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 第二章 陌路风尘 三下

本章节来自于 碧血长弓射苍龙 http://www.lishu123.com/11/11045/
    所谓“关必居险路,市必凭要津”;常胜关素称“天下咽喉”之称,借着驰道之便,成为商贸重镇,辐辏之所。虽谈不上“商贾云集,货物如雨”,嘉王之乱早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关城内“户口蕃盛,商贾买卖者十倍于昔,关市之征,非潍州他县比也”。

    自中原防御北狄以来,尤其是开始经营辽、远二州后,有很多武官将领、军士百姓、农工士商居住在常胜关里,称为“边客”。这些人杂居一处,时长时短,忽来忽去,搞得关内除了一条青砖长街,灰瓦店铺相连,还算齐整;其他居民院落或大或小,或东或西,形成百条玩玩曲曲的小巷,外人进入,莫辨南北。

    林平交了钱,约好午后来取,就准备回去帮忙,不知道是医生指错了路,还是匆忙间林平走错了,三绕两绕,来到了最北的虎踞门,这里正是盛泰夜袭发生的地方。

    既然来了,林平就出了门,细细的寻找盛泰描述中的登城地点,那墙是“当地产一尺许毛石垒砌,其上吐水石槽崩缺,日常月久,使得朝外墙面上冲刷出几个小小的淋水洞,延白灰泥勾缝,分布均匀,洞大容插以木锲,得架梯纵兵而上。”

    林平顺着城墙走了半天,开始失望起来,山坡上还有些积雪,让他不得不小心翼翼的挪动,颇为费力,很快就感到疲惫不堪,汗水把中衣都湿透了。看样子如果不是守军疏忽的话,盛泰在这个陡峭山坡上想要把大队人马翻上城墙是不可能不被察觉的。

    很少有人这么早从偏僻的虎踞门进出的,常胜关从山脚到海边长达六十里,关城有四个城门,另外有六个关口,虎距门原来只能算是关口,周朝末年建立了一个防备敌兵迂回袭关的堡城,护城墩,城门楼、敌楼等一并俱全,梁初扩建,并进了关城。

    头上缠着绷带,只露出一只眼睛的林平本来就引人注目,一个守军武官早就注意到林平顺着城墙根移动,还不时用手拔去墙上的枯草,举动怪异,于是从城楼上下来,远远的跟在林平的后面,想探个究竟。

    他观察了半天,不知道林平想干什么。现在看到林平坐下了,就走上前来盘问。林平先是站起给武官行了军礼,然后解释了自己的目的,听说在自己辖区还发生了这么一段传奇,武官也来了兴致,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又向山势更为陡峭的地段寻去。

    一路上两个人很快就把对方的情况摸清楚了。武官叫做陈彦,豫州人,父亲是贩布为生的。后来开了多个布店,专门卖豫州产的粗布和麻布袋子。分号分布在豫州、通州、潍州府城,本来想让陈彦这个小儿子到辽州盛京再开家分号的,尝试着作做些毛皮生意。

    结果陈彦刚好在收购毛皮的时候,在辽州西部的阳城遭到瓦族斯顶拓部落的袭击,当时整个阳城不足一千守军,斯顶拓部落能上马提刀的接近两万。守城的知县急忙发《分信守城》,通令全城 “置弓刀鼓板”,把城内所有的男女老少都动员了起来,瓦片砖块,挑运上城,“以备抛打之用”。连自己的夫人和两个小妾都披挂上阵,持械跟随左右,讥察非常。

    阳城被斯顶拓人团团包围,危在旦夕。阳城知县张雍把全城兵力分成几队,由各官员分别统领。城里有几十个斯顶拓猎户精于射箭,被分配守备全城要地——北城门。陈彦和斯顶拓人比较熟络,天天腻在一起,买卖毛皮,于是张雍让他负责指挥。

    陈彦也不负众望,在这场守卫战中表现出色,那些来自深山老林的斯顶拓猎户很快这个昨天还和他们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的瘦弱的布商,打起仗来可比他看皮货的本领高多了。陈彦往往能准确的预见到敌兵的下一步,并给予相应的有效打击。成为阳城守卫战的中坚力量,几次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局面。

    多亏了这些斯顶拓人,在城外进攻最为激烈的时候,用箭射杀了数百人,守住了北门。

    阳城被斯顶拓人围困了十八天,有些守城的官军已失去了守城的信心,想弃城逃跑。张雍斥责他们曰“我等食君之禄,当委身报国,怎能在危难之机,逃避自保?”严令不许突围。

    &

    碧血长弓射苍龙最新章节第二章 陌路风尘 三下地址

    ()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木又的小说碧血长弓射苍龙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碧血长弓射苍龙最新章节碧血长弓射苍龙全文阅读碧血长弓射苍龙5200碧血长弓射苍龙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木又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