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7 美好姻缘
武帝元封五年冬天,武帝巡幸南方,到达盛唐,遥祭了九嶷山的虞舜,又登上灊县的天柱山。 然后在寻阳乘船游长江,在江中亲自射蛟,将其捕获。武帝的船队首尾衔接,连绵千里,接近枞阳时弃船登陆,作《盛唐枞阳之歌》。北上到达琅邪郡,沿海边前行,一路祭祀名山大川。
三月,武帝于归途中经过泰山,命令将祭天神坛增大。第一次在新建的明堂中祭祀上帝和高祖。接受各诸侯王侯的朝见,以及各郡国的上计。
四月,赦天下,凡此次出行经过的各县,一律免除今年的田租和赋税,赐给鳏寡孤独布帛,贫穷者粮食。回京后,巡幸甘泉宫,在泰畤祭祀。
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武帝特地修建了一座像庐山一样形状的坟墓,将卫青和他的老东家平阳公主合葬。
原来,卫青出征匈奴回来后,公主的原夫曹寿因患恶疾而返回自己封国,公主只得寡居。她与左右的人商议长安城中哪个列侯可以作为丈夫,大家都说卫青可以。公主笑着说;“这个人出自我家,曾让他充当骑兵,随从我出入,怎么可以让他做丈夫呢?”大家说:“现在大将军的姐姐是皇后,三个儿子是侯,富贵震动天下,公主何以轻看人家呢?”于是公主将此事说给卫皇后听,最终由武帝下诏,成就了这一美好姻缘。
不过,卫青的三个儿子后来陆续丧失了自己的爵位,现在只有长子卫伉通过继承重新回到诸侯的行列中。
卫青出身卑微,与士兵同甘共苦,对匈奴七战七胜,威望很高,位极人臣。淮南王刘安蠢蠢欲动时,把卫青列为需要清除名单的头名。
与此同时,卫青一直“以和柔自媚于上”,他把苏建的生死交给武帝定夺,又把一半赏金转给王夫人双亲。苏建曾经建议卫青效法古代名将,招选贤士,但卫青婉拒说:“自从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厚待宾客,天下之人常切齿痛恨。那亲近和安抚士大夫,招选贤才,废除不肖者的职务,是国君的权柄。当大臣的只须遵守法度,干好本职的工作,何必参与招选贤士的事呢?”
对下有威望,对上无压力,要做到这点,比打赢十个漠北之战还难。
元狩四年那场大战之后,武帝鉴于匈奴损失惨重,“漠南无王庭”,就忙于招引神仙和封禅大典,还有深化币制改革,于是重用张汤桑弘羊等人,丞相成为摆设。几次小规模的战事,用不着劳烦大将军。卫青于是平静地度过了十三年,他的三姐和他的外甥也是如此。卫青可能已经不“权重”,但“位高”是肯定的。可以说,卫青起初是靠外戚身份崛起,但最终反过来成为卫氏的“稳定器”。
当初,武帝二十九岁时才有了太子刘据,对他非常喜爱。年少时,太子学习《公羊春秋》,瑕丘江公又给他传授《谷梁》。等他举行加冠礼,独自居住在太子宫中,武帝特地为他设立博望苑,让他和宾客交往,听任他按个人喜好行事,因此许多宾客凭借惊世骇俗的言行得到他的赏识。但是,他性格仁慈宽厚温和谨慎,武帝嫌他不像自己那样精明强干,而自己宠爱的王夫人李姬和李夫人也陆续生下儿子。皇后和太子因皇上对他们的宠爱逐渐减少,常常有不能自安的感觉。
武帝察觉后,对卫青说:“朝廷有很多事都还处于草创阶段,再加上周围的外族对我国侵扰不断,朕如不变更制度,后代就将失去准则依据;如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定,因此不能不使百姓们受些劳苦。但倘若后代也像朕这样去做,就等于重蹈了秦朝灭亡的覆撤。太子性格稳重好静,肯定能安定天下,不会让朕忧虑。要找一个能够以文治国的君主,还能有谁比太子更强呢?听说皇后和太子有不安的感觉,难道真是如此吗?你可以把朕的意思转告他们。”卫青叩头感谢。皇后听说后,特意摘掉首饰向武帝请罪。每当太子劝阻征伐四方时,武帝就笑着说:“由我来担当艰苦重任,而将安逸留给你,不也挺好吗!”
武帝每次出外巡游,经常将留下的事交付给太子,宫中事务交付给皇后。如果他们有所裁决,待武帝回来后就将其中最重要的向他报告,武帝也没有不同意的,有时甚至不过问。武帝用法严厉,任用的多是严苛残酷的官吏;而太子待人宽厚,经常将一些他认为处罚过重的事从轻发落。太子这样做虽然得百姓之心,但那些执法大臣都不高兴。皇后害怕长此下去会获罪,经常告诫太子,应注意顺从皇上的意思,不应擅自有所纵容宽故。武帝听说后,认为太子是对的,而皇后不对。群臣中,为人宽厚的都依附太子,而用法严苛的则都诋毁太子。由于奸邪的臣子大多结党,所以为太子说好话的少,说坏话的多。卫青去世后,那些臣子认为太子不再有母亲娘家的靠山,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由于版图扩大了很多,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即冀州幽州并州兗州徐州青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交趾朔方,每州分别设置刺史。
武帝感到朝廷中有名的文武大臣越来越少,于是诏令各州郡长官考察本地官吏和百姓,向朝廷举荐能够胜任将相之职或出使遥远国家的人。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