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A004 八座城池

本章节来自于 秦汉帝国的兴亡 http://www.lishu123.com/125/125248/
    A004 八座城池

    秦穆公九年三月,宋桓公去世,太子兹父继位,是为宋襄公。

    九月戊辰日,齐桓公与诸侯在葵丘结盟。盟约中特别规定: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随意筑堤,不准禁止别国购买粮食。通过这次盟会,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

    襄王的特使宰孔从盟会先行回朝,碰到晋献公,对他说:“国君可以不必去参加盟会了。齐侯不致力于德行而忙于向远方进攻,所以向北攻打山戎,向南攻打楚国,在西面举行了这场盟会。不清楚齐侯是否会向东征伐,但看来他不会向西攻打了。晋国的忧患恐怕在于内乱吧!国君应该致力于平息内乱,用不着忙于赴会。”晋献公于是回国去了。

    甲子日,晋献公逝世。

    晋献公病重期间,他知道奚齐年幼,大臣们都不服,就召见荀息说:“把这个弱小的孤儿托付给大夫,您准备怎么办?”他跪拜后回答:“臣一定尽辅佐之力,再加上忠贞。事情成功,托国君在天之灵保佑;不成功,就继之以死。” 晋献公就把奚齐正式托付给荀息,让他担任国相,主持国政。

    晋献公本是有为之君,“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但身后安排实在太糟糕。他指定年幼而没有民望的奚齐作为继承人,而托孤大臣荀息虽然担任国相,但执政时日尚短,还未建立足够的威望。晋国从此多事了。

    里克丕郑等人想拥立重耳,利用三位公子的党徒作乱。为了探听荀息的口风,就对他说:“三个怨家将要起来,外有秦国,内有晋国百姓帮助他们,你打算怎么办?”他回答:“我不能违背对先君的承诺。”

    十月,晋献公还未下葬,里克在守丧的地方杀死奚齐。荀息本打算一死了之,后听从建议,拥立夷齐的弟弟卓子继位,并安葬了献公。

    十一月,里克在朝堂上杀死悼子,纯臣荀息也跟着自杀了。

    里克等人接连杀死两位国君后,就派人到狄国迎接重耳,打算拥立他。重耳辞谢说:“违背父亲的命令逃出晋国,父亲逝世后又不能按儿子的礼仪侍奉丧事,我怎敢回国即位,请大夫还是改立别人吧。”

    按照《史记》的说法,重耳是因为害怕回国后被杀,所以才坚决推辞的。不过根据里克等人的意图,看来重耳是多虑的。加上骊姬一党在晋国很不得人心,重耳则是众望所归,因此就算里克等人有别的想法,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果说重耳纯粹是因为道义上的原因而推辞,那就犯了曹操的《述志令》中说的“慕虚名而处实祸”的错误了。不但自己要不断挪窝,晋国也长期动荡不安。

    既然重耳推辞了,里克等人只好选择在梁国的夷吾。夷吾自然是求之不得,当然同时也有一些顾虑。为此,夷吾一方面给里克写信,许以汾阳之城;又一方面,依据三年前的设想,派郤芮出使秦国,请求秦国出兵护送,并答应事成后割让黄河两岸的八座城池。

    秦穆公询问郤芮:“公子依靠什么?”他回答:“臣听说逃亡在外的人没有党羽,有了党羽必定有仇人。夷吾从小不贪玩,能够争斗而不过分,年纪大了也不改变,其它的臣就不知道了。”

    秦穆公问大夫公孙枝:“夷吾能安定晋国吗?”公孙枝认为夷吾的言语含有许多猜忌与好胜,很难安定晋国。秦穆公说:“猜忌就多怨,又怎么能胜?这对我国有好处。”

    秦穆公最终同意了夷吾的请求,派兵护送其回国即位,是为晋惠公。

    次年夏天,晋惠公坐稳了国君宝座,就派丕郑访问秦国,并为推迟交割城池而致歉。同时,派人对里克说:“没有你,我就做不了国君。尽管如此,你杀害两位国君和一位大夫,做你的国君不是太难了吗?”他回答:“没有废除,国君怎能兴起?要想加给我罪名,还怕没有话说吗?臣听到命令了。”他随后伏剑而死。

    秋天,已抵达秦国的丕郑获悉自己同伙的死讯,就对秦穆公说:“吕甥郤称郤芮不同意给秦国土地,如果国君用重礼慰问他们,并召他们来秦,臣把晋国国君赶走,国君让重耳回国为君,没有不成功的。”

    冬天,秦穆公派大夫回访晋国,并且召吕甥等三人来秦。郤芮说:“财礼贵重而言语甜蜜,是在诱骗我们。”三人于是向惠公报告,杀死了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

    丕郑之子丕豹逃到秦国,对秦穆公说:“晋国国君背叛大主而忌恨小怨,百姓不支持他,如果攻打晋国,他一定会被赶走。”秦穆公说:“如果晋国国君得不到百姓支持,又怎能杀死这么多大夫?晋国人躲避祸患还来不及,怎能把自己的国君赶走?” 穆公表面上不听从丕豹的计谋,暗中却重用他。

    这次,秦穆公白忙了一场,八座城池泡汤了。而在晋惠公那边,他违背了对秦国和里克的诺言,又诛杀了七舆大夫,国人很不顺服。

    秦穆公十一年夏天,在王子带的招引下,京师附近的戎人一起攻打京师,焚毁了东门。秦国晋国攻打戎人以救援周朝。

    次年夏天,周朝讨伐引狼入室的王子带。

    黄国人倚仗与齐国结盟,就不向楚国进贡,又说:“从郢都到我这里有九百里路,楚国怎能危害我?”结果该国被楚国灭亡。

    秋天,王子带逃往齐国。

    秦穆公十三年,晋国发生大旱,就派使者来秦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奸丕豹劝说秦穆公不要给,还要趁虚而入。秦穆公征询公孙枝的意见,他说:“再次给他们恩惠,如果他们报答我们,国君还要求什么?如果他们不报答我们,他们的百姓一定会生叛离之心,百姓生叛离之心而我们去讨伐,他们失去百姓的支持,就一定会失败。”秦穆公又问百里奚,他回答:“天灾流行,总在各个国家交替发生,救援受灾地区,周济邻国,这是道义。按道义行事的人有福份。”

    秦穆公说:“我厌恶的是他们的国君,晋国的百姓有什么罪?”他最终决定把粮食运往晋国,运粮船从秦国首都雍到晋国首都绛之间络绎不绝,称之为“泛舟之役”。按这段时间,秦晋两国的关系虽不融洽,但尚未破裂,秦穆公此举也在情理之中。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檀文纬的小说秦汉帝国的兴亡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秦汉帝国的兴亡最新章节秦汉帝国的兴亡全文阅读秦汉帝国的兴亡5200秦汉帝国的兴亡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檀文纬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