的对,朕也这样办。”

    冬至前几天,本是连日阴雨,今天等到祭天的车驾行到青城时,忽然云开日出,百官大为高兴,都欢呼雀跃。车驾停在南薰门外迎祥池边高高的圆丘下,赵曙入行宫更衣。晨时,鼓乐声齐鸣,赵曙身着饰有日、月、星、辰、山、龙等图案的衮服,外罩大裘,头戴前后垂有十二旒也就是十二条珠串的冕,腰插大圭从行宫中走出。赵顼虽然还没册封为太子,但赵曙已让他戴着9条琉的冕跟在自己后面。

    韩琦急忙率已经排列在圆丘下的百官准备回班迎接皇帝。只见石全育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对韩琦说:“丞相,皇上吩咐,他初次告庙,百官无需回班迎接,行礼时册官到圣上的名讳也无需起立,登坛不用铺黄绫道,一切要减省,以表圣上郊庙亲祭之忱。”韩琦连连称赞:“皇上圣明!”

    圆形的祭坛上摆满了匏爵、瓦登、钟鼎,计用陶瓷祭器716件、铜器15件、竹木器693件及千余件铁祭器,每个神位上陶豆竹笾各十二,陶器二只、俎案十二副,血盘一只,陶登二只,匏爵三副。

    赵曙亲手牵着献给天帝的牺牲,来到圆丘下,让屠夫将它们当场宰杀。牛、羊、猪这三种“牺牲”和玉帛等祭品一起放在柴垛上,赵曙又亲自点燃柴垛,烟火高高升腾到天上,让天帝嗅到气味,这称为“燔燎”。

    尔后,赵曙手持镇圭,登上了圆形高台,站在了圆丘的东南侧,仰着头报告:“治平二年冬至日,臣赵曙率百官恭请天帝降临享祭,并以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配享,伏惟尚飨。”

    接着,大礼使韩琦祝册:“门下:朕承祖宗之休,托王公之上,缵嗣丕业,诞隆庆基。……”接着王珪又了本次大赦天下的赦文。

    由活人扮演的作为天帝化身的“尸”登上圆丘了,代表天帝来接受祭享。待“尸”在盛放玉帛等祭品的礼器前就坐后,礼仪使先向其献牺牲的鲜血,随后献上全牲、大羹、刑羹、黍稷等。再依次献三种质量不同的酒行三献之礼,即三次敬酒的意思。叫做初献爵、亚献爵和终献爵。

    祭毕,赵曙挪动笨拙的身躯与舞队同舞《云门》之舞,女眷、百官看他踉踉跄跄的样子,想笑又不敢笑,陈姝等人只好把脸转向别处。

    知大宗正寺赵宗宝可着嗓子喊:“皇上赐胙!”汗流满面的赵曙终于停下舞步,把祭祀用的牲肉分赐给宗室臣下。回辇后皇帝在尚书省摆席,让参加祭祀者都来分享祭祀用的酒醴,称为“饮福”。

    那知这次“饮福”,郎官蒋之奇不知自重,在尚书省的大厅内狼吞虎咽,出了个洋相,竟然失态到醉饱呕吐。将一滩脏污全吐在了殿帅高士林的长衫下摆上,高士林暴跳如雷:“你怎么搞的!”旁边的人都捂起了鼻子。

    蒋之奇红着脸踉踉跄跄跑出去继续呕吐。范纯仁当即弹劾:“蒋士奇圣驾前失态,必须严惩。”宰相韩琦问:“皇上,怎么处置蒋士奇?”赵曙笑笑说:“难得一醉,不要治他的罪了。”韩琦说:“按惯例,失仪是不能赦免的。”赵曙笑笑:“失议,处罚一定要轻,如果让士大夫因为吃饭喝酒而受罚,他将来面子就很难处了。”赵曙因为听欧阳修说过此人,终于赦免了蒋之奇。

    当时的百姓也很重视冬至日,即使是一贫如洗之家,一年之间,积累攒聚,到冬至日也要想方设法穿一身新衣裳,备办一点精细食品,祭祀先祖。

    官员、军兵此时最开心,他们拿着刚到手的赏赐,互相馈赠,送节仪,逛酒楼举杯相庆。三天假日之内,汴梁城中,车马喧嚷,街巷拥挤,行人往来不绝。岳王庙、城隍庙,上香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店肆皆罢市,只有酒楼中时时传来划拳喧闹之声,官员们这三天可以公然狎妓吃花酒,纵情声色,是不受制裁的。

    陈姝、石得一陪着身着便装的赵顼兄弟在汴梁的大街小巷闲逛着,赵顼指着酒楼里的官绅说:“你看看他们,一个个得意忘形的样子,这些人能关心百姓的死活吗?”陈姝说:“当官的都把过冬至称作‘做节’,所以尽情的狂欢,至于老百姓怎么样,他们才不管呢。”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君姝筱的小说变法的遗恨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变法的遗恨最新章节变法的遗恨全文阅读变法的遗恨5200变法的遗恨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君姝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