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江河奔流 孝文帝迁都中原 用汉法民族融合

本章节来自于 江河奔流 http://www.lishu123.com/70/70950/
    49年,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去世。(赖上霸道老公)孝文帝面临着重大的政治考验。冯太后的支持者在观望着孝文帝拓跋宏的下一步举动,他们的势力不容小觑,他们会成为孝文帝的支持者吗?

    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五天没有进食,表现出极大的哀痛。冯氏曾经因为孝文帝小时候过于聪慧,担心会危及自己的地位,曾经一度想废掉拓跋宏,经过很多亲信大臣的劝阻才作罢。

    拓跋宏一直在冯太后跟前很恭敬孝顺,他曾经遭到冯太后的责打,从来没有表现出不满的样子,即使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也没有表现出要报复的迹象,冯太后过去的亲信开始向孝文帝靠拢过来,这可是一大批能人与实力人物。

    孝文帝对于冯太后的去世过于哀伤,让很多大臣难以理解,他们开始劝慰拓跋宏说:“陛下承担祖宗的大业,有君临天下孝文帝对于冯太后的去世过于哀伤,让很多大臣难以理解,他们开始劝慰拓跋宏说:“陛下承担祖宗的大业,有君临天下责任,怎么能够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孝文帝这才开始吃一些稀粥。(都市之无上真仙

    孝文帝亲自为冯太后选择陵墓位置,为冯太后进行了隆重的葬礼。太尉拓跋丕说道:“陛下有最孝顺的天性,哀伤超过了礼节,每天吃很少的米饭。臣等为此忧心忡忡,希望陛下能够克制自己的真情。”

    491年,孝文帝在冯太后逝世一周年的时候,悲伤痛哭,一整天不吃饭,经过百官劝谏,这才开始进食。(斩天成圣

    冯太后最信任的情人李冲,忠正勤勉果断明智,周密谨慎,孝文帝信任李冲,毫无嫌隙,过去得到冯太后信任的大臣,都对孝文帝心悦诚服,帝国的政治局面稳妥过度,全国上下都很推崇孝文帝。

    492年,孝文帝下令在平阳祭祀尧,在广宁祭祀舜,在安邑祭祀禹,在洛阳祭祀周公,这些都由地方官掌管,祭祀孔子的仪式由中书省直接安排,孝文帝亲自祭拜。

    孝文帝此举表明,北魏决心开始全面采纳汉族的礼法制度来治理国家,

    493年,孝文帝决心迁都洛阳,以便于更加全面地进行他的汉化大计。(本妃命有桃花)孝文帝找来心腹大臣尚书拓跋澄说道:“平城是施展武功的好地方,但是,现在国家承平,实行文化文治,平城不是合适的地方,所以我想迁都洛阳。”

    拓跋澄说道:“陛下想迁都到中原,这是与古代周朝、汉朝一般,要兴起魏朝的好办法。”

    孝文帝问道:“北方人习惯于依恋旧的事物,万一我发出迁都的命令,引起骚乱,该怎么办呢?”

    拓跋澄说道:“不寻常的事情,只能由不寻常的人来做。”

    于是,拓跋宏打着南征的旗号,统帅文武大臣以及三十万大军南下,一路上一直下着大雨,道路泥泞,人困马乏,走到洛阳的时候,孝文帝手持马鞭,身穿军服,做出要继续前进的样子。(毒爱嫡女特工妃

    北魏大臣们再也不愿意往前走了,他们纷纷在孝文帝的马前跪了下来,苦苦哀求孝文帝不要南征。

    孝文帝看到宣布迁都的时机来了,就假装生气,说道:“谁敢阻拦,我就用刀斧来说话。”

    安定王拓跋休急得掉眼泪,苦苦劝阻,孝文帝这才对大臣们说:“兴师动众,不是小事,假如不南伐,就要迁都在这里。”

    众人听了,喜出望外,高呼万岁,众人不愿意南伐,担心不同意迁都的话,南伐之事就难以停止,于是,大家都不敢反对迁都的事情,孝文帝成功地完成了迁都大计。(嫡谋

    跋宏想改变北魏的习俗,因为国家长期处于太平时期,靠着游牧获得的财物有限,难以供应国家上千万人口的费用,所以,拓跋宏决心重视农业,实行均田制,把汉族的农业技术发扬光大,依赖农业获取更多的财物,为北魏王朝的强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既然决心采用汉族的经济生产方式,那么,就必须采纳与农耕生活相适应的汉族政治制度与伦理价值观念,该如何促进鲜卑人更快地向汉族转化呢?

    迁都之后的孝文帝,殚精竭虑地思考着使得国家进一步巩固的措施。495年,孝文帝召集群臣,对他们说道:“你们是希望我远追商朝、周朝呢?还是希望我不及汉朝、晋朝呢?”

    大臣们都说:“希望陛下能够超过前朝的圣王。”

    孝文帝说道:“这样说来,我们是应该变异风俗呢?还是继续因循守旧呢?”

    大臣们说道:“愿陛下的事业日新月新。”

    孝文帝接着问道:“你们是希望功业在我这一代为止呢?还是能够传流到子孙后代呢?”

    大臣们说:“但愿传流到一百代之后。”

    孝文帝说道:“这样说来,我一定要有所革新,大家不要违抗。”

    大臣们都说:“陛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孝文帝说道:“我要禁止鲜卑人过去的口音,大家全都说标准的中华口音。三十岁以上的人,一下子难以改变过来。三十岁以下的官员,故意说鲜卑话,将要被降级使用,大家多加警惕。”

    孝文帝下诏,搜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书籍。

    广川王的王妃去世,有人向孝文帝询问:“不知道是葬在北方代郡,还是葬在洛阳。”孝文帝说道:“鲜卑人已经迁移到洛阳,就该安葬在邙山。”

    北魏在洛阳设置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孝文帝喜欢书,善于写文章,在马上行军,就口授诏书,由手下人笔录,不必更改一个字。

    孝文帝喜好贤德的人,所结交的汉族贤人,如李冲、李彪、高闾、王肃等,都是文学高雅的人,北魏制作礼乐。极为繁盛,大有文治的风范。

    随着北方汉文化的复兴,鲜卑人的普遍汉化,我国北方在人口、生产技术、社会财富、文化水平、人才素质等方面,再次超越南方,南北之间的实力天平再次向北方倾斜。

    孝文帝改革的最大意义在于,南北之间的文化差异、心理差异、民族差异、政治体制差异等逐渐被磨去,南北之间再次走向统一的障碍被岁月消磨得日益减少,国家再次走向统一的趋势日益明显,从这一点来看,北魏孝文帝确实是一代圣君,中华民族的杰出英雄。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楚人的小说江河奔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江河奔流最新章节江河奔流全文阅读江河奔流5200江河奔流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楚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