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变法的遗恨 第二十一章 安石居朝堂 遗世而...

本章节来自于 变法的遗恨 http://www.lishu123.com/79/79736/
    16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赵祯颁诏:“即日提升判度支勾院司马光和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王安石同修起居注。(穿越之七天女)m去记录、整理朕的一言一行,以备后世编撰史册之用。”

    欧阳修对王安石说:“在朝中,能够担当这项差事的,不外乎三类人,一是德高望重、文辞造诣深厚者;二是深得皇帝宠信,资历尚浅的年轻人,借此可以提升资历和名望;三是被罢了官带职养老的旧日显贵。介甫在皇上心目中显然是兼一、二两种人而有之。足下文章极好,名气又大,这样的人才朝廷如果束之高阁,岂非有“遗贤”之咎?皇上用你文笔所长,正是知人善任之举,天天随侍在皇帝身边,这一清要之职,近水楼台先得月,继续晋升的机会很大。这是多少官吏梦寐以求的事。”

    王安石说:“恩公,卑职只想干点实事,不是想享清福的人,卑职深怕自己的一生消磨在字斟句酌的应制文章里,所以只能推辞,不敢受命。”他先后七次上《辞同修起居注状》。皇帝不准;他又先后五上《再辞同修起居注状》,死活不愿意赴任。

    最后赵祯实在没办法,吩咐任守忠:“你把诏书直接送到王安石家里,看他还好意思推托。”谁知王安石还是不肯接旨,他说:“请任公公转奏,臣为人迂阔,难以完成皇上重托。”任守忠就一直跟在王安石屁股后面,一遍一遍地重复着:“王相公,快接旨吧,让咱家好向皇上复命啊。”王安石干脆躲到了厕所里去,心想你总不能拿着委任状跑到厕所里去吧。任守忠无奈之下,在茅房外提高嗓门喊:“如此看来,咱家只好把圣旨放在你家桌子上回朝复命了。”不料王安石又从厕所里面追出来,拿起圣旨交还任守忠:“介甫万万不敢负此重任,只能请皇上恕罪!”

    任守忠回宫报告了皇上,赵祯说:“此人太矫情了!停了他度支判官祠部员外郎的职,勒令他去舍人院报到!”,严旨之下,王安石才勉强接受了任命。(阿玖

    司马光接到敕告,也上疏辞让,他说:“同修起居注之职,一向是从士林中选拔高手。如果按顺序迁升,那么排在我前面的贤达还有很多;如果按才华迁升,那么我最在众人之下。怎么敢不自己度德量力,而贪冒荣宠呢?如果连自己内心都感到惭愧不安,可想而知别人将会怎么看我?所以接到任命后,臣震惊恐慌,简直手足无措。”疏上了三章,赵祯不答应。司马光问传旨的任守忠:“王安石最终是怎么肯奉旨的?”。任守忠说:“王安石辞到十二次的时候,皇上都发怒了,他才勉强接受。”

    司马光对儿子司马康说:“看来我辞官的态度还不不如王安石坚决。”他又立即上《辞修起居注第四状》说:“王安石文辞宏富,当世很少能有人与他相提并论,四方士大夫,向来推重佩服他,陛下授给他这个职位,他还诚恳的辞让,始终不肯接受,像臣这样才疏学浅,何足称道,和王安石相比,差得太远了,怎敢毫不惭愧,不顾羞耻,接受这种特别提拔?假如臣的才能及得上王安石十分之一二,臣在领到任命的当时,就会立即接受。”由此可见司马光对王安石推重的程度。

    可是皇帝的答复,仍是“不许辞免。”司马光前后五次辞让,始终不许。最后他也只得接受。于是,王安石、司马光二人三度在一起共事。

    这时,王安石那颗革故鼎新的心还没有死,他利用新职位能随时接近皇帝之便,不经中书,越过通进银台司,私下交给赵祯本人一封《陈时政疏》。(重生造星系统)赵祯来到慈康宫顺手塞给了曹皇后:“这是王安石的新奏章,你给朕念一念。”

    曹皇后到:“我私下观察从古以来在位时间很长的国君,如果没有至诚恳切为天下忧虑的心意,即使没有****酷刑施加到百姓身上,天下也没有不乱的。晋武帝、梁武帝、唐玄宗三帝都做了四十多年皇帝,享国日久。三位君主因循苟且,不思进取,结果天下大乱,殃及臣民,几乎丧国。当今朝廷之上,圣上在位也几十年了。不能算尽得贤才,施行的法度也未必都适合实际。眼下官乱于上,民贫于下,风俗日薄,财力日困。然而天下虽乱但尚可有为,能有作为时而不作为,那就会危及将来。我已经承蒙陛下提拔,让我做了侍从的官职,朝廷的治乱兴衰,都和我的荣辱有关,因此我不敢回避越级进谏的罪行而忘记规劝陛下的大义。请求陛下深入思考我的言论,作为自己的警戒。”

    赵祯对曹皇后说:“这封奏疏和他以前所上《万言书》是一个意思,就是要革故鼎新。”曹皇后说:“此人把您比做晋武帝、梁武帝、唐玄宗,对您用语非常尖刻,把朝政说得一无是处,有点肆无忌惮,是大不敬呢!”

    赵祯笑笑:“王安石就是一根筋,并没有恶意。看在他忠于朝廷用心良苦的份上,朕不与他计较。不过朕现在百事缠身,实在没有精力去践行王安石的建议了,还是留中不发吧……任守忠去传旨,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王安石即日起任知制诰,属舍人院职事,参与外朝的一般诏制,替朕起草命令文告。”

    王安石和皇帝接触的机会更多了。赵祯虽然没有采纳王安石的建议,来推动一场新的变法运动,但还是很赏识王安石的才干,所以不断提拔他。(最强剑神系统

    王安石为改革的事着急,两府大臣却在为立嗣着急。富弼密告韩琦:“文彦博居丧前曾与我商量过,遵循皇上意愿,作好怀诏拥立濮王府赵宗实的准备,以应对特发事变。韩大人可愿共图其事吗?”韩琦说:“这样办最稳妥。”富弼顿了一下又说:“不过,我母亲也已病危,看来今后只能有劳韩大人了……”韩琦说:“是这样啊,我可要孤掌难鸣了。”富弼说:“除非……”韩琦问:“除非什么?”富弼声音更低了:“我朝以前宰相有丁忧数日就被起复视事的情况……”韩琦没在意富弼想留在朝廷的意思,随口说:“这恐怕不是朝廷盛事。”富弼一听,羞得满脸通红,知道韩琦不会支持自己丁忧不去职了,随即怏怏离开。

    161年三月,富弼的母亲病故,他只好辞官丁忧,按过去的先例,执政遇丧皆起复,仁宗先后五次派人带着诏书,催促他返回相位,都被富弼拒绝了。赵祯派任守忠问他:“爱卿为何不愿起复呢?”富弼答:“金革变礼,不可用于平世,臣在中书,曾与韩琦说过此事,韩琦认为丁忧不应很快就起复。倘若陛下很快起复我为相,就会使韩琦觉得我恋栈相位了。”

    事后任守忠又把富弼向皇帝说的话,原原本本告诉了韩琦,韩琦听了心中很是不快,道:“我只是随便一说,他丁忧倒怨起我来了!”此后,两人一直心存芥蒂。

    三月桃李盛开,赵祯游幸后苑,召宰执、侍从、台谏、馆阁一班朝臣赏花钓鱼,身为知制诰的王安石这次也在被邀之列。这宴席与众不同的是,赴宴者须在池塘中自己钓鱼烹食。因此用膳前,桌上的金盘子里先摆放了一些小球状的鱼饵。王安石不喜钓鱼,坐在一旁想心事,不经意间,顺手将盘子里的鱼饵吃了个精光。(豪门游戏,前夫莫贪欢)他的这一举动,被赵祯看见了,对韩琦说:“这个王安石举止怪异,与众不同,是在借机沽名钓誉吗?”韩琦笑笑:“此人一贯如此。”

    钓鱼赏花御宴开始了,王安石以知制诰的身份只能忝tian陪末座。酒酣耳热之际,赵祯举杯出句,君臣联诗。到王安石时,是一句“披香殿上留朱辇”,王安石立即对道:“太液池边送玉杯。”赵祯不禁点头:“对的倒很工整。”

    第二天朝会后,赵祯又对宰相韩琦说:“王安石恐怕是个伪君子呢!你看昨日,他误食一两粒鱼饵尚可,哪有把全部鱼饵都吃下去的道理!”韩琦说:“臣历来觉得这王安石怪怪的,与人不易相处。”从此此后,赵祯看到王安石,总觉得他是个另类。

    富弼送母亲棺柩回老家洛阳前,向赵祯递了一道辞行表,大谈“圣嗣既系天命,自有天时,不可以人力强致。当务之急是保重身体,澄神静养,助以平和之药,必享万寿无疆之庆,永为宗社之主。皇嗣之晚,未足为虑,此乃必然之理也。”

    皇帝在朝堂上宣了富弼的辞行表:“你们都一个劲地催朕立嗣,听听富弼想的就和你们不一样。”富弼的表章首先引起了韩琦的反感:“皇上,在朝时谈立嗣,富弼比谁都积极,现在丁忧了,又对皇上这样说,是不是怕别人抢了他的功劳啊?皇上,臣看此公有点像水晶球呢。”

    欧阳修也批驳富弼说:“富弼所言不妥,陛下在位四十年,未有继嗣,不知道陛下曾仔细想过?若仔细想过,就会因此为宗庙社稷担忧;若是没有仔细深思,也不当如此因循,委顺天命。(混蛋魔后嚣张娘亲)今年一年之中后宫诞下四位公主,若天意与陛下,则其中应有皇子。上天之意如此,陛下应早拿决断了。”

    这一年又是****之年,王安石向赵祯建议:“为确保公平、公正,臣建议会试先设初考官,由他们先定好等第名次;然后由封弥官把卷子再封好,送交复考官,为密封卷再定一次等第名次,然后交付详定官打开复核。如果初考官所定等第,与复考官所定等第吻合就定下来,如果不同就详细再阅看,从初考官和复考官定的等地中再行斟酌,但不得在两类考官定的等第之外另行选拔。”

    赵祯说:“这个办法可行,本科考试就以知制诰王安石与天章阁待制吴充二人为详定官。”会试拆封后,王安石拿着卷子说:“初考官与复考官所定的第一人虽然吻合,依我看此人却不具备第一名的才华,应当从其他卷子中另取好的定为状元。”吴充说:“这样不好吧,初考官和复考官会说我们不尊重他们。”王安石说:“我们是为朝廷选拔人才,没有必要顾忌别人的感受。”

    二人争执不下,各自将自己的意见禀报给皇帝。赵祯下诏:“按王安石的意见从初考官或复考官定的其他人中取一名为定。”最后取王安石和吴充分别选好的卷子打开一看,第一名是同一个人。赵祯说:“这个办法好,不会埋没了人才。朕决定:详定官可以另定等第就从王安石他们这次开始,以后成为定制。”

    初考官滕甫捧着一本密封的试卷,来到王安石面前,称道其中一份试卷说:“这份试卷文如行云流水,见识也很不错。”王安石仔细了一遍,就把这份试卷也定为高等。等到拆封一看,是王观的卷子。王安石有点不悦:“听说此人平素为人言行轻薄,但与足下你亲善,看来我是被足下耍了……”滕甫立即拿俚巷粗俗的话赌咒发誓:“如果下官有意卖公的话,让我的老母立刻就死。”王安石连忙阻止他:“别别别!你心平气和一点!凡事须权衡轻重,怎么可以用你母亲来赌咒发誓呢?”

    王安石被任命为知制诰后官居正四品,月俸加到五十贯。春、冬绫绫五匹,绢十七匹;待遇很高了,家中生活也得到改善。四十一岁生日那天,王安石回到春明坊家中,他的母亲吴太夫人说:“儿呀,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吃完饭快点回房吧,为娘今天给你一个惊喜。”

    王安石来到卧室里,骤然发现一名如花似玉的女子端上一盅茶给他之后,就坐在他身后床边不走了。既而王安石发现每日如影随形的夫人竟然不在屋内,王安石惊问:“你是什么人?是怎样来到我家的?”那女子拭去泪痕,强作笑颜边脱衣服边回答:“奴家孙晓婉今年二十一岁,原是禁军教头于剑锋的妻子,因为于剑锋负责漕运贡输京师的米粮,一些奸吏在私吞了船上公粮后,凿沉了船只,使它中途沉没,我的夫君只好变卖家产、又将奴家卖给相公家得了九百贯钱,才凑足了赔偿公粮的款项。”

    王安石面对恶吏无法无天的行径和孙晓婉家庭破裂的悲剧悲愤莫名,他立即制止孙晓婉:“你不能脱衣服!赶紧回到你丈夫身边去吧。”孙晓婉迟疑着:“可是……太夫人是花了巨款才买下妾身的。”王安石说:“你放心,那九百贯身价钱.我也不要你还了。”“大人再造之恩,奴家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容当后报!”孙晓婉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时,夫人吴氏走进来说:“相公,婆婆好不容易聚钱为你买的小妾,你怎么让人家走了呢?”王安石深情地将吴氏拥在怀里:“难道你希望我纳妾?还记得卓文君的《白头吟》吗?”吴氏含泪念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王安石说:“这就是我对你的誓言。”吴氏说:“遇到相公,是我的造化,现在比你官大的,比你官小的,哪个没有三妻四妾……”王安石说:“他们是他们,我是我,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今生你我相伴到永远,绝不要第三者……”

    第二天一早,孙晓婉又来了,还带来了自己的丈夫于剑锋。这于剑锋三十岁不到,生得健壮威猛,他这时已脱去禁军教头的甲衣,换上了百姓的粗布直裰。但那举手投足一看就是一名练家子。于剑锋见到王安石扑地便拜:“小的于剑锋,见过王大人。”王安石连忙把他扶起来:“于壮士,无需行如此大礼。”

    于剑锋说:“晓婉昨天回去都跟我说了,王大人的高风亮节,天下没有第二人。”王安石说:“于壮士快别这么说,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应问心无愧做人,我不过是没有伤天害理罢了,算不上什么高风亮节。”于剑锋激动地说:“王大人,你可是救了我们这个家呀,你的大恩大德我们就是做牛做马也报答不了。我和晓婉已经商量好了,我现在已被撤职,房子也没有了,今天,我们夫妻俩是来投奔王大人您的,除了您这儿,我们是哪里也去不了了。”王安石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我又没做什么,怎能当得起你们这样对我。”

    孙晓婉说:“王大人,我们都想好了,您府上又没有多少下人,从今以后,剑锋做您的护卫,我替你们家洗衣浆裳,王大人赏口饭吃就行。”王安石还犹豫着,吴夫人已经发话了:“相公,他们都是实诚人,就留下他们吧。”

    王安石终于点点头:“好吧,本官现在同勾当三班院,参与考核、除授低级武官兼纠察在京刑狱,复核开封府及殿前、马军、步军司三衙判处徒刑以上的案件,正需要一个精通此道的帮手,于壮士就跟着我吧,至于晓婉,可以帮着夫人操持家务,夫人你安排好他们夫妻俩的住处吧。”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君姝筱的小说变法的遗恨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变法的遗恨最新章节变法的遗恨全文阅读变法的遗恨5200变法的遗恨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君姝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