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二节 病因学

本章节来自于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http://www.lishu123.com/91/91733/
    病因学(et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总裁来袭:豪门联姻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又可称为致病因素,是指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而其他同时存在的与疾病发生有关的因素则为条件。病因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挥致病作用的。因此,病因是引起疾病的特定因素,它决定了疾病的特异性。

    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成以下几大类。

    1.生物性因素 生物性因素是一类比较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以及寄生虫(原虫、蠕虫等)。这类因子对机体的致病作用主要与病原体致病力的强弱,与侵入宿主机体的数量、侵袭力(invasiveness)、毒力以及它逃避或抵抗宿主攻击的能力有关。(都市极品邪少)此类病因(特别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常构成一个传染过程。

    这一类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如下特点:1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如血吸虫尾蚴的主要入侵门户是皮肤,成虫的主要寄生部位是门静脉系统。2只有宿主对病原体具有感受性时,才能发挥致病作用;例如,一般的鸡瘟、猪瘟病毒对人无致病作用。3病原体作用于机体时,既改变了机体,又改变了病原体;例如,致病微生物往往可以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同时,一些致病微生物也可以发生变异(如产生抗药性)而改变其遗传性。

    2.物理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的致病作用对机体各器官组织来说,大多没有明显的选择性。通常包括机械暴力、温度(高温与低温)、电流、电离辐射、大气压等。(杨州书团)如机械暴力主要引起机体局部损伤,造成局部的创伤、骨折等,但严重的外伤由于疼痛和失血又可引起全身性病理过程,即创伤性休克。温度既可引起机体的局部损伤,又可导致全身的一些病理状态。如低温作用于局部则可引起冻伤,如液氮、干冰可引起局部皮肤冻伤;低温作用于全身可致全身过冷,持续性全身体温过低可导致代谢及需氧过低,生命重要器官功能抑制以至引起死亡。高温作用于局部会发生烧伤;高温作用于全身,如环境温度过高或长时间处于直射烈日下可引起热射病或日射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先过度兴奋而后发生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3.化学性因素 无机和有机的化学物质(包括治疗用药),达到一定剂量时均具有毒性,可使机体中毒,甚至死亡。

    化学性因素的致病作用有下述特点:1毒物(包括强酸、强碱及腐蚀剂)对机体的作用往往具有器官系统选择性,如四氯化碳主要损害肝,氟主要作用于骨及肌肉,而巴比妥类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2某些化学物质微量摄入不会引起中毒,但有蓄积作用,长期摄取可致慢性中毒,如职业性铅中毒、地方性氟中毒等。(史上最强军宠:第一政要夫人

    4.营养性因素 营养素包括糖、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各种维生素、水和无机盐(钾、钠、钙、镁、磷、氯、硫等)以及某些微量元素(铁、铜、氟、锰、硒、锌、碘等)。营养因素为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多均能成为疾病发生的原因或条件。例如,维生素a和维生素d摄入过多会引起中毒;反之,婴幼儿严重缺钙可引起维生素d缺乏病(佝偻病),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脚气病,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维生素c缺乏症,缺碘可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及克汀病。(总裁老公,太粗鲁)为了保证合理的营养,应尽可能采用适量高质以及各种营养素(包括纤维素)搭配适当的饮食。

    5.遗传性因素 遗传因素的直接致病作用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基因突变引起分子病(苯酮尿症、白化病等),染色体畸变引起染色体病(先天愚型等)。此外,某些疾病(如属于多基因遗传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糖尿病等)表现的是遗传易感性,即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它们的发病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6.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不是指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指能够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的有害因素。胎儿在宫内发育的一定阶段对某些损伤因子的作用极为敏感。(遵命女鬼大人)环境因素如碘缺乏、环境污染、射线、高温、营养不良或失调、食品污染、药物、微生物感染等可作用于胎儿而引起某种缺陷或畸形。胎儿在子宫内发育障碍的原因还可能是外伤、胎位不正,特别是孕妇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7.免疫因素 在某些机体中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的刺激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从而导致组织、细胞的损伤和生理功能的障碍,这种异常的反应称为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例如,某些花粉,甚至食物(如虾、牛乳、蛋类等)可以在某些个体引起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者如异种血清蛋白(如破伤风抗毒素等)、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类抗生素)可能引起某些个体的过敏性休克。有些个体会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此外,还有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缺陷引起的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8.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如长期的忧虑、悲伤、恐惧、沮丧等不良情绪和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等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上述常见的致病因素外,还有环境、年龄和性别因素等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疾病的发生可以主要由一种病因引起,也可以由多种病因同时作用或先后参与,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病因也可能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必须具体分析。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疾病发生的条件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机体内外因素。它们本身虽然不能引起疾病,但是可以左右病因对机体的影响、直接作用于机体或者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疾病的条件中可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例如,对于一个发生心力衰竭的孕妇来说,有高血压史是其发生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妊娠是心力衰竭的重要诱因。因为,妊娠期血容量增加,特别是血容量增加比红细胞增加更多,可出现稀释性贫血,加上心率增快和心排血量增大,使机体处于高动力循环状态,心脏负荷加重,从而诱发心力衰竭。此外,“危险因素”有可能是疾病的致病因素或条件,也可能是该疾病的一个环节。例如,在分析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时常把肥胖、吸烟、运动过少、应激、糖尿病、高血压等称为“危险因素”。从病因学的角度来看,它不是一个很确切的概念,但它可以帮助人们从众多的内外因素中,找出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

    有一些疾病,只要有致病因素的作用便可发生,并不需要条件的存在,如机械暴力、高温、大量剧毒化学制剂作用于机体时,无需任何条件,即可分别引起创伤、烧伤和中毒。同一因素对一种疾病是病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为条件。例如,营养不足是营养不良症的病因,而营养不足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却又是某些疾病(如结核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一种疾病所引起机体的某些变化,可以成为另一疾病或另一些疾病发生的条件。例如,糖尿病引起机体抵抗力的降低可以成为感染性疾病,如疖、痈、败血症、结核病、肾盂肾炎等发生的条件。可见,条件在疾病的发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医疗实践中还需要注意有助于致病因素发挥作用的条件并排除它们。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吴义春的小说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最新章节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全文阅读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5200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吴义春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