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天地风云记之双王奇谋 第一百一十章 梵 钟

本章节来自于 天地风云记之双王奇谋 http://www.lishu123.com/28/28325/
    五人来到太华镇时,天已俱黑,不过镇子里早已华灯初上,街面上悬拉着无数用各色薄纱制成的纱灯,映照得街面上光彩流溢的。此时街市里来往行人如织,人声喧闹的,耳边还不时的传来一声声丝竹之音,处处显得镇子比其它地方要繁盛许多。

    于长安第一次来到这个地方,自然比别人更觉得新奇,四下里默默的瞧看个不住。他北上这一路,也经过几处大城大镇,多多少少也算些许有点见识,要说这太华镇与别的地方相比,虽说许多地方都有一样的路数,譬如酒馆、客栈、各式铺子,甚至青楼、勾栏都是尽有的。不过观察一下后有些细微处却又大为不同,比如街面上的店铺罕闻吆喝之声,与别的地方吆喝之声声闻数里的景象实在不同。此外来往的行人多是锦衣绸袍的,连素衣粗服之人都少见,邋遢贫贱之人或是乞者更是一个也未曾见过。这不得不说乃是一大奇事,难道这镇子上都没有贫苦之人?

    于长安正一面看一面寻思,旁边的齐家小姐却忽然说道:“咦?你们看,那边有一位公子长得好生灵秀。”

    众人都朝齐家小姐所看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前面的街角处迎面走来两个年轻的公子,都不过十七八岁左右年纪,在行人中显得卓尔不群。走在前面的公子身材颀长、容貌文雅,虽算不得十分俊秀,不过面如白玉一般,微有些清冷的面相中透着一股清华的气度。他穿着一身白袍,腰间悬着一把古朴的长剑,行走间显得飘逸出尘,确实是显得异常的灵秀。于长安见了此人,忽然觉得似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总觉得这年轻公子身上的气韵似是见过一般,苦思一会才猛然想起这年轻公子的气质倒与他家四哥于之远隐隐有些相类,故而有些熟识感。

    白衣公子身后的另一年轻公子则身穿一件灰袍,虽然面目比白衣公子还要英俊一些,也甚是飘逸的样子,不过论气度就要差上不止一筹了。

    师良古见了这白衣公子,面上微微一变,不过转又变得淡淡的,口中冷淡的说道:“这人果然是有些灵秀之气。”

    于长安听了师良古的话颇有些诧异,观其神色和说话的语气与往时迥似不同,话语里隐隐有点吃味,不由的在心里暗暗摇了摇头。

    那齐家小姐哪里得空去理会师良古有什么变化?又叫道:“咦?他进了一处店铺了,我们也过去瞧瞧?”

    于长安果然见那两个年轻的公子进了前面不远处的一家店铺。那一家店铺是一座双层的阁楼,门脸儿不大,古色古香的,门上横有一匾,上题有几个古铜字,只是夜晚里看得不甚清楚。不过倒是门上挑着几个灯笼,均写有“天宝斋”三个字。这家店铺在这段颇为繁盛的街面上显得极不起眼,门前也冷落得很,除了方才那两位年轻的公子外,竟不见一个客人进出。

    师良古看了这店铺一眼,脸色又是一变,摇头说道:“这天宝斋我可不去,就算进去了也没有什么用,里头的东西咱们一样也买不起。”

    齐家小姐问:“我上次来的时候好象也见过这个铺子,不过想来里头卖的也不过是些古董首饰之类的东西,自己买了也没有什么用,所以也就没进去过。难道里头的东西很贵?”

    师良古说:“古董?好象有吧。至于贵不贵的,反正里头的一件‘古董’少说也要几万两金子?里头一件寻常之物没有百两金子你也买不下来。这么说吧,这太华镇里所有的铺子卖的东西都远远及不上这天宝斋里的东西。”

    听了师良古的话,众人都骇了一跳。一件古董就要几万两金子!换成银子那可就是几十万两,可抵得上一两个大的州府一年的税赋了。而且里头一件普通的物事也要百两金子,若说是百两银子,对齐家小姐而言倒还不算如何的出奇,可是换成金子,那可就另当别论了。

    齐家小姐奇问:“这么贵?那必定是稀罕东西吧。”

    师良古回道:“是不大常见的。”

    齐家小姐兴奋的说道:“那就更应该过去瞧瞧,就算买不起,那也能瞧个新鲜。”

    若是往时,那师良古从不忤逆齐家小姐的意思,总是尽心巴结着。可是今日却一反常态,只淡淡的说:“那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今日赶了一天的路我也累了,我先去找间客栈吃饭歇息。”说完竟不理会众人,独自牵着马匹往远处的一家客栈行去。

    余下之人面面相觑,都觉得这迥然不是他往日的做派。于长安心道:若是因为吃醋的缘故,实在不象,可是若是为了其他缘故又瞧不出来,只能说是要么这师良古认识那白衣公子,要么不知什么缘故不愿进这天宝斋,想来想去只能是这两种可能。

    齐家小姐见师良古抛下众人竟独自去了,不免有些愠色,她撇了撇嘴,正要走向那家铺子,却被她身后的女伴当一把拉住,劝说道:“小姐,师公子说的是,我们还是找个地方早些休息,明日我们还有要紧事,来日再进去瞧瞧也是可以的。”

    那齐家小姐虽然有些任性,但更多的只是有些赌气罢了,听了女伴当刘嫂的劝说,也觉得有些道理,更何况刘嫂乃是齐庄主亲命约束她的人,不能不听,最后只好作罢。至于于长安虽然也有些好奇,但人地两生,一路上更是以师良古为首,见他独自一人走了,自然也要跟上去。不过路过天宝斋时,于长安等人忍不住多看了几眼,只见在门口里侧坐着一个正闲着剔牙的汉子,过去就是一段廊道,就再也没瞧出什么东西来了。

    四人追上师良古,师良古竟好似知道众人会追上来似的,看上去一点也不奇怪。而且他对方才的事似乎一点也未放在心上,倒似从未有过一般,又嘻嘻哈哈的逗起趣了,本来那齐家小姐心中是有些恼怒的,可是不一会儿就被他给逗乐了,转眼间二人的关系似乎比先前还要亲厚一分,让一旁的于长安郁闷非常。

    五人到了那处客栈,谁知一问之下竟没有一间空房,五人没奈何,只好又投往他处去了。也是这几日客栈生意格外兴盛,太华镇里尽管客栈颇多,可还是花了近一个半时辰才在镇子边上一较偏僻的街面上寻到了两间房。

    五人到客栈大堂用饭时,大堂里几乎坐满了人,堂中之人满嘴说的都是上清宫道选的事。于长安细心听去,都是甚么皇室贵胄、尚书、将军、刺史等官宦人家的子女云集上清道参选的逸闻。本来于长安还对师良古的话只是半信半疑,如今倒是信实了,心道这上清道选弟子倒比朝廷的科考还要金贵,好似这世间的人都上赶着进去似的。

    第二天一大早,五人出了太华镇,却发现通往西宫的大道上已是车马辚辚,人流甬长的,几乎看不到头,想来这太华镇的人几乎被搬去了一半。在聚义山庄时,于长安曾听师良古说过,上清道三宫的道选以三年为一期,每期十日,屈指一算如今只是第一日,想不到这第一日单是一西宫就有数千人前去,十日下来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呢。

    路上走了将近一个半时辰,离开西宫也已不过十余里,远处几座相连相叠的青绿碧翠的山峦已然清晰的映入眼中,近处望去,不知比在坡岭处看时雄壮多少倍,山上的宫阙殿阁层层叠叠的更是清晰入目。当然这几座山峦后依旧是云雾岚蔼迷蒙一片,只让人瞧不透她的根底。说起来这西宫一应殿阁多只在月华山的东、西、中三处, 于长安听师良古背地里闲聊时说起过,在这西宫在月华山中建有三台,各据东、西、中三处。东首的叫华缘台,以灵选司的毓灵宫和卫司的武灵殿为主;西首的叫华相台,以道政司的明政殿和匠作司的天工府为主;中间则是西宫的主脑所在,叫华真台,自然是以上清西宫为主。因道路是从西南往东北走,如今真正所往的乃是东首的华缘台。

    五人沿着东首的道路又走了好一会儿,转过一片高直的柏林,前面的山峦全然展现于眼前。这东首之山实在算不得峻拔,高不过两三百丈,不过颇为雄阔、宽大,前面山麓建有一条足足有七八丈宽的青石阶梯笔直向前,直通至半山腰处,半山腰处探出的数角殿宇看上去甚是宏伟,青石阶道两侧每隔数丈便立有一个一人多高的防风灯塔,再过去还植有许多松柏,都是形象古奇、郁郁葱葱的。于长安粗粗的估摸了一下,眼前的石阶就算不上千,数百也总是有的,能修建得如此宽长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少人力,怪不得这西宫中设有匠作司,且是有数的几个大司之一。

    于长安正暗暗咋舌,忽然前面的山峦里响起一阵阵的钟声,这钟声清越之极,远远的在天地间传扬开来,让听者但觉心思清宁,恍惚之间,似乎天也变得高渺,地也变得远阔了。就算是钟声住了好一会,依旧余音袅袅,久久不绝。本来嘈杂的人流一时之间竟变得鸦雀无声。

    师良古自言自语般的悄声叹道:“梵钟一响,毓灵宫的先天灵觉阵自然就要开启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柳耘的小说天地风云记之双王奇谋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天地风云记之双王奇谋最新章节天地风云记之双王奇谋全文阅读天地风云记之双王奇谋5200天地风云记之双王奇谋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柳耘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