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镜头7:听说
时间:2013年8月。
地点:花城.省委办公厅。
站在窗前,香樟的叶子更绿了。
手机放在桌上,不停地振动。顾汝伊知道这些短信无外乎两类内容,一类是像姚磊和莫名的,既告诉他他们推荐了秘书长,又请秘书长再关照关照他们;还有一类就是专门告诉他,在推荐时,这些人是填了顾汝伊的名字的。
现代社会,因为科技的发展,很多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现在变得轻而易举了。互相之间说话的私密性大大加强,小小手机,除了对方,谁都不会看见。通过空中电波,把不能当面说的话说了出来,不能当面提的要求讲了出来。科技的力量无所不在,科技是真正地渗透进了人的平常生活,并影响了人的生活。
田欣整整谈了一下午,也许因为都知道他是最后一次参加这样的谈话了,谁都没有去制止他,任他把想说的话都说了。田欣说完,下午的谈话也就结束了。考察组根据要求,不准地方接待,因此,也就不需要派人陪同。顾汝伊因为事先有约,就到教育厅去陪一个从京城来的副部长了。
考察组在花城呆了一周,基本的考察程序都走过了,但是就顾汝伊所知:考察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高放书记为此有些不太高兴,考察组离开时,他对严华部长明确地说:这次考察并没有真实地反映花城现有的干部结构,也没有能很好地贯彻中央的意图,作为一把手书记,我是有责任的,我要向考察组检讨。
严华自然不会说什么,对于考察中出现一点意外,他们见得多了。意外并不可怕,反正结果也并不公开。可怕的是中央领导不满意。其实这也正是高放最为担心的地方,考察的结果在领导的心目中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印象,也许就关乎到他下一步的走向与安排。
一般情况下,顾汝伊到高放办公室都是说完了事就走,今天却被高放喊住了。高放摸着脑袋,慢慢地说:“一个程序化的考察,怎么就弄得这么复杂?我看是有些人在别有用心,这太不好了,风气不正!”
顾汝伊当然明白高放的意思,却不能接茬,只点点头,说:“民主推荐只是一个基本要求,关键还是中央的意见。”
“花城本来风清气正,现在被一些人一搞,外面看着觉得很乱。这不是真实的花城!汝伊啊,你看看,你看看,在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有些同志的组织纪律性就是不强啊,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高放又摸了一下头发。
顾汝伊不好说话,只是听着。高放突然转了话题,问:“李强省长没对考察说什么吧?”
“没听说。”顾汝伊这回回答得干脆。
高放就笑笑,问京兆的工程筹备情况怎么样了。顾汝伊说:“上一次王兆和说最近开工,要请高书记您去剪彩。”高放一直很看重王兆和,以前他在京城时,就和王兆和认识。高放哈哈一笑,说:“这个老王,做事还是很扎实的。关键是做得像,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是个很大问题,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的成败。我们现在有些企业家还是家族式管理,没有现代意识,企业怎么发展?小富即安,问题严重哪!”
顾汝伊就接着道:“这也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全国大部分民营企业主都存在这个毛病。过渡时期的一个特色,急也是没用的。主要的问题还是有些领导还没有能像高书记您这样意识到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要研究。汝伊啊,我建议请你牵头,让政研室搞个专题调研。挖得深些,考虑得长远些,不要走马观花,要有分量。”
“这很好!我回头就和他们商量。”
“要快,最好能在一个月内出来。京城下一步可能要召开民营企业发展研讨会,规格很高。省委正明书记要亲自参加。”高放说的正明书记,是省委一把手书记叶正明,去年才从北京下来。
“好的。”顾汝伊答道。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闲话,顾汝伊就要走。临出门时,高放叫住了他,问:“上次从北京来的你的那个女老朋友和京兆合作的事有眉目没有?”
顾汝伊愣了一下,反映过来知道是在问小甜甜,就说:“还不太清楚。最近没有联系。不过我已跟王兆和他们说了,要加强联系,尽量能够促成合作。”
“这很重要。”高放摸摸头对顾汝伊说,“你要亲自过问一下!”
顾汝伊连忙点头。从高放办公厅回来,大顺子正坐着。大顺子红着脸说:“叔,感谢您,姚书记把高速路的工程给了我一段。这事一定要谢谢叔!村里人也都让我来谢谢叔。”
“啊。”顾汝伊应道。
大顺子接着上前关了门,从身边的挎包里拿出一个用报纸包着的长方形纸包,放到桌上,说:“这是……这是村里人的一点心意,请叔一定要收下!”
“你乱搞什么?”顾汝伊突然来了气,声音也提高了,吓得大顺子脸更红了。
顾汝伊看着大顺子的样子,知道自己刚才说得太重了,就慢下来说:“这个我不能要。你回去告诉乡亲们,我只是力所能及地说了点话。工程还是要你们去做。工程做好了,就是给我增脸面;工程做得不好,特别是质量上出问题,那就是害叔了。你们这点钱也不容易,回去用到要用的地方。”
大顺子的脸,因为激动更加黑红。顾汝伊把纸包送到他的手里,说:“回去问乡亲们好!好好地做好工程!我还有事,就不留你了。好吧?”
“好,好,叔。”大顺子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了,把纸包放到了包里,回头望望顾汝伊,开门走了。顾汝伊想连这些纯朴的山里农民都知道打点了,都知道送钱,唉,风气真的是成问题了。
下午,顾汝伊专门把政研室的赵军和其他几个笔杆子召集起来,就高放书记布置的调研题目,作了专门研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课题。但是,怎么把握,怎么挖掘,怎么提出建设性的观点,确实很难。这是一个共性问题,却又与省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关。大家你一段我一段,说了一下午,顾汝伊最后总结说:“基本的主题清楚了,思路也有了。请政研室尽快拿出提纲,送高放书记通过后,就开始着手调研。这个课题,是当前政研室压倒一切的课题,务必要做出特色,做出深度,做出效果。”
大家散了后,小韩送顾汝伊到鸣泉居。国家计生委的一个副主任带队,专程到花城来看望挂职锻炼的于佳副书记。这是一个少不得的礼节。挂职锻炼干部在时,每年所在单位都要来一次,不仅仅是看望挂职锻炼干部,同时也象征性地给一些地方送上一些慰问品。上午,余天副书记陪同到沿江市看望了部分贫困户。晚上,省委设宴招待。这既是礼节,也是给挂职锻炼的同志充分的面子。
高放书记因为回北京有事,没有参加。李强省长就成了今天晚上的主角。
于佳副书记显然很高兴,她不断地陪着大家喝酒。她的酒量不小,这在她刚来时就被试出来了。而且她喝酒直爽,像个男人。顾汝伊一直不太愿意看当官的女人,于佳是个例外。她身上到底还留着些女人的气息,有时就显得有些柔弱。这在别人看来不好,但顾汝伊以为这更符合一个女性的特色。
平时酒宴,女人都是少数。而今天晚上,女人占了多数。三个女人一台戏,何况七八个女人,戏就越唱越圆,也越唱越有味道。李强兴奋得脸上通红,也许是仅仅因为酒。女人们说起来一套一套,最后甚至说到了黄段子。李强说:“这倒让我想起前不久听到的一个小故事。”
马上有人应道:“那就说吧?李省长,别卖关子了。”
李强说:“那好,我就说说。这是说苏东坡有一次带着妻子和小妹一道在湖上游玩。吟诗作对,好不快活。突然湖上风浪大作,船上的人衣裙都湿了。这时候,苏东坡的妻子出了个上联,是笑话苏小妹的。这上联是:浪起来,妹妹下面尽湿润。”李强说着突然停了,大家都没有声音,忽地就一片大笑起来。于佳说:“省长这个上联,太黄色了。”
“黄色?我没听出来啊。”李强故意笑道。
余天说:“就别再绕了,再往下说吧。”李强又说:“苏小妹听了嫂嫂这样戏弄她,又羞又急,一时却想不出来好的下联。不一会儿,风停了,正是夕阳西下,天气变冷了。苏小妹有了下联,叫……”
“叫什么啊?”
“叫……叫‘日下去,嫂嫂浑身打哆嗦。’”李强说完看着大家,一桌子上的人都静了,仿佛都在回味苏小妹的下联。猛然间,大家又不约而同地笑起来。一阵笑过后,于佳说:“没想到李省长还这么风趣。”
顾汝伊也跟着笑笑,这个故事他早听过。但是他必须要笑,不然显得对说故事的人不尊重。
大概因为男女搭配,又有黄段子佐酒,酒越喝越多。李强首先迷糊了眼,余天酒量大,还在左冲右突。顾汝伊一直采用不招惹,不主动,不侵犯的战术,酒也就喝得少些。但是再少,也是半斤以上了。
喝到最后,话题不知怎么就转到了中组部来花城考察的事上。国家计生委的曹主任说:“听说花城的考察不是太理想。我在京城听到他们议论。”
李强这时眼睛睁开了,哈着酒气:“这只能说明中央的意图与岭南的实际有差距。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论做什么大家都能看得见。”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