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变法的遗恨 第六十六章 向宗茵出阁 赵颖王...

本章节来自于 变法的遗恨 http://www.lishu123.com/79/79736/
    三月十六日,颖王大婚了,一早起来,小陈姝就开始为赵顼梳洗。(天骄无双)已经十五岁的陈姝眼睛红红的问:“王爷哥哥,你今天就要娶媳妇了吗?”赵顼说:“是啊,我的叔伯兄弟像我这么大,早都抱上孩子了。”“可是……”赵顼不经意地问:“你可是什么?”“可是,人家……”小陈姝欲言又止。赵顼不由得转过身来,看了她一眼,只见陈姝楚楚可怜的样子,直盯盯地看着自己:“人家,人家怕今后不容易再看到王爷哥哥了……”赵顼逗她说:“你就这么愿意跟着我?”

    陈姝说:“那还用说吗?没有天哪有地,没有你哪有我?从被你救起的那一天起,我就认定了,你就是我的一切!”赵顼觉得陈姝话里不仅是感激自己,还包含着另一层意思,他顺口说道:“好吧,等我大婚后,你还跟着我。”“真的?”陈姝高兴得跳起来:“拉钩,王爷哥哥可要说话算话。”赵顼笑着和陈姝拉了钩:“我的小陈姝啊,一言为定!”

    日上三竿以后,赵顼戴上崭新的通天冠,冠上加了金博山和十二附蝉,上面缀了珠翠,里面衬着黑色的长耳裹发巾,外面盘着系冠的红色丝带,用玉簪别起来。陈姝又帮他穿好新做的绛纱袍,内衬红纱内单、绛纱蔽膝,白玉带,颈挂方心曲领。腰束革带、带上缀着玉佩红绶。

    赵顼穿好皇家新郎官的礼服便来紫宸殿拜见父皇、母后。在这之前,赵曙已服衮冕,将颖王大婚之事告于太庙。并在紫宸殿龙案上摆满了美味佳肴,先用酒祭神完毕。此时他俩面南背北双双坐定,等着儿子。(毒爱嫡女特工妃

    石全育卯足力气喊:“宣颖王上殿——”赵顼神采飞扬地从西部台阶上殿,站在父母对面偏西的位置。傧相注酒于盅,捧给赵顼,赵顼向父母行两次跪拜大礼后,接过酒盅,举酒过头,一一敬父母。然后坐下来与他们共进饮食,用完饭又向父母跪拜两次,然后垂手立在父母面前。赵曙笑着说:“皇儿现在去躬迎嘉偶,完善你的内治吧。”赵顼拜别父母说:“孩儿奉命。”然后转身下殿神采奕奕地步出今天特意打开的宣德门正门。

    赵顼披红插花,在宣德门外乘上以象牙为饰的皇家五彩婚车,让轿夫抬着涂金银装的一顶花轿,内侍们举行幛、坐幛各一副,提生色烛笼十对,宫娥们执方团掌扇四副,引幛花十树,高髻钗插的喜娘连同童子八人骑马分左右在前面引导方团掌扇和花轿。笙管悠扬地向新昌坊而来。

    这边向家早已准备好了。赵顼还未到时,向经已经在北屋正厅的西面设下祖宗神位用酒祭神,又在北屋正厅内为女儿面南摆好酒馔。赵顼临门时,鞭炮齐鸣,傧相引赵顼到安排好的大门旁彩棚等候。

    这时向宗茵着皇子妃新婚礼服从内室来到正厅。她头戴凤冠,上面插着九朵珠花,贴在耳朵两旁的假鬓下垂过耳,鬓上饰有花钿、翠叶。身披霞帔,青织为摇翟之形,五色九等。内衬淡纱中单,黼领,外罩红底绣花五彩褙子,蔽膝与褙子颜色相仿,以緅为领缘,以摇翟为章。大带随衣色,上面是朱锦,下面是绿锦,纽扣用青色盘组。(千金卷土重来)白玉双佩,纯红双大绶,章采尺寸与夫婿一样。

    向宗茵轻摇莲步,站定后面南而立,奶娘站在她的右边,侍女陪在她的后面。父母从东阶进来,入席坐定,向宗茵向父母行跪拜礼后也入了坐,稍稍进了一点饮食,然后再次离位跪拜父母,傧相离开撤去酒馔。向夫人眼睛红红的,扶起女儿:“我儿就要大富大贵了,这是大喜事……”

    向宗茵说:“父母将孩儿养到二十一岁,这养育之恩孩儿永世不忘……”

    说话间,傧相已报赵顼来拜见岳父母,并传赵顼说:“小婿受命于父皇,以此重礼,前来躬听岳父母成命。”向经说:“快快请贤婿进来。”傧相飞报赵顼,赵顼走出彩棚,向经已迎赵顼于大门之外,赵顼拜揖岳父后。向经入门在右,赵顼入门在左,并排前行。抱雁者紧随他们之后,将雁放在北厅前面的天井里。这时,向夫人先从室内出来,赵顼拜见岳母时,奶娘引着顶了盖头的向宗茵站到母亲左面,向夫人对赵顼说:“颖王啊,我把小女交给你了,望你好生照顾她……”赵顼说:“岳母放心,我会待她好的。”

    向经叮嘱女儿说:“到了宫里,,以顺为正,时时都不要忘记肃穆恭敬!”向夫人含着眼泪说:“入宫后要必恭必戒,切记不要违背舅姑之命!”向宗茵呜咽着不停点头。鞭炮又响了,向宗茵随奶娘出门,向经一家站在大门东阶送行。赵顼向岳父母再拜辞行。(御灵天下)这时扶新妇上轿的“送亲嫂”,从奶娘手中扶过新娘,帮她跨入双顶花轿轿门,伴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高呼“起轿!”,乐声顿起,鞭炮齐鸣,迎亲的队伍打道从向府回宫。

    当日,赵曙在群玉殿大宴群臣,还顺带解除了一块心病。他见司马光还呆在家里没上朝。灵机一动,让石全育专程去司马光家,请他来赴喜宴。司马光还在犹豫去还是不去,石全育忍不住说话了:“先生,这话本不该咱家说,这可是颖王大婚,颖王可是皇长子啊,而且英明天纵,睿智如先生,不会不知道其中的轻重。”一句话提醒了司马光:“石公公言之有理。”

    见到司马光来赴宴,赵曙非常高兴,特地赐鹿胎酒一盅:“先生在家,朕是日日思念,赶快来迩英殿讲学吧。朕最喜欢听你开讲了。”喜宴上,司马光不好再提待罪的话,便推托说:“臣近日在整理所编《通志》,皇上还是让吕公著他们先讲吧。”“好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先生抓紧编吧,下次开讲,朕就等着听你讲《通志》。”

    席上,赵曙又对韩琦说:“朕的长女德宁公主赵颖也已经十八岁了,唐朝公主下嫁多是名流,相国也帮我选一个好女婿吧。朕想今年也给她把婚事办了。”韩琦说:“开国大将王审琦的曾孙王克臣之子王师约,长得一表人才,他和他父亲都是进士出身,可以备选。”赵曙说:“那好吧,先让他到你府上,你让他即席赋两首诗看看,然后再就其所业写一篇策论给朕看看。”

    赵顼迎亲回宫了。(至尊邪仙)新郎、新娘向天地、太后、皇帝、皇后逐一行三跪九叩大礼,夫妻对拜后便被送入东宫颖王皇子位早就布置好的洞房。酉时以后,饮完交杯酒,祝吉驱邪仪式结束,一干人等悉数散去,洞房里只剩下了赵顼和向宗茵。

    赵顼轻轻挑去向宗茵头上的盖头,有点腼腆地挨着向宗茵坐到了床沿上,盯着向宗茵会说话的大眼睛:“其实,你那天在韩维家绣孔雀,我已经看过你了,从那时我就知道,我的心非你莫属了……”

    “是吗?”向宗茵脸上的红晕一直飞到耳根,“你还偷看人家……不过你那次封颖王跨马游街我可是先看到了你。”

    赵顼一把抱住向宗茵:“这么说你心里也早有我了!”“嗯……”向宗茵红着脸幸福地应了一声。赵顼把她揽得更紧了:“宗茵,我们家可不比寻常人家,太后礼数多,父皇脾气又不好,内侍宫娥还会绕嘴饶舌,以后你要多注意着点,有什么不顺心地事先跟我说,我帮你办。”

    向宗茵说:“从今以后你我都是一家人了,王府事情有我,相公尽管放心忙你的大事吧。”赵顼为向宗茵宽衣解带,向宗茵把脸紧贴在赵顼的脸上,赵顼不时用手抚摸向宗茵的腮,两个人相视而笑。这个初夜既紧张又狂喜,他们紧紧抱在了一起,那喜悦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两人似灵酒已醉,似仙茗沁心……

    在床上,向宗茵忐忑地问:“你能一辈子只爱我一个吗?”赵顼不由地一愣:“今天是我俩大喜的日子,你怎么想起问这个?”向宗茵娇嗔地说:“因为你不是寻常人家的夫婿啊,你可是大大王,我怕你将来妻妾成群!”赵顼沉思片刻:“好姐姐,我不能骗你,我这么说吧,无论什么时候,你在我心中都是无可替代的……”说着又搂住了向宗茵。(可爱公主闯校园)向宗茵叹了口气亲吻着赵顼的额:“你是个诚实人,有你这句话,我也就知足了。”

    第二日早晨,赵顼小夫妻俩刚起身。陈姝来报:“着公服的石公公捧着告箱来了。”赵顼说:“这么早!你吩咐他们马上在寝庭外设好香案。”说完自己出迎到东宫大门外,向告箱下拜,并说:“石公公来得早啊。”石全育说:“为大大王办事,怎敢不早?”

    石全育从左面入门,赵顼从右面入门,举告箱者同时进入。赵顼立在香案左,石全育站在香案右,举告箱的石得一从里面取出敕告放在香案上。向府陪房丫头引向宗茵走出,此时,向宗茵已换好另一套朝服。穿黄罗鞠衣,蔽膝、大带、黄色革带,差不多就是太子妃的衣着。她跪拜行受册礼。石全育称:“有制,赐安国夫人告。封向氏为二品安国夫人。”向宗茵顶礼再拜:“臣妾谢父皇隆恩,吾皇万岁万万岁。”

    受册封完毕,赵顼跟她开玩笑说:“走吧,安国夫人,现在该去拜见太后、公婆,为他们盥馈倒茶了。”于是小夫妻俩先去慈寿宫拜见太后,然后到清居殿给皇帝皇后行礼、奉茶。高皇后笑得很开心:“你现在是我的儿媳了,本宫会像疼爱顼儿一样疼爱你,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回到东宫,赵顼喊:“陈姝快快来拜见安国夫人。”“来了!”十三岁的陈姝猛然出现在向宗茵面前。向宗茵看到眼前这位半大姑娘,不知什么来路,不由得仔细打量起来:陈姝出落得宛如一株出水芙蓉,俏丽异常,而且无半点胆怯的神态。向宗茵心里不由得一咯噔。陈姝笑着对向宗茵道了万福:“奴婢见过安国夫人。”赵顼说:“宗茵,这是很讨喜的小陈姝,她是我以前的伴,也是我们现在的贴身丫鬟。”向宗茵言不由衷地说:“这小姑娘蛮讨人喜的……”

    陈姝说:“夫人,是颖王从鬼门关把我救回来的,来到王府是陈姝人生最大的幸运,为你们,陈姝什么都愿意干!”赵顼又说:“小陈姝的特点就是总喜欢怀抱各种幻想。这并不是什么缺点,而是一种难得的品质。我平常总把她当小妹妹看呢。古语云‘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我们同陈姝结缘,不分长幼尊卑。‘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陈姝,安国夫人一定会善待你的,你可要抓住机会,努力向上,实现你的人生梦想哦。”

    向宗茵舒了一口气:原来是这样,她觉得赵顼之于陈姝,决不是主人与奴婢那样简单,她故作大度地对赵顼说:“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衣不如新,人不如故。陈姝既与我们有缘分,我会对她好的。”赵顼连连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儿子大婚之后,赵曙对中书说:“那几个台谏官不能一走了事,这样太便宜了他们,你们必须明发他们的罪状,让天下人知道他们错在哪里。”

    这一天,石全育拿着中书起草的诏书来到大庆殿宣旨台,面对百官公布对六名台谏官处置的来龙去脉:“朕近奉皇太后慈旨,令朕对濮王称亲,并有其他追崇之命。朕阅汉史,汉宣帝对本生父称做亲,又谥号为悼皇,裁置奉邑,都按经义办事,既有典故在前,于是朕遵从慈训,但不敢用太后其他追崇之典。朕又因上承仁考庙社之重,于义不得兼奉私亲,故只即园立庙,以便濮王子孙世系濮国,自主祭祀。台谏官吕诲等人,开始时提出称皇伯追封大国的主张,朕因为本生之亲改称皇伯,遍考前世,并无依据,追封大国,则依礼又没有子给父加爵的道理,故传旨暂停奏议。

    朕令罢议之后,吕诲等仍催促不已,怨恨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思行事,不断污蔑、诋毁,无理取闹,想要摇动国本,眩惑视听。以至于封还诰敕,擅自不赴御史台和谏院当值。竟然将朕留中不发的奏疏公开发到中书,抄录讥讽朕的文字在京城流传。等到太后称亲手诏发出后,吕诲等竟公然藐视太后,以称亲为非。傅尧俞等也不顾义理,跟着唱和,哗众取宠,欺世盗名。朕虽不能容忍,但仍从轻发落,只命他们各以本官补外。考虑搢绅、百姓不一定能详尽了解事情的本末原委,是非曲直,所以朕特将真相晓谕天下,以免你们被传闻所迷惑。”

    赵曙吩咐:“将这道诏书在朝堂上出榜公布,并由进奏院遍牒告示各地,使全国士民之众都知道诏告的内容。”濮议在君权与相权的联手压制下最终收场了,而赵曙并不知道,自己的危险也日益迫近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君姝筱的小说变法的遗恨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变法的遗恨最新章节变法的遗恨全文阅读变法的遗恨5200变法的遗恨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君姝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