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变法的遗恨 第十二章 簪花临盛宴 治鄞试新...

本章节来自于 变法的遗恨 http://www.lishu123.com/79/79736/
    扬州州衙的后园中有一株芍药花,忽一日长出四根旁枝,每枝上各开出一朵奇花,上下红中间黄的花蕊香气扑鼻,花瓣艳丽多姿。(公主翻身:妖孽排排站)韩琦绕着四朵芍药花转了几圈,忍不住捻着长须赞叹:“整个扬州城的芍药花中未见有此一品,这是最难得的‘金缠腰’啊,这种花很少有,一旦出现,传说会有贵人出世的……”

    韩琦非常开心,特地吩咐:“州衙出奇花是吉祥之兆,明天举办一次赏花宴会,韩福给我去送请柬。”他首先请来了当时从八品的大理评事通判王珪和正九品的大理评事签判王安石,但还是少一人,韩琦吩咐韩福“就把年纪最大的判钤辖诸司使蔡某找来凑数吧,告诉他明天中午在后花园聚餐。”

    第二天中午,韩福回报:“蔡钤辖说自己腹泻不能赴会,还少一客。”韩琦拿出来拜访他的人员名单,找来找去,临时找到了路过的大理寺丞七品幕职陈升之。于是,四人一同赏花。

    官妓的琵琶和焦尾琴声中,韩琦举杯说:“金缠腰’开花乃是盛事。(神赌狂后)今日连本官在内一共四人以应四花之瑞,诸位都是青年才俊,前程不可限量,今日本官借花献佛,大家图个喜庆,不醉不归。”王珪站起来恭维:“韩大人乃当世名臣,我等在您麾下,真真三生有幸,我先敬您一盅。”于是四人开始畅饮。散席时主客各簪一花在帽子上,尽兴而去。不意后三十年中,这七、八、九品的三人连同韩琦本人果真先后都做了宰相。这宋朝有名的“四相簪花宴”美谈便流传下来。

    可惜韩琦并不真心注意奖掖后进,甚至常常压制新人。他办簪花宴只是逢场作戏,他并不看好王安石。韩琦曾对陈升之说:“王安石只是文学方面可以,处理公事太执拗,不知变通,不能算一名干员。”

    青年王安石在签书判官任上,常常通宵达旦的书,天亮才小睡一会儿。等他醒来一看,太阳已经很高了,急急忙忙赶到州里衙署来上班,很多次连洗脸刷牙都来不及。韩琦怀疑王安石少年放浪,夜饮玩乐耽误了时间,有一天便板着面孔对王安石训斥:“你年纪还轻,要洁身自好,不可自暴自弃。”王安石一肚子委屈没作解释。(杨州书团)退下来有点恼火:“韩公不了解我就乱批评,我看他也只是仪表堂堂罢了。”

    王安石任满离开扬州后。恰逢有人写信给韩琦,用了很多古僻字,难以理解,韩琦笑着对强至说:“可惜王安石不在这里,此人颇能识古僻字。”这话传到王安石耳中,王安石认为韩琦是在嘲弄自己泥古,由是积怨更深了。

    143年初,赵祯对西夏用兵,禁军由开国之初的2万激增到8万,加上服杂役的厢军,军队总人数已达14万。接近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养兵的费用,竟花费了国家全部赋税收入的十分之七八。就这样,宋廷对夏战争还是以惨败告终,赵祯只好像对辽国一样,每年对西夏“岁赐”大量金银和布匹,来买一时平安。对两国“岁赐”数量惊人,开支极大。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堪重负,反抗的浪潮此起彼伏。

    五月,京东沂州禁军“虎翼”营军卒王伦说:“皇帝老儿只厚待当官的,我们百姓没法活啦!”率四五十人杀巡检使后起义,然后南下江淮,发展至数百人,沿途不少州县官吏不敢阻击,而是以茶酒相待,或献衣物器甲,或弃城逃走。(盛世女皇商)京西张海说:“眼看要饿死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他在河南邓州发动六十多人起义,陕西商山的郭邈则占山为王揭竿响应,队伍很快壮大起来。

    病中的宰相吕夷简对各处起义束手无策。赵祯一气之下颁旨:“宰相兼枢密使吕夷简即日起罢职养病,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不断鼓吹新政,强调法制,可速调他们进京听用。”

    富弻进京后上了安边十三策,要求赵祯“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范仲淹综合多年来的改革意见,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皇帝,作为庆历新政的基本方案:“这十件急务是:‘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延恩信’、‘重命令’。当前改革的重中之重是整顿吏治,望陛下大刀阔斧裁汰内外官吏中老朽、病患、贪污、无能之人。”

    赵祯赞许道:“爱卿所言极是,速速依此颁布诏令。(仙武同修)”当即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任命富弼、韩琦等为枢密副使。并多次催促:“卿等需立即拿出一个使天下太平的方案来。”

    于是朝廷张榜规定:“改革文官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磨勘法,注重以实际的‘功、善、才、行’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严格恩荫制。限制中、上级官员的任子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才许应试。改变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慎选地方长官。由中书、枢密院慎选各路、州的长官。由各路、州长官慎选各县的长官,择其举主多者尽先差补。改进职田法。各级官员按等级给以职田,从二十顷至二顷不等,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庆历新政迅速推行。

    庆历新政颁行后,范仲淹推荐一直在地方任职的王安石,去浙江庆元府任鄞yin县知县。王安石到职后,范仲淹还勉励他:“本朝的县分八等,四处京城所在地是赤县,京郊是畿县。四千户以上称望县,等而下之的称紧县、上县、中县,下县连五百户都不到。www.qlprint.com鄞县是望县,规模很大,大有可为。盼足下积极领会新政要旨,干出一番事业来!”

    王安石在鄞县起堤堰,决陂塘,抓紧兴修水利;造就了大批滨海良田。他

    注意到每年春天青黄不接时,农民常用田地作抵押,到豪门借高利贷,等麦熟或秋收后,还了高利贷,常常所剩无几。针对这种情况,他贴出告示:“县衙现在拿出官钱以一分的利息贷给农人买种,因为利息低,到了秋收之后,你们田里的收入,还清官府的本利后,将会有余粮可以安然度日。”这就是后来青苗法的预演。他以此来实践庆历新政,当年就收到成效,穷人都到官府去贷款,槿县的高利贷濒临绝迹。王安石对手下说:“看来,只有推行新政才能造福于民。”

    王安石调职时,槿县的男女老幼在城门口给青年王安石送行,赠送了自家的鸡蛋、糯米、红枣,王安石不肯收,父老们执意要送。王安石没办法,收下了礼品,却叫小厮回头付给父老双倍的物钱。鄞县人交口称赞王安石的品行,还自发地在槿县陀山下为他立生祠,常年纪念,香火不绝。

    庆历三年十月,赵祯要中书与枢密院共同选拔各路的转运使。范仲淹在提名时对富弼说:“我们一起来翻阅名册,凡庸碌无才的都要一笔勾去。”富弼担心地说:“范六丈公你这样做动作太硬,每划掉一笔,就会有一家哭啊。”范仲淹却说:“不动真格的不行!一家哭,怎比得一路哭呢?我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不能留祸国殃民的昏官。”

    在范仲淹的严格考核下,一大批尸位素餐的寄生虫被除了名,一批干才能员被提拔到重要岗位上,官府办事效能提高了。范仲淹、欧阳修又对赵祯说:“皇上,现在国家负担太重,我朝官员的俸禄是自古以来最高的。即使是称职官员,也应削减其薪俸,还要减少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以解决官多为患的问题。”

    减其薪俸动了官员们的奶酪,反对者不只是少数保守派,而是整个士大夫阶层。赋闲养病的吕夷简伙同夏竦、陈执中、张方平等人纷起攻击:“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结交朋党,扰乱朝纲,请陛下明察。”他们还串通任守忠不断到赵祯面前散布范仲淹私树党羽的谗言,将所谓“朋党”名单挂在朝堂上。

    庆历四年,吕夷简虽然病死了,但诽谤范仲淹的流言甚嚣尘上,什么“党同伐异朋比为奸”啊,什么“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呀,一时间人心惶惶,连皇帝也信以为真了。五月初,为了避祸,范仲淹请求:“辽、夏双方聚兵于河东路境外,万一双方联合南下,河东路将被攻占,臣想亲自前往处理。”六月下旬,范仲淹出任陕西、河东路宣抚使。富弼则请求:“辽军如果南下,必定重点进攻河北路,臣愿前往训兵备敌,八月初,富弼出任河北宣抚使。不久,赵祯就将范仲淹、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全部贬谪出京,将庆历新政就这样黯然收场。受到庆历新政鼓舞而跃跃欲试的王安石气得拍案疾呼:“想不到变革如此阻力重重,教人好不懊恼!”

    范仲淹被贬到杭州,从槿县离任的王安石还曾带着是个布衣的弟弟王安国一道去杭州看望范仲淹。范仲淹礼贤下士,对他兄弟二人关怀备至。王安石对范仲淹说:“介甫实在想不通,范公一心为天下百姓作想,为什么却遭受如此打击?苍天无眼,世道不公啊。”范仲淹叹息道:“我辈理想已成昨日黄花,重整河山只能寄希望你们这些后来人了。”王安石说:“穷则思变,大宋如今百孔千疮,不变革是难以为继的。介甫决不辜负范公的期望。”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君姝筱的小说变法的遗恨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变法的遗恨最新章节变法的遗恨全文阅读变法的遗恨5200变法的遗恨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君姝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