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母亲的重生 一百一十二 一百一十三

本章节来自于 母亲的重生 http://www.lishu123.com/71/71038/
    叔叔插队后分到了公路右边的紧邻公路的一块自留地,离公路有两根田梗的距离,姑姑分到了公路左边一座高出公路很多的小山丘旁的一块自留地,就在公路边上,是那种红色的又像泥土又像碎石头的土壤,都说那种土壤叫斑鸠沙。叔叔当知青的时候比较幸运,只在生产队干了一年多,叔叔有文化,人又特别聪明,字也写得漂亮,生产队书书写写的活都叫叔叔干,那个时候写通知,写海报,写大字报,大队与大队之间,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大比拼,写挑战书,那些漂亮的毛笔字钢笔字大都出自叔叔之手。

    在生产队干了一年多后,到处修水渠,修水库,叔叔被调到潮河水库,负责写写算算,在潮河水库一干几年,直到1978年顶替奶奶,被安排在我家斜对面的大餐馆工作。

    姑姑就没有那么幸运,刚去插队的时候,想到家里穷,小小年纪的姑姑一心想自力更生,终于可以自食其力了,非常开心,在生产队的集体宿舍里,全是认识和不认识的年轻姑娘,同吃同住,床挨床,铺连铺,大家有说有笑,谈理想,谈情感,谈家庭。实在没有可谈的就摆龙门阵,说些神呀鬼呀的,一到晚上就大家围在床边,七嘴八舌,叽叽喳喳,想到什么聊什么。姑姑觉得新鲜刺激,有趣极了。后来大队成立了专业队,在年轻人中选拔聪明能干的,有文化的,成分好的,姑姑被选进了专业对。当时的专业队就是开山造田,挖了很多的坟地,也砍伐了不少树木。

    后来很多知青都在脸朝黄土背朝天中,手掌和脚掌磨出了老茧,脸上有了沧桑,之前的新鲜感渐渐消失了。姑姑的个子矮小,身体单薄,像挑抬之类的力气活常感体力不支,干农活很辛苦,整天与泥土大粪打交道,让原本非常爱干净,非常爱美的姑姑难以忍受。但是为了生存,苦活累活照样要去干,生产队的工分要去挣,自己的自留地需要自己去耕种,最让姑姑难受的是,当初插队之前听说的,当满三年知青就会调回街上安排工作的说法,根本没有希望,心里很难过。特别是自己干了一天的农活,满身泥土,腰酸背痛,一身臭汗地扛着锄头,背着背篓往家里走的时候,一路上看见有人穿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吃过晚饭悠闲地散步,姑姑心里更是酸甜苦辣,无味杂存。心里很悲观,禁不住一个劲地想,不知这种苦难的日子何年何月才是个头。

    知青时代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就是逢年过节参加文娱表演,不论大小节气,只要有文娱演出,是知青们最开心的日子,既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又娱乐了大家,还不用出勤挣工分,叔叔和姑姑都是文娱汇演的积极分子。各大队宣传队的队员几乎是由知青组成,也有极少数的地道的农村青年。

    姑姑的个子矮,表演舞蹈的时候几乎是站前面的位子,个性要强的姑姑生怕表演不好,一有表演,十分紧张,整个排练期间都非常认真,而且回到家里有一点空闲时间,都要背开家里人自己悄悄练习,哪怕是在如厕的地方。有次姑姑在厕所里面,我在厕所边的阶沿上,用在街上捡回的红薯藤做耳环项链。一时内急,刚想去敲厕所的门,听见里面抽开了门闩,我一下推开门闯了进去,姑姑正在一开门的地方练习舞蹈动作,看见我冷不丁地闯了进去,有点难为情,立刻收住了还没完成的动着,责怪我为什么不声不响地就推门进去了。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奇极了,乐得哈哈笑,我说谁知道你在这么臭的地方跳舞呢。

    每次有大型的演出都在下场的火神庙戏台表演,有时是单纯的过时过节,有时是为了庆祝国家的重大举措,各大队各生产队进行文娱汇演,或者是各大队各生产队进行表演比赛,本着优胜劣汰的原则,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最佳个人表演奖,这是集体和个人的荣誉,各大队各宣传队都非常认真,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知识青年是个特别庞大的群体,人才济济,各类人才,大有人在。知青是文化传播和文娱活动的骨干和主力军。人到一百,五类俱全,从编导,服装道具,到鼓乐主持,演员剧务,都是从知青中去选拔,每一次的表演形式都是多种多样,内容广泛,积极健康。各大队各宣传队都使出浑身解数,力求节目新颖,歌舞独特,还有自创的话剧,小品,相声最大限度地在歌颂共产党,歌颂毛主席,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歌颂人民公社,歌颂人民子弟兵,宣传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一些关于街道和农村扫盲的题材,夫妻上夜校后挑灯夜读,互相勉励,以及夫妻在家共同学毛选的题材,像陕北民歌《夫妻识字》和老歌《老两口学毛选》以各种表演形式搬上舞台,以独特诙谐的演唱和表演方式,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热门节目。还有一些独具意义,脍炙人口的京剧,样板戏唱段,像《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林海雪原》、《红色娘子军》、《龙江颂》,《洪湖赤卫队》……。还有根据连环画的故事改编的反应旧社会剥削阶级的典型题材《周扒皮》《黄世仁》的情景剧片段再现。赢得观众不少掌声和眼泪。

    有一年放寒假,临近春节那几天,各大队的宣传队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节目,准备腊月二十八晚上的大型文娱汇演,那段时间,不用早出晚归的干农活,姑姑每晚都住在家里,又每天很晚才回家。腊月二十六早上,姑姑知道我爱看唱歌跳舞,准备带我到她排练节目的地方去,说是当天下午要在大队彩排,地点就在建设大队的小学教室里,姑姑说将我带过去等她上场彩排的时候,好给她抱着换下的衣服。去了那里才知道,是有公社干部去审查节目,那一次的彩排像正式演出一样,服装道具化妆配乐,一样都不能少。姑姑带了一大包衣服裙子,有些衣服好像是大队干部出面,派人去城里的文工团寄的,跳藏族舞的裙子是各自家用的被面,是那种鲜艳的本色暗花绸缎,或红色,或黄色,或绿色。这种缎面的被盖心子,很多家庭都没有,有这种被面的人家屈指可数,七八个人或上十个人跳藏族舞蹈,往往要一条街的缎面心子都借出来,才凑得齐数量。久而久之,街上谁家里有缎面,是什么颜色,成色怎么样,都被经常跳舞的人记得一清二楚。一有需要,直奔目的地,下手次了说不定就被其他需要的宣传队借走了。很多时候,跳藏族舞蹈的节目多,几个宣传队的演员都需要这种被面做藏族裙,最后只能宣传队与宣传队之间或演员之间互相协调。看正式演出之前抽签或抓龟排出的顺序,来权衡有没有足够的时间互相交换服装,这种情况的前提是宣传队之间,或宣传队的负责人之间的关系好歹来定,如果相互之间素无往来,或者因为什么原因有过竞争上的矛盾,就不会有这种友好的互帮互助,因为评判一个节目的优劣,服装的搭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排练节目的时候,有些文娱骨干特别多的宣传队,为了在汇演中取得好成绩,从选择节目到服装,到排练的场地都保密。很怕将自己所在的宣传队准备的节目和服装还有动作,被别的宣传队知道了或者偷窥了,在正式演出的时候,出现大的雷同,影响表演成绩。有些时候,在正式演出前十天左右,由各大队先将各个宣传队的节目上报到公社,公社干部对各宣传队的节目在彩排的时候进行一次审查,然后将所有节目进行合理搭配后排序,在正式演出前一天,将安排好的节目排序单发到各宣传队。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孙戈的小说母亲的重生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母亲的重生最新章节母亲的重生全文阅读母亲的重生5200母亲的重生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孙戈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