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 四、转折之秋:希望与失望(1942年)(3)

本章节来自于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 http://www.lishu123.com/75/75400/
    /书籍可以打开心灵的窗户,书籍是人类的最好朋友,阅读让您开阔眼界,开拓思维,精彩的图书可以启迪智慧,让成为您的好朋友吧!/

    从“六月会议”召开时德国所处的战争形势看,一种新型炸弹肯定会吊起军方胃口,尤其是面临巨大压力的空军。(重生之大神)1942年春天,战略轰炸成为同盟国反击德国的重要手段,英国皇家空军不断对德国重要军事工业和城市目标展开持续空袭,其中3月底对吕贝克实施的“面积轰炸”使希特勒勃然大怒,命令德国空军实施“报复性毁灭轰炸”,而讨论会召开几天前科隆又遭到“千机空袭”,作为空军装备司令的米尔希甚至已在考察用某种炸弹攻击纽约计划的可行性问题。(济世)所以,“铀项目”首席科学家话音刚落,空军元帅便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能够摧毁一座大城市的炸弹到底有多大”?海森伯格随即用手势做了个生动比喻:“也就和菠萝差不多!”ノノ

    这则逸事的最先披露见于戴维-欧文1968年出版的《病毒室》。(带着农场混异界)因当年会议记录并未记载“海森伯格-米尔希对话”,一些历史学者对“菠萝比喻”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时至今日依然是某些相关争论的诱因。www.oioj.net但是,无论如何,“菠萝比喻”已经被植入“六月会议”多数出席者的脑海。海森伯格的助手维尔茨在回忆录《物理学的界限》中说,军械局秘密报告已经写明,以一个适当数量(据推测大概在10~100千克之间)在某个位置的“装配组合”,将足以触发“爆炸物的爆炸”。(王牌高手在都市)这里指的是钚元素,并且与英美科学家的估计数量值(2~100千克)相差无几。战后,海森伯格本人曾在与塞缪尔-古德史密特(“阿尔索斯”特别使命团科学负责人)的通信中以及与欧文谈话时,都重复过他的“菠萝比喻”。(贵女邪妃)这是否可以认为海森伯格实际上已经知道了制造一颗原子弹的“临界质量”数据呢?因为他对“捷径”的存在是有所认识的。再有,当“德国原子物理学十杰”在被拘留于英国期间听到广原子弹爆炸消息时,哈恩曾问海森伯格:“为什么你总坚持说,只要拥有50千克铀-235就能做成某些事,而现在你却又说必须要有2吨才行,你能做出解释吗?”是的,这个问题该如何解释呢?尽管海森伯格在随后几天内很快便算出了“足以触发链式反应的核材料的最小数量值”。在此,我们偶然触及到一个经年累月论战的基本点:海森伯格只是在战争结束之后才成功计算出“临界质量”,这是真实的吗?

    让我们再返回“六月会议”话题。接下来,海森伯格试图将阐述主题从激动人心的“菠萝炸弹”拉回到建造“铀锅炉”的现实问题,他强调“造出这种炸弹需要多少时间的问题无法给出确切答案”,近期的现实目标还是应该“首先建造能够用于能源生产的核反应堆”。于是乎就有了他与施佩尔之间的那一番讨论。

    施佩尔向这位“诺贝尔奖桂冠佩戴者”请教“如何才能把核物理学应用于原子弹制造”的问题。据施佩尔回忆,海森伯格当时明确回答说,“科学上的解决方法肯定早已找到,而且理论上也没有任何事物阻碍这样一颗炸弹的制造。但原子弹的生产技术条件至少得过两年时间才能具备,而且必须从现在起得到最大的支持”。所以施佩尔也留下这样的印象:军方对科学家抱有很高的预期指数,盼望他们能够研制出一种具有实际战场效应的武器。海森伯格也并不否认这是可以办到的,但是当触及诸如“失控的链式反应是否就意味着可以毁灭整个世界”这样的敏感问题时,他便采取了一种几乎难以理解的推拖回避战术。首席物理学家的态度也让军方顿有一种冷水泼面之感,扫兴之余就是设法自己研发所谓“菠萝炸弹”了。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德]赖纳·卡尔施的小说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最新章节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全文阅读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5200希特勒的“原子弹”:纳粹德国核武器密档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德]赖纳·卡尔施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