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变法的遗恨 第四十八章 赵曙谋边事 欧阳析...

本章节来自于 变法的遗恨 http://www.lishu123.com/79/79736/
    征集义勇刚结束,桂州知州上奏:“交趾要求派遣使臣来朝议事。(末世魔神游戏)”赵曙觉得边事真多,烦恼地问:“交趾是从哪一年割据的?”

    曾公亮答道:“交趾说来话长,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前,如今五岭以南的“山越”人还处于部落状态,既无文字也无政权。传说他们的祖先也是华夏神农氏之后裔径阳王,其父辈为炎帝三世之孙。

    统一岭南的秦军将领是河北人赵佗,他在秦朝灭亡后在当地建立了“南越国”并自立为王。不久汉朝建立,他表示臣服中原,此后南越在长达近千年的时间内都是中原王朝管辖的州、郡或县,一直被称为交趾。唐至德年间交趾属安南都护府。”

    韩琦接着说:“我朝开国之后,交趾的黎桓叛乱,唐太宗派遣将领讨伐未能成功,又派遣使者招安诱导,黎桓重又归顺。李日尊废黎氏而自立,称圣宗,他现在刚娶了个猗兰元妃黎氏。交趾山路险峻地处偏僻,多潦雾瘴毒之气,即使获得那些地方,恐怕也守不住,所以我朝对交趾一直采取怀柔政策。前些日子,李师中去邕州巡防,召左、右江四十五名将领到帐下,又招募土著精兵五万,补充了将校。李日尊大为惊慌,所以派遣使者来朝贡,意在探听我朝动静。”赵曙听了才稍稍安心:“那就让他来吧。”

    赵曙为人爱憎分明,睚眦必报。商丘人蔡抗做睦亲、广亲宅讲书时,是赵曙老师,对赵曙很好,不因为他是庶出小宗而瞧不起他。而且蔡抗从不接受宗室人员的馈赠。赵曙当时便向父亲濮安懿王赵允让请求:“请准许儿子与老师蔡抗同游。”他每次见蔡抗,都整好衣冠行礼,既把蔡抗当老师,又把蔡抗当朋友。

    赵曙贵为天子,大权在握之后,就向韩琦查问:“蔡抗现在在哪里?”。韩琦说:“中书将要派蔡抗去管理广东漕运。”赵曙说:“先召蔡抗上殿再说吧。”

    蔡抗来朝见时,赵曙说:“去广东太苦了,在京做都理欠司的判官吧。(俗人回档凤皇)帮助朕掌管京师官物支付事务、清理在京及天下欠负官物的来往账籍,岂不是美差?”蔡抗说:“陛下初登大位,臣怎能让人觉得陛下任人唯亲呢,我还是去广东吧。”

    周孟阳升任屯田员外郎、直秘阁、同知礼院以后,进宫谢恩。赵曙让阁门使把他引到延和殿交谈了很久。因为周孟阳是他的旧属,所以两人无话不谈,赵曙向周孟阳仔细了解朝廷内外的事情,后来甚至把周孟阳带到迩英阁花园中的隆儒殿去密谈。赵曙对他说:“这里没有外人,老先生不必拘礼。你曾为朕登基立下汗马功劳,朕永远不会忘记的。你今年才六十五岁,不日朕将对先生越级进擢,朕要与你同享富贵。”

    周孟阳连忙拜倒在地:“不敢,不敢,陛下这样说,折杀老臣了。老朽不才,仅能捉刀代笔而已,庙堂之材还是韩琦、富弼等人,他们年富力强,堪当大任。”

    周孟阳告退时,赵曙一直送到殿门前。隆儒殿在迩英阁花园竹林中,小巧玲珑,是其他臣僚从未去过的地方,而且皇帝还起身送行,这对臣下可是前所未有的殊荣。富弼与张升纷纷猜测:“周孟阳是皇帝在王府时的亲信,看来皇帝对他必有大用。”

    颖王赵顼听到这种议论,觉得父亲确实有任人唯亲的毛病,他在当晚到清居殿给父亲请安的时候,就大着胆子对父亲说:“父皇,自从你召见蔡抗,又在隆儒殿召见周孟阳之后,朝臣们都私下议论,说父皇爱用私人。”赵曙冷笑着说:“这些家伙是自己得不到重用,嫉妒蔡抗、周孟阳罢了。”

    赵顼说:“儿臣以为,这些人也并非完全胡言乱语,你对王陶、周孟阳、蔡抗这些人提拔得是比别人快,儿臣以为父皇平常还是要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魏征曾对唐太宗说过‘人主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父皇也要兼听纳谏,才不会被臣下蒙蔽。”

    赵曙面露不悦之色:“你说是周孟阳、王陶他们会蒙蔽朕,朕对他们会偏听偏信?”“你是皇上,对臣下不要分亲疏贵贱才好。(泡妞低手)孔子不也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吗?”。

    “大胆!你……你竟敢说朕和周孟阳他们是小人!跪下!”

    “不!不!”赵顼连忙跪倒在地,高声分辩说,“儿臣怎么会这样想,我的意思是父皇君临天下,四海之内要广布恩泽、广纳贤才,不要局限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像蔡抗那样一心为您着想的故旧毕竟是少数,父皇也要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这样才能博采众长……”

    “不要再说了,我看是我平常太宠你了,跟朕说话,竟敢这样放肆,你弟弟就比你懂得礼数!”

    赵曙的呵斥声惊动了里屋坐月子的皇后,脑门上扎着手帕的高皇后连忙出来劝赵曙:“自家孩儿就是说错了又有什么要紧,你这样凶,孩子以后都不敢跟你说话了,那还有谁敢跟你说真话呢?顼儿,起来吧。”赵顼偷眼看看赵曙还在生气,跪着不敢动弹。赵曙这时回过味来,觉得儿子的话也有道理,便放缓了口气说:“起来吧,以后说话要三思而后说,你是皇长子,懂吗?”赵顼这才站起来:“谢谢父皇、母后。”

    赵曙后来倒是听了儿子的话:“周孟阳年纪是大了,精力又不济,这样吧,给他一个集贤殿修撰、同判太常寺兼侍的闲职,既显示了朕的恩宠,也可消除物议。”赵顼说:“这样最好。”

    十一月,赵曙宣布:“上次谅诈犯我鄜延路,蕃部弓箭手表现比厢、禁军勇敢,要继续对他们强化训练,予以奖励,使他们发挥更大作用。现在任命内侍省押班、文思副使高居简为环庆路驻泊兵马钤辖,兼管鄜延路蕃部事务,驻扎在庆州;任命供备库副使、带御器械张若水为泾原路驻泊兵马钤辖,兼管秦凤路蕃部事务,驻扎在渭州。”

    散朝后,赵曙留下高居简说:“你以前围着太后转,在宫中惹了不少是非,这次出京,监视蕃部情况,处理蕃部诉讼之事,要戴罪立功。(盛世军婚)办好了差使,朕可以既往不咎。”高居简吓得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葱:“奴才罪该万死,蒙皇上开恩,奴才定当努力办差。”

    赵曙说:“如对蕃部奖赏或惩罚,要同本路将帅商量处置,大事则向朝廷汇报,要团结蕃部并管好强人、壮马等事务,在西夏军队进攻时,要使蕃部老人、儿童有安身之所。你们还要加强蕃部弓箭手的训练,让他们随时准备接受朝廷的调遣,参加战斗。如果朝廷发布命令而蕃部不迅速调集起来,领队酋长就要按军法处置。”

    高居简领命到庆州后说:“咱家现在要进一步明确蕃部弓箭手的职责:其一是负责分番守烽火台。其二,充当由军将直接指挥的精锐部队——快射背嵬队,以备缓急出入马前使唤。其三,充当白直人。文武官员充当侍卫。其四,充当长行。因为正规军已不堪用。你们守边捍御,藉为军锋,素号骁勇,要成为捍卫西北边境的主力部队。”

    高居简、张若水走后,谏官司马光、吕诲、傅尧俞等纷纷上疏:“用宦官干预边事,将帅不得人尽其用,又分了安抚使之权,很是不妥。请陛下调回高居简、张若水等人,否则,臣等情愿受到逐斥。”

    赵顼为赵曙出主意:“父皇,镇戎军驻泊都监二外公高遵裕熟悉蕃部事务,可派遣高遵裕主管西路羌兵事务,调回高居简、张若水等人,免得同言官闹僵。”赵曙说:“好吧,就让他俩仍回内廷当差。”

    高遵裕到任后,经过详细调查,基本上掌握了陕西蕃部情况,他上奏:“秦凤路有寨堡十三座、蕃兵四万一千余名、弓箭手七干九百名,鄜延路有寨堡十座、蕃兵一万四千余人、弓箭手六千五百名;泾原路有镇寨、城堡二十座、蕃兵一万二千名、弓箭手四千五百名;环庆路有镇寨二十八座、蕃兵三万二千人、弓箭手三干四百名。为防止西夏引诱蕃部弓箭手大批逃亡,边境之臣不能再横征暴敛,还要给弓箭手增发衣粮。(横扫荒宇)”赵曙答诏:“朕赋予你管理蕃部全权,你要可好生经营。”高遵裕又降低了蕃部的徭役,弓箭手逃亡者逐渐减少。

    夏秋大涝过后,治平元年的冬天,竟然没有下雪,暖气如春,草木早荣。大家觉得这太反常了,陕西又不断传来谅诈犯边的消息,汴梁臣民整天都在不安中度日。

    朝会上,欧阳修上奏:“臣估计谅诈现在频繁扰边,必定成为长期边患,现在每年给予西夏的钱物,百倍于几十年前,已经达到岁给契丹钱币的一半。西夏与契丹,抗衡我大宋,已成为三足鼎立之势。从真宗澶渊之盟以来,朝廷武备废而不修。庙堂没有谋臣,边关没有勇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兵器朽腐,城郭毁坏。然而陛下即位以来,谋臣武将不再像以前那样懈怠、城防兵器不再像往年那样破败,而谅诈狂童智谋又不及其父元昊。臣认为此时可以雪前耻,收后功了。能缚谅诈君臣献于宗庙,是最好的结果;不济,也可以驱逐狂敌到黄河之北,收复朔方故地;最差的结果,也可以夺敌方险要之地而由我方守卫,以永绝边患。”

    赵曙说:“欧阳参相所议固然让人鼓舞,可是我大宋眼下国库告罄,百业凋敝,兵民正需修生养息,无钱无粮之时贸然讨伐,必然又像以往一样会失败呀。”

    欧阳修说:“总结以往我方失败的原因,不全在缺少钱粮,敌方往往以徉败作为诱饵,我方贪功而追之,进陷死地而束手被困。边防线东起麟、府,西尽秦、陇,长达二千余里,分为五路二十四州军,而州军再分为二百多寨、堡、城,皆须列兵而守之。所以我兵虽众,却一分再分,每处兵力必然很少。可是夏贼之出,常常举全国兵力合聚为一处而来,以彼之多击我之少,所以我方不得不败。分守城寨之法不足取。”

    富弼问:“不守城寨,更无依凭,那怎么办呢?”欧阳修说:“今日可用之谋,在于定好进攻之计,用先发制人之术,使敌疲于守卫,才可以取胜。(毒爱嫡女特工妃)我一出兵,敌人必定聚集而来拒,他们聚集于东面,我们就进攻西面,他们聚集于西面,我们就进攻东面,我方五路兵马轮番出击,使其一国之众疲于奔命,没有喘息的时间,那么敌人就没有不败的道理。臣希望陛下派遣一能臣巡抚西部边陲,会同守边诸将,与他们仔细研究,以定大计。凡山川道路蕃汉步兵骑兵出入所适宜处,可先行勘察绘图,不可预先准备的,就给将帅们根据具体变化情形及时应变的权利,克敌制胜。”

    赵曙称赞道:“欧阳参相目光远大,思虑周详,真贤臣也!可惜现在一时也找不到能担此大任的重臣,只能等以后再说了,还是派使者先责问谅诈吧。”

    治平二年春正月十四日,朝廷派遣文思副使王无忌出使西夏,谴责上次谅诈亲自领兵劫掠熟户和弓箭手的行为。王无忌长途跋涉,来到了西夏都城兴庆府。

    兴庆府在灵州怀远县,“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周长十八余里,护城河阔十丈,南北各两门,东西各一门。道路成方格形,街道较宽,有崇义等二十余街坊;皇家手工业作坊都集中在宫城周围;承天寺、高台寺、戒坛寺、佛祖院散落其间。那些宫室殿宇,官厅衙署城门和街坊名称,都借用了汴梁的名称。城西北建有避暑宫,西部贺兰山东麓营建有离宫。

    谅祚在离宫接见了王无忌,他身穿箭袖皮袍,头戴红果顶毡冠,毡冠后面的垂红结绶晃来晃去,态度非常傲慢。王无忌拿出赵曙的诏书责备谅祚:“上次,西夏犯我秦凤路、鄜延路,现在鄜延、秦凤路熟户及弓箭手地界已重新分割好,你们今后不得再入侵宋朝领土。”

    谅祚背过脸去:“你在这里说了不算,本王不能受诏,我要让我的贺新正使荔茂先随你去汴梁讲述我们自己起兵的理由,责任完全在你们宋朝接伴使高宜身上。”

    荔茂先到汴梁后,声言将要拿十件事来责问宋朝皇帝。朝廷猜不出夏国使者所问到底有哪些事。担任馆伴使的文思副使王无忌,先见了枢密副使张升和梁适,然后又去见丞相韩琦。讨教应对办法。

    韩琦问:“张大人他们怎么说?”王无忌说:“张大人他们说:‘如果夏国使者谈到他们准备好的十件事,你就说我只受命担任馆伴使,不敢随便议论边事。’”韩琦笑着说:“哪里有馆伴使只管使者饮食起居而不应对他们问话的道理呀”

    韩琦就从容的预料夏国使者可能谈的十件事,用来提示王无忌说:“对方如果说到高遵裕招兵勇之事就用招人是为了屯垦开荒同他辩论,如果说到高宜待使者无礼那件事就用漫咩傲慢在先分折给他听。”王无忌说:“卑职谨记。”。

    等到王无忌宴见使者,使者谈到他们事先准备好的十件事,竟有八件事被韩琦猜中了。王无忌按照韩琦所教的回答了使者,夏国使者只好认错。此后,王无忌逢人就说:“韩琦大人真是贤相,料事如神,不是他人可比的。”

    使者还未回朝,谅祚又派兵数万人犯庆州,攻打王官城,宋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蔡挺坚守城池不出,用黑漆弩、雌黄桦梢弩、白桦弩、黄桦弩、等四种较强的弩,由士兵多人踏张,从城头射下。城楼上还有七梢炮,可以把九十至一百斤重的石弹抛掷到五十步远,有拽索一百二十五根,需用二人定炮,二百五十人拽索。另一种是旋风炮,这种炮上没有架子,而是竖立一根巨大的“冲天柱”,在柱头安放炮梢的轴,于是炮梢可以变换方向,向四面发射,蔡挺依靠这些强弩重炮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欧阳修见西夏又犯庆州,而他去年年底上的关于边防的奏对皇帝却没有采纳,便再次催问赵曙:“臣前些日子曾经谈到谅诈已成边患,朝廷应该早作防备,并要求派一重臣亲赴边关与边将议定攻守大计,至今过去好多天了,未蒙皇上降旨施行。去年谅诈以数万兵侵犯鄜延路,掳掠焚烧,数百里间,扫荡俱尽,陛下却未发兵讨伐,只派王无忌斋诏书斥责,谅诈又拒而不纳,王无忌羞愧难言,低头怀诏而回,我大宋不胜其辱。”

    赵曙叹了一口气:“有什么办法呢,国力不强,只好受人欺负。”欧阳修有些激动:“臣再次请求陛下以边事切责大臣。至于山川形势,哪些地方有利,哪些地方不利,士卒谁勇敢,谁胆怯,谁可用谁不可用,何处宜攻,何处宜守,哪些兵适宜驻扎在哪些地方,哪些将领适宜带领哪些部队,如此之类的事情很多,都是陛下应该考虑到的。陛下既没有这样做,臣等所进呈的奏疏,又都当做例行公事,未曾召集群臣聚首合谋,商定大计。边关之臣,自贼军过后,也没听说另有什么应对之策。臣恐如此上下因循,又会形成像庆历初年那样的局面了。”

    赵曙说:“欧阳参相,朕可没对西陲事务掉以轻心啦,最近正在看韩琦呈送的《庆历中宋夏边界议定书》。”

    欧阳修说:“韩琦将庆历中议定山河界限的文字进呈给皇上,这只是众多边防事务中的一件。韩琦也是想借这些文献来引起众人的讨论。自他进呈后,不久皇上又转送枢密院,可富弼一直不上朝,至今多日,也未见他们有什么动议。……臣昨因眼病,恳求解职,却蒙圣恩,不许臣离开。既让我在其位,却又弃我所言而不闻不问,让臣尸位素餐,臣有何面目以自处?臣希望将我近来所有关于边事的奏疏,交付中书、枢密院,和韩琦关于山河界限的文字一并给大家讨论。”

    赵曙说:“朕知道相公的方略都很好,可惜现在朝廷拿不出钱又找不到人,一有机会,我会办的。”

    欧阳修说:“谅诈猖狂,屡屡违背当初我朝和他父亲订的誓约。现在朝廷御敌,择人是当务之急。臣想当初带兵的旧人,只有当年大闹温成皇后葬礼的枢密副使程戡还健在。程戡现仍守卫鄜延路年,操练士卒,招抚蕃夷,恩威信用着于一方,现在虽然七十岁了,听说心智体力不减,在延州飞尘走马,还同原来差不多。希望朝廷察访他,特加奖用,在这人才难得之时,他仍可备一方主帅之任。”

    赵曙说:“可惜程戡太老了,欧阳参相既然举荐了,石全育传旨,命程戡为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府吧。”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君姝筱的小说变法的遗恨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变法的遗恨最新章节变法的遗恨全文阅读变法的遗恨5200变法的遗恨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君姝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