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章节目录 第三十六章 笑谈议王朝【求收藏】

本章节来自于 文经武略 http://www.lishu123.com/131/131361/
    湖中高台之上,一位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壮汉,双手提起碗口粗细的鼓槌,一下一下的砸在面前八尺方圆的大鼓鼓面上,“咚!咚!咚!”的鼓鸣轰响,传荡于东湖之面,瞬间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高台。

    在一处不显眼的地方,一只明显小一号的游船停泊在高大的游船之间,显得异常的刺目,上面坐着十来个童生,也显得异常醒目。

    “关哥,我就不明白了,大家都选择乘坐大船,为何你反而选择了唯一的一艘小船?你看,大家都用鄙夷的眼光瞅着我们呢”,李华秋对关渡飞选择这样的一艘小船,嘴里一直反驳,到现在仍然是念念不忘。

    “好了,华秋,你一直在嘟囔,嘴不干舌不燥吗?亏你精神那么好,能一直嘟囔半个时辰!”邓良华耳朵都被李华秋磨出了茧子,实在忍受不住了。自关渡飞选择这首小船以来,李华秋就一直在邓良华耳边嘟囔。

    虽然邓良华不知道关渡飞这样做是为何,但他现在从内心里敬服关渡飞,也没询问为什么,就带头走上小船,并将其划到高台周围的游船中停泊下来,现在听到李华秋还在嘀咕,实在听不下去了,张嘴喝止住李华秋。

    “本来就是嘛,好好的大船不坐,却要乘坐小船,万一翻船了呢?”李华秋幽怨的盯了关渡飞一眼,嘴里还在嘀咕。不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而是李华秋天生惧水,所以,看到关渡飞选择这么一艘小船,他不好意思将自己怕水之事说出,只能暗中嘀咕了。

    见李华秋还在嘀咕,邓良华彻底无语,就在他忍无可忍之时,好在高台响起了鼓声,才将李华秋的嘀咕声打断,大家都抬头注视在高台之上。

    三声鼓鸣之后,全场一片寂静,就连湖边做生意的小贩也停止了吆喝。

    “三年一度的文会文比,是为各地童生提供的一个交流机会,在这里,你们可以将你们的学识,你们的观点大声说出,与大家探讨,也可以将你们的诗作吟诵而出,请大家指点。在这里,你们可以开阔眼界,提升修养,增加你们的学识!”

    蓝湖县学政大人缓步走到台前,短暂的说了几句之后,便回到了座位之上,与周围之人低声的交流起来。

    一刻时间之后,一位将军离开座椅,走到台前,“第一轮文比:笑谈议国事”,声音宏大,清晰的传遍全场。

    听到题目之后,在座的童生都蒙了,他们对于此次文比,做了许多功课,往年都是谈论一些风花雪月之事,他们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可现在,突然出了这么一道严肃之题,让众位童生措手不及。

    游船之上,各位童生都是目瞪口呆,面容惊异,一时间,往日那种纷纷登台长篇大论的情况没有出现,全场一片死寂。

    台上之人也是面有惊色,各地学官都没想到,本次文比会出现这么一道题目。这让童生们怎么回答,他们怎么能参与到国事议论之中?他们又有什么资格什么能力来谈论国家大事?

    游船上的童生在惊异之后,各船的童生又纷纷聚集在一起,开始商讨,怎么来做好第一轮文比。一时间,东湖的游船上响起密集的低语声。

    双河镇这边,也不例外,就连关渡飞都没想到,本次文比怎么会出现这样一个题目?这简直就是。。。

    接着,双河镇的童生也汇聚到关渡飞身前,开始商议起来。

    “大家都说说,你们对王朝是如何看待的?”见大家都汇聚到自己身边,以自己为中心,关渡飞知道,自与双溪镇文斗之后,自己彻底奠定了在双河镇的领头之位。

    “我是这样想的,”见大家都不开口,邓良华于是出了声,“在我看来,应该增加文修的地位,用来管理民生,加大各地产出,增加人们的收入,只有这样,王朝才能富裕,才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驻军的发展,才能让王朝更加强大,才能保障王朝的稳固。”邓良华连续参加了文会的旁听,也算明白了一些上层人士的内心所想,这些天来,他日思夜想,总算明白了点什么,否则,以他以往的认识,只怕只会说出加大民生的发展,根本不会提到地方驻军之事。

    “我是这样想的”,见邓良华简单的说完自己的意思之后,胡波也不甘落后,“我也同意良华兄的说法,但民生如何才能发展,王朝如何才能富裕呢?”

    胡波问出其中的深意,看了关渡飞一眼之后,继续说道,“我认为,在王朝各处,都有自己的一些特产,比如说我们双河镇,有的地方水草丰茂,适合养殖战马,有的地方处于大山深处,适合捕猎,有点地方**盛出,适合织布等等,我们可以提请县府,扩大各地的特色,便于大批量的产出,增加当地民众的收入,也变相的增加了王朝的富裕”。

    “我也有些想法”,见胡波说完,李华秋急忙接口,不等其他人开口,李华秋便开始说了起来,“我认为应该加大行商的程度,其他的我不知道,但你们看看关哥就知道了,才行商多久,富裕就超出了我们所有的人,这次院试,更是单人居住一间上房,嘿嘿,我就是羡慕”。

    关渡飞一翻眼珠,这小子,拿什么比喻不好,偏偏要那自己来比喻。

    “华秋说的有道理,渡飞兄弟,给我们传授一些行商的经验呗”,另外一位童生早就羡慕关渡飞住宿的那一间上房了,听到李华秋这么一说,急忙接口,请关渡飞传授一些经商的要诀。

    “就是就是,关兄弟,给我们讲一讲,你是如何行商的?你的起步银钱是如何赚取的?”

    “关兄弟,给我们说说,你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聚集了不菲的钱财?”

    看着身旁童生们那八卦的眼神,听到他们的询问,就连邓良华这样稳重之人都露出大感兴致的神情,关渡飞感到郁闷不已,说好的是谈论王朝大事,怎么能偏题呢,你们的严肃性呢,怎么会开始八卦起来,关心自己行商的事情来了。

    “停!我们现在是在商讨文比之事,是在参与王朝大事,你们严肃一点好不好!”关渡飞无奈的制止大家,不让他们继续八卦下去。

    “哦,对了,我们是在商议王朝大事呢,怎么会扯到关哥身上去了,都怪你,你怎么会提起请关哥教我们如何行商的话题!”李华秋指着最先请教行商的人问道。

    “是你先说的好不好!”被李华秋指着的人生气的说道。

    “是我先提出的吗?”李华秋望望周围,见大家都表示默认,不由得尴尬一笑,“那好,言归正传,我们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

    于是,双河镇的童生经历一番跑偏之后,重新归于正题,继续开始诉说自己心中所想……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东湖中央高台上,学政大人身边站起一个秀才,走到台前,伸手一指台下最大的一艘游船,“你们是县府的童生,先来”。

    被秀才所指的游船上,一位二十来岁的童生越众而出,登上高台。

    “看,那是我们县府童生第一的叶文华!”

    “叶文华!叶文华!”当这位童生登台之时,岸边的喝声响起,县府之人都在为叶文华加油助威。

    当叶文华站在高台之上时,一位坐在上位的武将缓缓站起,双手十指在虚空中跳跃挥洒,指尖引动道道天地之气,瞬间在武将双掌间形成一个虚状的扩音喇叭,武将单手一挥,虚状喇叭悬浮而起,漂浮到高台前沿,然后固定在叶文华胸前部位的虚空中。

    “武将大人好!学政大人好!各位先生好!各位童生好!我是县府童生叶文华,先在这里抛砖引玉了,请大家指点。鉴于先前的论题,我们县府童生是这样看待的,我们王朝在大衍武王的带领之下,经历千余年的发展,王朝日渐强盛,现已屹立在王朝之林,但要使王朝有更大的发展,想要使王朝更加强大,我们必须……”

    叶文华侃侃而谈,将县府童生的观点阐述在众人面前,关渡飞也暗自聆听,一番话语下来,关渡飞也暗自佩服,不愧是县府童生的领头之人,话语流畅,语音清晰,条理明确,显然是才气逼人之人。

    大约一刻时间之后,叶文华停止了阐述,对着高台上的各位人士躬身一礼,又转过身来,对着游船上的童生湖岸上围观的人群一个团揖,意思是请大家指点。

    一位坐在上列的秀才站了起来,“说的好,观点明确,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关键是言中有物,切实可行,下去吧,你很不错!”

    见有人指点,并且还是位于前列之人,叶文华感到非常满意,要知道,文比很少有人能得到秀才的认同,大都是一笑了之,自己今日得到前列之人指点,而且还是这么高的评价,叶文华已经很满意了,谢过之后,大步回到自己的游船之上。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出来砸倒的小说文经武略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文经武略最新章节文经武略全文阅读文经武略5200文经武略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出来砸倒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