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0 命运迥异
宣帝元康四年正月,诏书说:“年纪在八十以上的人,除了犯有诬告杀人伤人之罪,其他罪一概免予论处。 ”
二月,河东霍徵史等谋反,被平阳大夫梁喜告发。朝廷处死霍徵史等人,并封梁喜为合阳侯。
宣帝听说羌族部落相互联合,就征询赵充国的看法。他说:“羌人之所以容易控制,是因为其部落各自有首领,彼此间多次相互攻击,势力不统一。三十多年前,西羌背叛朝廷时,也是先解除自身内部的仇怨,然后合力进攻令居,与汉朝对抗,历时五六年才平定。到了征和五年,先零首领封煎等派人出使匈奴,匈奴也派人出使小月氏之地,向各羌族部落宣传说:‘汉朝贰师将军十几万人马已经投降匈奴。羌人侍奉汉朝,十分劳苦。张掖酒泉本是匈奴之地,土地肥美,我们可以共同攻取。’可见匈奴打算和羌人联合,并不是一两天的事情。”
赵充国分析最新情况:“不久前匈奴在西方遭受挫折,又听说乌桓靠近边塞居住,它因此害怕东方也有战事。它多次派遣使者到尉黎危须等国,用女子和貂裘来引诱,想离间它们和汉朝的关系,但未取得成功。现在怀疑匈奴改为派遣使者到羌人地区。出使路径是从沙阴地出发,经过大盐泽,通过长坑,进入穷水塞,向南到达属国地区,此处已经和先零部落所在十分接近。臣担心羌人的变乱不会到此为止,他们即将联络其它部落,因此应防患于未然。”
一个多月以后,羌人首领羌侯狼何果然派使者到匈奴去借兵,企图进攻鄯善和敦煌郡,隔断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赵充国认为:“狼何是小月氏部落,位于阳光西南,不可能独自制订出此计划。我怀疑匈奴使者已经到达羌中,先零罕幵等羌人部落才解除彼此间仇恨,订立盟约。等到秋天马匹肥壮之时,必有事变发生。应派出使臣,巡视边塞防御情况,预先作好准备。并设法阻止羌人各部落解除仇恨,以揭露他们的阴谋。”朝廷于是派义渠安国再次巡视羌人各部落,区分各部的善恶。
右扶风尹翁归去世。
尹翁归担任右扶风以来,选用一批廉洁自律和疾恶如仇的官吏,对他们以礼相待,但如果其中有人辜负自己的期望,也绝不姑息。他仿效在东海的作法,每个属县都有当地奸邪之人的详细名册,如果有盗贼作案,尹翁归就召来当地负责官员,把那里的首恶分子的姓名告诉他们,并且教导他们使用类推的方法寻访案犯的踪迹,结果案犯纷纷落入法网。他对弱小之人较为宽缓,对豪强则毫不留情,有人甚至被逼得自刭而死。京师上下都畏惧他的威严,扶风达到大治。
尹翁归为人廉洁无私,温和谦虚,从不依恃自己的才能而看不起别人,因此在朝中尤其受人赞誉。他去世之后,家中没有什么财物。八月,宣帝特地下诏,赐给他的儿子一百斤黄金。
尹翁归和赵广汉一样,为官十分廉洁,对付盗贼又很有一套。只是前者温和谦虚,打击对象最高到达豪强一级;后者无所顾忌,敢于侵犯贵戚大臣。两人的最终命运迥然不同,也就不作为怪了。
先前,宣帝命有关部门查访高祖功臣的子孙中失去侯爵的人,现在共查出槐里公乘周广汉等一百三十六人,宣帝一律赐予二十斤黄金,免除其家的徭役,命其负责对祖先的祭祀事务。
大司马卫将军张安世去世。
张安世谨慎周密,每次与皇帝商议大事,决定后,他总是称病。等听到宣帝颁布诏令后,再假装大吃一惊,派人到丞相府去询问,所以即使是朝廷大臣,也不知他参与了决策。
张安世曾向朝廷举荐过一个人,此人前来道谢,张安世非常生气,他认为:“为国家举荐贤能,难道可以私相酬谢吗!”从此与此人绝交。有一位郎官功劳很大,却没有调升,他于是去求张安世为他说话,张安世却说:“您的功劳很大,皇上是知道的。身为臣子,有什么优缺点,怎能自己说呢!”坚决不答应他。不久,这位郎官却高升了。幕府长史迁,准备担任某官,向他辞行。他请迁指出自己的过失,迁说:“将军作为圣明君主的左膀右臂,却不推荐贤士,议论的人对此有些看法。”他说:“圣明君主在上,对臣下是否贤能了解得一清二楚,臣下只有自我修行而已,哪里谈得上分辨贤士,并进行推荐!”
由于农业连年丰收,一石谷物的价格是五钱。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