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D034 失之毫厘

本章节来自于 秦汉帝国的兴亡 http://www.lishu123.com/125/125248/
    D034 失之毫厘

    七月初,宣帝批准了赵充国的计划,他于是率兵进抵先零地区。 羌人屯兵已久,戒备松懈,忽见汉军杀到,慌忙抛弃车马辎重,企图渡过湟水。这里道路狭窄,赵充国率军缓缓前行,驱赶羌军。有人反映推进速度太慢,难以取得战果,他说:“这是走投无路的敌兵,不可逼迫太急。缓慢追击,他们一味逃跑而不回头;逼迫太急,则折返死战。”各位军校都叫好。溺死的羌人有几百名,投降和被汉军斩杀的则有五百多名,汉军又缴获多达十几万头的马牛和羊,还有四千多辆车。

    赵充国很好地把握了出击的时机,使得羌人的“背水一战”转化为汉军的“半渡而击之”。

    大军到达罕羌地区,赵充国下令不得焚烧羌人村落,不得在羌人耕地中牧马。罕羌听说店,高兴地说:“汉军果然不打我们!”其首领靡忘派人前来对赵充国说:“希望能让我们回到原来的地方。”赵充国向朝廷请示,但尚未得到回音。这时靡忘亲自前来归降,赵充国赐给他饮食,又派他回去晓谕本部羌人。护军和其他将领都说:“靡忘是国家叛逆,不能擅自放走!”赵充国说:“你们都只是为了应付法律条文,自我保护,并不忠心为国家着想!”话未讲完,玺书就到了,命靡忘将功赎罪。赵充国终于兵不血刃地平定了罕羌。

    秋天时节,赵充国不幸得了重病,宣帝诏令破羌将军辛武贤率兵前往赵充国屯兵之处,担任他的副手;宣帝又赐书慰问他,说计划在天气对自己有利并且士气旺盛的十二月,派遣辛武贤和强弩将军许延寿进击先零羌,赵充国的任务则是继续安心养病。

    现在,向汉军投降的羌人已达一万多人,赵充国估计羌人肯定要失败,打算撤除骑兵,以步兵在当地屯垦戍卫,等待羌人因自身疲惫而败亡。奏章已经写好,但还未送出,就接到宣帝的进兵诏书。赵卬感到害怕,就让幕僚去劝说父亲:“假如出兵会损兵折将,倾覆国家,将军坚持己见,防守不出也还可以。而如果只是利与弊的区别,又有什么可争执的呢?一旦违背了皇上之意,皇上派绣衣使者前来责问,将军本身不能自保,又怎能保证国家的安全!”

    赵充国叹息说:“这话是多么不忠!若是原来就采纳我的意见,叛羌能发展到这一步吗!当初,推荐首先去巡视羌人地区的人选,我推荐了辛武贤,而丞相和御史大夫又奏请皇上,派义渠安国前去,结果坏了大事。金城和湟中地区谷价每斛为八钱,我曾对司农中丞耿寿昌说:‘只要我们购买二百万斛谷物作为储备,羌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而耿寿昌只请求购买一百万斛,实际只得到四十万斛而已;义渠安国第二次出行,又用去一半。这两项计划都未实现,才使羌人敢于叛逆。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如今战事长期不能结束,要是四方蛮夷突然骚动起来,借机相继起兵造反,即使高明的人也无法收拾,岂只是羌人值得忧虑!我誓死也要坚持我的意见,皇上圣明,可以向他陈述我的忠言。”

    赵充国上书说:“臣率领的将士和马牛食用的粮草,月需额度为粮谷十九万九千六百三十斛,盐一千六百九十三斛,茭藁二十五万二百八十六石。羌人的叛乱长久不能解除,则徭役不能停止,又恐其它夷蛮发生变故。变故相互作用,一齐并发,给圣明的君主增加忧虑,确实不是克敌制胜的上策。况且,对付羌人之叛乱,用智谋瓦解较易,用武力镇压则较难,所以臣认为进攻不妥。”

    赵充国列举数字说:“据估计,从临羌向东直至浩亹,羌人旧有的私田和公田,其中民众没有开垦的,约有二千顷以上,其间的邮亭多数颓坏。臣以前曾派士卒入山,砍伐了六万多株大小林木,存于湟水之滨。臣建议撤除骑兵,留下应募从军而免除刑罚的囚徒,以及淮阳和汝南两郡的步兵,还有私下做官兵随从的人,合计步兵一万二百八十一名,分别屯驻在要害地区,粮谷月用额度为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三斛,盐为三百八斛。待到河水解冻,木材顺流而下,正好用来修缮邮亭,疏浚沟渠,在湟峡以西建造七十座桥梁,使到鲜水一带的道路畅通。明年春耕时,每名屯田兵卒分给二十亩土地。到四月草木长出后,征调郡属骑兵和属国胡人骑兵各一千名,并按十分之二的比例配置副马,到草地为屯田者充当警卫。屯田收获的粮食,运往金城郡,增加积蓄,节省大量费用。现在大司农运来的粮食,足够一万人一年所食。谨呈上屯田区划及需用器具的清单。”

    宣帝下诏询问:“如按照将军的计策,何时才能剿灭叛羌,战事何时才能结束?望仔细考虑比较,再次上奏!”

    赵充国又上奏章说:“臣听说,帝王的军队,应当不受什么损失就能取得胜利,所以重视谋略,轻视力战。‘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蛮夷的习俗虽与我们礼义之邦有所不同,但希望能避害趋利,爱护亲属,惧怕死亡,都是一样的。现在,羌人丧失了他们肥美的土地和茂盛的牧草,逃到遥远的荒山野地,为自己的栖身之地发愁,骨肉之亲也离心离德,人人都产生了背叛之念。而此时圣明的君主班师罢兵,留一万人屯田,顺应天时,利用地利,静待羌人的到来,并战胜他们。羌人虽然尚未剿灭,但可望在一月之内结束战事。他们已处于瓦解之中,前后共有一万零七百多人投降,另外接受我方劝告,回去说服自己的同伴不再与朝廷为敌的共有七十批,这些人恰恰是瓦解羌人的工具。”

    赵充国归纳了不出兵而屯田的十二项益处:“九位步兵军校和万名官兵留此屯田,进行战备,耕田积粮,恩威并行,此其一。排斥叛羌,不让他们返回肥沃的土地上,导致其部众贫困破败,促成他们之间相互背叛的趋势,此其二。居民得以一同耕作,不破坏农业,此其三。军马一个月的食用,能够让屯田士兵维持一年,撤除骑兵可节省大量费用,此其四。到春天来临时,调集士卒,顺黄河和湟水将粮食运到临羌,向羌人显示威力,这是可以流传到后世的御敌方法,此其五。农闲时,将以前砍伐的木材运来,修缮驿站,将物资输往金城,此其六。如果现在出兵,冒险而无必胜把握;暂不出兵,则使叛羌流窜于风寒之地,遭受霜露瘟疫和冻伤的灾患,我们则轻易得到必胜的方法,此其七。可以避免遭遇险阻和深入追击带来的损失,以及将士的死伤,此其八。对内不使朝廷的威严受到损害,对外不给羌人可乘之机,此其九。又不必担心惊动黄河南岸的大幵和小幵部落,产生新的事变,此其十。修建湟峡中的桥梁,使至鲜水的道路畅通,可以控制西域,扬威千里之外,军队从这里经过,如同经过自家的床头一样容易,此其十一。大费用既已节省,就可不必征发徭役,防止出现预想不到的变故,此其十二。”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檀文纬的小说秦汉帝国的兴亡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秦汉帝国的兴亡最新章节秦汉帝国的兴亡全文阅读秦汉帝国的兴亡5200秦汉帝国的兴亡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檀文纬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