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桥桩居然在深夜里开工,大约2点进入补方,胆大的还在后面,张经理随后通知泵车和拖泵就位,准备开工。(
妖惑掠君心)我头大了!不是跟他建议过不要在夜里做主墩钻孔桩的吗?性格憨的他怎么跟经理的做事风格变得一样了?最担心搅拌站气路电磁阀堵住了,一边烤,一边敲,节气已经进入“大雪”,这么冷的夜里岂不折腾人?没想到就是天亮前开工了,阿花把碘钨灯烤着沙仓的卸料门,一直坚持到早上7点钟,1号站的气路终于还是堵上了。小赵回公司报销,小鲁带着小严把管路拆开,里面很多积冰。开水烫了电磁阀,通了一会儿又冻上了。把管接头裹上了保温材料也不起作用,倒是我在配料机支腿上站时间长了,在没有阳光照的地方吹着北风,脚板冻得发麻。大约10点半,离完工不远的时候,2号站也冻上了,赶忙通知杨经理,做好应急预案。太阳照耀的气管温度上升,过来的气体把冰块融化了,在接头下渗成了水滴。11点的时候,气路都畅通了,经理说:这不是你们的功劳,这是气温上升的原因。我倒!这个时候能顺利完工就阿弥陀佛,谁还想到是谁谁的功劳?我跟值班的杨经理建议:关键工序上还是要保安全,尽可能放在白天施工,即使是做好了保温工作,也要把风险降低到最小。一旦有事,我们这些一线的职工承担不起责任,即使当做马谡给斩了也很冤枉的。
对于配料机保温的事情,我建议参考山东青荣项目部的方案,做整体的夹芯板房,开2个门便于夏季通风,里面用碘钨灯取暖。(
温家女儿)杨经理要我做好计划,争取领导签认。经理觉得这个方案来得太慢,要求用夹心帆布来保暖。我觉得使用碘钨灯加热的风险加大了,而且防风能力有限。物资部联系了夹心帆布,需要定做,看来时间效果也差不多少。
加热水箱的进水阀、排污阀和水位计、加热管都安装好了,小鲁中午安排了抓斗吊司机、修理工一帮人开始抽水试漏。找来的消防水带看来是老化了,像破网一样到处漏水。好容易找到一个胶皮的,把水箱刚灌到一半,就发现加热管安装的位置开始渗水。小严用轮胎皮做了垫子,算是好了一点。排污阀焊点也漏水,看来电焊师傅没有做到位,明天再找师傅还得补焊。监理在催项目部抓紧把加热水箱给使用上,饶经理就一个劲地催我。还没有习惯项目部这种工作安排,应急的事情花样繁多,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小鲁从项目部出来的,好像对于这些工作安排习以为常,每天不紧不慢地把交代的事情一点点地做着。
饶经理的钢筋加工厂需要场地硬化,我带着1号车司机小任去一趟。机耕路拉个6方料是没有问题的,在路上甚至没有什么压下去的痕迹。但是在稻田里掉头,轮胎下去有15公分深,所以每次只能送4方料。按照这样的效率,停置的4号车看来是要用起来了。联系了五队乡的老徐,让他找一个熟练的司机,把4号车给转起来。考虑到做电工的司机万一因为各种原因不干电工了,还要给他们留个司机位置。(
花非花雾非雾)司机的数量暂时不能太多,时间也不能固定,感觉好像是忽悠后来的人,老徐表示这样找人确实比较困难。
路边的水沟中,冰冻的水面一天都没有化开。生活区的水管冻得没有水出来,大家拎水到开水器中烧热了洗东西。让小西把上冻的管子用黄沙给埋起来,万一要是通水了,可以起着保温的作用。原来计划冬天上冻一个月的,没想到这么快就给冻上了。小鲁说,开始上冻的时候就要用热水烫,否则以后会越冻越厉害,一个冬天就不要指望用上开水器和洗澡的热水器了。我估计这样的天,也没有哪个猛男敢于洗澡。但是每天洗脸、洗脚和洗衣服还是要热水的。
物资部老王把加工好的风送管接头给了小鲁,联系的2个电焊工把10个风送管接头焊了大半天。到了下午5点,我看到他们还在焊,心里觉得怪怪的。想想刚开始安装水泥仓的时候,就是一个小时安装一台,那可是要焊4个腿,焊接面比现在大多了。看着这2个人忙着不停,但是就是不出活,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炼成这个水平的?我要膜拜了!
昨晚打招呼要搅拌站完工后把水泵的水给放掉,结果早上还是冻住了,小鲁拿碘钨灯烤了1个小时,饶经理一直在等着发料到预制场的硬化场地。我问饶经理他们以前是怎么管理职工的?他说每次扣考评分1分,然后在月度奖金中考核。(
护界仙王)我想可以这样记老账,要是有成绩可以将功抵过,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加热水箱焊好漏点,小严跟师弟忙着包扎保温材料。拖泵机手小郑和小贾到镇上买鞋子回来,一起帮忙,进度就是快多了。小鲁调集了6台车一起发料,一个小时可以送过去24方。没有热水,吴工要求每台车里面放3斤盐,到了下午2:30分,不管完成了多少料都要停工,我觉得吴工对于低温天气的施工质量控制得还是比较到位的。
机电部长小刘昨晚带人把配料机围上了帆布裙,小严在里面安装上2盏碘钨灯。因为没有风了,里面温度上升比较快,尤其是气供箱的铁皮都感觉超过了体温。我让小严把碘钨灯用竹竿给固定好,万一把帆布给烤着了,就会形成一个火的幕墙,根本没法灭火,整个电线和气管都得烧完。要是这样的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
通往生活区的加压泵和水表都冻开裂了,看着没有人管了,小鲁把水表给拆了,安装一个新的加压泵,然后把整个泵都包起来。生湖区的自来水从前天晚上冻住后,再也没有通过。开水器烧水都是从老百姓的自来水拎水烧着,再不弄好,职工的意见就要公开了。安排清理工老朱用开水把水管都烫一遍,把水路打通,然后把总阀包起来,其他地方用沙土给埋起来。食堂的水管打开一半,夜里不停地淌着,冻住的可能性就会大大下降。(
我本混混)天冷了,没有人在里面的澡堂洗澡,洗衣服的次数随之下降。目前一天也就2方水的用量,合计不过3。6元,成本不是很高。
为了把4号车给活动起来,今天又招了一个输送车司机。小赵回公司期间,小鲁代替他做了搅拌站的生产调度。劳动合同、考勤、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的事情,只有我来做了。打印了一些劳保用品发放清单,还要准备一些输送车安全操作规程,发放到司机手中。即使是老司机,安全警钟常敲,有利无害。因为新人进场的房间没有准备,赶快催着做电工的老孙他们搬到项目部去住。找到办公室要房间,饶经理要求给3人间的,考虑到后期需要3个电工。顺便跟办公室的小纪要了空调遥控器,一直都没有用过空调,考虑再冷了,就要使用空调了。我在房间里找不到,办公室查了记录,果然没有领用。看到小纪说话鼻音很重,我就奇怪了,夏天的时候感冒的人不少,现在是冷冬了,居然很少有人感冒,今天才看到第一个。感冒的原因,我想天天吹空调是一个,房间内外温差太大,进进出出多了,身体适应不了,自然就要有不良反应了。空调的正确使用方法,就是控制室内外的温差,尽可能地小。夏天控制在5c的温差,冬季也尽可能地把温度调低一点。
抓斗吊的开关斗19mm的钢丝绳卡松了,小沈和小李在安装钢丝绳的时候,我要求小李把绳头做一个扣,然后用锁扣上紧,接触的面积大了,相对的摩擦力就大了,下次就不会松掉。(
遵命女鬼大人)看了看开关斗里面21。5mm的钢丝绳,使用到现在,没有发生过乱绳的现象,看来改装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计划送到安庆长江大桥工地的搅拌站操作手小张今天出发的,老张却要求儿子留在身边,准备给他操办婚事。儿子一心想出去,赌气一天不跟他说话了。我劝老张,儿子长大了就要放他出去锻炼,就是女儿养大了也要嫁人,总不能放在身边养一辈子吧?再说了,当初说好了,培训好送出去做事的,作为大老爷们说过的话是要算数的。即使想回来办婚事,等工地筹备停当,人员配置到位了,再回来不迟。说得老张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让儿子过去干一段时间。当然了,还有一个小小的原因,他在这个工地做的筹备工程,需要我提供原始的证明材料,好到项目部去办理结算手续。
老王送我一袋子山东的大核桃,我连连道谢:都是徒弟给师傅送东西,现在是师傅给徒弟送东西,叫我怎么好意思哦!拿到小鲁房间给大家分享,发现没有榔头敲,就没法吃掉。
打乒乓球的人知道,打擦边球靠的是运气。不过张经理看来不是靠运气,而是看了天气,气温在回升的时候,又安排在早上1点开工。等拖泵打水、过沙浆之后泵送第一车混泥土的时候,已经是3:40。好在经过一夜的碘钨灯加热,配料机下面热乎乎的。生活区的积冰没有似乎也开始化冻了,管路当然不会冻结。下午开会的时候,经理要求缩短准备时间。我也及时抱怨:做了22根桩,有20根是夜里打的,难道就这么凑巧?要是白天做,工人随时在场,准备的时间自然就短多了。生产安排也要适当照顾一下搅拌站的职工,夜里效率低,事情多,这是难以避免的。我跟经理建议准备带加热的风扇,在配料机里面形成空气对流,加热效果会更加均匀,看来经理有点动心。
门吊的力矩电机不工作,小鲁拆开力矩电机的减速器看看,发现齿轮崩口,看来是负载有点大,跟厂家联系发2个齿轮轴,自己把修起来,可以继续用。电缆的导轮用钢管,有可能阻力比较大,小鲁买了60公分长的托辊,准备焊接上去,使用起来对电缆的阻力自然就下来了。门吊还要工作,就安排2个人轮流在下面拉电缆。不影响钢筋房工作,他们也就没有什么话说。只是苦了拉电缆的2位兄弟小郑和小李,大冷天地喝西北风。
1号站的粉煤灰显示不下,试了秤有一点反应,把螺旋一节节地拆了,都能放料,这下就纳闷了。老朱要求把卸料门打开看一下,结果放了很多下来,看来还是传感器不稳定。换了一个传感器就好了,白白弄了一身的灰尘。加热水箱包装好,吊装到原来的水箱边上,就等着把活干完,就可以轮流接管子了。
钢筋加工厂要继续硬化,没想到半路上给交警拦了下来,行驶证给以前的司机放在方向盘的夹层中,还是司机老蔡过来找到的,差点给交警找到了一个冠冕堂皇的藉口。无论如何,他们总是能带我们找到问题,比安全员专业多了。这次理由很简单-车牌不清楚。做混凝土工程的车子哪里有干净的?屁股后面都是灰尘是难以避免的,跟交警交涉:现在讲究以人为本了,你看把司机的驾驶证还了,不要扣他们的分,出来打工也不容易,扣一次6分,后面就不敢上班了。警察也跟我逗着:现在讲和谐社会,我放你们的车先去卸料,把行驶证留着,要么现在处理,要么你们去人到队里去处理。我连声说:那就行了,我们还是安排人去队里办吧!跟饶经理报告了情况,由他向书记汇报处理这个事情。回来的时候,看到山东车吓得绕着村子里的小路跑了回来。
电工曾师傅在工地做过2年,比较适应这种工作方式。老孙第一次跟项目部后面做事,感觉到很多地方不是很适应。上班得按点上班,按点下班,没事也得呆在机电部的办公室里面,有做资料的帮着做资料,没有事情的时候,2个人也不上网,就在里面发呆。看着老孙唉声叹气的,我只好劝老孙:要适应工作环境,代表我们把项目部的服务工作做到位。有什么困难,后面还有一个团队在支持着,有什么生活问题和技术问题都可以回来咨询,实在坚持不住了,还可以回来开车的嘛!
小赵媳妇要请假回家,我这边还要临时找人顶替她的搅拌站操作岗位,正好上次找工作的小伙子正好安排进场,马上通知他明天到工地报到。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实际操作上,怎么能完全做到这一点?我跟青荣的小谢聊天的时候说了,要想保证工地施工的稳定性,必须有少量的机动人员,任何岗位有人员调动,都能及时补充上去。不足的问题就是人力成本上去了,但是总比没有人干活要好一点吧。水平低的职工去学习收入高的岗位工作,工资可以在开始的时候低一些。但是,水平高的人去做水平低的岗位的事情,待遇不能降低,否者的话,依靠强迫是不能长久的。
明天省里又要来检查质量,内业是检查的一个重点。机电部要特种设备的资料,饶经理让刘部长准备一个文件柜,我叫小严把他准备好的“一机一档”摆放在文件柜中,检查的人来的时候,提供给对方。关起门来怎么争吵,在对外的时候,我们还是一家人。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