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党委政府因为上面压下好多任务,被迫订阅了大量的报纸。送报的每天送上楼来一大抱,沉得鞠躬尽瘁的。办公室的人就锁在屋里堆大垛玩,过段时间就卖一回,有时买成床单或被罩分,有时谁卖了谁要。1份报纸400多元,现在废报纸价钱低了,3毛来钱,400多元买的报纸当废纸卖后也就2块多钱,近千份报纸的浪费大了。
老赵有时也用口袋往家驮点,以备冬天烧火炕时点火用。这天他晚上值完班后早晨又驮了一大捆子回家,正好被贺雨洁瞧见。贺雨洁就老远喊他,然后跑过来拽了几张报纸作休闲读物用。
这是2014年8月4日的日报们。在该天的市晚报上,头版头条,贺雨洁读到一条新闻:
我市党员干部红白事不许通知非亲属参加铄。
全市大力推行节俭操办婚丧事宜,积极推广“廉政大锅台”。
为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狠刹铺张浪费之风,近日,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关于大力推行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通知》,对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行和倡导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做出全面部署。此举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之一,旨在力促全市党风政风和社风民风的进一步好转。
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均须书面报告。
《通知》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须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必须严格执行报告备案制度,书面报告办理的时间、地点、形式、规模及人员范围。为本人及近亲属操办婚事的,要在婚礼举行10日前报告;为近亲属操办丧葬事宜的,要在葬礼结束后10日内报告瑚。
所有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时,严格控制在亲戚(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和近姻亲)范围内,严禁通知或授意他人通知非亲属人员参加。不得收受、索取管理或服务对象的礼金等财物,不得要求下属单位或管理服务对象承办有关事项。
党员干部婚宴不得超20桌,丧事禁重殓厚葬和迷信活动。
党员干部操办婚事,要坚持一天一地办理,用车不得超过6辆,宴席不得超过20桌(每桌10人),市区每桌最高不得超过600元(含酒水、饮料、香烟),县城每桌最高不得超过400元(含酒水、饮料、香烟)。
在丧事方面,所有党员干部要带头移风易俗,带头落实殡葬管理有关规定,带头弘扬厚养薄葬新风,坚持健康、文明、节俭操办丧事。严禁在居民区及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妨碍公共秩序;严禁搭台唱戏滋民扰民;严禁重殓厚葬和搞封建迷信等活动。
此外,所有在职党员干部不得参加非亲戚关系办理的乔迁、升学、参军、入职、调动、晋升以及生日、满月等喜庆事宜;也不得组织非亲戚关系参加自己的上述喜庆事宜;更不得借机敛财。
积极推广“廉政大锅台”,不搞一刀切不给农民增负。
《通知》指出,将按照“大力倡导、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推广武强县郭家院村大力整治村内婚丧嫁娶讲排场、攀比之风,建立“廉政大锅台”(村民食堂)的做法。
各村应在村“两委”班子领导下,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由村民推举成立红白理事会,具体组织或协助村民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切实发挥好作用(提倡村“两委”成员参加红白理事会)。
各县市区应结合本地风俗和实际,建立“廉政大锅台”(村民食堂)的运行机制,制订红白理事会章程,并着眼简便实惠,制定具体的操办标准,对招待用酒、用烟、菜品等作出明确规定,增强可操作性,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婚宴每桌最高不超过300元(含酒水、饮料、香烟)。
建立“廉政大锅台”(村民食堂),可采取村集体出资、村民自愿集资或捐赠等多种方式,积极依托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固定“大锅台”,也可依托市场机制建设流动“大锅台”,因地制宜,突出实效,不搞一刀切,不增加农民负担。
出现违纪违规问题,当事人和领导都要被追责。
《通知》强调,各地各部门应把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作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倡导文明节俭新风的重要抓手,落实主体责任,切实抓出成效。
各级党委(党组)须将狠刹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之风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直接分管的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主管领导要提前进行提醒谈话,提出明确要求。出现违纪违规问题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领导责任。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切实负起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责任,结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对顶风违纪、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特别是借机敛财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对典型案件公开曝光。
贺雨洁1目20行地读完这篇新闻,对老赵说:“这制度有用!”
老赵说:“是真有用。以前,县里死个副局长、副经理,那个局、那个馆的办公室人员就往各县直单位、各乡镇镇政府办公室打电话报丧,我们办公室经常收到这种‘通知’是,估计以后他们不敢这样明目张胆毫不要脸地打了。”
老赵走后,贺雨洁立即赶向村支书家。一见面就说:
“这回可以去告派出所的坏三了!他家啥人死了、他亲戚家啥人死了也给你们村干部下通知,他女儿出嫁也给你们下通知,咱们拿着这张报纸去告他吧!”
村支书说:“他无证驾驶撞死了别人,也撞伤了自己,他现在在医院里呢,我们那样不是落井下石吗?”
“你忘了农夫与蛇的故事了吗?”贺雨洁说,“你现在可怜他,他缓过来后就会用毒嘴咬好人的!”
“可他不是党员啊。”村支书说,“他也不是干部吧,他是派出所的1名临时工。”
贺雨洁把报纸一撕两半。
“扫兴了吧?”支书问。
“没有。”贺雨洁说,然后把报纸折叠成长条,叠成小时候玩的往地上摔的宝,说:“把这个宝留着,留着以后扇违纪分子用,保证一扇就翻!”
李小明现在最恨的,就是自己做为1名大学生村官,却没有个村官的样儿。他想为村里做事,想发展任职村的农业现代化,切实到村里去上任,去干村官应干的事业,不再光“荒自己地,种人家田”,可天天在镇计生委上班,身不由己呀。
怎么办?他愁得想呀,想呀,象一些单相思的人想梦中情人一样想得睡不着觉。
人肯千虑,必有一得。他想到了一项事业:在他任村官(副支部书记)的村里发展日光温室。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背一段古文后,李小明有了办法。恰巧这时在县电视台的电视里,李小明看到县委政府对乡镇下有土地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而县乡都把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代名词,便去找镇长。
李小明像块地瓜拱硬土一样,用嘴拱啊,拱啊,拱啊,拱起了镇长的开拓创新意识的。因为镇长主管农业,他想通了,应该在农业上有所创建,便决定在镇里发展大棚菜。
且干就干先进一点的,不搞冷棚搞暖棚,即日光温室。
镇干部王玉动是科技副镇长,镇长便让王玉动去主管日光温室建设。
镇里请来两个棚菜师傅,是棚菜名乡、江总书记题写过“邓庄农业科技园区”名字的邓庄那边的,一个姓黄,一个姓吴。黄爱抽烟斗,吴爱穿白球鞋。黄师傅爱叨念:没有解放全人类的思想当不了师傅!
镇长与陈各庄的老实支书陈文强谈成了协议,由镇里征用该村的32亩地,共建21个日光温室。
镇长也让镇干部发动别的村,那些村却都认为“要想穷得快,就种大棚菜,早上掀,晚上盖,一天赔个七八块”或“一年欢,二年蔫,三年往家扛竹杆”,不肯种。这时胡屯村的苏周像田鼠闯红薯地似地闯进了镇长的心田。
胡屯村的苏周借着村委会直选的机会,闹闹哄哄串联选举了6次终于当上了村主任。他以当上村官和接近乡官为最光荣,和镇长搞好了关系,常开上镇长的黑色桑塔纳小轿车出去跑。当镇长提出胡屯村也发展大棚菜,他马上积极响应。于是在胡屯村东南地里也建起来6个日光温室。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