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雪狼 第241章 解析阿登(中)

本章节来自于 雪狼 http://www.lishu123.com/41/41566/
    李思湘借着喝茶的功夫,想了一下说道:“我认为希特勒的想法和他制定的“莱茵河卫兵”作战计划并没有大的出入,这个作战计划有些人认为是天才计划,我也觉得这样的认为是可取的。我记得希特勒的“莱茵河卫兵”作战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集中优势兵力,迅速突破盟军防线,强渡马斯河,夺取盟军的主要补给港口安特卫普,把盟军一分为二地分割开来,并制造第二个敦刻尔克,然后再转过头来对付苏联。”

    李思湘说完这些抬眼看着陷入思考中的田参谋长,直到他点头认可李思湘的叙说没有错,李思湘才继续地说道:“我为什么觉得希特勒的这个计划是可取的,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第一,也是这个计划最大的看点,就是天气的应用,现在有不少的军事学家都把这种天气的应用叫做气象武器,这种叫法我认为是确切的,从阿登战役中就可以充分地看出气象对于整个战役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希特勒当时多次推迟反击时间,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等待恶劣的天气到来。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德国的空军实力已经锐减,在东线和西线都已经失去了制空权,虽然他们有更加先进的梅塞施米特me-109、me-110和Fw190战斗机,但是在数量上德军已经无法对抗美国空军了。”

    李思湘喝了口茶继续说道:“所以对于德军来讲,天气恶劣就意味着美军在近一段时间内无法为自己的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这就为德军争取了有利的反击进攻的时间。反之,正是因为天气恶劣,美军的空军力量无法为美军部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援,才导致众多的美军士兵在战役一开始,还没有拿起武器就命丧黄泉。但与此同时,恶劣的天气也同样制约了德军自己的行动,从德军选择阿登反击战开始的时候,坏天气就一直在持续,整个战场上的雾气充分地掩护了部队的进攻,这也是战役初期德军取得一系列胜利的重要因素。可是坏天气带来的也不尽然都是一些好的消息。如战役刚开始不久,就有一股来自大西洋的高气压团对进攻方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冰雪开始融化,道路泥泞不堪,极大地减慢了德军的进攻速度。地势稍高一点的地方反而开始一点点地结冰,让原本打算翻山偷袭的德军几乎没有办法爬到山顶,这是谁都没有办法想到的。也就是在大西洋的高压气团开始加入战役的同时,从俄罗斯被强冷空气推至而来的大气团也加入到了这场生死攸关的转折战役中,在它们的影响下,天气变得非常复杂,暴风雪、大雾、雨水,接二连三地来临。特别是埃弗尔山区,频繁发生的雪崩致使莱茵河以西的交通几乎陷入瘫痪的状态。在这样的气候下,谁的后勤保障更加有利,谁的优势就更加明显。”李思湘说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己在一个将军跟前谈战役和战术是不是有点显摆了,就停下口故意装出一副要喝茶的样子,眼睛却往田参谋长的脸上瞄去。

    田参谋长察觉到了李思湘的异样,笑着说:“不错,不少关键点都是你自己的观点,很有些思路,比我想象的要强的多。”

    “没有,我也就是一些胡侃瞎猜,”听到田参谋长给予自己如此高的评价,李思湘既有点兴奋,也有点惭愧。赶快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掩饰自己。

    “别光喝茶,继续。”田参谋长自己喝着茶,却让李思湘润一下口就赶快讲。

    李思湘“嘿嘿”一笑,接着说道:“虽然在战役后期德军出动了大量的空军,但是似乎德国空军并没有对美军造成他们想象的那么有伤害,这主要归结于他们这时候的数量太少了,形不成强大威慑力和破坏力。在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德军的巨大漏洞,据战后德军的资料显示当时德军为了阿登战役集结了大约1500架飞机,想这么大的机群,就是漂浮在空中,一弹不发也会对地面的美军形成威胁。但是从阿登战役开始到结束,德军的飞机视乎没有在美军部队的上空出现过这么多的数量,至于这个具体的原因没有记载,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据我的推断,这应该是德空军司令部的高层在命令传达与衔接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当时在发动进攻前一个月,希特勒的特使约德尔上将才将“莱茵河卫兵”详细的作战计划交给德军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此人也是德军高层中最反对这个计划的将军。这一点很重要,也很说明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在当时的德军高层,已经形不成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层,这也是德军前胜后败的主要症结。第二,就是德军的出奇制胜和美军的松懈大意,当时盟军所有的高级军官都认为德军在连败几场的情况下,绝对没有发动反击的能力了,所以在阿登地区前线的美军部队都很松懈,没有一点的警惕性。而德军又是从盟军认为最不适合装甲部队通行的森林地区开始发动的进攻,如果当时德军的行动足够快,那么他们就可以迅速攻占安特利普广大的地区,将美军彻底地切割开来,分而击破,这也是希特勒选择这里进攻的一个要点。我认为希特勒当时在想即使无法攻占,也可以在西线大量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打击盟军的士气,并抢占西线的主动权。而且,德军在开展进攻的时候,一反常态地没有进行他们一贯施行的炮火袭击,所以在战役的初期,美军多数人都没有反映过来时,大片的防御阵地已经变成德国人的了。德军的进攻开始效果很明显,短短的几天,就收获了大量的美军尸体。再有,就是希特勒为了封锁消息,甚至在进攻开始之前,都仅有几个他的亲信知道具体的信息,这也是一个德军前期胜利的一个主要方面,由此说来战术的隐蔽性和保密性是德国出奇制胜的先决条件,也是希特勒制定这个计划的可取之处。第三,就是地形的特殊性,像这种特殊的山地要充分地考虑它的艰难性,虽然德国在制定计划前勘查过地形地貌,但是,夏季勘查地形的特工没有想到战役会在冬季发动,制定战役的参谋部也没有考虑到这点,只是依葫芦画瓢,再加上希特勒对于战术制定的独断性,就成就了这次战役在地形地貌的多点错误。由于这次德军是在阿登地区开展的反击进攻,所以德军把曲折多弯的道路抛弃,就近翻山越岭把一些不利因数变成了有利的条件。而且阿登地区地形复杂,道路崎岖,不利于装甲集群行动,但是面对美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防守松懈等方面来说,这些都是德军的好消息。反之,由于阿登地区的地形不利于装甲部队大规模的作战,就使德军的装甲车仅仅能够沿着一条狭长的道路前进。我们可以想象5个装甲师,12个步兵师约20万人,在一个狭长的通道中前进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德军集中如此多的兵力,显然是想尽快突破盟军防线,集中优势兵力完成后续的进攻任务。不过这种优势也隐藏着危险,如果德军不能按计划杀出阿登地区,这么大的重兵集团势必将被困在一个狭小的地区内,后果是不堪设想。第四点,是这场战役的亮点,也是大规模特种部队的首次渗透应用,德军为了保证阿登战役的胜利,精心选取了一些德国人,让他们渗透进美军部队中,这些穿着美军的制服,嘴里嚼着口香糖,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坐在美军吉普车里的德国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美军部队中制造恐慌,夸大德军的反击力量,把美军车辆引向错误的方向,趁机破坏盟军的指挥系统。本来这是一个绝妙的计划,但由于准备不足,惹出了不少的麻烦和乱子。第一个准备不足是,既然德军想要渗透,当然要穿美军的制服,坐美军的车子,但是由于时间短的原因,他们没有找到足够多的美军吉普车,所以规模就大大缩小了。甚至在有些地方出现一辆吉普车上乘坐5名德军士兵的现象。第二个准备不足是,为了掩盖德军装甲在狭长地带的进攻,德军给不少装甲车都做了伪装,很多德军的“豹式”坦克都化装成美军的m10坦克歼击车,像这种“豹式”坦克化装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它和美军的m10坦克有点相像。可后面就不知德军是怎么想的了,他们竟然把“虎1”、“追猎者”和“4号”都伪装了起来,这几种坦克要扮成美军坦克可就太难了,因为它们的外形差的不止是十万八千里,这要是伪装起来可就太难了,所以当时很多德军坦克连队的基层都是简单地搞了一下,有的甚至连伪装都懒的做,仅仅是在装甲上画一个美军的5星标志。”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马兰花的小说雪狼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雪狼最新章节雪狼全文阅读雪狼5200雪狼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马兰花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