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姥爷的“蜜月期”开始了。
我穿着衣服,就是开裆的小裤衩,顺着小胡同,应该走向前面的小河桥。【小河,不是真的小。怎么说呢?那是一条二十多米宽的河。我说的二十多米,是指小河涨水时的河面的宽度。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偶尔流动一下。它从哪里来?又到何方去?
在我奶奶的口中,这是一条龙拱的河,它虽然窄小,但它穿村过镇,不用人工修理,它没有堤坝,也会涨潮落潮,却不会造成两岸的泥土垮塌。在我奶奶口中,这是非常神奇的一条河。在我奶奶口中,是龙的原因存在,不能小看它。但这条小河和小清河比起来,就是天壤之别!小清河被人叫做新河,难道这条小河是旧河吗?
我奶奶是生活在这条小河旁边的人,她的话不足信。我只是记住了小清河的名字叫新河,这个奄奄一息的小河流叫小河而已。
长大后,翻看了很多资料,才知道这个窄窄小小的小河是有名字的!
她应该叫济水。
现在的地图或者地理说到济水二字时,叫古济水。有多少人知道古济水的下落呢?
比如,济南二字,就是说济水之南。比如,济阳,就是在济水以北。
这条被现代人称为古济水的小河依然存在!
在她的下游,她懒洋洋地行驶着自己的使命,直到消失。
因为她的存在,她是旧小河,人工挖的小清河才被人叫新河。
无论小河还是小清河,在淳朴的老百姓口中,她们的发源地都是趵突泉!那是多么神圣的泉呢?
趵突泉!
喷水十万丈,声震大明湖!
这都是我奶奶口中的传说。我现在不信,当时我是信的。
我奶奶连县城都没去过,更别说去趵突泉了。
小清河从明清朝代开始挖掘,是济南的泄洪通道。包括高高的泰山山麓的东流水,都要下泄大海。唯独济南,没有天造地设的泄洪渠道。
小清河已经是几百年来,人中精英们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的存在,依然敌不过小河的名气的!
可这种名气没有用的!
小河没有了济水或者古济水的名字,但存在!所以,后来居上的小清河被李家道口的人称作新河,就不足为怪了。
如果你问李家道口的人,为啥把小清河叫新河,十个人中有十一个人答不上来!
在口口相传的历史中,才几百年历史的小清河和上万年的古济水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谁也不知道脚下的小河是济水,但给小清河叫新河!
这也是冥冥中的暗示,新河,小清河,是给济水敲响的丧钟!】
三岁的我什么都不知道,屁颠屁颠地跟着姥爷出了有棚子的大门,转身就向南边的小河跑去。
别看姥爷是个应该也许或者的六七十岁的老头了,但伸手敏捷,迅速地把我这个光腚猴子抓住了!
为啥我用应该也许或者等不确定的字词来形容我姥爷的年龄呢?因为,我没记住我姥爷和我说过什么话!
我连他的话都没记住,他的容颜只能在我母亲手中小小的相片里了。我记得三岁和八岁的生活场景,唯独没记住我姥爷的任何话!直到他死,后来,母亲也好,舅舅们和姨们说我哭得很凶,说我姥爷没白疼我一场!
姥爷死时的场景到现在我也回忆不起来!
天可怜见!
我和我姥爷的心结到他死都没解开!
天知地知,我姥爷知,我知!
在我被姥爷抓住,和他走向园屋子的那一刻起,老天爷已经安排好了一场游戏!
我姥爷扛着“铮明瓦亮”的猫枪,叱责着小光腚猴子,就是我,向北走。
北边是大街,是全村人的必经之路。
大队长已经敲响了老槐树下悬挂的铧犁铁片,全村劳力集合!
暖风吹,谁也不知道我这个光腚猴子心有多寒!
我姥爷扛着猫枪,在小胡同口站立,向匆匆忙忙奔向大槐树的人们打招呼问好。
我心里很奇怪,如果去园屋子,我要跑去的路线是最近的,为啥姥爷要把我拉回来,还要反向行走,还要来大街上站着呢?
我姥爷的身高好像有一米五?还是一米六?
三岁的我不识数,只是记得他的身材不如猫枪高。
猫枪是拄在小胡同旁边的房子的地基上的,好像是早就设计好了似地的,那里有块石头。
我姥爷拄着猫枪,面带笑容,向匆匆而过的人们打招呼。
我是非常不满意的!
明明说是去园屋子,怎么还要站在街上,没话找话呢?
实际情况是,我姥爷只是微笑和点头致意,他不说话。
我姥爷有猫枪,我还是少说话为好。
我姥爷应该不需要这样讨好老少爷们,他是看园屋子的,掌管着蔬菜们的生老病死或者是蔬菜们的价值,有一丁点“财力”掌控权的!
蔬菜瓜果的生产数量和卖蔬菜瓜果的钱的“大权”不在队长的手里,在看园屋子的人的手里。
至于我姥爷为啥拄着猫枪站在胡同口,我凭自己的想象给他填充了起来!
这些想象来自我的母亲。
因为,人,不经意间就会把话说漏了!
三岁的我只想去园屋子,对姥爷的奇怪举动很不理解。
他是看园屋子的人员,他不需要听大槐树下的铁铧犁片的招呼,他只管去园屋子就行。
他为啥要站在胡同口,拄着猫枪,向路人致意呢?
他这个奇怪的行为,让我迷惑了好多年!因为没有他的言语刻在记忆里,剩下的只有行为了。
我只能按行为去分析他的心理活动。
我才三岁呀!我就感觉到我姥爷的行为异常!
五年以后,我才从小舅舅无意的一句话里,猜测到了真相!
随着各小队的人员分开,大街上安静下来了,我姥爷才带着我顺大街东行。
所谓的大街,也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而已。
转过一个墙角,就是向南去的主路。
那是过小河的唯一一条路。
一个青砖制作的拱桥跨在小河上。
虽然对姥爷的行为疑惑,但三岁的孩子不会把这个疑问放在心里太久的!
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我兴高采烈地跟在姥爷身后,向园屋子走去。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