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回到卫府之时,并未让卫闾等人察觉。(
狂少诱宠小娇妻)直待到翌日,沈玉筝左等右等都不见沈东章前来,倒是将内侍省的办事太监给等来了。
卫府上下皆大感意外,卫闾得了信,忙从值上告了假回府,将办事太监黄某迎入家中座上:“未知内官大人前来,有失远迎,还请多多包涵。”
罗氏亲自端茶,若说寻常宫里的小太监倒见过几回,只是像内侍省的办事内官却不曾见过。只见黄某玉面粉肤,一手兰花指捏得比几个姨娘还要好看,便不禁心生轻蔑。
黄某开门见山:“卫大人想必知道某我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最后人类)”
“还请内官大人明示。”卫闾客套道。
“概官家女子,年十三以上,十九以下,皆受采选。从今年初,花鸟使已将各地女子画像采集,上个月就送入了内侍省,由内侍省与六局共同择选良家子。卫小姐花容月貌,又出自簪缨之家,故蒙皇恩,务必在六月十六之时至蔻花离宫供选。这是太后娘娘的批录,还请卫大人为卫小姐着手准备。”黄内官说着,便从袖内掏出一份绢制批录。
卫闾心中惴惴,忙扶袍跪下双手接过。正欲起身,黄内官又取出一卷批录来,道:“闻杭明道节度使之女沈氏亦在府上,还请卫大人代劳。(
六甲神灯)”
卫闾“咯噔”了一下,慌忙接住:“谢太后娘娘赏识。”
凡采选女子的画像及三代家世必由太后或皇后亲自掌眼,只有得到批录者方可入蔻花离宫待选。换句话说,此时无论沈玉筝或者卫曼若愿不愿意入宫,这事情都已经一锤定音再无更改的机会了。
黄内官走后,卫闾一屁股跌在地上,罗氏慌忙扶他起来,急道:“这可怎么办?眼看婚事要成了,这批录怎么会来得这样及时?”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卫闾斥道,“我这个外甥女,可不简单。(
最强杀手系统)”
罗氏看不出来,卫闾又怎会不懂这其中关窍。昨日沈玉筝在应对婚事之时吞吞吐吐不曾有句干脆话,今日这批录就来了。黄内官的身份可不像是会亲自到他卫府来送批录的人,他根本就是奔着沈玉筝来的。
令卫闾困惑的是,沈玉筝才到帝京一日,她是如何跟内侍省的人牵上线的?目光倏然一猝,他忽然想到沈东章!他素来看不起他卫家门第,嘴上满口答应婚事,背后却来这一套,当真是个两面三刀口蜜腹剑的小人。
罗氏干着急:“老爷,眼下该怎么办?”
卫闾瞪她:“怎么办?还能怎么办?批录都下来了,难道要我抗旨不遵全家跟着掉脑袋吗?”说着一把将批录摔到罗氏脸上,“给她!这小婊子,我看她能在宫中活多久。(
商战教父)”说罢便拂袖怒离了卫府。
六月十六,卫府门外车马济济。
沈玉筝在此拜别沈东章,不禁泪落阑珊:“父亲,女儿不孝。”她跪地叩首,临行前却真的不知道这个选择于她是好是坏。
“傻丫头!”沈东章亦有感伤,“为父只是一事不明,何以你会临时改了主意?”
沈玉筝望过那边拜别的卫闾父子一眼,皱眉叹息:“表哥并非真心待我,他想借父亲的关系入神策军。(
天下第一宠臣)”
沈东章了悟,但仍然摇头道:“好女儿,攀附姻亲哪里没有一点私心的,即便你日后在宫里,也躲不过这互利互为之事。人生在世,谁能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那不过是伪君子的标榜罢了。”
“但假若,我有一天再无利可图,表哥会如何对我?”沈玉筝问道。
这一问,沈东章却沉默了。
“父亲宽心,女儿在宫里定会小心谨慎,不叫父亲母亲担心。假若有一天集一身恩宠固然好,但若从此明珠蒙尘,我亦不会争强好胜。”沈玉筝微微笑起来,再对沈东章磕了一头,便起身蹬车。
琴丝哭得伤心,趴在车窗上道:“小姐,你可要想着琴丝。”
沈玉筝摸摸她的脸,对沈东章道:“父亲,琴丝自小随我一起长大,我从未当她是下人。我入宫后,就请父亲收她为义女,代不孝女在双亲膝下尽孝可好?”
沈东章的眼圈一红,微微点点头:“你安心去吧,琴丝我自会打算好。”
那厢卫曼若也蹬了车,打开车帘却不与父兄告别,而是东张西望似乎在等何人。卫重幕皱眉将车帘拉好,道:“都是采女了,还这样毛毛躁躁。我已跟义台说过,他若会来便早就来了,何以等到这个时候。”
卫曼若涨红脸,怒道:“谁说我等的是他?哼。”说罢就不再理卫重幕了。
眼见卫重幕朝自己过来,沈玉筝的脸一红,匆匆放下车帘。只听卫重幕在车外道:“表妹慧智玲珑,品貌上乘,必能在宫中出人头地。表哥身无长物原也不知以何相赠,唯有祝你日后平步青云,早落梧桐。”说着便是一揖,再道,“我无福,在此长别表妹了。”
沈玉筝抓了抓门帘,未曾掀开。
街边一处酒楼,有人临阁远眺,一杯凉酒下肚,眸中盛满秋寒。
“殿下连夜在甘露宫求得批录,果真是因为沈大人吗?”一旁的游涯渊抿着一口笑,手指轻轻弹敲桌面,样子甚为惬意。
那凉眸扫了他一眼,微不可闻地轻笑:“你猜。”
“我曾为沈小姐算了一卦,她此行必会受困。殿下这不是帮她,而是将她推入险地。”游涯渊道。
“诓了人家五两银子吗?哈哈哈哈……”那人终于朗笑,“涯渊,你还真把自己当成麻衣相士了。”身旁的寸心亦不禁偷笑,听得那人又道,“她要进宫,我便如她所愿。我这不是帮她吗?涯渊,难道区区五两银子就把你收买了。”
游涯渊讪讪而笑。说了这么多话,然他问那人的问题却被巧妙避开了,自打新帝登基以来,朔王是益发高深莫测了。
卫府门前的马车已经启程,朔王丢下酒盏起身:“走吧,沈大人今日离京,又逢千金入宫,咱们该过去送送,以示安慰。”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