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E003 协助调查

本章节来自于 秦汉帝国的兴亡 http://www.lishu123.com/125/125248/
    E003 协助调查

    元帝初元二年正月,元帝巡幸甘泉,在泰畤祭祀。

    前将军萧望之被免职。

    元帝即位后,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以外戚的身分主管尚书事物,前将军萧望之和光禄大夫周堪做他的副手。萧望之和周堪都曾担任过元帝的老师,元帝对二人很信任,屡次宴请他们,谈论历代的安危兴衰,陈述国家的大政方针。另外,宗室名儒刘更生在逃过大难后,被朝廷征召,学习《谷梁春秋》,又曾在石渠阁探讨《五经》,后来担任谏大夫。他年龄小于萧望之和周堪,但二人十分敬重他,推荐他担任给事中。加上侍中金敞,四个人同在元帝左右,同心合力,引导元帝实行古代制度,多方纠正政治上的失误。元帝十分乐意听从他们的意见。

    “四人党”架空了史高,自然引起他的不快,同时也触怒了两名宦官——中书令弘恭和仆射石显。这两人跟史高内外勾结,在讨论国家大事时,常坚持奉行原有制度,不接受萧望之等人的主张。萧望之认为:中书是朝政的根本,应该由贤明人士在那里任职;武帝因为常在后宫游玩宴乐,才改用宦官;这不是朝廷的祖制,也违背了不接近受过肉刑处罚之人的古训。萧望之于是建议中书官员改用士人,这就大大激怒了史高弘恭和石显。元帝即位不久,谦让谨慎,不想轻易改变先皇的安排,所以这件事久议不决。后来,元帝把刘更生调离身边,让他改任宗正。

    萧望之和周堪多次向元帝推荐著名儒士和学者,作为谏官人选。会稽郡人郑朋暗中企图投靠萧望之,于是上书元帝,揭发史高派遣门客到各地营私,以及许史两大家族子弟的罪恶。元帝把这份奏章拿给周堪过目,周堪建议让郑朋在金马门待诏。郑朋又呈上书信给萧望之,说自己愿意辅佐其复兴周公召公留下的功业。萧望之于是接见他,推心置腹相待,但后来看出他是一个投机取巧的邪恶之徒,就和他断绝了往来。另外,郑朋与大司农史李宫一起待诏,但周堪只推荐李宫担任了黄门郎。郑朋一气之下改投许史阵营,并为过去所做的事解释说:“那都是周堪和刘更生教唆我干的。我是关东人,怎么知道这些事?”

    经侍中许章奏请,元帝亲自召见郑朋。出来后,郑朋宣称:“我被召见时,向皇上检举萧望之有五项小过,一项大罪,当时中书令就在旁边。”萧望之听说后,自然去询问弘恭和石显。两人害怕萧望之会向元帝申诉,事情如果交给其他官员去处理,对本阵营就不利了,于是两人指示郑朋和待诏华龙准备行动。华龙由于品行恶劣,找不到晋身的阶梯;想投靠周堪等人组成的阵营,又被摒弃在外。他和郑朋同病相怜,于是勾结在一起。

    等到萧望之休假那天,郑朋和华龙上书控告萧望之等密谋令史高免职,又想要皇上疏远许史家族,元帝将此事交给弘恭调查。面对诘问,萧望之回答:“外戚身居高位,大多荒淫奢侈。臣期望匡扶社稷,并没有邪念。”弘恭和石显上奏:“萧望之周堪和刘更生结党营私,互相称赞推荐,多次诋毁国家重臣,离间陛下的亲戚,图谋独揽大权。作为一个臣子实属不忠,犯有‘诬上不道’的罪行,请求派谒者将他们移送廷尉。”元帝即位不久,不了解移送廷尉就是关进监狱“协助调查”,就批准了。

    后来,元帝要召见周堪和刘更生,得到的回答却是他们已被关押。元帝大惊说:“不是说只是由廷尉问话吗?”并责备弘恭和石显,二人都叩头谢罪。元帝说:“要让他们出来理事。”弘恭和石显却唆使史高对元帝说:“陛下刚刚即位,还没凭德化闻名于天下,却先来查验师傅。既然已经把九卿和大夫级别官员下狱,应当就此将他们免职。”元帝于是将错就错,下诏说:“前将军萧望之,作过朕八年的师傅,没有什么罪过。现在的事情经历了很长时间,记忆遗忘,难于明辨。应当赦免他的罪过,并收回前将军和光禄勋印绶,和周堪刘向一起都贬为庶人。”又任用郑朋为黄门郎。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元帝号称“好儒”,却遗忘了孔圣人的这句名言,令人遗憾。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檀文纬的小说秦汉帝国的兴亡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秦汉帝国的兴亡最新章节秦汉帝国的兴亡全文阅读秦汉帝国的兴亡5200秦汉帝国的兴亡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檀文纬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