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莹被十多个手执真刀真枪的士兵围在一个一丈方圆的石灰圈中。(
大神求笼罩)姚莹不慌不忙,微运真气体察这十多个人所处的方位和动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二十多年的水师磨练中,姚莹多次一个人与凶悍的海盗们狭路相逢。这十多个士兵对于姚莹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要说剑术,就是以最刁钻的角度快速攻击对手,这种攻击是一击致命的。人体有十二条主要经脉,俗称“奇经八脉”,“经”即径也,犹言路径;“脉”是流通气血的道路。经脉,是人体中重要的组织系统。经和络是相对而言的,经为主干,络是分支。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伏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只有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对于熟悉这些经络分布的人来说,不管在哪一条经络的关键位置点击一下,受到打击的人也是动弹不得,非死即伤。
有几个比较冲动的士兵看到姚莹只不过是一个人而已,以他们的想法一拥而上,不把你砍死才怪,反正杀死也不用偿命。有五六个士兵真的一拥而上。还没等到这几个士兵看清眼前的人影哪里去了,姚莹手中木剑连挥,已经以不同的弧线、从不同的角度击打在他们经络的节点上,使他们倒地动弹不得,其余的士兵刚一目瞪口呆,才不过秒秒钟的事,不过在真正的战场上,这秒秒钟的迟疑已经够他们死很多回了。
他们好像是在做梦,倏忽之间,已经全部被眼前持木剑的人击倒在地,动弹不得。姚莹用的是木剑,对力道又认真把握,所以这几个人只是经络受到创伤,不会有性命之忧。即使如此,也得有懂经络的医士耐心针灸调养,要些许时日才能恢复。这些,姚乾、姚坤就可以做到了。如果要姚莹替他们恢复,姚大人可是时间宝贵。
不过,这样的比赛对于观众来说,虽然说结果很精彩,可是毕竟不是刻意的表演,所以速度太快,根本就看不清,说不上什么养眼好看,反而会被那一股子杀气震慑到心灵。(
至高悬赏)非要说战争、杀人有观赏性,那不是嗜血、变态、战争狂、杀人狂是什么?
当大家掌声雷动的时候,达洪阿和达洪敏儿倒抽了一口凉气,只有懂得实战的人,才知道这分分秒秒钟里面的玄机,不禁对姚莹真心佩服。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众人在台湾总兵府吃过喝过,又观看了妖娆的歌舞,夺人心魄的神箭对决,还有离奇的姚莹剑术,纷纷称奇,带着各自的姬妾乘轿离去。也把今天的奇闻散播了出去,这无疑是为即将招生的海东书院打出了活广告,到海东书院不仅仅能学到桐城文章考进士做官,还能学到暴强的武功,也不管是神马“教授会武功,还是流氓学文化”,官绅们纷纷把自家的学子送到海东书院来报名。
姚莹安排姚乾在总兵府负责治疗士兵的经络受伤。达洪阿兄妹一直把姚莹和熊知府一行人送出府门,才恋恋不舍地回府去。
第二天,熊知府又邀请姚莹到府中去一趟。熊知府对姚莹拱手笑道:“姚大人,恭喜你啦!”
姚莹很纳闷:“何喜之有啊?”
熊知府笑着说:“昨天姚大人在总兵府中威风八面啊。达洪敏儿小姐十分仰慕姚大人的才华和武功。这不,昨天是太晚了些,没时间和你说起。达洪阿总兵已经委托老夫做这个大媒啦。姚大人不会推辞不就吧?”
姚莹一听急忙摆手:“熊大人,这个有些不妥,使不得。”
“有何不妥啊?”
姚莹解释说:“有三不妥。其一,下官家中早已有老妻,总不成让达洪敏儿姑娘进门做妾;其二,下官四十多岁,年岁也不算小了,达洪敏儿姑娘虽然说岁数大了些,却还不至于嫁给我这个半老头子;其三,目前国家大事为重,何以家为啊?”
熊知府听罢哈哈大笑:“姚大人不愧是桐城大才啊,一时间捡了大便宜心里乐,还口口声声说什么三不妥。(
将夜)姚大人你好好听着,听老夫道来。其一,人家达洪阿总兵的情报就是做得好,知道你家有老妻,可是却因为操劳国事军事,一直很少回家,没有子息,加之达洪敏儿姑娘切实钦佩姚大人文学武功,所以自愿做妾,毫无怨言;其二,年龄也不是问题,敏儿名义上是寡居,可是连一天的夫家门都没进过,只是眼光高些,或者是一直难得如意郎,今天和姚大人一见如一家人,难道不是天意是什么?其三,不要把私人婚姻都扯到什么国家大事上头来,你结婚娶妾与国家大事连一文钱关系都没有,况且,都不结婚生子,国也好,家也好,哪来的后继有人呀。”
听了熊知府的长篇大论,姚莹也被逗笑了:“祖公文章做得好!”
熊知府哈哈大笑:“这个喜酒我是喝定了!明年你就等着抱大头儿子咯!”
有了熊一本知府、达洪阿总兵、姚莹兵备道这三条鼎力之足,还有什么样的青铜大鼎不能举起的呢?“三人同心,其利断金”或许就是说他们这种状况的。
在海东书院开学的时候,姚莹也和达洪敏儿姑娘喜结连理。
吵吵闹闹的客人散去,姚莹乘着酒兴挑开敏儿姑娘的红盖头。四目相对,此时的敏儿面颊绯红,娇羞无限。姚莹却突然一阵眩晕。敏儿赶紧扶住姚莹,焦急地询问:“相公,怎么啦?”
姚莹清醒了一下说:“或许是连日里因为书院的事和婚事连在一起,有些劳累。也说不定是因为今天酒喝得有些高。(
阳光大秦)可是我以往的酒量不是这么差的啊。人老了的缘故吧?”
敏儿连忙将姚莹扶到床上躺下,替他宽衣解带,又喊丫鬟端来解酒汤,打来热水,亲自扶起姚莹喝了解酒汤,又为姚莹擦洗身体,盖好被子。姚莹躺在床上,望着忙忙碌碌的敏儿,想起前些天在神箭比试中杀气腾腾的神箭手,现在居然成了为自己洗脚的小媳妇,感概说道:“有劳敏儿姑娘。我姚莹不知道有什么德能,得到敏儿姑娘这样的娘子。不知道娘子究竟是喜爱我哪一点呢?”
敏儿自己也洗过,宽衣上床睡到姚莹身边,听了姚莹的概叹,连忙说:“相公不要这样说。敏儿或许是因为武人家庭出身,一直就仰慕读书人,可是呢,又不喜欢那些整天咬文嚼字的腐儒学究。偏偏相公不是和那些酸人一路,不仅仅能文能武,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英武气概。致使妾对相公一见倾心。你那日和我哥哥谈论国家大事的时候,我不经意听到相公的高谈阔论,心中已经佩服相公的学问。也是我攒啜哥哥办了那个宴会,在宴会上和相公四目相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妾身非君莫属了。”
姚莹此时略一运气,酒气已去了大半,零距离感受到敏儿姑娘身体的温热气息,和说话间的吹气如兰,不觉动情起来,一番云行雨施。敏儿姑娘虽然在那年代结婚的年岁偏大,毕竟还是人生第一次,在姚莹身下,娇喘应承。姚莹也是知道怜惜,对娇妻百般爱抚。
一霎云收雨散,敏儿依偎在姚莹怀中,又说些仰慕的话语。姚莹想起几句唐代官窑瓷题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御灵天下)”
敏儿娇羞地看着姚莹:“敏儿就是喜欢相公吟诗的样子。”不觉再次动了情,复又行云
作雨地再来一次,也不似第一次那样小心在意,不觉得动作大了起来。
新婚夫妻一个是乍行云雨,一个是久旱得甘霖,不知不觉就如铁臂神弓发连珠箭,五箭连发,方才消歇。
人生有四大乐事,细思量却只有一件。“洞房花烛夜”,也就是此时此刻了;“金榜题名时”,新郎又称为“小登科”;“久旱逢甘雨”,不是此时是何时啊,你懂得;“他乡遇故知”,姚莹与达洪敏儿一见倾心,互相仰慕,可能是前世的故知了。神珠五箭,也似乎预兆了来日和英吉利舰队的五战五捷,啊哈,扯远了。
此后,姚莹脱离了一个人长年在外的孤寂之苦,宜室宜家,尽得鱼水之乐。第二年,应验了姚莹“怀香自种宜男草”的诗句,敏儿为姚莹生下双胞胎两个大胖小子。
姚莹晚号展和,以“十幸”作为书斋的名字,又自号幸翁。就是说他一生中有十件大的幸运事。当年连续两年进学,金榜题名,自是一幸。如今中年得此佳人,喜得贵子,应该也是一幸吧。
家事和谐,国事、天下事也在紧密进行中。
海东书院开学只是国事的第一步,有了这些台湾的精英士子,姚莹、熊一本、达洪阿把这些士子看做珍宝一样加以培养。不仅聘请了一流的桐城派讲师任文化教习,而且从粤督百龄水师延请了有实战经验的水师教官来教授水战之术。知府熊一本也是个不世出的好官啊!在处理政务之余,每月固定四次以上到书院亲自讲官课,并四次主持科考,选拔人才,在台任职十三年,鞠躬尽瘁,后因病回归故里,咸丰三年(1853年病逝,终年75岁。(
至尊少女复仇记)
达洪阿也是个有血性的汉子,他身为总兵,亲自在院中督导水师教育,并传授自己的武学。这里毕业的学生多半直接分配到水师中去任职。
此时最忙的是姚莹,有计划地组织海防、备战,抽时间也到书院来向士子传授经世致用的桐城文法,兼及水文天象、兵法剑术、火炮火器、世界大势无所不包。远在嘉庆年间,姚莹就开始购求异域之书,究其情事,现在姚莹拿出家藏书目,供在院肄业诸生学习。后又“整剔海东书院规约,时与诸生相讨论”。
姚莹与林则徐、魏源,同是当时主张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国家近代科学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的代表人物。
姚莹对海东书院士子发表演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首先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是英国,首先用武力侵犯台湾的也是英国。早在1824-1833年间,英国的货船、烟船就一再从广东偷偷驶往台湾,鹿耳门、鸡笼、沪尾、淡水均是他们经常到的地方。他们用鸦片换取台湾的宝物樟脑。1824年夏秋间英船曾在台湾海面游弋盘桓了半年之久,对台湾进行测绘工作,这足已表明英国对台湾的垂涎之意。
台湾输入鸦片最早在17世纪荷兰统治期间,就已经有大量鸦片输入台湾,并转贩于闽粤沿海。鸦片战争前,台湾是鸦片走私活动最猖獗的地区之一。英国鸦片贩子曾一再叫嚣要占领台湾,更何况台湾还是一个物产丰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岛屿,这对侵略者来说,诱惑就更大了。
对此,姚莹忧虑地说:“英国人海道既熟,又见我海防之疏,水师之懦,忽起异谋,能保无他日之忧耶?”
所以士子们每次听了姚莹的课都感到开天眼似的发现了新世界,群情振奋。姚莹治军“务在简、严”,就是考虑到士兵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对条条框框的公文难以理解贯彻,就用通俗易懂的、简易的要求来严格约束士兵,即“究其大端,不责苛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要想把台湾治理好,仅仅凭自己在家写文章不行,仅凭以往的经验来处理事情也不行,要不断了解台湾的民众,适应台湾的环境,才能把台湾的事情办好。
姚莹经常带着姚乾、姚坤两个家人深入基层,亲自辅助解决震灾、风灾、水灾、失业、民间纠纷等。嘉义县发生大地震时,姚莹“立即开展救灾工作”,“与达洪阿等带头捐出养廉银”,并推动“捐集番银二千九百六十六元”。
姚莹在道路中还屡屡碰到游民骚扰、拦路抢劫,他发现,台湾没有土地、没有房屋、没有职业的游民一直很多,成为社会不稳的重要因素。历史上许多树旗滋事、趁机抢劫的事件大都是游民所为。姚莹提出了收养游民的问题,要求将他们编入各庄保甲,由各庄的总理、董事进行约束,“无事则使巡守田园,有事则逐捕盗贼。”这一政策取得了相当的效果,与以前相比,游民滋事的数量明显减少。
勘测各个港口的深度,因地制宜进行设防;在各个港口增设炮位,加固原有的炮台。在福州订购新铸6000斤大炮和8000斤大炮,以增加台湾的作战能力,多置火器,教士兵应用。他重视仿求英舰“坚大”、“灵捷”要领,主张督造“巨舰”,仿铸“夷炮”。
作为一名资深的水师武官,姚莹深知互通信息的重要。华夷通商多年,洋商在陆上的生意多由内地买办代为行销,这些大买办同时也为洋商收集大清官府的信息,和官员之间的沟通贿赂等也是由这些买办来操作,构成了洋人在内地的情报关系网。战争爆发之前,英军还不断派人到台湾岛内了解情况,并经常抓捕渔民询问港口内部的情况。
此时姚莹军备正缺钱,朝廷甚至有时候连军饷也要拖欠,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姚莹和熊知府、达总兵协商,对这些贿赂收下后用于购买重量级大炮和制造舰船。姚莹让姚坤在兵备道府中养殖了一大群信鸽,派人利用信鸽,在广东、福建等地收集军情,及时汇报到兵备道府。同时让姚乾注意收集水文、大潮、天文气象方面的资料。
道光十八年(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道光帝令各地督抚各抒己见。姚莹认为“非此不能力去沉疴,振启聋瞆”,并会同台镇出告示严申禁烟,命营弁严加查拿,“有买卖鸦片者分别搜拿封毁”,“初犯者刑,再犯者死”,于是各地烟馆,纷纷关闭,一时鸦片几绝。
林则徐坚决支持黄爵滋的严禁主张,提出六条具体禁烟方案,并率先在湖广实施,成绩卓著。八月,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警告:“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九月应召进京,在连续八次召见中,力陈禁烟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
林则徐赴粤查禁海口事件后,姚莹对英国军事侵略保持警惕,认为“夷情狡谲,绝其贸易,有事用兵,此亦事势之必然者。”他们居安思危,“枕戈筹饷,练勇设防”。把在福州订购新铸6000斤大炮和8000斤大炮,运抵台湾,装置在炮台上,以增加台湾的作战能力
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林则徐抵广州。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采取撤买办工役、封索商馆等正义措施,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烟贩的狡赖,收缴英国趸船上的全部鸦片。四月二十二(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
在此期间,林则徐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文书报,供制定对策、办理交涉参考。所译资料,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积极备战,购置外国大炮加强炮台,搜集外国船炮图样准备仿制。他坚信民心可用,组织地方团练,从沿海渔民、村户中招募水勇,操练教习。七月因义律拒不交出杀害中国村民的英国水手,又不肯具结保证不再夹带鸦片,他下令断绝澳门英商接济。义律诉诸武力,挑起九龙炮战和穿鼻洋海战。林则徐亲赴虎门布防,督师数败英军。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九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此时他已觉察英国正蓄意发动侵华战争,以所得西方消息五次奏请令沿海各省备战。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改写中华命运的大战已经箭在弦上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