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母亲的重生 一百七十四 一百七十五

本章节来自于 母亲的重生 http://www.lishu123.com/71/71038/
    整个棺材木都香气四溢,费了很大劲才将棺材盖撬开,并没有看见尸体。棺材内有一白色长方形木匣子,木匣子的位置在棺材正当中,更多的香气是从木匣子发出来的。木匣子下面垫着很厚的白布,最上面一层垫的是白得耀眼的绸缎,四周放着很多小饰品,玉坠玉簪和各类手镯戒指,还有女子梳妆用的象征性物件,有一些香包和手指头大小的白色药丸,还有装有一些白色粉末的无数个小布袋。

    白色木匣子是用一种叫做香杉的稀有木材做成,芳香醉人。木匣子的盖子薄薄的,缝隙处涂抹了一些用于封闭的像蜡之类的固体状东西。

    掀开木匣子,一个美艳少妇的脸颊显现出来。长长的睫毛覆盖着紧闭的双眼,白净红润小巧饱满的瓜子脸,舒展的细长柳叶眉,淡淡的一抹腮红,精致小巧的悬胆鼻,鼻尖光滑圆润,看得出一丝皮肤的光泽。嘴唇红红的薄而小巧,唇尖约为上翘,尽显娇贵稚气。下巴小巧微尖,约为向外凸翘。双手一路往下规则地约为交叉重叠在一起,然后极自然地覆盖在小腹正中,双手的手脖子处各带一个手镯,一边是玉圈,玉圈内有一丝丝的红色纹路似的花纹,一边是黄灿灿的金手镯。

    手指甲很长,涂抹了薄薄一层亮晶晶的粉色,手背和手指的皮肤保养极好,看上去白净细嫩柔软修长,具有视角上的骨感美,双手的手指上都带有戒指,金银翡翠玛瑙一应俱全。耳垂上吊着很长很精细的黄金坠子,细细小小的几颗坠子吊在细软的链子上,走路的时候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上身穿着绣了精美图案的彩色长衫,衣服下摆长到覆盖到双脚的脚踝骨处,衣服的正前方用金丝线绣着一只昂头展翅的凤凰。衣领是纯白色的小超领,像小蜻蜓图案的盘花扣子从小超领下面一路斜过前胸,沿着一边腋下一路往下扣去。衣服腰身两侧佩戴了很多长长的玉佩和吊坠,走路时会随着脚步的替换发出碰撞声。脖子上挂着一串像手指头大小的玉珠项链,项链的下端平放在胸口上,这串项链看上去美观,但也很有分量,应该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心口的正当中平放着一个大玉圈,可能是为了保护逝者身体的原因有这个讲究。

    看到衣服上的这些玉佩和金银吊坠,让我想起了看戏的时候看到盛装出场的皇后妃子和一品诰命夫人的穿着打扮和珠光宝气的佩戴。想着她们骄傲矜持的行走亮相,和奴婢成群的前呼后拥,还有她们悠扬婉转的娇滴滴的嗓音,一字一句,字正腔圆地摆明身份时的自我介绍的台词:身穿梭子扣连环,走一步来叮当响,走两步来响叮当,奴家或哀家什么什么人是也......。眼前这个美貌女子的穿戴,也是那样的珠光宝气,光彩照人,不难想象她生前是何等的风光荣耀,大富大贵。

    下身穿着宽松的彩绸裤,裤脚在脚脖子处用布带系着,脚上穿一双黑色为主色的彩色靴子,鞋面和靴子口处绣了一些细小的花纹。鞋底前后空落,脚掌心处那一段鞋底上有近两寸高的鞋底,像高跟鞋的鞋跟一样用于支撑整个身体。

    前额有一排修剪整齐的长长的刘海,覆盖在小巧的额头上,刚好露出细长眉毛。头上戴着一顶小巧的尖塔形状的帽子,帽子下面大上面尖,四周镶嵌着很多形状各异的珍珠玛瑙。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闪闪发亮。有人说清朝时候的女子头上戴的是像屏障似的一块黑色绣花的头饰,中间绣着娇艳的牡丹,两边有一些吊坠长到及肩,走路时两边的吊坠在肩头不断晃悠。像这种精致高贵的小尖帽,很有个能是品级的象征,有身份地位的女子逝去时,穿着打扮和佩戴以及陪葬品都是有品级之分的,这是逝者和家人的荣耀。

    这个美貌女子的年龄大概三十出头,整个面部表情和自然的睡姿,看上去美极了,像个十足的沉睡的睡美人只待唤醒。逝者的身边沿着人体的形状,均匀地放了很多在棺材里看见的白色药丸子,和很多小布袋装好的白色粉末。逝者身材娇小,双脚上蹬着很大一卷白色纯棉布,身下也垫了厚厚一层像被褥一样的白色棉布。

    还没来得及欣赏完墓穴主人的美貌,短短几分钟,躺在木匣子里面的女子被风一吹,在阳光照射下,容颜大变,脸色逐渐变得乌紫。专业队的人提着一个不大的蛇皮口袋,拿着一个装土的箢篼,将棺材里的所有金银细软和首饰捡来收拾停当。看热闹的人开始往后退去,木匣子的香味开始夹杂着一丝腐肉的臭味。远远看见有人将木匣子抬了起来,然后将木匣子倒扣过去,取开木匣子丢到一旁,然后七手八脚折腾一番,翻弄着逝者的身体。有点胆怯地将脖子处的项链,手脖子处的手镯和手指上的戒指取了下去。

    有人将棺材的白布用锄头钩到地上,在麻园反背住的何仙姑跑过去,抱着那许多崭新的白布往自己带去的背篓里装。手里还拿着清洗衣服的木棒,高高兴兴往堰塘而去,几分钟后堰塘的石滩处传来何仙姑捶打衣物的声响。

    很大的棺材被人从斜坡推的推拖的拖,拖到了堰塘下面,站在堰塘边齐膝盖深的水里,将棺材推了出去。棺材和棺材盖漂浮在水上,顺着风向不大一会儿,漂到了靠水井方向挨着梯田那边的水面,后来有人将木匣子也拖到了堰塘。胆大的人用平田用的耙子钩着尸体和衣物,将尸体钩到了下堰塘的斜坡地面上摊着,肠子肚子都被钩了出来,散落到尸体旁边。令人奇怪的是,散落出来的肠子肚子还有一些肚子里的肉块,还能清晰地看见鲜丹丹的凝固的血红色。

    尸体和散落的肠肚一连几天都那样在斜坡上摊着,发出阵阵恶臭,在堰塘里清洗衣物都能闻到,后来有好心人将尸体和那些肠肚就近找个地方软埋了,没有堆土堆。棺材是上好的香樟木,木匣子是上好的香杉木,被人从堰塘里打捞出拖回家做了桌凳。何仙姑将那些洗净的纯棉布晾干后,做了布鞋的千层底和鞋垫,拿到集市去卖。

    自从在我家后房外的山上亲眼目睹挖山开古坟的情景后,临近黄昏就不敢出我家后花园的后门。白天一个人去水井处担水,路过麻园的石坝就害怕,在古墓里看到的容颜不时在头脑里显现,在眼前晃动,这种感觉令人害怕又挥之不去。去堰塘清洗衣物也怕得要命,洗衣服的大石滩就靠着开古坟的山这边,大石滩很长很宽,是天然形成的一整块石头,四分之一的石头倾斜在水里,四分之三的石头从水边一直连接到山脚下,从石坝到山的距离不过就隔着一个笔直的三米左右高的山壁,山壁边沿栽着一排桑树。夏天的时候很多小孩爬到桑树上的树杈上坐着吃桑葚,吃的嘴巴都成乌紫色。

    石滩边可以容纳好几人上十人同时蹲着洗衣服,天气好的时候,堰塘边洗衣服的人多,垂钓的人也很多,堰塘四周都站了不少拿着各种各样自制的钓具垂钓的人。也有一部分人爱站在洗衣服的石滩上钓鱼,在石滩上钓鱼既宽敞又干净。不像在石滩对面和石滩左面钓鱼,只能站在窄窄的田埂上,连放一条小凳子坐一下都困难,堰塘的地势较矮,这两边都是比堰塘高出许多的一层层的梯田。遇上田埂上种了蔬菜或豆类,裤腿常常被弄湿弄脏,稍不留意就会弄坏田埂上的庄稼,引来一阵数落。

    石坝的右边一开始是稍宽的田埂,田埂一边是堰塘,一边是比堰塘矮许多的很大一片梯田,那一片片梯田一直往外往下延伸下去,站在上面的宽田埂上往下看,整个像一个山峡。遇上涨水的季节,满满的一堰塘水,连洗衣服的石滩都淹没了。石滩右边的田埂虽然宽,一到涨水季节就有溃堤的危险,这里漏出一股水,那里漏出一股水,这里垮掉一段田埂,那里垮掉一段田埂,每年夏天都要派出人手对田埂进行修修补补。后来这口堰塘所属的大队就将石滩右边的宽田埂筑成了像水库一样的堤坎。将原来的田埂加宽加高用了很多大条石来加固,这样就能避免涨水的季节溃提,一大堰塘的水一泻而下,冲毁低处的庄稼,又能有效蓄水,天干的时候用于灌溉。

    有时钓鱼的人早起,全都在石滩上垂钓,洗衣服的人就没地方洗,遇上少数的熟人在石滩边上垂钓,看见有人去洗衣物,自己就收起渔具到一边去撒鱼饵。遇上在石滩上钓鱼的人多,就都耗着不想挪地方,洗衣服的人多时就大家坚持着,互不相让。钓鱼的钓鱼,洗衣的洗衣,最后还是垂钓的人觉得无趣,一个个自动离开了。垂钓的人挨着洗衣服的人就没鱼可钓,衣服在石滩上用锤衣棒锤得啪啪作响,在水中清洗的时候,搅得水哗哗哗的响,哪里会有鱼儿上钩。洗衣服的大都是些大姑娘小媳妇,都是一条街的街坊邻居,常常一边洗衣服一边说笑,嘻嘻哈哈叽叽喳喳。垂钓的人一看情形,这样闹麻麻地下去,知道再耗下去对自己没有好处,都陆续收起渔具到相隔石滩远一点的地方下钓。

    有时洗衣服的人特别多时,石滩上蹲着的人挤在一起,密密麻麻地紧挨着,稍不留神就会互相碰在一起。有时挤在一起大家都蹲不下去,没有位子洗衣服的人就要在石滩上排队等着,有人洗完衣服走了,才由排队的先后次序填上空出的位子去洗。后来有人赶时间,不想在一旁等候,就到堰塘的堤坎下搬来一些薄薄的平整的石板,搭在倾斜的堤坎内则的水边上,将就着清洗衣服。在一旁等候的其他人也纷纷效仿,跑到堤坎外面去找长方形的薄石块,扛到堰塘内侧的水边上,就着堤坎底部到水面的倾斜度,将石块的一半的长度没进水里,一半的长度用于蹲在石板一侧洗衣服用。这样除了石滩又多出十来处洗衣服的位子,有效缓解了洗衣服排队的问题。

    那座古坟的棺材泡在堰塘里那段时间,在堰塘洗衣服真是一种折磨,一直想埋头洗衣不去看水面,却不由自主地望着水井坎方向的水面出神,望着那漂浮在水面的棺材出神,开坟墓时的一幕幕清清楚楚地闪现在脑海。想着想着就惧怕不已,后悔莫及,觉得自己胆小就不应该好奇,到后来弄得自己一个人独处做事情的时候,整个神经都绷紧了,一点异样的声音都会吓自己一大跳。

    有天洗完衣服回家,走到公社的石堡坎下面,听见公社隔着饭堂的小礼堂里面有一阵婴儿啼哭声,而且是多个婴儿啼哭的声音,此起彼伏。公社就那几个干部,有好几个干部的家都在农村,平时在公社住的单身宿舍,就是那种一间小房间,一张单人床,一张像学生的课桌一样的书桌。一道小木门,墙壁上一道小窗户。窗户和床上搭蚊帐的竹竿上斜跨着系了一根短短的小竹竿,竹竿的一头挂了几个铁丝做成的衣架子,另一头搭着两块毛巾。墙角处有一个带提把的木桶,木桶提把的一边木桶口子上面靠着墙壁立着一口瓷盆,床下有一小小的带锁的木箱子,那个时候的单身寝室大都是这样子。

    另外有两个女干部住在公社,一个的丈夫在外地国家单位工作,一个的丈夫在部队当干部。两个女干部的孩子都在身边,住在公社稍大的房子里面,两家的几个孩子都与我和弟弟差不多大小。想来想去都没有这种哇哇大哭的新生儿,而且是几个新生儿互相影响又各不相干地扎堆啼哭,我想,难道说这大白天的真遇上鬼了,于是提着一木桶洗干净的衣服几下跑进我家后花园的大门内。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孙戈的小说母亲的重生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母亲的重生最新章节母亲的重生全文阅读母亲的重生5200母亲的重生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孙戈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