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三节 发病学

本章节来自于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http://www.lishu123.com/91/91733/
    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病因作用之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我真是大明星)从时间过程来看,病因学和发病学的关系是病因在前,发病在后。病因学研究疾病因何发生,发病学则研究疾病如何发展。病因有时在侵袭机体之后立即消失(如暴力、高温局部作用、辐射等),有时又深入发病过程中继续起作用,影响疾病的发展,如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引起疾病之后继续发挥作用。(九焰至尊)由于疾病有其特异性,因此不同疾病自然有不同的发病机制,但是就所有疾病来讲又有其共同的发病规律。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如下。

    1.损伤和抗损伤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整个发展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又可相互转化。(出魂记)损伤和抗损伤反应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的复杂关系是推动许多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损伤和抗损伤的力量对比决定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例,在机体疲劳、受凉以后,病毒侵入机体,对机体造成损伤;与此同时,机体免疫反应等抗损伤作用也随之加强,临床上出现咽喉肿痛、鼻黏膜充血、发热等一系列表现。(武炼巅峰)此时,发热在一定程度内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属于抗损伤因素。但如果发生高热,反而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损害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使疾病恶化。

    2.因果交替 因果交替相互转化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绝品厨娘)原始病因引起的结果使机体某一部分发生损害,而这种损害又可作为原因引起机体新的损伤性变化。这样,原因和结果不断转换,就形成了一个链式发展的疾病过程。在某些疾病或病理过程因果交替的链式发展中,某几种变化又可以互为因果,周而复始,形成环式运动,而每一次循环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这就是恶性循环。(展搜中文网

    例如,作为原始病因的机械力,只是短暂地作用于机体,但由它引起的疾病却可以通过因果转化而发展起来:外伤使血管破裂而引起大出血,大出血使心排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外伤和血压下降引起的疼痛可反射性地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其结果是皮肤、腹腔内脏等部位的小动脉、微动脉、微静脉发生收缩;血管收缩引起组织缺氧,持续的组织缺氧将引起大量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内,其结果是回心血量锐减;心排血量进一步减少和动脉血压进一步降低,组织缺氧更加严重,于是有更多的血液淤积在微循环中,回心血量又随之更加减少。可见,回心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微小血管缺血、组织缺氧、微循环淤血几个环节互为因果,循环不止,在疾病的链式发展中构成了恶性循环,引起休克的发生和发展。如果对这样的患者及时采取止血、补充血容量等正确的治疗措施,就可以在某一环节上打断因果交替和疾病的链式发展,特别是可以预防或阻断恶性循环,使疾病向着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图1-1)。

    172.16.2.78/cartoon/book_file/1551/398411551/398412021/20140822153544/images/128/

    3.局部和整体 在临床上,疾病常表现为局部症状和全身反应。局部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影响整体,而整体的功能状态也可通过这些途径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和转归。例如,疖是局部的化脓性炎症,但如引起疖的细菌侵入血液则可引起败血症(全身性变化);由于疖是局部的化脓性炎症,所以一般来说进行局部的处理就可以治愈,但疖肿如果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那么就必须首先治疗糖尿病,纠正全身的代谢紊乱,才能使局部炎症得到控制。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疾病发生中的局部和全身的关系,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吴义春的小说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最新章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全文阅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5200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吴义春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