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司谏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这时四十多岁,但清廉的官声,渊博的学识已闻名天下。(
权色官途)他听到吕夷简、阎文应等人的密谋后面奏皇上:“郭皇后伤到您是无意,不可废她,应该早息废后之议,不能让这种谬论传到外面。”赵祯默不作声。见皇上犹豫不决,范仲淹又和御史中丞孔道辅等十多人联名上疏:“郭皇后无大过,不可废后!”吕夷简一看情况不对,干脆下令通进银台司:“从现在起,扣下谏官们的奏疏不要送给皇帝看了,免得他心烦。”
在吕夷简、阎文应和杨、尚二美人的轮番游说下,赵祯最终下了废后的决心。朝会时,阎文应在紫宸殿宣了一道婉转而滑稽的废后诏书:“皇后郭氏因为无子,奏请志愿入道观一事,朕已经知道了。皇后生在忠义之门,禀承温柔和善的美德。早就希望修炼成道家的尊者了。她多次向朕提出这一要求,并说一定要实现自己的愿望,意志已坚定难改。朕特封她为净妃,加玉京冲妙仙师称号,法名清悟。”郭皇后就这样被赶到皇城外的瑶华宫去了,众大臣听了诏书,人人瞠目结舌。
面对青灯黄卷,郭皇后敲着木鱼喃喃自语:“我现在明白了,皇家是没有爱情的,只有对我的蹂躏,对感情的践踏。(
大神,劫个色)当初皇帝所谓的爱,只是尝新.是美丽的形象唤起的他的生理冲动,是短暂一现的昙花,接下来的便是这感情的死亡。”
右司谏范仲淹和御史中丞孔道辅等言官见皇帝没有批复他们的奏章,就直接废了郭皇后。一气之下,两人带领众台谏官强闯皇帝大内寝宫福宁殿大门来进谏。面对手执兵刃严阵以待的御林军,进不了门的大臣们在福宁殿阶下跪倒一大片,请求皇帝召见。
闯大内进谏这是前所未有的大事。无论范仲淹等人如何嚷着要面君,守卫殿门的御林军都横眉怒目紧闭大门,不让他们再前进一步。五十岁的孔道辅,这位孔子四十五代孙来了夫子脾气,推开御林军,上前抓住福宁殿大门的铜环频频撞击,大声喊道:“皇后被废,累及圣德,皇上为什么不听听我们谏官的意见?”
阎文应怕事情闹大,便急忙向皇帝回报:“不好了皇上!他……他们要闯宫!”赵祯自知理亏,怕见到台谏官们更难办,便对阎文应说:“你去传话,就说这事是宰相经办的,请进谏的大臣们到中书政事堂去找宰相理论吧。(
盛世军婚)”
孔道辅和范仲淹等人来到中书省时,宰相吕夷简已端坐在那里等他们,显然已经备好了说词。孔道辅一上来就质问吕夷简说:“大臣对皇后来说,就像儿子对待母亲一样。父母不和,可以劝他们和解,你怎么能只顺从父亲的意思而不要自己的母亲呢?”
吕夷简翻着白眼争辩说:“废后一事,不是本朝首创,古已有之,汉朝和唐朝都有先例。”孔道辅怒斥道:“什么先例!大臣应该引导君王做尧、舜那样的圣主,为什么偏偏要引汉、唐失德的先例而陷皇上于不义呢?”群臣一拥而上,纷纷指责吕夷简:“你身为首辅,挟嫌报复,心术不正。”吕夷简心中有鬼,眨眨眼拱拱手说:“这事是皇上交办的,中书其实做不了主,各位还是去见陛下力争吧。”
第二天早朝,孔道辅早早来到朝堂与范仲淹商议:“不如由御史台召集百官,与皇上当廷论辩。”还未商议停当,忽然听阎文应的公鸭嗓子喊起来:“皇帝陛下另有要事,今日罢朝——”孔道辅嚷起来:“什么要事!这不是躲我们吗?”
阎文应奸笑着打开一道诏书:“圣旨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伏阁请对,盛世从未听说过,孔道辅、范仲淹等冒昧闯宫,特别失人臣之礼,着将为首之人孔道辅贬知徐州,范仲淹贬知睦州,立即赴任,不得有误。(
吸血爹地独爱小甜心)其余进谏大臣各罚俸半年,钦此。”
阎文应刚完圣旨,吕夷简把手一挥,就有皇城司四名亲事官拥上来:“孔大人、范大人人,请立刻出城赴任吧,家眷行李我们日后给你们送去。”然后不由分说,把他们拉下朝堂。阎文应又威胁台谏官:“皇帝还有口谕,谏官、御史自今天起,再有上奏须密具章疏,不准再成群集队闯宫闹事,惊动朝廷内外,孔、范二人就是你们的镜子。”
郭皇后被废了,言官也被贬了,杨、尚二美人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以为皇后的位子马上就会落在自己身上,她俩格外在赵祯面前献殷勤,赵祯也加倍宠幸二位美人。(
我的尤物老婆)尚、杨二美人一起来到赵祯福宁殿寝宫说:“皇上惩罚了郭氏,臣妾们心中高兴,今晚想一起陪皇上上床。”赵祯高兴得手舞足蹈:“这个主意好!真正的三位一体,那是没有可能的.而感情的支柱却可以并列。”他把两人脱得赤条条的,左拥右抱,人不离床,厮混在一起,还美滋滋地说:“朕这才是醉卧双美膝,醒掌天下权呢。”
就这样,赵祯整天玩得顾不上吃饭。搞得筋疲力尽,偶尔上朝,也是神情恍惚,敷衍了事。皇上日夜宠幸两位妖冶的美人,宫庭内外流言四起,道路之上广为传播:“听说了吗?皇上天天和倡优们在朝堂嬉戏,和美人在宫内集体**,吃喝玩乐不分时节,笙箫管笛昼夜不停。”
赵祯因为纵欲过度,竟得了大病,昏厥不省人事整整三天。杨太后着了急,忙让太医单骧冒险针刺“心下包络之间”,过了许久,赵祯方才醒转过来。单骧虽无功名,却因救驾领赏,升任邠州司户参军。
杨太后对赵祯说:“皇上的龙体要紧,不能再这样放纵自己了。尚、杨两美人都是祸害,你要赶紧将她们赶出宫去。(
红颜错-誓与君绝)”赵祯表面应付杨太后:“母后的话朕记住了。”暗中却一味拖延,照旧宠幸二美人。杨太后来发了火,下令阎文应:“速速送二位美人出宫,否则哀家打你个皮开肉绽。”
阎文应迫于太后的压力,早晚随侍赵祯时,在赵祯耳边不停地唠叨太后的懿旨:“太后责令奴才立即送二位美人出宫,皇上您就答应了吧,不然太后真会将奴才活活打死的,皇上您就可怜可怜奴才吧……”仁宗听厌烦了,只得忍痛答应:“别说了,你去办吧。”
于是阎文应立刻用毡车载着两位美人出宫,二美人啼哭着不肯离去。阎文应沉下脸来骂道:“你两个官婢害得皇上生了大病,还想赖着不走?不想活啦,快上车!”毡车出宫了,二美人在车上不停地哭喊着:“皇上,皇上……”赵祯在宫门口眼巴巴地看她们的背影越来越小,心中无限惆怅。第二天赵祯下旨:“封尚美人为女道士,居洞真宫;杨美人在郭氏瑶华宫别宅安置。”过了几个月,赵祯又悄悄将杨美人召回来,先升婕妤,不久还进位修嫒、修仪。
后宫从来不缺女人,赵祯很快又喜欢上了杨太后新接进宫来的陈氏,陈氏之父本是枢密副使梁适的佣人,后来在寿州做茶商发了点财。杨太后得过陈父的贿赂,对赵祯说:“慈康宫皇后大位空着,陈氏不但貌美,人也爽利,不如就立她为后吧。”“行吧。”没有主见的赵祯对册封陈氏则无可无不可,只要能让自己快活就行。
翰林学士曾公亮奏道:“听说陈氏是个辣妹,父亲靠捐钱才谋得一个小官,出身太低,陛下若以低贱者正位中宫,不就与前日废郭皇后的诏书所说的‘生在忠义之门,禀承温柔和善’背道而驰了吗?”连吕夷简也说:“皇上这样做实在不妥。”赵祯嘟囔道:“立后是杨太后的意思,朕也不好不听吧?”
这天,赵祯正拿着一本万年历在挑选册封的日子,阎文应说:“陛下看这个,难道是想纳陈氏女为皇后吗?”仁宗说:“是的。”阎文应说:“她的父亲是大臣梁适家的一名奴仆啊,陛下纳其女为皇后,实在有失体面,奴才以为万万不可呀!”赵祯烦躁地撂下手中的万年历:“那你去把大臣的意思都告诉太后吧,朕不照她的话办,她又要絮絮叨叨个不停了。”
这天,赵祯正没精打采闷坐在延和殿上,阎文应兴冲冲地跑进来说:“皇上,奇事!奇事啊!大内禁军带刀侍卫李植新婚之夜逃出洞房了!”赵祯也觉得好奇,便随口问道:“说说是怎么回事?”
阎文应说:“李植从小就笃信道教,不喜男女房事。他家为他娶了枢密使曹彬的孙女做妻子,洞房花烛那天,李植刚揭开曹氏的盖头上床,听说曹氏就主动求欢,颠倒鸳鸯之际,李植多次想抽身,曹氏始终不松手。李植没有办法,推开**的曹氏,胡乱穿上衣服,连夜翻墙逃走了,几天都不肯回新房。曹氏只好红着脸自己回了娘家。曹家怪李植逃婚,现在正愤愤地找李家讨回公道呢。”
赵祯来了精神:“这真奇了,看来这妮子是重口味,很特别呢。”他传来李植询问:“你为什么夤夜逃婚,曹氏不美吗?”
李植不好意思说曹氏****太强,便编出鬼话来蒙皇帝:“曹氏美艳之极,臣与她圆房时,忽然看见有千万鬼神站在她后面,故而臣惊慌逃走了。”“竟有这等事?”喜欢猎奇的赵祯顿时来了兴趣,立即对阎文应说:“到曹家宣曹氏父女入宫来,朕要当面问个究竟。”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