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年六月,韩琦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篮坛霸主)九月又封仪国公。顶了丁忧的文彦博的缺。跟他一同拜相的还有比他大十岁的曾公亮,做了富弼之下,位居第三的史馆相。
这时,王安石已到常州,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地方虽较富裕,但水患很突出。他召集所辖晋陵、武进、宜兴、无锡四县县令说:“常州计有一十六万五千一百一十六人户,二十四万六千九百多人。虽是望州望县,但水利年久失修,一遇洪涝灾害,往往颗粒无收。眼下各县又无可用资金,当务之急是要说服各县富绅出钱集资,从各县征调民工。开挖运河,兴修水利,力争今年年底能够通航排灌,等地方有了收益,我们会加息归还富绅的集资款。”
此时司马光的哥哥司马旦任宜兴知县,是王安石的直接下属。司马旦大司马光十三岁,他为人圆滑,老于世故。司马旦建议说:“王大人,这项工程太大,时间又这么紧,老百姓恐怕承受不了,工程没准会流产;不如令各县轮流出工,一年一个县,这样可能时间上要长一些,但工程肯定会完成好。”
王安石说:“那样不行,通航排灌全州受益,但工段不是各州都有,所以要举全州人力、物力集中到武进、无锡两地去搞,晋陵、宜兴两县不得推诿观望。”
晋陵、宜兴两县富绅迫于王安石的压力勉强出了些钱,但在背后却推举司马旦向韩琦告讦jie:“王安石不顾地方财力,胡乱指挥,搞得民怨沸腾。”
158年二月,江南东路提点刑狱空缺,韩琦就向赵祯建议:“王安石在常州和县令们搞得很紧张,不如让他去顶江南东路提点刑狱的缺吧,还升了他一阶呢。”赵祯立马升迁王安石为祠部员外郎、提点江南东路刑狱。
人在常州的王安石,对于这次升迁,内心却很不满意,因为提点刑狱虽是一路宪司、方面大员,但和他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变法追求不是一回事。(
权色挣扎:官路)为此,他给韩琦去了一封辞职信。信里王安石说:“我对刑狱之事素无研究,朝廷寄我以刑狱之事,非所谓因其材力之所宜也,况且常州治水刚刚上马,不宜耽搁。”但韩琦没有答应他,责令他:“朝廷诏令不得延误,希克日赴任。”
王安石临被调走尚不知内情,还在督导兴修水利工程事宜,结果,他刚离开,常州的水利工程就停止了。
三月里,王安石只好从常州移官提典江南东路刑狱.江南东路刑狱司设在饶州的州治鄱阳县城。这是个刑审、监察兼劝农桑的职使,茶盐专卖也在他的管辖范围。
宋朝茶和盐一样,是百姓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朝廷为了扩大财源,对茶叶实行专卖制度,称榷que茶法。茶叶产区主要是淮河以南的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北宋政府对这些地区有严格规定:凡是生产茶叶的地区,产出的茶叶全部由官府收购包买,再由官府在各地设置茶场,向茶商和用户销售。官府从买卖的差价中获利,成为国家财政的一大宗收入。对茶叶的私买私卖、私运私藏,都视为犯罪。官府还经常派出武装缉私人员,到各处巡查,捉拿走私茶叶的人犯,犯者一律治罪。
但官办茶场的茶叶,辗转运输,风吹雨打,管理者责任心不强,霉坏变质的有,以次充好的有。质量差,价格贵,饮用者很不满,官府获利也不理想,对东南各地的茶农损害很大。
王安石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后,各式各样的茶叶案子还是层出不穷,天天有来打官司告状的。王安石仔细分析研究后,上书皇帝为民请命:“茶叶专卖制度有问题。那些以搜刮为能事的官员,会从一切细小环节上来剥削茶农,公家专卖之茶霉坏变质不堪饮用,老百姓不得不从私贩手中买高价茶叶,臣以为取消茶叶专卖,由市场和商人自行组织,才能减少损失。(
妖妃有点狂)这样,政府抽税所得,比专卖时所得并未减少,却减少了茶场的纠纷和茶叶的损坏。”
赵祯听任守忠完这份奏章,对执政大臣说:“王安石到哪里都能动脑筋,而且说得很有道理,茶叶专卖在东南就取消吧,改为由商人销售,政府收税。”
158年闰十二月,汴梁下了好大一场雪,压坏民房无数,到处白雪皑皑,老百姓冻馁而死的有好几成。临近年关,本应该是忙年的时候,可是今年年关,京城内外,哀鸿遍野,各个城门每天都有送葬的人哭哭啼啼,有的人家尚能买得起一口薄皮材,有的人家只能是芦席裹尸拖出城去埋。参知政事欧阳修每天骑马进出万胜门,看到面黄肌瘦的孤儿追着拉父母尸首的车号哭,常常自己也潸然泪下。他特地向赵祯请对:“眼看上元节就要到了,臣奏请皇上不要张灯结彩,可罢灯为死难百姓致哀。”
赵祯说:“就这么办吧。”欧阳修说:“臣还有个不情之请。”赵祯说:“欧阳参政有话尽管说。”欧阳修说:“王安石常州任职不到一年,担任提点刑狱已有一年,所到之处均有建树,这样的人才不应当埋没在江湖,而应回朝发挥更大的作用。”
赵祯说:“那就提拔他为直集贤院校理吧。”集贤院的馆职分三等,修撰最高,校理次之,校勘、检讨第三等。一旦有了这个馆职,就是文学名流,能得到皇帝的青睐,成为皇帝近臣。集贤校理是别人梦寐以求而得不到的职务。欧阳修忙说:“皇上圣明,臣替王安石先谢主隆恩。”
然而王安石却不想离开饶州,他给仁宗皇帝写的《辞集贤校理状》中说,“臣再次蒙受特恩,召臣不经馆试而任馆职。但臣的先人未葬,二妹未嫁,家贫口重,难住京师,请求让臣做满江南提点刑狱这一任……”
赵祯扔下王安石的辞表:“真是个书呆子,编理由都不会编,能不能来点新鲜的,欧阳修,你给朕传话,像他这样不试而就馆职的,在我朝还真是一个例外,他可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片美意。
www.yzyouth.com”
王安石只得回京赴任了,这期间,他遇到了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那就是他作为直集贤院校理,认识了比他小十一岁,比他低两个品级的集贤院校勘吕惠卿。
吕惠卿字吉甫,福建晋江人,个头不高,人又瘦削,但精明练达。吕家与枢密使曾公亮家是邻居,又是亲戚。当年曾家想要扩建府第,吕璹shu、吕惠卿父子马上腾出地皮给曾家。在地理大师指点下,另择新址,举家迁居到南安县水头镇。157年,26岁的吕惠卿进士及第,与三苏同榜,授真州推官。
吕惠卿三年秩满后入京候遣。欧阳修上了《举惠卿充馆职札子》说吕惠卿:“材识明敏,文艺优通,又严格要求自己,可谓端雅之士。”史馆相曾公亮趁机投桃报李,荐吕惠卿为集贤殿校勘,让他年纪轻轻,就做了京官。
在集贤院,吕惠卿与王安石日日相见,无话不谈。每逢傍晚,他俩经常在结伴在汴河两岸徜徉。逗留最多的地方便是州桥。州桥正名天汉桥,正对着皇城御街,是从皇城前往外城朱雀门的必经之地。桥下密排石柱,坚固异常,保证了云罗伞盖的车驾能畅通无阻。它的桥柱都用大青石做成,桥面砌石梁石栏,近桥两岸都砌了石壁,石壁上雕镌出海牙、水兽、飞云的形状。站在州桥南街东首的明月楼上,凭栏远眺。临流赏月,别有情致。“州桥明月”也是“汴京八景”之一。
他们站在明月楼上一起谈论经书,一起探讨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策略,多年的社会实践,让王安石对当时的国家有了清醒的认识,十七年的仕宦生涯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王安石对吕惠卿说:“大宋积贫积弱,已经病入膏肓,再想振兴,像庆历年间的范大人他们那样小修小补已经无济于事了,非得下猛药不可。(
皇姑)”吕惠卿说:“眼下大宋江山百孔千疮,我也很想为天下黎庶做点事。可惜当今皇上孱弱,百官贪鄙,我等是报国无门啊。”
王安石说:“机会总会有的,探索之路不象坦途那样匍匐在人们足下。生命的意义在于去探求,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从混沌初开走向大同盛世的。”吕惠卿说:“像范文正公那样的小修小补都引来各种污蔑、诽谤,小弟看不到大同的曙光哟。”王安石说:“一滴汗珠就是一颗孕育希望的良种。实干者在沙漠里也能开垦出绿洲,懒惰者在沃野上也不会获得丰收。庆历新政的失败让大宋向凤凰涅槃又靠近了一步。”吕惠卿不失时机地恭维:“王大人高瞻远瞩,下官佩服得五体投地。”很快他们成为志同道合的忘年交。
春明坊的一个不眠之夜,王安石的大儿子王雱说:“爹爹,你知道吗?因为中原大旱,皇上今天下诏遍求治国良策了。”王安石感慨万千:“是啊,为父感赋《诏书》诗一首,你听听:去年东出汴河梁,已见中州旱势强。日射地穿千里赤,风吹沙度满城黄。近闻急诏收群策,颇说新年又亢阳。贱术虽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吴氏在一旁问:“相公,你这样亢奋,想要干什么?”
王安石说:“皇上不断提拔于我,为夫觉得妇人之仁的皇帝也有知人善任的一面,我这颗忧国忧民之心已经按捺不住。决定奋力一搏了!”于是王安石在家熬了几个晚上,写下了了长篇《言事书》倡导变法。
吴氏端来一碗莲子羹:“夜已经深了,趁热喝了吧,不要太累了自己。你这《言事书》我数了数,二十多页了,有一万四千字,对朝廷的内外形势、治国难题和变革方向都谈到了,言辞这么激烈,皇上、宰相会怪罪你的。。”王安石笑问:“为夫这样做,你怕吗?”吴氏也笑着答:“我们先相识后相知,十几年一路走来,为妻一直是依赖你的,你不怕的我就不怕。(
末世魔神游戏)”
王安石将她拥在胸前:“相知的可贵在于分担与分享,我们一同分担忧愁,一同分享快乐,这怎么能说是你依赖我呢!我们互相依赖,互相慰藉,直到永远。”
当任守忠把王安石的《言事书》呈上龙案时,赵祯懒洋洋地翻了翻说:“除了王安石还有谁上这么长的表章?他也真能写,这么多页,看到何时啊?任守忠你挑紧要的念给朕听听。”任守忠道:“微臣很不才,蒙受皇家的恩典到江南东路任职,现在又蒙恩召回朝中,授以职位,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报答陛下。”
赵祯打了个哈欠:“懂得知恩图报就好。”任守忠又道:“陛下起早睡晚,从不松懈。声色犬马、游览观望、喜好玩物的事情,丝毫没有妨碍您治理国家。现在大家都在为江山社稷担忧,国外时刻担心外族入侵,国内财力物力日益减少,社会风气越来越坏……”
赵祯警觉起来:“他这是夸朕呢,还是在损朕呢?”他呵欠连天的吩咐:“任守忠,你跳过客套话拣要紧的。”
任守忠接着道:“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之所以失败,在于人才不足,那时真正称得上栋梁之才的的几乎没有。”赵祯听了笑笑:“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哪个不能经世治国,王安石也太目空一切了……你接着。”
任守忠又:“为政的的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培养一大批有用人才,这就要选择好培养对象,并形成一整套培养人才的教育之道,养廉之法,辅之以纪律约束和法律制裁,做到定期考察,赏罚分明。让人才亦文亦武、德才兼备。当前财力匮乏,良吏还必须善于为天下理财……”
任守忠到这里,不敢下去了,赵祯问:“怎么停下啦?”任守忠说:“下面的话很难听,奴才不敢。”“人家敢写,你却不敢,真真可笑,但无妨。”
任守忠到:“当前朝政最严重的问题是从中枢到地方都充斥奸佞之臣、贪官污吏,他们狼狈为奸、互相勾结,贤者受法律束缚而不肖者却逍遥法外,形势之严重已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地步……”
赵祯听到这里,脸色越来越难看。愣了半天,叹了一口气说:“王安石阅历深广,对朝廷和地方的弊端有切肤之痛,这份《言事书》对朝廷弊政、社会问题、洞若观火。处处击中要害。文章写得还不错,王安石也确实是难得的人才。不过这份奏章只能留中不发了。”
任守忠问:“皇上既然夸不错,为什么不下发呢?”赵祯说:“要是让宰相们知道又要争得面红耳赤,那就干扰了朕建储立嗣的大事了。”赵祯未老先衰,心有余而力不足已无能力来改变现状了。王安石希望赵祯振作起来,支持自己改革的设想只能泡汤,他精心准备的万言书,注定是泥牛入海,没有回音了。
不过,赵祯还是记住了王安石在言事书中的一些话。16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二日,赵祯在朝堂上说:“有人提醒朕:当前财力匮乏,良吏必须善于为天下理财……朕与中书商量了,决定委任王安石为三司度支判官。委任司马光为判三司度支勾院。这是个掌管财政预决算收支的要缺,王安石,你们可要给朕干好了。你们俩要当好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包拯的助手。”二人在拜见包拯时说:“包大人清廉自守,再次做我们的顶头上司,乃是我等三生有幸。”
王安石、司马光继在群牧司之后,二次在京同署办公。王安石离开集贤院时,豪情满怀地对吕惠卿说:“皇上调我们去理财,不能和贤弟在一起了,他日得遂报国志,定请贤弟一起鞠躬尽瘁报效国家。”吕惠卿说:“相公德才远在众人之上,这次荣升,前途不可限量,吉甫以后当唯相公马首是瞻。”
四十岁的王安石觉得能为天下理财,是件实实在在的事。他高兴得在度支副使厅墙壁上挥毫写了一篇题名记:“聚合天下之众的靠的是财物,理天下财物靠的是法度,执行法度靠的是官员。……完善我们的法度,并且选拔好的官员来执行,来理天下的财物,是当前优先要办的急务。”
这时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二人诗文往还,时有唱和。王安石作了《明妃曲》二首,拿给司马光看: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司马光说:“介甫是在借题发挥呀:与其在汉宫失意,倒不如去北国得意;人生乐在彼此知心。为兄不这么看,昭君和番还是有她不得已的苦衷:
目前美丑良易知,咫尺掖庭犹可欺。
君不见白头萧太傅,被谗仰药更无疑。
王安石说:“君实兄揣度王昭君最大的心愿,就是要使帝王明白,她很忠诚,谗言可畏,应该提防,可那样的君王能干什么呢?”司马光笑笑:“我不同你争了,我俩虽然胸襟不同,诗风各异。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友情。”
一件小事足以说明那时两人关系非常好:司马光的堂伯母李氏病逝于京师,司马光说:“介甫,我伯父慕你才名,让我请你为我堂伯母作一篇《墓表》。”其时王安石的名气已经很响,很多人对他是一文难求了。他在墓表中写道:“虽不是逝者的家人请我所作,而我却很乐意为他家写出来的原因;既因为李夫人为人贤淑,又因为是我的好友司马君实所请。”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