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变法的遗恨 第三十九章 皇子慰司马 新君见...

本章节来自于 变法的遗恨 http://www.lishu123.com/79/79736/
    赵曙对赵顼说:“司马光被朕收拾了几句,告假不肯上朝了。www.justsou.com此人虽迂,忠心还是有的。你代朕亲自登门去看看司马光吧,给他一个台阶下。”赵顼此时虽然只有十七岁,但已经很有人望。他来司马光家中造访,司马光当然不敢怠慢,一直迎到大门外,然后延入客厅,请赵顼上坐。

    赵顼款款坐定,关心地问:“听说司马大人小有不适,父皇特让本王前来问候,近来可好些了吗?”司马光连连拱手:“承蒙皇上和殿下记挂,臣原有哮喘旧疾,调养几日已无大碍了。”赵顼环顾了一下左右,轻声说道:“父皇尚未痊愈,有言语唐突之处,想必司马大人不会介意吧。”

    司马光连忙起立说道:“殿下言重了,岂有臣下计较皇上言语的道理?何况皇上还在病中。”赵顼呷了一口茶:“如此甚好,大人是父皇股肱之臣,父皇是须臾离不开大人的,父皇和本王盼着大人早日康复共商国是呢。”

    皇长子亲临府邸,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何况赵顼又说得入情入理,司马光当即表态:“请殿下转呈皇上,臣明日即销假上朝面圣。”

    司马光居家这几天里,吕诲曾求见赵曙说:“陛下临朝总是沉默寡言,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认为皇太后同时临朝,避让不敢担当大事呢?还是持威福之权柄,未能够专断而有所猜忌呢?现在圣体已经康复,应当把以往耽误的日子追回来,自强不息,与大臣协力同心讲求治道才对,可是陛下对邦国大事,献纳之言,都付太后帘帏之下裁决,这是陛下把自己放在休息安逸的位置而置太后于烦劳之中。(武破魔天)虽然是表面上避让,而内心并不是承顺,这能叫孝顺吗?况且威福是人主驭下的权柄,惩恶扬善出于陛下自己一人,人才能知道敬畏,想着归附你。可是有功者未见你褒奖,有罪者却一直受到宽容,赏罚不明,人心涣散,是你自己倒拿权柄而不知道用,说什么未能够专断其事呢?心中徒劳地猜忌何补于事啊!”

    赵曙说:“现在朕和太后已处的很好,你不要也没话找话说,前殿议事,内东门定案已沿袭多日,你叫朕有什么办法?”吕诲又说:“大臣为国家建策,是忠的表现。陛下临朝御前殿,百官朝罢,两府大臣才去内东门通报,这样纲领柄权都还在你手中,是陛下你自己未能够专断其事,您乾纲独断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吕诲说到动情处,忽然跪倒在地:“臣跪求陛下在宫内勤于孝养,率皇后向太后尽足礼数,则母子之爱更亲。你亲自处理政务,操守威福,日与大臣讲求治道,自然皇太后慰安,互相没有隔阂,她高兴地住在深宫里,悠游清净之所,含饴弄孙,不再关心国家大政,难道这不是皇太后的心愿吗!”

    赵曙坐在龙椅上,冷不丁地冒出一句:“你怎么知道这是太后的心愿呢?我看是你的一厢情愿吧……朕现在连印都掌在后宫……朕有朕的难处。”

    吕诲愣了一下,悟出了皇帝话中的意思:“原来是这样,臣这就到内东门面见太后。(重生造星系统)”

    吕诲来到内东门,刚一行礼,曹太后就冷冷地说:“吕大人,你作为一名御史,最近可是连续两次越次入对了,每天,两府两制的奏对已经让哀家头昏脑胀了,你有什么话还是对两府去说吧。”

    吕诲陪着笑脸对太后说:“臣乃是为殿下的凤体安康而来。殿下保佑皇子有三十年之久,帮皇帝治国已有一年,现在国泰民安,太后功劳最大。然而国家事务繁重,太后劳心劳力,休息很少,不利于保养身体,益寿延年。现在皇帝身体已好,开始亲自料理政务,也很勤勉,应当可以让你宽心了。我建议,太后最好五天或者七天垂帘一次,听听大家的呈报就可以了,用印颁诏这些事,让陛下自己处理吧。这样既可以让天下人知道太后谦让,太后你自已也可以优游养生,这才是上顺天道,下合群情,十全十美的大好事。”

    曹太后对吕诲的话心里很气愤:这不是逼我撤帘吗?嘴里却说:“吕大人说的也是,哀家也在考虑这事,你且先回吧。”

    韩琦对王陶说:“知道吕诲请对的事了吧,他已明确要求太后不要日日垂帘听政。老夫觉得我们也应该趁热打铁,先生可要求新君出巡祈雨,让皇帝早日为万民所拥戴。”王陶说:“下官唯相国马首是瞻。”

    韩琦在进对时,有意无意地向太后讲起前代垂帘听政的故事,说:“久居帘下必有灾祸,请太后常常留心前朝史籍。www.rgstt.com”太后声色俱厉地说:“我一个妇道人家那里懂得观什么前朝史籍!”说着太后竟哭下来,“如果我放手不问了,岂不是更要成天看皇帝的脸色吗!”

    站在韩琦身后的王陶紧接着说:“陛下初即位,贵在遵循祖宗旧制,当初真宗初有天下,太宗小祥完毕,即乘辇出皇城祈雨,这是我朝旧典,现在已过先帝小祥之期,又逢天旱,请太后下诏给太常卿查阅典故,详定当朝天子出巡日期。”

    太后说:“太常礼院要先详定,守孝期间皇帝能不能出巡?”礼官韩维奏称:“现在如乘辇出入,各个伴驾的人只要不穿红色的锦缎衣服就行了,那些供奉的物品也都用浅淡的颜色即可。”韩琦及欧阳修齐奏:“这是树立皇帝龙威的盛举,让陛下择日出巡,亲自出面祈雨,顺便见见百姓,可安天下人安心。”

    太后说:“皇帝病刚刚好点,恐怕眼下未能出巡。”韩琦说:“皇帝的意思认为自己可出出巡了。”太后又说:“现在素颜色的仪仗都未准备好,过些日子再说吧。”曾公亮说:“这些都是细小的事,不难办的。”太后无可奈何,只好说:“你们既然都这么说,那就下诏给有司,要他们择定出巡日期报上来。”

    过了几天,还不见赵曙出巡的动静,司马光催促说:“王陶建言请陛下巡幸各个寺观祈雨,礼院选的日期已过了十多天了,至今车驾未出,群论狐疑,……何况今春少雨,麦田枯旱,去年秋天一淹,今年春夏一干,百姓忧愁,苦不堪言。(仙武同修)陛下为民父母,当与百姓同甘共苦,祈祷诸神,而且车驾暂出皇城,近在京城之内,又何必拘泥古礼之言,慢慢挑选时日,而忘万民朝夕之急?臣跪求陛下于一两日之内,车驾早出,为民祈雨,以满足朝廷内外,举国上下的殷切希望。”赵曙说:“不等了,朕已与母后说好,定于二十八日出巡。”

    三月二十七日晚,赵曙在福宁殿沐浴斋戒,二十八日辰时,来到大庆殿正门外,百官侍卫早已整理好銮驾仪仗,整装待发。赵曙开始向上苍奏告:“皇天在上,朕负亿兆黎民之托,今去大相国寺祈雨,伏望皇天佑我大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赵曙的銮驾准备出宫了,韩琦灵机一动,对皇帝说:“陛下,祈雨必须持皇帝受命之宝,你可委任石全育为祈雨奉宝郎,让他去慈寿宫请皇帝受命之宝。”

    赵曙立即要石全育到慈康宫取玉玺。石全育飞跑来到慈康宫,未及禀报,太后已先开口:“全育啊,你是来取皇帝受命之宝的吧,皇帝准备好了吗?哀家这就来了。张茂则你抱着玉玺随我一同出发吧。”

    太后一行到了皇帝面前,韩琦大声对太后说:“太后,祈雨是件大事,受命之宝按例应由奉宝郎捧着,张公公捧着不合适吧?”张茂则看看太后,只得乖乖地向奉宝郎石全育交出玉玺,徒手跟在后面。

    阁门使、宣赞捧皇帝座椅在辇驾上安放好。(大天王)这副座椅还是太祖即位时所置,是用香木做的,用黄金装饰了四条腿,用藤条编织成靠背很是舒适。皇帝、太后的座驾擎辇共六十人,两副云罗伞盖,两副双团宝扇,挟辇随行。由阁门使、提点御史台、诸房副承直、簿书官在前引驾,文武大臣左右各八名乘马随皇帝、太后座驾的二面护卫。

    车驾从大庆殿出宣德门沿御街向南,再由南门大街折向东直向相国寺进发。这是新皇帝头一次公开露面见天下万民,所以用了全套的卤簿仪仗,煞是威风。

    军器库、御酒库、御厨、祗候库、仪鸾司、御药院全体出动,各自装载物品走在阁门使、提点御史台、诸房副承直、簿书官前面,各司各院的亲从官,一律头戴姜牙帽,身穿三色缬衫,系铜带,手执七宝素红玛瑙鞭,驾车前行。再前面是两排皇城司亲从官,左右各二十一人,戴贴锦帽,穿紫宾相花大神衫,腰系铜革带,手持金钺。沿路喝赞的舍人两名,骑骏马,戴皂纱帽,穿青地荷莲缬罗衫,涂金束带,烛笼两行,尽管天明无需点火,仍由六十人提着,吆喝开道。

    辇驾后面,殿前指挥使左右各二十四人,乘马从驾。舍人、内外诸司库务官跟在他们后面。再后面是御龙直执随行物品的八十人,身着红罗衫,各涂金束带。引驾长八人,亲方围子二百四十人,内殿直二百人,都戴着曲脚幞头,穿簇四金雕袍,涂金带。行门二十四人,都戴舒脚幞头,穿大团花罗袍。最后面是击鞭编排二十人,穿小团花罗袍,手执拂尘、马尾鞭殿后。

    上千号人的皇帝祭天祈雨的队伍,旌旗猎猎,烈焰奔腾,锣声阵阵,鼓号齐鸣。时近初夏,汴梁内外已是骄阳似火,日光火辣辣地照在人身上,众人不停地揩汗。前面的人马已过长生宫了,后面的队伍还没出宣德门。南门大街二面,上万的百姓全部匍匐在地,山呼万岁,因为传闻皇帝一直生病,今天士庶万民终于亲眼目睹了了皇帝的风采,虽然其貌不扬,毕竟活生生地乘辇而出,所到之处,可怜芸芸众生无不奔走相告,额手称庆。

    赵曙和曹太后的銮驾来到相国寺门前,因为皇帝事先传话:“出巡不得扰民,不用净街,百业照常开张。”所以,这时相国寺内外照旧熙熙攘攘。

    东京最大的寺院相国寺,是有名的集贸市场,它的中庭两边庑廊即可容上万人做生意。相国寺位于开封的中心地带,座落在汴河北岸,其前门正对汴河上的相国寺大桥,桥两边即是汴河大码头,寺内外场地空阔,游人众多,是进行商品交易的极佳场所。珍禽奇兽、日用杂物、笔墨文具、衣帽头面、书籍古董、土产香药以及全国各种最好的商品都可以在这里买到。

    在这里交易的人,除了一般商人、手工业者外,还有罢任的官员,诸寺师姑也拿了自己的刺绣来卖,占满了两廊。耳濡目染,寺内的和尚不由得受了商品经济的熏陶,再也无法稳坐禅床,便办了一个专门经营猪肉生意的“烧猪院”,不少和尚还成了名闻京城、专门烹调肉类菜肴的大厨师。

    此时相国寺方丈早已率一寺僧人跪地迎接御驾。赵曙下了御辇,围观的百姓人头攒动,纷纷匍匐在地,欢声如雷:“见到真龙天子了,皇帝万岁万万岁!”很少有人留意他身边的太后。赵曙微笑着向人群频频招手,太后心中却感到莫名的失落。方丈引皇帝和太后、亲王、将相进入相国寺大门,穿过满墙壁画的长廊,来到正殿前。

    在僧人放好的案几上,赵曙亲自查点、整理牲器,任守忠指挥高居简、宋用臣把一捆三层的巨香抬入正殿前的大香炉中。然后用玉器祭奠并焚烧冥币,此时,宰相韩琦宣祈雨文告。神秘的念咒祷告过后,皇长子淮阳郡王赵顼大呼:“进熟,望燎!”,于是,一团熊熊的火球从高空的锅里应声下落到事先搭好的“仙山”上,几股水柱由“水龙”口喷涌而出,射向火球,刹那间浇灭了,一时间万众欢腾。

    祈雨仪式进入**,“箫管迎龙”的赛神场面热闹异常。在箫管鸣奏声中,巨龙在人们手中上下飞舞,文武百官、仪仗乐队组成庞大祭祀队伍,营造出宏大的气氛,个个挥汗如雨。祈雨后,方丈陪着赵曙及百官浏览钟楼、经藏院、后阁、,庭内花木,庑外僧舍、大殿的弥勒瑞像及前楼的五百罗汉,观赏了舍利塔供奉的佛牙等,赵曙不停地点头赞许,太后在他后面冷眼旁观。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君姝筱的小说变法的遗恨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变法的遗恨最新章节变法的遗恨全文阅读变法的遗恨5200变法的遗恨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君姝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