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江河奔流 北魏改革有利弊 跋扈太后胡充华

本章节来自于 江河奔流 http://www.lishu123.com/70/70950/
    496年,孝文帝下诏说:“北方人把土地叫做拓,称呼君王为拔,拓跋氏的意思就是拥有四海土地的君王。(一剑平天)大魏拓跋氏的祖先是黄帝轩辕氏,以土为德,称王于天下,所以叫做拓跋氏。土是黄色的,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将拓跋氏改姓为元氏。很多鲜卑贵族的姓氏是复姓,今天都改为单姓,比如达奚氏改为奚姓,丘穆陵氏改为穆氏,布六孤氏改为陆姓等。

    孝文帝很推崇门第,他知道北方汉族大姓有很大的地方势力,争取他们的支持极其重要,于是,孝文帝娶了北方四大姓的女儿为妻子,四大姓分别是范阳的卢氏、清河的崔氏、荥阳的郑氏、太原的王氏。

    在孝文帝的汉族大臣之中,陇西人李冲才识过人,位高权重,李氏家族所缔结的姻亲,没有不是极其有美好声誉的大族,孝文帝就娶了李冲的女儿作为妃子。(归来(陆犯焉识)

    孝文帝下令确定中原各族中的士族,其中穆氏、陆氏、贺氏、刘氏、楼氏、于氏、嵇氏、尉氏为八个最显贵的士族。

    孝文帝规定,凡是担任过公卿的大族子弟,与汉族的卢氏、王氏、崔氏、郑氏等同,担任过鲜卑部落长老的,可以有姓;做过尚书以上官职的,也可以有姓。

    北魏的制度规定:“王公的妃子,必须是八个大家族或者清修门第的女儿。孝文帝亲自为六个弟弟聘定妻子,都是汉族大姓的女儿,在这之前所娶的女子,不是汉族大姓的,都算作小妾。”

    孝文帝与群臣谈论起选拔官员及其升迁的问题,孝文帝说道:“近代的官员,按照出身高低来授予官职,这种做法如何?”

    大臣李冲说道:“请问皇帝陛下,从上古以来,设置官爵,究竟是为了照顾权贵富家子弟,还是为了把政治治理好呢?”

    孝文帝答道:“为了把政治治理好罢了。(护界仙王)”

    李冲接着问道:“那么请问,陛下为什么专挑那些权贵人家的子弟,而不是选拔一些真正有才能的人才呢?”

    孝文帝争辩道:“真正有才能的人,是不用担心不被上面的人发现的。(丫头你被算计了)从大族权贵人家选拔官员,即使没有多大才能,也是纯良笃正的人士。”

    李冲争执道:“按照陛下选拔人才的办法,官员要从大族门阀中挑选,出身低下的精英,如姜子牙、傅说一般的人物,就不能被选拔了。”

    孝文帝说道:“姜子牙、傅说一般的人物,从古至今,不过一两个而已。”

    另一位汉族大臣李彪说道:“按照陛下的理论,鲁国的三卿(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家的子弟就会被优先选中,而孔子的杰出弟子也会落选。”

    著作郎韩显宗说道:“陛下不能够只从显贵人家选拔高官,而从贫贱人家挑选低下的官员。(残王毒宠,侧妃超大牌)”

    孝文帝说道:“如果真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才,我会不拘泥于这一制度的。”

    孝文帝实行汉族制度,包括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确实有利有弊,士族制度压抑人才,其弊端,连氏族中的精英自己也认识到了,孝文帝为了笼络大族,不得不为之,确实难为他了。

    北魏孝文帝之后,鲜卑族快速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缓和了北方的民族矛盾。但是,汉化之后的北魏统治者,很快就染上了汉族政权的坏毛病,奢侈腐化、贪污受贿横行,各级官吏成了白日强盗。

    北魏的皇帝们,从孝文帝开始,大都不长寿,要么活到三十多岁,要么刚刚成人,就被害死。(腹黑少主甩不掉)统治阶级的最高权力运转不灵,国家走上了下坡路。

    51年,北魏宣武帝的妃子胡充华生下皇子元诩。胡充华刚入宫时,大家祝福她说:“祝福你生下诸侯王、或者公主,不要生下太子。”因为北魏惯例,太子的生母是要被处死的。

    胡充华说道:“我的心意与大家不同,怎么能够因为畏惧死亡而使得国家没有继承人呢?”

    等到胡充华怀了孕,一些人劝说胡充华打掉胎儿。胡充华说道:“假如侥幸生下一个男儿,按照顺序应当是长子,生下这个男孩后,即使死了,也不后悔。”胡充华果然生下一个男孩。

    北魏宣武帝一再丧失孩子,胡充华生下元诩后,宣武帝命令特别加以保护,选择良家妇女做孩子的保姆,胡充华不能够接近。

    515年,北魏宣武帝去世,大臣于忠、王显、崔光、侯刚辅佐太子元诩登基,他就是孝明帝。高太后想处死胡充华,崔光等人将胡充华藏了起来。

    崔光等大臣合作,废了高太后,将胡充华尊为皇太后。因为皇帝年幼,群臣奏请胡太后替代天子,掌握朝政。

    北魏临江王元继的儿子元叉娶了胡充华皇太后的妹妹,元叉开始受到重用。胡充华很聪明,喜欢诗书,骑马射箭能够射穿针孔,常常能够亲自处理政务。

    胡太后崇尚佛教,下令兴建永宁寺,极为壮观,有高达一丈八尺的金像一座,与真人一般高的佛像十座,玉像两座。还修建了高九层的佛塔一座,佛典修建得与皇宫的太极殿一般高达辉煌。

    胡太后爱好佛陀,很多百姓出家做了僧人,不少家庭断了香火。国家的编户人数减少很多,影响了财政收入。

    胡太后曾经临幸国家府库,她下令随行的一百多名王公各自背负丝绢,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尚书令李冲、章武王元融因为背得过多,摔倒在地,跌伤了腰,扭坏了脚,胡太后下令夺了他们的丝绢,请他们空手回去。

    52年,侍中、领军将军元叉发动政变,控制了孝明帝,囚禁了胡太后,掌握了朝政。元叉得志之后,开始傲慢起来,他喜欢饮酒,贪图财物,国家纲纪被破坏,各级官吏公开贪污。

    北魏迁都洛阳之后,在北方留下了大批鲜卑人,驻扎在北方六镇,防守柔然民族入侵。六镇的将领失去了进入中央政权的机会,将士的待遇很差。

    523年,北方六镇的士兵哗变,其首领破六韩拔陵率领数十万士卒,举兵造反,北魏政权出现危机。

    元叉专权,搞得朝政混乱,北方六镇造反,国家局势大乱。胡太后趁机发动政变,处死元叉,再次亲政。

    魏肃宗年龄渐渐大了,对胡太后逐渐不满,加上胡太后招引一些情人入宫,造成皇家威严尽失,母子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528年,胡太后命人下毒,毒死了魏肃宗。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楚人的小说江河奔流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江河奔流最新章节江河奔流全文阅读江河奔流5200江河奔流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楚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