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母亲的重生 一百 一百零一

本章节来自于 母亲的重生 http://www.lishu123.com/71/71038/
    三妹出生那年,不管是对我们家还是母亲本人都是喜忧参半,悲喜交加的一年,尤其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了三妹,三妹出生的时候是我们家最漂亮最健康的婴儿,五官端正,骨架小,粉嫩嫩,肉嘟嘟的,母亲怀孕的时候孕辰反应也不严重,自身的身体状况也比往常好,不像我和弟弟出生的时候瘦得皮包骨似的,母亲生三妹的时候是1970年正月初,接生的医生是父亲工作的理发店后院住的姓丁的女医生,这个妇产科医生是我们家的邻居,理论上的老亲戚,论辈分与父亲的爷爷同辈。丁医生替三妹剪了脐带包扎好后,父亲搜空身上所有的口袋,还是凑不齐一块八毛钱的接生费,丁医生说就不收接生费了,她回卫生院看怎么样安排一下,说一家老小还有个人坐月子,家里一文不明,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呀。父亲母亲为了这件事,感激不尽,一直记着丁医生的恩德,直到2013年初,小表弟结婚,将婚宴设在泸州大酒店,我和父亲母亲还有叔叔婶婶和妹妹们去酒店赴宴,才又见到了当年母亲生三妹时,替母亲接生的丁医生,丁医生年近九十,满头白发,还像当年一样,精神干练,齐耳的短发,两颗大钢夹分别将脸颊两旁参差不齐,约显凌乱的发梢别在两耳后面,精神矍铄,谈笑风生。席间,母亲父亲提起当年免费接生的事,丁医生才笑着说,其实当年为了接生费的事,她也受了影响,卫生院内部开会曾点名批评过她几次。丁医生是当时我们街上卫生院唯一一个妇产科医生,那个时候没计划生育,生孩子的多,又都是在家里待产,医生上门接生,后来丁医生实在分身乏术,卫生院的一个年龄稍长的男西医和一个年龄稍长的男中医,也开始抽空出诊接生。父亲母亲和丁医生聊起了好多老街坊,聊起很多当年苦涩和甜蜜的事,谈得十分尽兴。父亲母亲赴宴回家还在一个劲地说,想不到丁医生还如此健康,说话思路清晰,中气十足,记忆力极好。当了一辈子妇产科医生,街上乡下不知有多少孩子呱呱落地时,都是丁医生接的生。父亲母亲与丁医生在表弟的婚宴上见面后几个月,八十多岁高龄的丁医生去世,得到消息的父亲专程回了一趟老家,送丁医生最后一程。

    母亲生三妹的同一年,母亲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外祖母,因为年迈,行走的时候身体约为侧滑了一下,中风瘫痪在床,一病不起。

    家里没有一分钱的积蓄,眼看着老人重病在床,命在旦夕,父亲母亲忧心忡忡,心急如焚,特别是母亲更是伤心不已,整日以泪洗面。在母亲的心里,年迈的奶奶是自己娘家唯一的真正意义的亲人,母亲的奶奶在人世上唯一的亲人,唯一的牵挂和依靠也只有母亲,而历尽辛苦将自己养育成人的奶奶也是母亲一生中最亲的人,是母亲心中曾经唯一的依靠和安慰。从母亲出生到出嫁的整个漫长的成长过程,都是母亲的爷爷奶奶一路陪伴呵护,而爷爷早已与母亲阴阳相隔,虽然母亲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外婆,与我家相隔不过五十里路,但因外婆当年改嫁他乡是留下还在蹒跚学步的母亲不辞而别,母亲的奶奶从内心出发,有点痛恨丢下女儿另嫁的媳妇。而我外婆当年远嫁,其实也是因为外婆的母亲的原因,身不由己远嫁他乡。外婆刚被嫁到古娄山上那几年,生活也是十分艰难,是外婆的母亲与中间的媒人和外婆后来古娄山的婆婆一手炮制的改嫁事件,外婆也是受害者,嫁进当时的深山老林一样的地方,忍受骨肉分离之苦,知道自己的改嫁无颜面对原来的婆婆,所以很多年都没回原来的婆婆家里看母亲,除了母亲十岁那年,外婆生活的古娄山要分柴山竹木,为了能够多分一份,才回到原来的婆家,与母亲的奶奶提出想将母亲的户口临时迁往古娄山,母亲才得以与自己的母亲见面,分柴山的事情过后,又恢复了外婆改嫁后的那种相互不见面的关系,这种关系一直持续到母亲长大出嫁,直至母亲的奶奶去世后,外婆才偶尔趁回娘家的机会,路过我们街上,去我家看看母亲和我们几姊妹,慢慢地开始在我家小住几日,这种情况在母亲的奶奶去世之前从未有过,尽管外婆开始来看我们,但母亲和舅舅几乎没怎麽见面,互相都觉得你是你,我是我,只不过互相知道对方的存在而已,没有亲情可言,也互相没往来,外婆每隔一年半年的下山来看母亲,都是外婆一人,从没带过舅舅来。

    所以母亲在自己奶奶病倒那段时间,非常伤心,仿佛天塌地陷一般,面对重病的奶奶,有了不详的预感,心里前所未有的恐慌,觉得自己就快成为没有亲人的孤儿了。自己最爱的,也最爱自己的人,自己娘家唯一的亲人,唯一属于自己,全心全意爱着自己的亲人就快离开自己而去,那段时间母亲的眼泪都快流干了。

    母亲的奶奶瘫痪后,大小便失禁,父亲母亲利用工作空挡,轮换着照顾老人家,端茶递水,接屎接尿,不断替老人家擦洗身子,怕老人身上溃烂。忙的时候就用家里的破旧的棉布和旧毛巾洗净晾干,像对待小婴儿一般,将棉布或毛巾垫到老人家的内裤里,再将捡回家的塑料纸垫在席子面上,有点时间就急忙跑回家替老人换掉湿透了的内裤和垫着的布片子。

    那段时间,母亲身心受到重创,食欲不振,夜不安寐,瘦得一把骨头,想到自己年迈的奶奶重病在床,当年爷爷就是这样瘫痪在床,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离开了人世,心里不由自主地恐慌,忐忑不安到极点,街坊邻居一在母亲面前询问老人的病情,母亲便会流泪不止,泣不成声。母亲的憔悴和消瘦,逃不过躺在病床的老人的眼睛,家里的情况老人也是一清二楚,觉得自己的病体拖累了自己的孙女,老人一心求死,开始拒绝服药进食。母亲发现奶奶的用意后,更加伤心,觉得哪怕是自己奶奶永远这样躺在床上,还有一口气,毕竟是活着,毕竟还活生生地陪伴着自己。母亲见奶奶整整一天茶水不进,急得咚的一声跪在奶奶的床前说,我不拍你瘫痪在床,我不拍你拖累我,我只要你活着,我要你一直这样陪着我,如果你一心求死,我也不活了,你带我一起走吧,我要陪着你和爷爷。母亲搂着奶奶,哭得泪如雨下,直到奶奶哭着要求进食,母亲才止住哭声。

    不管是寻医问药,还是增进营养都需要钱,家里穷得叮当响,父亲看着日渐消瘦的母亲,心里既心痛又着急,母亲的身世父亲也完全了解,知道母亲的奶奶在母亲心里的位置和重要,思前想后,一筹莫展,考虑再三后父亲决定将母亲娘家的那间房子卖掉,所卖的钱用于老人治病,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老人躺在病床上,得不到应有的救治。

    卖房的事情父亲没同母亲商量,那个时候家家都不是好富裕,能够在短时间掏得出钱来买房的不多,父亲在心里将街上的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一个一个筛选了一遍,最终确定只有同自己一起上班的韩师傅夫妻俩,才有可能一次性出钱将房子买过去,正好韩师傅夫妻没有自己的住房,一直是租房子住。父亲在心里考虑了一下,就趁上班的空闲时间提了一下,说想将母亲娘家的住房卖掉。韩师傅夫妻一听父亲这个时候想卖房,就知道是急等钱用,都知道母亲的奶奶病重,对我家的家境也是十分的清楚,当即表示愿意出三百元钱将房子买过去,父亲知道这间房子的买卖价格在四百多元,三百元算是十足的贱卖了,但是家里急等钱救命,起码在父亲当时的社交范围内,能够有三百元现钱,又有购房需求的,没有第二人选,母亲娘家的这套住房就这样卖给了韩师傅。

    母亲知道父亲将房子卖掉了,难过得暗地里哭了很多次,一点没有责怪父亲,母亲心里明白除了卖房没有其他的办法能解燃眉之急。但是从情感上讲,仿佛撕心裂肺般的心疼,娘家的房子卖了,这房子是母亲的爷爷奶奶一生的心血,也是生养母亲的地方,那里留下了母亲太多太多的回忆,母亲的爷爷奶奶、母亲的父亲母亲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家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下子齐齐地涌上心头,母亲的心痛和悲伤无以言表。

    韩师傅搬家的前一天,母亲回到原来的房子里收拾东西,将一些破东烂西该搬走的搬走,该扔掉的扔掉,看到自己爷爷和父亲曾用过的东西,母亲再以抑制不住自己的悲伤,放声痛哭。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孙戈的小说母亲的重生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母亲的重生最新章节母亲的重生全文阅读母亲的重生5200母亲的重生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孙戈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