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变法的遗恨 第十一章 登科谒欧阳 入仕遇韩...

本章节来自于 变法的遗恨 http://www.lishu123.com/79/79736/
    第十一回登科谒欧阳入仕遇韩琦,

    临川是回不去了,吴夫人只好将丈夫的棺木暂厝在江宁牛首山下,带着全家在秦淮河边租房住了下来,坐吃山空,不久家中便一贫如洗,乃至渐渐借贷无门,受够了邻里的白眼。(修神外传)身穿粗布长衫的王安石拿着母亲的手镯从当铺高高的柜台口送进去,里面的掌柜不屑地说:“这样的玉镯不值钱,只能当五百文。”王安石恳求:“再加点吧……”话未说完,里面已经将镯推了出来:“爱当不当!”母亲在旁边对王安石说:“给他吧……”她含泪勉励儿子:“不要难过,你要治好腿伤,潜心苦,争取早日求取功名。”

    王安石说:“母亲放心,儿子会难过,但不会消沉;儿子会流泪,但绝不会软弱。我会咽下泪水挺起胸膛,让受伤的心变得更加坚强,我坚信,我们总有云开日出的一天。”

    142年春,21岁的王安石要去汴梁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三年一次的会试了。当时家境困难之极。(无厘红尘)他母亲因为盘缠不够,去向表亲饶八舅借钱。饶八舅叫着王安石的小名说:“獾郎满腿是烧的伤疤,皮肤犹如蛇皮,这种行货也能卖得出去吗!算了,看在亲戚份上,我借给你们的钱就不按外面的利滚利算了,但明年至少得多还我两成吧!”说着扔过来一贯铜钱。看着母亲眼泪汪汪地接过铜钱,嘴里还连声说着:“谢谢八舅,那是一定,那是一定。”王安石心里说不出的难受。

    这时老师杜子野特地赶到他家为他送行,他对王安石说:“介甫,不要太难过,我虽家境不丰,但送点盘缠给你,是为师的一点心意。为师相信你是最棒的。”王安石拜别老师之时发誓:“老师的恩泽,学生铭记于心。我家连遭变故,介甫艰辛倍尝,方知社会底层的人们生活之艰难。他日若能遂青云之志,定要改变这‘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世道,厘正为富不仁的风气,缩小贫富不均的差距,为天下苍生谋福祉!”

    礼部会试比乡试更严,一开考,号舍就上了锁,考官厉声告诫大家:“考试期间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便是发生火灾,也不能乱跑。(军权撩色)”他又吩咐军头:“就是烧死考生也不准开锁!”几天的会试结束了,阅卷分“三甲”录取,一甲录取的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状甲”。二甲录取的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录取的则赐同进士出身。

    王安石凭真才实学顺利通过了会试,一甲进士及第,并进入了前十名,是“廷评”的“贡士”,获得了参加最后、也是最高级考试——殿试的资格。殿试则由赵祯亲自主持。

    这一次殿试以《应天以实不以文》为试题。是谏议大夫欧阳修出的题目,意在让考生指陈当朝政事缺失。崇政殿阶下,王安石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廷评”考试后,赵祯来到崇政殿,钦定名次。欧阳修等几名主考拿刚圈定的第一名王安石的卷子给赵祯御批。赵祯看到卷子上有“孺子其朋”这句话,很不高兴:“好大的口气,一个年轻人在试卷中向皇上进言竟是周公对成王的口吻,你们听听‘你这年轻人啊,今后和群臣要像朋友一样融洽相处。’目无君上,一点分寸也没有。(大神,劫个色)”于是朱笔批道:“通篇虽是上乘,但用语张狂,不宜让王生在天下夺魁。”

    王安石的卷子,虽然是字字珠玑,切中要害,因为这一批语,也只能明珠暗投了。赵祯撇开他的考卷依次序从下面递补状元,看到第二名是王珪,第三名是韩绛,赵祯说:“这两个人蒙父荫都已经有官职在身,按以往规定,官员应考的不得点状元。”于是考官再递补了第四名杨寘的卷子进呈。赵祯看后点点头:“像杨寘这样的卷子平稳谦和,还不错。”于是让杨寘做了状元,榜眼定王珪、探花定韩维的三哥韩绛,而王安石只好屈居第四了。

    汴梁城西的皇家花园琼林苑,在顺天门大街,面北与金明池相对。苑内大门牙道,布满了古松怪柏,而且锦石缠道,宝砌池塘,柳锁虹桥,花萦龙舟,苑中的许多花卉都是从福建、广东、江浙移植而来。赵祯在这优雅的园林中赐新科进士琼林宴。为摆宴席,账设司、厨司、茶酒司、台盘司人员进进出出,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杂役忙忙碌碌。

    鼓乐声中,状元以下,王珪、韩绛、王安石与同榜进士及第的吕公著、韩维的六弟韩缜以及苏颂、苏缄等名声显赫的青年才俊陆续入座。(庶女妖娆:媚骨生春)他们兴高采烈地品尝皇宫美食,观赏园中的旖旎风光,这是跳进龙门者一种巨大的荣耀和美事。

    前十名获“廷评”的进士参加琼林宴后按惯例要谢考官的,王安石来到政事堂向欧阳修谢恩,第一次见到了向往已久的文坛泰斗欧阳修。欧阳修见到他也是格外高兴。等其他人退走后,欧阳修单独留下了王安石,再三对他说:“这次殿试让你屈居第四,老夫十分惋惜,不过,年轻人遭遇点挫折也是一种历练。老夫是江西庐陵人,和你是大同乡呢。你思虑过人,见识高远!才学、人品远在他人之上,日后必是国家栋梁之才。我虽然在谏议大夫的位置上,很愿意和你做个忘年交。后天是朝会休假日,请来我家吃顿午饭餐叙。”王安石连连道谢。

    王安石赴约那天,受到很高的礼遇。欧阳修竟破例一直迎到门外。吃完饭,欧阳修又单独请王安石到客厅入坐,并对王安石说:“足下为文,锐意革新,志存高远,他日的前途不可限量。(她们的秘密)”王安石忙躬身施礼:“欧阳公过奖了,学生当不起。”欧阳修捻须叹慕道:“是这样的,你当得起。当今国家积贫积弱,我朝有识之士如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都在为改变国家的现状而思索,你以后也应该会大有可为的。”“学生谨记老师教诲。”王安石拜别欧阳修,回到旅舍感叹说:“欧阳公身为当世名臣,高瞻远瞩,确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王安石高中进士第四名之后,一次便得到朝廷三十贯津贴,想起了借盘缠时他的表舅曾讥讽他,一时兴起,在还钱的同时,他写了一首绝句寄给表舅:“世人莫笑老蛇皮,已化龙鳞衣锦归。传语进贤饶八舅,如今行货正当时。”

    进士及第后,王安石回临川娶了舅族的表妹吴氏为妻,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人婚后却相濡以沫,谁也离不开谁了。他拥着妻子说:“人的一生其实需要的很少,一杯水,一顿饭,一句知心话足矣。”妻子将脸靠在他的背上:“那句话就是我爱你。”王安石说:“我希望:水永远是你倒的,饭永远是你做的,‘我爱你’三个字永远是我亲口对你说的。”

    王安石以新科进士身份分到扬州知州韩琦手下任大理评事签判。这是个九品的幕职。他来向韩琦报到时,只见身材高大的韩琦,相貌奇伟,骨骼清耸,眉目森秀,举止厚重,韩琦这时不过三十四、五岁上下,几绺美髯,已飘逸在胸前,给人一种高山大岳的感觉。王安石顺口赞道:“大人不苟言笑,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修为,令安石肃然起敬。”韩琦人接物倒是极其谦恭而温和,说起话来轻声慢语:“本官早就听欧阳学士提到过你,欢迎你这位后起之秀来扬州。”

    韩琦,字稚圭,河南人,是泉州名臣韩国华庶出的第六子。韩琦三岁时父母去世,由诸兄扶养,他少有大志,端重寡言,虽然说话细声细气,文韬武略却远超常人。

    他十九岁便考中了进士,且名列榜眼。韩琦在担任谏官期间,敢于犯颜直谏,一鸣惊人。他三十岁时所上《丞弼之任未得其人奏》最为知名。痛斥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四人尸位素餐,庸碌无能,大声疾呼:“我朝八十年太平基业,绝不能坐付庸臣任其毁坏”,结果四人同日被罢职,一本参倒四执政,韩琦一时间名震京华。

    杭州进士强至来扬州向韩琦毛遂自荐,韩琦起先未予理睬。强至跳进他们家大院在墙根下睡了一夜,次日卫士韩福上报:“强至硬是蹲在墙根一宿,说是见不到大人心有不甘。”韩琦还是不见,并且信手写下一联讽刺:“殷勤洗濯zhuo加培植,莫遣狂枝乱出墙。”让卫士韩福交给强至。

    强至不慌不忙地联出下句:“主人若也怜高节,当为狂枝赠一柯。”韩琦眼前一亮:“这小伙子文采还有两下子。但本官已说过不见他了,这样吧,韩福你花一百贯钱去集上买个漂亮女婢送给强至做妾,把他留下来。也不枉他向我求职一场。”后来强至终于做了韩琦手下的机宜文字,死心塌地地追随韩琦。

    王安石说:“大人如此厚待这么一个脸皮厚的钻营者,就是俗吏所为了。”韩琦听不得批评,生气地说:“你不了解我,我还真就是一名俗吏。”有了这样的嫌隙以后,韩琦总觉得王安石迂腐,不合时宜,虽然欣赏他的学识,对他的为人却没有好印象。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君姝筱的小说变法的遗恨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变法的遗恨最新章节变法的遗恨全文阅读变法的遗恨5200变法的遗恨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君姝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