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妹出生时不仅是我家最漂亮的小婴儿,也是继我和弟弟之后出生时体重最重的婴儿,足足的七斤半,我和弟弟出生时都只有五斤多。母亲说三妹的运气好,怀三妹的时候,家里的生活小有改善,怀孕期间几乎没怎么饿肚子,害喜也不重。那段时间街上时常有外乡人拿竹筒到街上找私人加工成竹筷,然后将做成的竹筷回收去销售。当时街上有专门的筷子厂和油纸伞厂,销往全国各地的竹筷和油纸伞都是我们街上唯一一个手工业单位生产的,我们街上是最原始的唯一的油纸伞产地,也是最原始最早最大型的竹筷出产地。
竹筷厂的职工多,但竹筷的需求量大,每个职工都是规定了很重的任务,每个月必须要完成,职工的生产任务是直接与出厂的竹筷量挂钩的,不管是油纸伞还是竹筷一年四季都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手工业单位的特点和难点就在于任何一道工序都出自生产者的双手,任务重的时候,很多平时行为动作稍慢的职工,尽管除了进餐如厕和挤出一些必需的睡眠时间外,从早到晚不停地赶工,还是赶不完任务。所以但凡是手工业单位,没有一个职工的子女不是很小就得帮着父母赶工,根据自己的年龄做一些简单一点的工序。有些职工实在做不完任务,就私下将一些工序请要好的邻居做,然后根据每一道工序的生产价格,自己折扣下一点后,将其余的工钱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付给帮自己做工的人,这样自己不但能完成任务,还能赚回一点请人赶工的工钱,可谓两全其美。
有的偏远山区的小商店要购进少量的竹筷,订单小,取货的时间又长,并且自己有竹筷的原材料,就寻思到我们街上找会做筷子的私人进行加工,这样取货快,量再小都有人接单,并且省时,少了一些中间的环节,也省一些工钱。母亲觉得这是个改善家庭条件的机会,一直以来都是从事商业的父亲母亲,没有因为手工业的技术活被难着,那个时候从事手工业的人家遍街都是,除了油纸伞有专门的作坊,做筷子的人家户几乎是全家出动,帮着赶工,提前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可以另外领取原材料,超额完成任务,多劳多得。当时的手工业单位是街上除了公社和医院、学校、四管会、供销社、经营站而外效益最好的,一些家里子女多且子女大的,每个月都能超额完成任务,这一部分家庭与其他家庭相比要富裕得多,街上极少的家庭有小闹钟,筷子厂和伞厂的一部分职工家里就挂上了小闹钟,甚至有个别家庭主妇率先戴起了二号的山城牌手表,宝石花牌手表,还有上海牌手表。街上曾经有个妇女不识字,但却率先戴了块山城牌手表,夏天的时候从街上路过,戴表的左手甩得很夸张,几乎是平着往外甩,必需穿长袖的时候也要将左手的袖口挽着,露出发亮的手表。有人询问时间时,却只能回答个大概,就是只知道正点,不知道准确的分钟,更不用说秒钟,每次的回答都只能是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弯曲成快捏拢的状态,说还差一点点到一点钟,或几点钟。街上一时间很多人暗中取乐,一说到时间或早迟就会用还差一点点到几点钟互相打趣。
但凡筷子厂的职工,除了职工本人在作坊里工作外,家里的人只能将需要赶工的许多工序拿回家,在家里白天做,晚上熬夜做。白天就一家老小在沿街的自家门前的街边做,这样的赶工方式和随意的赶工场地,给了母亲学习的机会,母亲一有空就到街边上四处瞧,每一道工序都仔细观察。母亲聪明好学,胆大心细,没几天就看出门道,有人私下悄悄送竹筒到街上找人加工竹筷时,母亲看准时机,也去接了一些加工竹筷的活儿边做边教会父亲,然后和父亲一起在家熬夜做筷子。公社和四管会还有街道都不让私人做任何私活,谁都不准乱说乱动,做竹筷这样的私活,被公社或四管会知道或看见就会被没收。父亲母亲每晚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躲到闲置的木楼上加工竹筷,除了在木楼上熬夜赶工外,有时为了照看我们,就将竹筷的原材料拿到我们睡觉的房间做。有时听见门外有多人高声喧哗,杂乱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往我家后院走,父亲母亲就会立刻将正在加工的竹筷抱起来藏到我们睡觉的床上,然后立刻将地下削出的竹渣和工具抱到灶门前,用些烂口袋将那些竹渣遮挡好。虽然很多时候都是虚惊一场,但是每次这样的情况一出现,都会让父亲母亲胆战心惊地瞎忙活一阵。一旦被没收,原材料的钱要赔出不说,以后还会被有关部门盯上,再不会有机会接私活,并且我家也没有钱拿出来作为给供货商的赔偿,只想赚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来贴补家庭生活。有时供货商要得急,只跟一家人一道两道工序做,其它工序由供货商另外找人做,相当于是现在的流水线作业,供货商催得急的时候,父亲母亲就得白天上班,晚上通宵赶工,这样才不至于耽误别人家的下一道工序。
那个时候的竹筷工序很多,全是手工,每一道工序都是从一支一支的筷子做起,不像现在的筷子,可用机制,并且不用印花。
以前的竹筷要先将竹子锯成需要的筷子长度稍长一点的竹筒,第二道工序是将竹筒用专用的开刀将竹筒开成像筷子比筷子稍粗的竹条,第三道工序是将开出的竹条用专用的方刀,吃饭用的长板凳和坐的矮凳子,还有比成人手的大拇指粗的近一米长的圆铁棍,将圆铁棍的一头搭在高的长板凳上,另一头搭在坐的矮凳子上,人坐在放有铁棍的凳子上,用坐着的一只腿压坐在铁棍上将铁棍固定,长板凳上搭着的铁棍刚开始用一颗大一点的铁钉子固定在铁棍一端的板凳上,天长日久,铁棍在长期受力的情况下,将板凳上固定铁棍的地方磨出铁棍大小的,很光滑的半圆的凹槽,铁棍不再需要铁钉,只需将铁棍搭在磨出的凹槽内即可。利用铁棍在高凳和矮凳搭出的,仅供一般人坐着的大腿到膝关节稍宽的,斜出的跨度空间,用一种特制的方刀,将开出的竹条架在斜跨的铁棍上,左手拿着竹条的一头,将竹条的另一头一半的长度的地方,用右手握住的方刀非常锋利的刀口,将竹条四方均匀地平着削掉薄薄的一层后,再将竹条的另一头四方均匀地削掉同样薄薄的一层,使竹条成为光滑规则的正方形长条。方刀是一种长六寸左右,宽一寸多,刀的一半长度的前方是很锋利很平的刀口,刀的后半截比前端稍窄,稍显厚钝,不用磨出刀口,手握住刀的没有刀口的后半截,握刀的手垫上厚厚的一层旧布块,这样在握着刀削竹条的时候,才好用力而有不至于伤到手。
这种用方刀将竹条四方削平,使竹条成为很规则的正方形长竹条在做筷子的工序中叫方筷子,第四道工序叫圆筷子,与方筷子的坐法和工具差不多,不同之处是圆筷子用的是圆刀,圆刀与方刀的长度和宽度都差不多,圆刀的前半部分到整把刀一半的长度处,有均匀的三到四个最多五个半圆形的凹槽式的锋利刀口,每个刀口的口径只能容下一根方过的竹条,圆刀的后半截与方刀相似,用圆刀削竹条的时候,握圆刀的右手同样用稍厚的烂布块垫着握刀的手心。同方筷子的手法一样,将竹条的一半的长度架在斜跨的铁棍上,将右手的圆刀上的任何一个半圆形刀口,覆盖在架到铁棍上的前半截竹条上,使竹条刚好被固定在半圆的凹槽刀口里。右手轻轻地均匀地用力压住刀口,左手挨着刀口将手中握着的竹条后半截力道合理地往后拉,然后反复几次用刀口压住竹条往后拉,前四次的拉动首先削掉方竹条的四边棱角,使之成为不太规则的圆形,然后再修改似的将不太圆的竹条四周约为削掉一些少量的竹绒,竹条的前半截就成为很均匀规则的圆形,整根竹条形成了从竹条总长度的一半的地方,一半截成圆形,一半截成方形,筷子的形状就算成形了。
第五道工序是印花,这印花的工序是做筷子的所有工序中最辛苦的工序。先要在能避开风的地方依着墙壁搭一眼小小的煤炭灶台,灶台一尺来宽,一尺三四长,近两尺高。灶台顺着墙壁的一面下方开有从炉桥下面漏煤灰的炉孔,灶面的长和宽的中心处留一长方形的凹陷小口子,这小口子长约六寸,宽一寸半的样子,这个小灶口即是添加煤炭的地方,也是安放印花钢板模子的地方,也是给竹筷印花的地方,印花要用那种无烟的白煤。钢板模子长约六寸,宽约一寸多一点,厚约一寸左右,钢板的四边刻有直线凹槽,四方直线凹槽的外面有细小的框边装饰花纹,顺着钢板长度的中间刻有四川省泸县弥陀区分水岭竹筷厂字样,刻有省份字样的一头越过钢板长度方向的尽头有一连着钢板的钢块,铁块中间有一小小的凹陷点,印花的时候,筷子方形的那半截平放在钢板的中间,方形筷头抵在钢板尽头立着钢块儿的地方,抵进钢块儿上的凹陷点,使平放的筷子始终在钢板刻有字的地方。印花的人坐在对着墙壁的炉边,侧身顺着墙壁方向面对立着的小钢块同一方向而坐。对着钢板模子长度正当中的墙壁平着钢板约高的地方有一圆孔,圆孔不到一寸深,刚好供削筷子的铁棍的一头抵进去后约有一点缝隙,铁棍插进墙壁上的圆孔横过钢板,伸到灶台外面一尺余长即可,铁棍与钢板的距离仅供放得下一支平躺的筷子。印花的时候,左手拿一把筷子,手握着筷子圆的一头,用其他三个手指管握着多余的筷子,左手的大拇指拿捏着一支筷子的圆头,将方形的一面平放在钢板上,方形的一头抵在钢板立着的铁块儿中间的一小点凹槽内,铁块儿的凹槽仅能容纳下筷头,铁棍的一头抵在墙壁的凹槽里,右手握着伸在炉灶外面的铁棍尽头,将铁棍压着筷子,移动着铁棍从筷子中间方圆交接的地方从左到右推动,迅速翻动筷子的四方,每一方用铁棍推动一下,这样筷子方形的四方都印上了花纹和产地。炉火要烧得旺,钢板被烧得快红的时候,是印花的最佳温度,如果钢板烧得通红,印花的人要动作相当熟练,翻动非常的快,翻动筷子的四方和右手压着筷子的铁棍无需从左到右地推动铁棍,只需将铁棍约为推动着像蜻蜓点水似地压一下即可。动作要迅速到一气呵成的地步,从将筷子平放到钢板上到筷子的四方印完花离开钢板,中间不可有一刻的停顿,否则筷子就会被在印上花的同时被烧黑烧糊烧焦。这道工序十分辛苦,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印花的人长期坐在火炉旁边,汗流浃背,满头大汗,汗珠顺着发梢颈项往下滴,轻则口舌起泡上火,重则中暑晕倒。鼻孔喉咙直到心肺满满地充斥着白煤浓浓的刺鼻的硫磺味,白天晚上长时间坐着印花的时候,感觉自己不但鼻孔喉头全是被硫磺味侵蚀的伤害,整个身体包括浑身的血液都被毒害似的。很多筷子厂的职工到了夏天就将印花的工序请人做,一旦炉火生起就白天晚上连着赶工,要将所有圆出的筷子印上花,才有下一道工序可做。有的白天自己印,晚上请人印,父亲母亲就接过晚上印筷子熬通宵的活。我稍大的时候,父亲母亲接了晚上替别人印花的活,我就争着印上半夜,虽然父亲母亲都不赞成我小小年纪帮着印花,怕我的肺部闻多了白煤的味道,被煤烟的味道影响肺功能,我还是坚持印到晚上十二点左右,父亲或母亲来接替我,这样既不影响我第二天上学,父亲母亲第二天上班也没有那么辛苦。
第六道工序是切筷头,切筷头的切刀的一种特殊的工具刀,这种切头刀形同古时候刑场上斩杀人头的斩刀,用八仙桌的长板凳的一头安上切筷头的刀坐子,刀坐的铁垫子用两颗大一点的铁螺丝将刀坐固定在长板凳的板凳脚那一段的凳面上,这样便于切筷头的时候好用力,刀坐的前端也就是横着的长板凳的外面的刀坐上,用两颗稍小的铁螺丝将切刀的前端固定在刀坐的外面边沿上,切刀有三寸长,一寸半宽的样子,刀口平而锋利,切刀的后上方是一尺来长的圆铁刀柄,铁刀柄的粗细刚好右手握着刀柄不大不小正合适。刀坐后面的间隔有筷子长度相等的距离处,有固定筷子长度的木坐子,木坐子的宽度与木板凳横着的宽度差不多,长度三寸左右,木坐子的厚度比切刀稍高一点,四颗长铁钉将木坐的四方固定在木板凳上,木坐子的上面用小刀锉出三处长度不等的长方形平底凹槽,这三处凹槽用于决定竹筷的三种长度的规格。切筷头的时候,将圆过的竹筷正方形的一头伸过切刀,圆形的一头抵在木坐子的小小的长方形平底凹槽里,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中指固定住竹筷长度的中间处。切筷头的人坐在比长板凳稍高出两寸或与长板凳相同高度的木制独凳上,独凳与长板凳之间的间隔距离仅供一个成年人坐着的时候,从坐着的大腿到弯曲的膝关节的空间约宽松一点,可以让长期弯曲的腿脚或弯曲或从长板凳下面稍微伸直,或适当的想小幅度的变换一下放脚的姿势。当右手的切刀刀口对着切刀下面伸出的竹筷方头时,右手握着的刀柄稍微用力往下一压,右手在往下切的同时,左手随着筷头的用力,掌控着筷子的中部随惯性约为往上一翘,噗哧一声,正方形的筷头平着的一面斜着切下一小块,如此从筷头的正方形的四边,每边切一刀,筷头形成四边矮,中间稍高且尖的,及其规则的小巧且方正的锥形,这就是竹筷尖且有棱有角的筷头的形成。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