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韦英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竿。“一秤金”早已梳洗打扮好,见韦英起床,忙亲自与韦英穿衣栉发,洗漱已毕,又喊侍女把早点端来两个人一起用过。“一秤金”便要韦英今天陪她去东岳庙烧香。韦英一听连忙摇头说今天还要去兵部衙门,还要安排同来的弟兄回程复命,忙得没有时间。“一秤金”一听便不高兴了,噘着嘴赌气的哼了一声酸溜溜的说:“是去办公事还是去见你家的娘子,去就罢了,难道我还拦你不成。”
韦英一听急忙上来半抱着“一秤金”赔笑道:“看看,在一起多少年了,怎么这么小心眼起来?我身在公门身不由己,这次是奉差回京报捷,自然有许多的公事要办。”
“少来哄我吧。”“一秤金”佯嗔薄怒的轻轻推开韦英。
韦英舔着脸笑着从怀里掏出一叠银票和一个小牛皮袋子放在了“一秤金”的面前“这是我这一年得的赏金,这袋子里是我从蒙古人身上得的战利品,都是我用命换来的。今儿全数交给你收好。”
“一秤金”一见韦英如此,全把她当做了掌家娘子一样,不禁转嗔为喜娇笑道:“快滚你的吧,少拿这些劳什子哄我。”
韦英忙向“一秤金”虚作了一个揖笑说:“谨遵娘子将令。”转身便要出去。却被“一秤金”叫住,韦英忙转过身来,就见“一秤金”拿着那叠银票过来塞到韦英的怀里,体贴的说:“银子你带在身上,在京城里不比在军营,处处都要使银子。别让你那些狐朋狗友小看了你。”韦英很是感激的说:“娘子真是天底下第一大贤人。承情了。”说着搂住“一秤金”就要亲嘴,“一秤金”娇笑着躲闪,忙推开韦英道:“少给我灌迷幻汤罢。还不快走,再耽搁衙门里只怕要散值了。”
“醉香楼”不营业的时候大门紧闭,院子里的人都是从后门出入的。韦英从“一秤金”的房间里留宿过夜已经在醉香楼传开,故而韦英一从一秤金的屋里出来,那些龟奴伙计一个个都巴结讨好的冲他哈腰点头,韦英全不在意,轻车熟路的从后角门出了醉香楼,而后一路向北进了正阳门。
过了前门箭楼向北走了不远,韦英就觉得自己身背后有两个人影鬼鬼祟祟的跟在自己后面。凭着在东厂十几年的经验,韦英当时就明白自己刚一出醉香楼就被这两个人盯上了。那么跟踪自己的这两个人究竟是顺天府的巡捕还是东厂的密探?虽然韦英不敢断然确定,但是他感觉十之**会是东厂的人。没想到自己刚回到北京,就被东厂给盯上了。本来这些跟踪术对于他来说不过是雕虫小技,只要他想,他就会轻而易举的把这两个人甩掉。可是韦英一时技痒,忽生出要调戏一下这些只算得上自己后生晚辈的主意。他不动声色一路向北,脚步忽快忽慢,却始终让自己在那两个密探的视线之中。走了近半个时辰,韦英这才拐进一条笔直的巷子,大摇大摆的走进了一个黑漆门洞。那两个密探随后而至,一个刚要尾随进去,却被另一个拉住,原来这里是兵部衙门的后门,哪是等闲人靠近得了的。两个人咬了一下耳朵,便躲在墙根处紧盯着这个门口。一刻钟后,韦英从门里出来,手上还多了一把镶金嵌玉的蒙古腰刀,他没有原路返回,而是向另一个方向扬长而去。那两个密探交换了一下眼色,急忙跟上,谁知此时忽然从兵部后门里走出几个军官,正和这两个东厂的密探撞了个满怀。
“狗日的,眼睛长在屁股上了不成?”为首的一个军官一把抓住一个密探的衣领,上手便是重重的一拳打在脸上,顿时那个密探口鼻窜血,疼的发出一声怪叫。
另一个见同伴挨打,又见这几个军官不过是外卫的小军官,便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趾高气昂的说:“你们是哪来的军汉?敢在天子脚下生事动粗,得罪了咱们,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话还没说完,就听见砰的一声碗口大的拳头也打在了他的脸上,落了和他那同伴一个下场。
就听那几个军官乱骂着:“你们撞了老爷们还出言不逊,真是没王法了。告诉你们,爷们都在延绥榆林卫吃粮,有本事你只管来找寻便了。”说着又是一阵拳打脚踢而后若无其事的扬长而去。
韦英远远地看着,不住轻轻摇头叹气:“没想到这两个东西这么不禁打。真是给东厂丢人,难怪皇上要在东厂之外另立西厂了。”却见那两个密探躺在地上翻滚呻吟,一时恐怕起不来。韦英冷笑了两声,轻蔑的丢下一句:“就这两下三脚猫功夫还敢跟爷较量,真是不自量力。可怜呀。这两个人办砸了差事,回去后只怕要受家法惩治,又受一顿皮肉之苦了。” 韦英嘴里念了两声佛 :“对不住了兄弟,我本不想和你们为难,你们要怪就去怪尚明吧。他要不差你们差事,你们哪来的这场灾星。”说着大摇大摆的向巷子的另一头走去。
两个被打的鼻青脸肿的东厂密探呻吟了半晌才从地上爬起来,一见空荡荡的巷子里哪里还有韦英的踪影,顿时两人大呼倒霉,不但跟踪的人跟丢了,反倒让几个外地来的小军官暴打了一顿。他们哪里知道他们这顿打完全是韦英送给他们的见面礼。原来这群军官原是跟韦英一道报捷进京的,被安排在兵部衙门的后院住着。韦英把那两个密探引到兵部衙门的后门,自己进去见了那几个随来的兄弟,说有两个仇家尾随跟踪他要对他不利,他要几个兄弟帮忙教训他们一顿,只是不打出人命就行。这群军汉都是一听打架就兴奋得两眼放光的家伙,当时就拍着胸脯满口应承。韦英一见连忙拿出几张百两银子面值的银票分给几个兄弟,他知道不拿几个钱出来这些人不会真正的卖力听吩咐的。果不其然这些人收了韦英的银子更是卖劲,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两个“韦英的仇家”收拾得满地找牙。不过这些人也留了心眼,他们没敢说自己的真实身份,恐怕这两个人报案惹来麻烦。故而说是榆林卫,只怕榆林卫掘地三尺也找不到他们的踪影。
这两个密探也明白这些军官报的是假身份,多半和那韦英是一伙的,只怕自己这顿打算是白挨了。眼见得韦英无影无踪,让他们到哪里找去?差事没办成也只好硬着头皮回去复命了。自己虽然少不得回去挨一顿臭骂,受两下毛竹大板,也许东厂会替他们把面子找回来。毕竟自东厂成立以来还没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呢。这口气那里就咽下去了。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