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奔流 武丁妇好好伉俪 改革失败商纣王
公元十二世纪前期的商朝,出现了一对模范帝王夫妻,商王叫做武丁,是商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长达五十九年,他在位期间,东征西讨,将商朝的地盘扩大了好几倍。(奈何殿下太妖娆)m他的原配王后妇好,虽然只活了三十多岁,但是,却是武丁最心爱的妻子,妇好容貌美好,身体健康,可以手持九公斤中的大铜斧,指挥千军万马,杀敌冲锋,武丁对外战争中的许多重大战役,都是妇好指挥的。
妇好第一次指挥大军,是在武丁即位后不久,当时,商朝与远方的一个部落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武丁打算派出援军,可是,就是没有合适的统帅人选。
作为武丁的妻子,妇好觉得自己应该为丈夫分忧,她自告奋勇,说:“大王,为妻愿意率领援军,前往边疆杀敌。”
武丁知道妇好平时喜欢舞枪弄棒,懂得兵法,但是,一个女流之辈领兵打仗,可是闻所未闻的稀罕事,武丁平时十分宠爱妇好,实在是难以拒绝妇好的请求,就将信将疑地答应了妇好,并且交代说:“小心一些。(永生无罪)”
妇好率领几千人马,马不停蹄地赶往边疆,正赶上商军与对方大战,眼看着两军处于胶着状态,妇好率领自己的大军,绕道敌人的后面,突然发起进攻,敌军猝不及防,很快被商朝大军夹击得溃不成军,大败而逃。
妇好出马,旗开得胜,武丁喜出望外,亲自在都城之外,迎接凯旋而归的妇好,只见妇好,站在战车之上,手持青铜斧钺,威风凛凛,武丁心想:“自己的老婆会指挥军队,今后就不愁没有可以放心的元帅了。”
西部的羌人,是商族的心腹大患,据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载,商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战争,主帅就是妇好,妇好指挥上万军队,彻底打败了羌人,扩大了商朝的地盘。
在古代国家,最重要的大事就是战争与祭祀了,妇好在对外战争中,屡立战功,为了表彰妇好的功勋,国王武丁下令,任命妇好担任国家祭祀活动的主祭官,这是一个十分崇高的荣誉,通常只有最尊贵的大臣才能担任的主祭官,却由一个女子来担任,没有人敢有异议,因为,没有人取得了比妇好更大的功劳。(养夫为患)
武丁看到,风头都被妇好抢去了,觉得有些羡慕,于是,在讨伐巴方的战役中,夫妻二人一同领兵,战前妇好和夫君议定计谋,妇好在敌人西面埋伏好商朝军队,武丁亲自带领精锐部队在东面埋伏,等到巴方的军队进入商军的埋伏圈,武丁与妇好的大军同时对巴方军队发起突然袭击。巴方军队在武丁军与妇好军的包围圈中顾此失彼,阵形大乱,全部被商军消灭,南境遂平定。这也是中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伏击战”。
据殷墟甲骨文记载,妇好生前领导的大规模对外战争共有二十多次,都取得了胜利,其中,最有意义的战役是与来自中亚地区的印欧人的一次决战。(腹黑少主甩不掉)
由于气候的变异,中亚印欧语系的游牧部落不断迁移,他们中的一支,曾经来到我国,对当时的商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武丁集中商朝的精锐部队13人,由妇好统帅,迎战来犯之敌,这是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命运的关键一战,妇好不负众望,将敌人彻底击败,从此之后,西方人望见有龙图案的旗帜或者东西,就很气馁,龙在他们的眼中,成了可怕的东西。
妇好,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元帅,在征战中过度劳累,积劳成疾,不幸去世,武丁悲伤至极,下令为妇好修了一个宏大的墓穴,他亲自前往妇好墓祭拜。
后来,迷信鬼神的武丁,担心妇好在地下孤寂,竟然给妇好安排了冥婚,希望妇好在地下能够有人陪伴,武丁在妇好去世后,又活了几十年,他担心,妇好在地下,一个人太寂寞了。(闪婚之我的惹火甜妻)
真是一对痴情又奇特的帝王夫妻,武丁与妇好的故事,千百年来,传为一段佳话。
商纣王叫做辛,是商王乙的王后所生的嫡子。
商朝到了帝乙在位的时候,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大凡一代王朝,生存了几百年之后,统治集团中的寄生、腐朽势力集聚起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发展,积重难返,原有的体制已经基本僵化,另一方面是既得利益集团顽强反对任何损害他们利益的变动,结果是,整个统治集团连同王朝的大厦一同垮掉。
商王乙对于商朝的形势洞若观火,他决心把国家交给一个强有力地儿子手中,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将商朝振兴。
商王乙的长子叫做微子,性格懦弱,难以担当大任。www.hljxwb.com这个叫做辛的儿子有所不同,他资质机智、口才快疾,力大无穷,能够用双手托起一架房梁,单臂可以拉住一头壮牛的尾巴,牛竟然动弹不得。辛的个性很强硬,很适合担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角色,所以,商王乙改变过去的传位方式(过去的惯例一直是传位给长子,然后,兄长再传给自己的弟弟),商王乙宣布,王朝从辛开始,只传位给嫡长子,不再实行原来的“兄终弟及”的制度。
辛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商王的位置,他进一步做出了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辛宣布,从四面八方招募贤才,为国家出力。
商王乙与帝辛的举动,极大地触犯了商族内部的王族及其其他大贵族的利益。因为按照旧制度,微子、箕子等兄弟都是可以有机会继承王位的,国家内部的重要职位都是由商族内部的大贵族的子弟担任的。现在,商王实行的新政,使很多没有真本事的贵族失去了原有的利益,他们十分仇恨新政,千方百计地想破坏商王的大计。
帝辛的统治,面临的挑战,除了有来自内部的旧势力的反对之外,还有来自外部的两大势力的威胁,一个是正在西部渭水平原崛起的周部落,另一个是来自东方的夷族。
商王乙曾经发兵征讨周族,杀死了周族的首领季历,周族表示服从,商朝撤兵。到了季历的儿子姬昌做周族的首领的时候,周族又兴旺起来,商纣王(帝辛)命人把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叫到商都,将他囚禁起来,姬昌十分狡猾,他一方面表示谦恭认错,另一方面,让手下人送来大批财务,纣王被他蒙骗,就放了姬昌。
纣王以为周族已经臣服,于是,纣王集中全部力量,讨伐东夷部落,战争持续了几十年,东夷部落十分顽强,他们的势力很强大,纣王将东夷部落打败,自己的全部精锐几乎消耗殆尽。
就在这个时候,商族内部那些对纣王不满的家伙,将商族内部空虚的情报送到周族。得到消息的周武王马上出兵,迅速进攻至朝歌城下。
周武王在两军阵前,使用分化、瓦解对手的宣传战,他大声宣布:“帝辛(纣王)破坏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听他老婆妲己的话,让一个母鸡在早上打鸣,很不像话;疏远自己的亲族,任用从四面八方招来的坏人,所以,我起兵讨伐他,大家要努力杀敌,立功者有重赏,后退着重罚。”
纣王仓促应战,最终败下阵来,纣王不愿被侮辱,就举火自尽。
纵观纣王的失败,是战略的重大失误造成的。当时的商族,人多势众,其力量是周族的很多倍,假如商族的主力没有在对东夷的战争中耗尽,周族是很难打败商族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商朝积弊难返,任何改革,都是举步维艰的,纣王不肯向保守势力让步,导致内部出现反对势力,与周族勾结,酿成大祸。
一代王朝的灭亡,大都是内部失去统治精英,原有的体制已经完全腐烂,新体制的建立遭遇强大内部阻力,迟迟不能顺利建立造成的。
纣王虽然是一个强势人物,然而,政治上不够成熟,只有一腔热血,却难以回天。
更加可气的是,纣王死后,千百年来,文人们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地给纣王头上扣恶毒的帽子,让这个失败的英雄,气得在地下不停地叫嚷,这些胡写乱讲的家伙,在地狱中见了纣王,该怎样替自己解释呢?
纣王应该谅解他们,他们不过是想向主子们讨一些好处罢了,可怜这些没有出息的家伙吧,纣王作为一代雄主,是不屑于与他们计较争执的。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