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母亲的重生 一百二十四 一百二十五

本章节来自于 母亲的重生 http://www.lishu123.com/71/71038/
    到了下午四点钟的样子,捕获了大鱼的几个男子有点按耐不住,听着旁边的人七嘴八舌地建议,不知所措。蹲在一旁掏出口袋里的经济烟,用红色小纸盒的泸州火柴,点燃香烟,叼在嘴里的烟在嘴的一吞一吐间,乱七八糟的冒着烟柱。

    有几个常常约在茶馆里喝茶下棋的老者向抽烟的捕鱼人走去,小声地与捕鱼人交谈,领头的捕鱼人十分感激,站起身又是点头又是哈腰,伸出双手想去握对方的手,小心翼翼地抬了几次手,见对方没有那个意思。就又将手放到自己胸前,手掌对手掌的不停揉搓,有点面红耳赤。嘴里的烟从嘴边掉到前胸,急忙用手拍打前胸洗得发白的衣服,烟灰从前胸到地下上下飞扬,然后伸出一只脚,将地下的烟头踩了踩。

    与捕鱼人说话的其中一个长者在说完话后迅速离开。一会儿,离开的长者带着好几个人回到大鱼身边,其中一个捕鱼人在长者离开时,也离开了一小会儿,回来时手里多了两把明晃晃的大刀。一把是卖猪肉的很宽很厚重的砍刀,一把是划猪肉用的三指宽一尺来长的薄但锋利的长刀。带人来的长者让带来的人与捕鱼人简单交流了几句后,在鱼肚子的地方垫了一块渔船上遮风挡雨的厚且有点脏的透明塑料纸,开始了开膛破肚。几个人按住鱼脊背的地方,手执长刀的人将长刀的刀尖捅进鱼腮附近的鱼肚里,将陷进鱼肚的长刀刷刷的往鱼尾一边划。哗的一下,鱼肚里的肚腹悉数流到垫着的塑料纸上,白生生的鱼肠子很粗,比我在我家对门的屠宰场看到的猪肠子细不了,鱼肠子从头到尾比猪肠子粗细均匀些,不像猪肠子,一段段松松垮垮,皱成无数松软的兜状。

    清理完鱼肚子,老者带来的几个人开始争先恐后在鱼身上一段一段地比划,几个比划的人都没有异议后,手持砍刀的人开始按照几个来人的比划将鱼砍成一段一段,再将每段鱼劈成两块。

    然后由几个老者将鱼肉一块一块按前段后段和中间段的肉搭配均匀,由另外几个捕鱼人用大背篓给来人一一送到指定地方。鱼肉终于卖出并且送完了,捕鱼人松了口气,一个个露出舒心的笑容,对几个热心的老者感激不尽。领头的捕鱼人摸了摸口袋里的香烟,想了想又将经济烟塞进口袋,走到餐馆附近的副食商店买了一包翡翠牌香烟,一支支散给几位老者,几位老者接过烟,一个个将烟含在嘴里,伸出一只手的二指和食指夹住嘴边的烟,微弓着腰,约为埋着头,接受着捕鱼人恭恭敬敬的双手捧着划燃的火柴,再一支支替几个老者点燃含在嘴里的香烟。其余的捕鱼人开始收拾地下的塑料纸,几个老者走过去七手八脚,将鱼肠子提进在熟识的人家户借来的木桶里,心满意足地提着木桶离开了。捕鱼人收拾完塑料纸,几个人一起高高兴兴地走过大餐馆、走过大餐馆前面的副食门市和粑粑铺、走过粑粑铺隔壁的信用社、走过往左的转弯处的供销社、从供销社左边的一条小街一直往下走。很长的一条小街,一路经过街道两边的很多铺面,再经过一个往左拐的很宽很长的石梯,顺着石梯一路往下,很长的石梯一直延伸到转弯处,在转弯处根据转向错落有致地继续下石梯,石梯下完进入一段更窄更长的小街,小街的街面一路往下斜着,斜到往下走的时候有点收不住脚的感觉,脚步不由自主,有点像被人拉着走或推着走。走到下河坝的很宽阔的石梯旁,路过石梯右边的高高的河坎石栏杆处进去的很大的铁器社,从铁器社旁边的很长很宽的石梯一路往下,就是河边了。从很宽的石梯下到河坝,河坝空前的宽阔,是很多乡镇进出货运的唯一的水运码头,我们街上的印花筷和油纸伞,弥陀最出名的特产风雪糕全是从这个码头运往各地。

    走到河边,面向大河,河坝的右边的河边通往不远处的大中坝,河的正对面是河中间的小中坝,河坝的左边通往一大片的菜蔬队,菜蔬队旁边是很出名的泸县八中。河对岸是泸州旧城遗址,有“铁打的泸州”之称的老泸州,老泸州有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玄武石刻。

    下河坝的左面高高的石壁上面是弥陀出产红糖白糖的地方,远近很多地方销售的红糖白糖都出自这个生产作坊。

    街上卖大鱼的当天傍晚,母亲他们搭伙食的伙食团晚饭的菜单除了两样素菜,荤菜就一样,红烧坨鱼,而且是当天下午捕鱼人卖出的那条大鱼。原来那几个被老者叫去买鱼肉的人是弥陀街上几个单位的伙食团长。

    人人都十分好奇,不知这么大的鱼肉质怎样,都想尝尝,而且捕鱼人的大鱼实属不折不扣的贱卖,这样伙食团卖给职工吃时每份红烧鱼的价格也相应便宜。不管是四管会还是民业组的职工,几乎全都吃了鱼,虽然红烧鱼的味道不错,肉质却相当粗糙,在嘴里咀嚼的时候,感觉得出大丝大丝的肉质纹理,不如一般几斤或十来斤的河鱼鲜嫩,吃过鱼的人都这样认为。

    毕竟是近三百斤重的大鱼,大多数的人都是第一次吃到,吃过晚饭,很多人都坐在饭桌上没有离开的意思。有几个年龄大一些的女职工在伙食团开饭的时候一直迟疑着,有点怕吃这个大鱼肉,想买素菜吃,迟疑间架不住工友们和伙食团的人劝说。难得的机会,为什么不尝尝,犹豫一下还是买了红烧鱼。吃完饭后,大家都没忙着收拾自己的碗筷,而是坐在饭桌上有的没的聊一些关于鱼的事。这时通道里有脚步声往伙食团后院走,一个头发亮白清瘦,下巴处留有短短白胡须,戴着老花眼镜,背有点驼,依然不失高挑的老头走了进来。老头站在天井边沿,伸着脖子用力嗅了嗅,再低下头,目光越过眼镜上框,直直地看着桌上还没收开的残留在盘里的红烧鱼汤。慢条斯理地说:“呦呦呦,都吃鱼了,这大鱼肉粗糙吧”?大家不住点头争先恐后地议论开了。白发老头说:“我看过的大鱼可多了,年轻的时候,体力特好,我和几个朋友常常游到河对岸去,躺在河滩上谈天说地,然后再一起游回来。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刚刚游出去十来米远,我那时反应快,眼睛特好,游着游着听着水声不对劲,往上游的方向一看,吓得魂飞魄散。”老头停顿了一下,掏出口袋里的白底蓝色方格花纹的手巾,擦了一下两边嘴角的唾沫泡子,眼光又一次越过镜框上方,看了看听得聚精会神的众人,很满意地点了点头。有人想起老头还站着,连忙递了条高凳过去,有人从伙食团倒了一小碗热气腾腾的白开水给老头。老头端着开水,低下头鼓着腮帮吹了几下,随即缩着脖子喝了几小口,又不慌不忙地掏口袋里的烟。想听下文的人有点急了,扯着嗓子说:“我替你点烟,你快讲,看到什么了。”老头挺了挺腰板,刚想继续讲,突然愣住了,将眼镜推到额头上对望着他的众人说:“我刚才讲到那里了呢?”下面等着听下文的人哈哈大笑着说:“你听见水声不对”老头点了点头继续说:“我看见很远的上游方向的河中间,有一黑色的像反扣的船底一样的东西正往我们游泳的那一段河游过来,很长的黑色脊背,有两三只打鱼船连在一起那么长。水浪很大,水涌动得很奇怪,我吓傻了,四肢僵硬。一边挣扎着往回游,一边大喊,快回去,好大的鱼来了。”我们几个人逃命似的,拼命往岸边游,不大一会儿功夫就游回岸边,一刻都不敢停留,飞快地往河滩高处的菜地跑,一个个吓得脸色发白,确定所站的地方安全后,才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回过头去看,刚一回头,两根像平常人家横吊着晾晒衣服的长竹竿一样的胡须斜搭在横着的河滩上,长长地胡须有一般晾晒衣服的竹竿那么粗,胡须的前端细后面粗。看上去湿滑油亮。身体在河中淹没着,黝黑水亮的脊背,从水面露出来,胡须在沙滩上停留了一两分钟后,黑色的脊背往下沉,四周的水随着下沉的惯性凹下去很多,很快又翻起大浪向四周涌动着,胡须随着身体的转向和下沉横扫着滑进河水下游的方向,很快沉没下去。河面上掀起很大水浪,河水翻动了好一会儿,翻滚出好大的漩涡。我们一直吃惊地看着水面,看着我们刚刚游过的地方,没看见有大物向下游而去的迹象,我们中的一个人指着河中上游的方向声音沙哑颤抖着结结巴巴语无伦次地说:“快看快看,在那那里,上上往上……”。果然,漆黑的脊背时隐时现往上游方向而去,所过之处将河水破成了两边似的翻滚着着大浪,长长的身体过后像轮船开过一样拖出很长的白浪,我们几个人险些葬身鱼腹,过后好多年都不敢下河游泳。”

    老头一口气讲完了年轻时候下河游泳的历险和奇遇,将手中端着的早已凉了的白开水一饮而尽,像喝酒一样抿抿嘴,很过瘾地张着嘴哈出一口大气。聚精会神地听着的人们愣了几秒,也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随后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有的说哪会有这么大的鱼,肯定是水怪,有的说这么大的长江河,怎么会没有大鱼,一定是一条几千年的老鱼,不然怎么会有那么长的胡须。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孙戈的小说母亲的重生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母亲的重生最新章节母亲的重生全文阅读母亲的重生5200母亲的重生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孙戈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