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那是一个灾祸连年,民不聊生的年代。
一天下午,中原龙眠山下练潭湾里来了一只小船,破旧的船舱里载着母女两人。母亲已经五十开外,面容憔悴;女儿只有十*岁,虽然瘦弱,却长得非常俊秀。母女俩好不容易帮人家运了点货,换来几升谷米,看看近了练潭镇,老妇人拿起水瓢刷起锅来,姑娘端起淘米箩蹲到船舷上去淘米。母女俩准备好好做顿晚饭吃。
正在这时。上游湾里闯来了一队竹筏。头一个筏上站着一个黑脸大汉,手持筏篙,在小船旁边猛然停住,伸出毛乎乎的大手,就要夺姑娘手里的米箩。姑娘眼疾手快,迅速让过,站了起来。只见后面竹筏一涌而上,把小船团团围了起来。姑娘见状,环视四周,恳求着说:“各位伯伯,请开恩包涵,小女子这就让到岸边去。”说着,放下米箩,抄超撑竿,水中一点,并双手作揖道:“各位伯伯,请让一让。”这时,只见身后的那个黑大汉提起筏篙,冷不防刺向小船,一下穿进米箩的把手,然后一抬篙头,那米箩“嗖”地滑到了黑大汉的手里。
“哈哈,何三,今天又进外餐啦!”
姑娘一回头,只见从第二只筏上的席棚里钻出了两个人。一个五大三粗,头似巴斗,齿白唇红,刚才那瓮罐般的声音,正是从这张嘴里发出来的;另一个矮小黑瘦,金鱼眼,大黄牙,正滴溜溜地对着自己瞅哩。姑娘没理会“黑瘦鬼”,顺着那“大头”的目光看去,见刚才那个叫何三的黑汉,手里拎着自己的米箩,正在那里乐哩。姑娘气极了,指着黑汉质问道:
“你们为什么青天白日抢人家的东西? ”
“嗨——!这小娘们不赖呀!”
“哈哈,这小妞耐看哪!”
“给我们大头做一房吧!” ,
几十个人都跟着咋呼起来。那黑瘦鬼朝旁边几个竹筏使了个眼色,只见有几个竹筏挥舞着竹篙靠近了小船。姑娘气得满脸绯红,杏眼圆睁,双手渐渐地握紧了船篙…… ,
就在这时侯,“慢!”随着一声大叫,老妇人从船舱里走了出来。她一手按住姑娘,一手放在胸前,向大头和黑瘦鬼求情说:“二位请开恩,看在老妇的面上,饶了小女的无知。不要动手,放我们过去吧。”这,一来,竹筏上的人更得意了,黑瘦鬼叫得更起劲:“一个瘪老婆子,不行!捉过那个黄毛丫头来。伙计们,上!”随着黑瘦鬼这一声尖叫,又有人呐喊着上来了。
眼见得对方如此嚣张,老妇人再也忍不住了,把脸一沉,大喝声:“谁敢近前?”随即一抖双臂,单指直指那大头的眼睛。那大头好象感觉到对万砸来了两块巨石,不由自主地缩了下脖子。他马上意识到自己遇到了武艺高强的江湖女侠。只听老妇人又喝道:“你们真敢动手吗?”站在一旁的黑瘦鬼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见这老妇人如此强硬,便跳起来说:“打!打死这个臭婆娘。”竹筏上又有人骚动了。
老妇人用眼盯住黑瘦鬼,向身边的女儿一努嘴:“俊儿,进去拿货来,我要敬敬这位。”姑娘立即进舱拿来了两只大木瓢,交给老妇人,自己朝近前一站,一动不动。老妇人接瓢在手,一只放在水里,一只擎在手中,只见她身子向后一纵,便轻轻落在瓢上;接着,深深吸了_口气,又一吹一仰头,奇了,那瓢儿竟载着有百斤重的老妇人,直向黑瘦鬼的筏上漂去。
这场景,把所有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他们害怕今天碰上了一个轻功绝伦、武艺非凡的高手,不知她要怎样报复哩!到底还是刚才那个黑汉何三清醒得快些,他带头双膝跪下,口中讷讷地说道:“小——小子有眼无珠,女菩萨饶——饶命啊!”说着,把姑娘的米箩双手擎起。其他所有的人也都跪下求挠。大头和黑瘦鬼见状不妙,忙灰溜溜地滚进了棚舱。
老妇人脚踏木瓢,漂到第二个筏上的排头,身子轻轻向后一仰,便弹起落在筏上,足下的那只木瓢悠悠地奔到竹筏与小船之间。老妇人见大头和黑瘦鬼溜走了,径直朝相连着的另一个筏上走去。“女菩萨饶命”,“女菩萨饶命”。黑汉跪在那里,缩着脖子,闭着眼睛,木鸡也似的,只是嘴里喃喃地说着。老妇人来到近旁,拿起米箩,转身来到两筏之间,“嗨”一声大叫,只见老妇人飞一般向水中射去,一双足尖在水中的木瓢上点了一下,溅起一丈多离的水花,只听“叭——哗—一”一声响,两只竹筏向两边分开去,其它相连着的竹筏都剧烈地震动起来。
待等水面上平静下来,大家要紧寻找这位武艺出众的老妇人时,只见她已稳稳地站在自己的船头上了。老妇人指点着众人,冷冷地说道:“今天是小意思,倘若你们以后仍然为非作歹,我绝不饶恕。”说完,令姑娘收起术飘,荡起小舟,悠悠而去。
这天晚上,这群放筏的歇在练潭镇上,他们一扫往日之淫威,使得镇上的人们大为惊诧。过不多久,下午练潭湾里发生的事儿就在整个镇子传开了。
就在人们津津乐道的时候,镇上客店的一个小房间里,有两个人正在酝酿着一场阴谋。他们是谁?就是那个大头和黑瘦鬼。这大头姓汪,叫汪地龙,是这练潭镇上的一条地头蛇。他不务正业,自恃有一身武功,便四处收拢地痞流氓,无恶不作;那黑瘦鬼姓何,是镇上一家破落户子弟,曾念过几天私塾,后来由于家败,就辍学在家,与汪大头勾搭上后,更是臭味相投,狼狈为奸。他专为汪大头出馊主意,干的大小坏事数也数不清,把个生他、养他的练潭镇闹得乌烟瘴气。
这会儿,黑瘦鬼又在向汪大头出馊主意了:
“嘿嘿,大哥,眼看到手的小美人儿飞走了,还落了场虚惊,叫这些弟兄们往后怎么听你的话啊?咦——,大哥,你知道吗?那母女俩就住在练潭湾南岸那片芦苇里哩。!”
“什么?”汪大头蹦起来了。
“听说这母女俩是前天才到练潭湾的,这几天晚上都歇在那片苇子里。我看她们准是捻匪(义和团捻军就在这一带活动。这一年秋初,捻军在鸭子湖滩失利,朝廷四处搜捕,杀害了许多无辜。)的人,咱们不如…”黑瘦鬼咬着汪大头的耳朵,叽叽咕咕了一阵,听得汪大头得意地拍手叫好:
“……咱们出了这口气,还可以报官去领上一赏,也好叫弟兄们今后不敢小瞧咱们哪!岂不美哉?!”
这天夜半时分,练潭镇上,闪出了一高一矮两条黑影,他们直奔南关大桥,迅速朝练潭湾的芦苇滩中蹿去……不用说也明白,这两个人就是汪大头和黑瘦鬼。
不多一会儿,只见练潭湾南岸升起一片火光,冲天大火,乘着风,在练潭湾里迅速地搅动着,蔓延着,从午夜一直烧到黎明。那大火惊动了河西,惊醒了练潭镇,引得四周的狗儿“汪汪”乱叫。人们奔到甫岸苇甸子一看,那密匝匝的几十亩芦苇,已经成了一片焦糊。焦糊的芦茬上还在忽闪着的余火,不时爆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知情的人发疯似地拚命找寻那母女俩,可是除了几只小鸟的焦体外,什么也没发现。“作孽呀,老天爷!”人群里不知哪个老者在诅咒着。
第二天下午,有人在焦糊的苇甸子里,发现了两具尸体,一大一小,大的头似巴斗,满嘴泥沙;小的细瘦如柴,趴在那里,活象一条癞皮狗。
汪大头和黑瘦鬼见了阎王,那班哥儿们大气不敢出一口,一个个溜之乎也;没了踪影。镇上人人拍手称快,家家举酒祝贺。
奇怪的是,那母女俩又到哪儿去了呢?关于这,练谭湾里留下了许多传说。有人说,母女俩是下湖失散的捻军起义首领,避难到此,烧死了这练潭湾的两个恶人后,连夜转移了;也有人说,那母女俩就是观音老母和玉女,她们是来惩办练潭湾这两个恶人的。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