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世说桓玄传 第三十一章 离离合合戏

本章节来自于 世说桓玄传 http://www.lishu123.com/80/80004/
    殷仲堪为荆州刺史的消息刺激了不少人的神经,皇帝此举,也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亲信作为自己的外藩,进一步巩固地方。(斗破苍穹续集:王者之途)m

    当然,理解的人也有,但是,殷仲堪这人实在不让人看好。

    王珣又带着满身的怨气访问桓玄,这次,桓玄心里也惴惴,虽然说主导权不在自己手上,但是自己还是站在殷仲堪一边了。

    王珣喝了几口酒,抱怨道:“黄门郎担此众人,这是晋亡的征兆啊!”

    桓玄吃了一惊,连忙叫左右退下,虽说珣也是皇帝的宠信,但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也是很危险的。

    晋朝过江百年不到,虽说风流,却不但要抵御北方进攻,自身还经历过王敦之乱、苏峻之乱还有可能尚未实行的“桓温之乱”,晋祚难长,桓玄也是这样想的,不过,这话是不能说出口的。

    桓玄示意王珣别再说了,又安慰他道:“毕竟建康才是中心,皇上是舍不得你,也是为了好找你商量事务,相较之下,对你更是看重。”

    见到王珣脸色稍缓,桓玄继续说道:“把你留在这里,以后还可做托孤大臣,责任更为重大。“

    王珣听后,不禁笑了,道:“圣上春秋鼎盛,我却是老了,怎么托孤,你这个可算是咒君。(尊贵庶女)“桓玄明白自己讲错了,不过,他看皇帝和看王忱相似,总感觉皇帝活不长。

    王珣又道:“我不是在意自己不能任荆州,而是不放心那人到任。”

    桓玄说道:“即使刺史不行,还有其他官员,荆州尽是俊杰,不会有大碍的。”

    听此,王珣带着三分怀疑,问:“那这样是不是遂了灵宝的愿了?”

    桓玄一时难以答话,王珣语气转为关心,道:“以前我听说你和王佛大关系不和,想着让你到王城也少惹事端,看样子你也不能在这里久留了。“

    桓玄辩解,“都是胡说罢了,我和王大是莫逆之交。“

    王珣叹口气,继续和自己的酒,彷佛在思索着什么。

    终于,到了殷仲堪上任的日子,皇帝授他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威将军、荆州刺史、假节,镇江陵。此人虽然讲将任重职,但威望不高,来送行的人并不多,但是身份都不低,除了桓玄,还有王恭、王珣和徐邈和几位关系较好的人。离别,总会带来伤感,虽说和此人接触不多,桓玄心里觉得这人还是很好相处的,也有点点的不舍。

    王珣对殷仲堪上任毕竟还是有所不满,于是问他:“具有完美的品格才称得上有德行,不伤害人才能说得上仁者,如今你治理荆州,掌握生杀大权,与你原来主张的操守不是想违背吗?”

    众人觉得好笑,皆等待仲堪回话,他徐徐答道:“皋陶制定了用刑法治罪的制度,不能算不贤;孔子担任过司寇的职位,不能算不仁。(火影之漩涡流云)”众人以为善。

    船将要起程,殷仲堪握了桓玄的手,道了珍重,惹了王恭的目光,伤了王珣……

    皇帝这样凭借自己的喜好选任荆州刺史,明显是在表明司马道子不是可以信任的辅政大臣,这兄弟两的关系又一次紧张起来。

    皇帝司马曜其实也矛盾,他自己是懒于治理国家,却又不想让大权旁落,宠信一些臣子,却不想提升他们的官位。虽说晋朝开国之初就发生过宗室里的“八王之乱”,但是看重宗族的传统一直没落下,毕竟血浓于水,自家兄弟总归亲一些

    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司马道子也有些慌乱,向母亲皇太妃求助,皇太妃因为袁悦之的事,对朝政人员也不想再做什么评论,又安慰他朝臣更替是常事,不关兄弟情谊。王国宝献计,他说,可以寻求徐邈的帮助,他曾经在皇上面前提起兄弟之情。

    这天,司马道子请徐邈来府上做客,招待甚好。席间,司马道子和王国宝频频暗示,徐邈始终不说什么。(重生之过招御姐情敌)最后,他突然对王国宝说:“令弟逝于荆州,怎么不见王中书奔丧?”

    第二天,王国宝就向皇帝自请解职,与母亲一起为弟弟奔丧,而皇帝也赐诏特许他假期奔丧。

    徐邈也求见皇帝,从容对他说道:“昔汉文明主,犹悔淮南;世祖聪达,负愧齐王。兄弟之际,实宜深慎。”解释一下,就是,以前汉文帝是明主,可还有后悔把谋反的兄长淮南王流放蜀地,使其绝食而死;汉世祖聪明豁达,也对哥哥齐王被更始帝杀感到惭愧,兄弟之间的关系,实在应该慎重考虑。

    皇帝听了沉默良久,才对徐邈说道:“朕明白了。”

    是夜,皇帝召见司马道子一同饮酒,共叙兄弟之情。

    至于王国宝这边,现在形势不容乐观,他还不敢离开建康,就滞留在此。

    感觉到这里的氛围,桓玄心里也烦闷,还是荆州自由。这天,他又去刘柳游戏解闷。刘柳还是那么淡定,桓玄相信在建康几年,他应该已经锻炼出不错的心理素质。

    刘柳看着面无神采的桓玄,心里还有丝丝的担忧。也不知道是运气不好还是心不在焉,在双陆的棋局上,桓玄已经连续输了三局。

    刘柳问道:“灵宝不像在认真玩,要不我们赌点什么东西?”

    桓玄听了,懒懒地躺下去,头枕在刘柳腿上,道:“没意思。(最后一个道士)”

    刘柳看到他无精打采,说道:“那我们找点乐子吧。”听到他会如此说,桓玄倒来劲儿了,问道:“找什么?怎么找?”

    刘柳说道:“找别人的茬,挤人。”他想,可能这个能引起桓玄的兴趣。

    “找谁的?”桓玄问道。

    “王国宝的。”刘柳淡淡答道

    “佛大离去不久,就让他哥哥安生一段时间。”桓玄回答,暗想这刘柳也不像传言中那么与世无争。

    “哦,这样,那我就不管了。”刘柳见他还挺讲义气的,稍有扫兴。

    “你原先打算怎么对付他的?”桓玄问。

    “也没什么,就是他停留建康,迟迟不去奔丧,参他一本。”刘柳答。

    “这样不是把自己也卷进去了?”桓玄不屑。

    “让别人去说,自己只用看。(都市重生之独宠千年妻)”刘柳答。

    “找谁?虽说看不惯的大有人在,可是真正站出来的也少。”桓玄问。

    “御史中丞褚粲,这人向来直,而且哪个帮派都不沾。”刘柳回答。桓玄沉吟半刻,说道:“好,反正也是闲着。”

    刘柳点点头,道:“我这就派人和褚中丞说说此事,你就小心地呆着好了。”

    桓玄不满道:“我就这样了,有什么不小心的。”

    见桓玄整天怨天尤人,刘柳突然问道:“灵宝你的志向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倒难倒他了,自己到底想要怎么样,他也迷茫了,他觉得在荆州当土老大日子挺不错的,只是觉得缺少点什么。其实是很想继续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只是几年磨练,加上诸事难顺,他也有点心灰意冷。

    他一时难答,起身整理,缓缓说道:“忘了。”

    刘柳叹口气,也不再追问。

    果然,第二天,御史中丞褚粲就弹劾王国宝滞留京师,迟迟未奔丧。皇上也不含糊,也下令调查。

    收到这个消息,王国宝真的慌了,又不敢有什么轻举妄动,呆在府里等待。这个时候,王珣倒是闲得可怕,还明目张胆地拜访王国宝。

    见到王珣到来,国宝如见救星,连鞋都没穿好,随便披着衣服,赶忙出来迎接。他特地奉上一杯茶,低声问道:“仆射大人能在如此时刻到访,感动万分。”

    王珣就荆州刺史一事被弄得心情很糟,如今看到国宝的样子,倒开心了不少。慢慢说道:“我也只是路过,不知道什么事。”

    “仆射莫开玩笑,我坐立难安。”国宝急道。

    “王中书交好的是司马太傅,求他在皇上面前说话,应该就不会有事了。”王珣回答。

    “这事就劳烦王仆射了……”

    “如果是我去,就太没诚心了,还得中书亲自去。”王珣回绝。

    “可是我不好出门。”

    王珣摸摸下巴,似在思考,突然灵光一闪,对国宝道:“要不这样……”

    不久,皇帝果然不再追究王国宝了,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司马道子在皇上面前替他说情。

    这事倒真让桓玄乐了,他举起一杯酒,敬了王珣一杯,笑着说道:“王东亭啊王东亭,没想到你也这么有趣。”

    王珣怎么说都是四十多岁的成熟士人,当然不会像桓玄一样哈哈笑,只是淡淡说自己也是闲着没事,随口一说。

    原来,王珣的妙计是让王国宝改容换装,再暗自拜访司马太傅。而他给出的建议是穿上女子的衣服,假装是自己家的婢女来传话,借此见到道子。王国宝还真是完全照办了。事情顺利结束后,还不忘把王珣请来感谢。

    从另一方面说,司马道子几句话,皇帝就改变心意,可见,这兄弟之间的信任又回来了。于此,王珣和刘柳也都没什么多说的,圣心难测,朝臣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桓玄觉得真的要重新审视这两个人,他们,好像都挺会整人的。

    桓玄依旧做他的太子洗马,只是最近也很少去东宫了,原因好像是皇上认为太子的资质已经不需要桓玄天天傻瓜式的锻炼,只用隔几天看看就行。

    每次,桓玄一去东宫,那孩子就小心翼翼地跑过来,叫着“灵宝哥哥”,离开前又要安慰半天。自上次讲《老子》之后,桓玄还真就没再讲过什么,接待了几位名僧讲佛经,他觉得荆州的佛经**和建康也有差别,萌生了研究佛经的念头。

    不过,他主要的工作地还是藏书地,面对崇文馆的大量书籍,他突然觉得空间有点浪费,因为很多书都是竹简版的,占的空间大,又想组织文人抄纸质书,方便以后储藏。于是,他向皇帝上了一份疏,还给同僚看看,他们都说也说他的疏词句优美,义理清晰,桓玄自己也满意。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宣展的小说世说桓玄传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世说桓玄传最新章节世说桓玄传全文阅读世说桓玄传5200世说桓玄传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宣展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