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书》言一切生灵大致都只有三种死法,即精竭、气衰、神灭。(
九星修魂诀)”在一扇阳光照射下,老者静静说。
“精竭对于现在其实是最不容易死法,所谓精竭之死,就是生灵缺少生存的物质或者没有了完整的躯体。比如我们人类需要的水和食物,也就是说只要存在着食物和水还有类似于盐巴的一类物质,并且身体没有损坏,人就永远不会精竭。”
“再者就是气衰之死,老死病死是凡人最常见的死法,生病说到底就是因为体内的气发生了逆或者乱,与原本体内正流的气对撞中和,从而导致身体不能正常运转,甚至不能承受。老死则是人在一生的气总会在一次次生病中缓缓消散,而又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便气衰老死了。”
“神灭则是指的灵魂的消散,从古至今常有人受到精神上的打击变得痴痴呆呆、疯疯颠颠。更是有人在精神脆弱时直接被吓死,魂飞魄散,这就是所谓的神灭。(
最后人类)”
蒲团上坐的少年们听的颤颤巍巍,死对于风华正茂的他们来说是很遥远,但谁不愿意活得更长呢?
“根据道书对于三种死法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只要不满足这三条死法,我们就可以永生。精竭可以很容易的达到,大多数求永生的大权势者却是躲不过气衰和神灭。而著下《仙典》、《武经》、《神录》的三位祖仙帮我们躲过了,并且指出了三条通衢大道!即修仙、修武、修神,三大不死之道!”老者激动的道。
“三大典籍的核心都记载了三丹,那三丹就是修炼不死之道的关键,所谓三丹指的分别是上丹田泥丸宫,中丹田膻中宫,下丹田关元气海,分别对应人的印堂、胸中、脐下。”
“下丹田关元气海,连接正经十二大脉,十二大脉又连通全身器官。所谓修武,修的就是那关元气海,就是那十二正经。修武有成可谓力大无穷,精力连绵不绝,身若不灭之躯,只要食物充足便可不停杀戮。传说中最高境界的武者更可以一力降十会,仅仅凭力就能破碎虚空,短距离瞬杀敌人。(
鬼王的毒妾)”
“中丹田膻中宫,沟通奇经八脉。八脉中任脉通关元气海,督脉连上丹泥丸。修那中丹膻中就是人们常说的修仙。中丹初成便是成仙,哪怕是最低级的地仙也能运用中丹之气通过任督二脉滋润三丹,不吃不喝精不竭,风雨飘摇神不灭,延年益寿,百病不生。中丹初成是‘控’境界,可以运用其余六脉把气变成场,那场似磁场又相差甚远,可以御空取物,操控飞剑百米之内取敌项上首级。”
“上丹田泥丸宫,不连接任何经脉,只有一条督脉沟通中丹,却是三丹中最强大的一丹。修神者,哪怕是最低级,也能挥手间排山倒海,杀灭无数同阶仙武。如果说修武是逆天之道以力破势,修仙者是顺天之道仿天造势,那么修神者就是天之骄子向天借势,谁的势更强大不言而喻。”
“我们云门是地地道道的修仙门派。”立缘微笑着看着蒲团上的少年们。
少年们脸上都露出了失望的神色,在这个崇拜强者的年龄,谁不希望自己是最强大的呢。(
大神,劫个色)
“但是,无论是修仙、修武还是修神都有着各自的好处,很难分辨出其中的优劣。在战场上,修武者是最容易存活的,他们能够轻易的让断肢重生。修神者的强大和他自身的脆弱是并存的,而我们修仙者的优势是实力在两者之间,又因为能沟通三丹所以活得最长久。”
“那先生,为什么我们不能同时修神、修仙还修武呢?”孟砚缺终于忍不住了,抢着问到。
“贪心的小家伙,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任督二脉把三丹变得相互连接,下中上三丹对应着精气神,如果修神又修武,精神两股强大的能量就会在气丹中比个强弱,稍有不慎便会中丹八脉尽毁。”
“如果平衡倒也好说,但是精气神是在不断动态变化的,你怎么能保持精神平衡?那么同时修神修气或者修气修武就更难了,我们云门曾经也有人做过实验,算了,那事不提也罢。”
“那先生,修武和修神着是不是也跟我们修仙者一样长寿呢?”一个少年问到,这个年龄也是最有求知欲的。
www.js518.net
“一个经常锻炼身体的凡人能百病不生,一个饱读诗书的大儒或者常年青灯古卷的高僧也能长命百岁。中丹初成能滋补其他两丹,上丹下丹自也可以。假如一个修仙者气的能量是一百个凡人的,那么他能滋补上、下丹各十个凡人的。”
“但是换做一个修武者,精的能量值是一百个凡人的,能滋补中丹是十个凡人,那么滋补上丹的只能是一个凡人的能量。这也是为什么修武者精神力量弱,修神者大多身削体弱的原因,但修武者和修神者相比凡人寿命可强十倍了。”
“先生,您说了这么多,可到底怎么成仙,筑基又是怎么回事?”
“成仙的第一步就是,沟通任督二脉,让三丹通成就长生之身。打通任督二脉很简单,可以自己通过仙家法门操控精气神自己打通,也可以借助灵丹妙药、师长亲友这些强大外力打通。连通三丹后只是比常人活得更长,并不能成为一个强者。”
“第二步便是运转中丹的气,与六脉共同形成场,而这就要靠个人的天赋了,大多数修仙者便止步于此。(
豪门游戏,前夫莫贪欢)场的作用很大,能隔空操御物体,能使脆弱的身体爆发强大的力量。等达到首发自如,即‘控’的境界后,你便是一个地仙了,地仙还仅仅是修仙的开始,但比起凡人来却强大太多了。”
“无论要怎么打通任督二脉,有一样是重要的,那就是要保证三丹有足够的精气神,那方法就是耳熟能详的筑基。三丹是通而不通的,也就是说,没有打通任督二脉之前,三丹也是通的,只不过不能让修仙者随心所欲的运用,而且精气神的储量也有个极限。”
“那么筑基的方法就很多了,有人通过一定的法门不断的修炼上丹田或下丹田来打通一条经脉,再用同样的修炼方法和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去打通另一条。”
“传说有大儒写下传世经典后打通了二脉,又有传说凡间武者凭借着不断练习凡间武学也能无意打通。通常在修仙界这种人受到各大门派的收拢,因为其都有着大毅力且筑基圆满,虽晚成,但将来必定大器。”
“随着三古逝去,囫囵吞枣的筑基丹和不亚于毅力筑基的药浴筑基的发明,加之各种筑基法门的出现,大毅力筑基者越来越少。”
“筑基丹就是用大量的仙家灵药直接灌满三个丹田,虽然也能使人达到筑基,但是通常会使三个丹田不圆满,即使成为地仙后也是最差的一等。”
“用筑基法门成就的筑基,虽然会使三个丹田圆满但能量又不够充实,只能成就第二等的地仙。”
“至于最高级的地仙,御剑可至千米,拳掌之间能断山阻河,不亚于修神者的实力,寿命更是悠久绵长。但要成就一个顶级地仙要在胎中就开始温养,且那药浴所需要的药材不仅要有强大的能量,更要药性温和,可以说培育一个顶级地仙的材料价值比得上千百颗筑基丹。成为顶级地仙,你们不可能,也晚了。”立缘看了看身前的少年们,心中念起曾经同他们一样憧憬梦想的自己。
少年们听的心旷神怡,恨不得自己也能成为断山阻河的地仙,但失望还是表现在他们脸上。
“不过,我云门的筑基法门也是古华顶尖的,如果循序渐进的用心修炼也仅仅比顶级地仙差一线,况且修仙之路长漫漫,地仙只是开始。而且实力也不单单看法力是否雄厚,还有招式的精妙,‘控’的境界,实战的经验。”立缘说着手指想太阳穴,“当然,还有脑子。”
“那么先生,如何才能大毅力筑基呢?”孟砚缺问到。
“古今没多少人做到,你只要好好修行本门功法,自会有一番成就。”立缘耐心解释道。
“那么万一我能做到呢,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
“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古来多少好高骛远之人白白浪费了那筑基的好时光,去追求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最后连最差一等的地仙都成就不了。”立缘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你不说我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我都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你又怎么知道?”
“凭借大毅力筑基的人,要么就从幼年开始练习凡武,日夜不断,只吃五谷杂粮,练习十数年后打通任脉。仍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练凡武,资质近妖的五十岁之前可以打通督脉,资质不好的筑基就终生无望了。”
“走文法一脉毅力筑基的,要么就从小读书习字,把池水染成墨色,书翻得散页,也许通了督脉,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通任脉。”
“那么先生,为什么不同时……”孟砚缺还想问什么。
“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老夫还有事!”立缘气哼哼的把头扭去,被两个童子连人带椅搬回后方。
孟砚缺仍是坐在蒲团上,不管身边少年走尽,心中那毅力筑基的想法不断徘徊。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