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三章 戍边岁月 四上

本章节来自于 碧血长弓射苍龙 http://www.lishu123.com/11/11045/
    “全哨列——队!”

    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终于结束了历时近三个月,长达三千四百多里的徒步跋涉。靖佑帝十七年夏初,林平到远州最北偏西的一个哨所待了有一个月之后,站在戍寨了场院的中央,喊出了平生第一句口令。

    极北苦寒的远州,短暂的春天已经过去,四月的初夏,戍寨居庐边上的一排杨树疯长叶子,温暖和熙的风吹过,像千百面戎旃在飘,哗啦啦作响。

    远州得名于太宗朝边臣的一份奏表,“远在边隅,恩泽教化,未蒙抚及。”是梁帝国最后建立的一个州,人口稀疏,隆宗末年共二万六千二百一十七户,十三万六千二百二十八口。

    建立了有效的官府治理,朝廷一面把中原罪犯“恕死”,“徒充北蕃诸戍”充当“边戍之兵”,对于拓边战事所“擒获异国人,则迁徙散处于此,中原人率耕种……安之,不复思归”。一面对当地土人“究心农业之事,相地利以教民耕,种桑麻,习织绩。”而远州“州地平壤,居民所在成聚落,新稼殆遍,地宜黍。”

    到林平来远州的时候,远州已经“种田养蚕,善畜牧,州以殷富,略同中国。”土人从事农耕虽然“岁借边民荒地种积,秋熟则来获。”,产量很低,但不再单纯的逐水草而居,转为定居放牧,草原上经常可见插花田,使得州府可以将其编入户籍征赋税,甚至征服兵役。嘉佑十七年,远州府城有两千余九十六户土人交纳“钱粮”,编入卫军有“三千人”。

    土人士卒“春夏训练,秋冬狩猎,有战事则搜剿山路,退兵则为殿后之用”,称为“番丁”,最难维护军纪,但是比起林平所在的哨所还是好上很多了。从皇朝时代开始,“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小小的边垒,不足五十人,有获罪而谪发的、简拔的、投充的、收集的,真正籍选正丁,还就林平一个。

    这个哨所处在远州最偏僻的西北,距离最近的哨所有百一十里远,距离最近的边堡有二百余里,其负责巡检守卫的地域比起林平忠州家乡一个县还要大,称得上地广人稀。

    哨所南边不远的屯子里有十几户人家,一部分祖辈上都是“流人遇赦不归,例入官地安插民籍,然后居境内”者。还有的就是境内不可留的无籍流,谓之浮民。远州浮民无数,商贩私立家业者亦不少,虽皆例所禁,但禁而不止。自然,林平这里也有不少,算起来一个屯子里近半,见了林平等边甲官军,都绕着走。

    尽管只管着五十人不到,哨目,一个总旗还是架子十足,根本不理睬林平,让他在居庐门外站了足足一个时辰才唤他进去,也不打开林平递过的文书(林平后来知道他不识字),不咸不淡的扫了林平一眼,让林平自己去找人商量,在庐舍中弄个铺,就算是接收他了。

    庐舍一共五间,总旗自己一间,几个心腹住两间,剩下每间要挤下二十来人。靠门口的地方漏风,自然是林平的了。林平不想睡在泥地上,于是跑到屯子里借了斧头,砍了树木回来搭了个铺架子,进门就发现自己的背囊不见了!

    从远州都指挥使司领取的新枪和反曲弓到还在,兵器监的破玩意,没人要。这样,林平还得谢天谢地,那一张破弓,射远不及百步,真丢了,还要他两个银币呢,他可赔不起。

    幸亏兵器监的弓矢制作不精,如果制作精良,一旦配发则屡屡被官军拿去和瓦族“以弓易马,动以千数。”,瓦族几十年内乱,渴望得到中原兵器、粮食,在封州北部州境,瓦族朝贡使臣往返经过之地,胆大妄为的一些个官兵甚至雇佣工匠,制造武器,开辟临时易马市,因为“得健马轻值,利可三倍。”朝廷的规矩军律就不顶事了。

    林平不但要自己解决住的,很快发现吃的也要自己想办法。戍卒的饷银要么就是不发,发了就是那么一点点,也就能吃三四天。哨所里的戍卒都是到屯子里的民户家里就食!难怪林平借把斧子会那么难。

    天高皇帝远,在距离帝都几千里的地方,鱼肉百姓都是明目张胆,公开地进行的。林平一开始就瞧不顺眼的总旗

    碧血长弓射苍龙最新章节第三章 戍边岁月 四上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木又的小说碧血长弓射苍龙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碧血长弓射苍龙最新章节碧血长弓射苍龙全文阅读碧血长弓射苍龙5200碧血长弓射苍龙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木又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