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伯家的四个女儿都极其漂亮,极其可爱,却不怎么受大祖母的青睐。大祖母的所有精力心力和注意力,都在六叔的两个孩子身上,或者说都在六叔的大儿子身上。在大祖母的精心挑选和*持下,替六叔将六妈接进了家门。
六叔是大爷爷家最小的儿子,长得高大帅气,六妈嫁进婆家没几年,先是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毅弟。后来又生了个漂漂亮亮,娇小玲珑的女儿,丹妹。
毅弟和丹妹的长相集中了六叔和六妈的优点。毅弟的脸相遗传了六妈,皮肤白净,眉清目秀,浓眉大眼,高鼻梁双眼皮,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身材骨架遗传了六叔的高大魁梧,体格健壮。丹妹的脸相遗传了六叔,像家族的其他姊妹一样,白皮肤双眼皮大眼睛高鼻梁,身材却遗传了六妈,小巧玲珑,楚楚动人。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句话在大爷爷大祖母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六叔结婚成家后,大爷爷和大祖母一直跟六叔家一起生活。大祖母是个勤劳之人,将六叔的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将毅弟和丹妹的生活照顾得精心仔细,对毅弟的吃喝拉撒睡,格外细心小心和周到。
在大祖母心里,或许不是单纯的觉得四伯家的孩子全是女儿,六叔家有个可以继承香火的儿子。对六叔家的一切特别上心,事无巨细。
或许大祖母认为她在哪一家一起生活,哪一家的大小事就是她的责任。或许在大祖母心里,一直认为四伯和四伯妈都相当能干。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配合默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极少过问四伯家的家常事,和四伯家的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切事情,包括孩子生疮害病。
二伯的家在泸州城里,一家老小除了过年,和家里有什么突发的大事外,很少回家。二伯家里有两儿两女,一直在城里生活上学。大爷爷家的两个女儿出嫁后,所有的子女,只有四伯家和六叔家,同我家和叔叔家一样生活在老房子里。
生活在一起的人越少越有比较,四伯和四伯妈一直觉得,大祖母不论说话做事,重心永远在六叔家,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六叔的大儿子身上。虽然大祖母不是有意在重男轻女,从很多话言话语中和很多不经意的做法中,隐隐约约透露出那么一点偏心。
四伯和四伯妈一连生了四个女儿,在儿女的问题上极其敏感。往往很微小的一件事,和一点偏离的态度,就能刺伤四伯和四伯妈的自尊心。四伯妈是个很憨厚的人,不喜欢争强好胜,往往没有四伯那么敏感。
四伯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也很心痛自己的女儿,觉得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家少了个传宗接代的儿子。同时四伯毕竟也是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思想很传统,对于想有个儿子替自己传宗接代,从内心出发也是非常渴望的。心里原本就有压力,再感受到父母有意无意间传递出的一些信息,心里更不是滋味。这种难也言说的压力,像一块无形的石头,压在四伯心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找不到宣泄的缺口。
四伯的朋友多门路广,人缘好讲义气,平时应酬很多,常常喝酒喝到胃痛。再坚强的人都有脆弱的时候,有好多次,四伯喝得酩酊大醉。看见我家弟弟在天井边上玩,跑过去搂着弟弟,搂着搂着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父亲和母亲都知道四伯心里的苦,说四伯心里就是憋着一肚子的苦和委屈,平时将什么苦都藏在心里,只有喝醉了酒,心里的痛苦才会这样表露出来。
六妈刚结婚过来的时候,还不到二十岁,在我们那一段街也没什么朋友。白天在家里做些适当的家务,空闲的时候就在家里呆着,用些五颜六色的纯棉线,在家纳鞋垫,也不怎么在街上走动。我家后花园与父亲理发店里面的后房隔着的土墙壁,坍塌了很大一片。我们和理发店的后院住着的三家人来往,在隔着的墙壁坍塌了一片后,几乎没从街面上的通道进去过,都是从那一片坍塌的墙洞中穿过,既方便又省时。
那坍塌的墙壁是两大家子人的共璧,互相都不想由自己家出钱将倒掉的墙补好,又都觉得只要后院大门的墙壁和门是好的,能够象征性的关锁,外面的人进来不了就安全。后院也没什么贵重之物,邻里之间能这样互通往来,几家人的孩子穿过墙洞就能在一起玩耍,也是好事情。
理发店后院住着的三家人,与我们一大家子是理论上的老亲戚,除了几家人的孩子常常通过坍塌的墙体在一起玩耍,几家的大人有时也站在倒掉的墙体两边做一些简单的,语言上的交流。
我与理发店后院周老师家的大女儿一般大小,又在同一个班上过学,周老师家住在从理发店到后院住着的三家人家的中间一家,都是从理发店的旁边抽的一条很长很窄的通道进出街道。最里面住着的张姓人家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大女儿与我家姑姑是同学,后又一起当知青,二女儿和三女儿比六妈小一点。
排行老四的那个儿子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病多不好带,家里为他取了一个小名叫狗儿。弟弟常常追在他身后,跟着跑到街上找其他大大小小的孩子拍糖纸和香烟盒,弟弟通常是边追边喊,大声叫着张狗儿。父亲听见弟弟这样叫,就会骂弟弟,因为论辈分张狗儿与父亲平辈,我们应该叫他叔叔。弟弟才不管这些,觉得称得上叔叔的都是大人,他比弟弟大不了多少,个子跟弟弟一样矮矮的。无论父亲母亲怎样纠正,弟弟还是一样叫他张狗儿,将他看成是自己的铁哥们。
张家的老五是张家家里最小的儿子,从出生到整个幼年时期,人极其聪明,个子出奇的小。家里长辈看他瘦小羸弱,为了好带,好让他顺利成长,跟他取了一个小名叫牛儿。街上的人看他实在小得可爱,跟他取了一个绰号叫金牛儿。这个金牛儿比弟弟小一点,也非常顽皮,后来与弟弟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