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的异常寒冷的冬天,熊熊燃烧的炉火终于熄灭,寒冷降临,魏国的一代明君拓跋嗣在平城的西宫驾崩,时年三十二岁。(
超级神警)
拓跋嗣英年早丧,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太子拓跋焘时年十六岁,于灵柩前继任皇位。新老板上位,按惯例大派红包,大赦天下,为死去的老爹祈福。在当年的十二月,拓跋焘下达诏令,追认其母为皇太后,进司徒长孙嵩爵为北平王,司空奚斤为宜城王,蓝田公长孙翰为平阳王,其余普增爵位各有差。
关于拓跋焘,这个注定要成为接班人的年轻人,老爹拓跋嗣也是不放心的,出外砍人时不用说了,回到朝内也经常避居西宫,暗中观察,任凭其肆意处置朝政。
拓跋焘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泰平王,年纪轻轻就承担了国家大事,处理政事果断,在政治上没有偏差,处置政事得体,政令得以顺利执行。看到儿子如此能干,拓跋嗣非常高兴,对侍臣夸奖说:“长孙嵩素德旧臣,历事四世,功存社稷;奚斤辩捷智谋,名闻遐迩......以此六人辅相,吾与汝曹游行四境,伐叛柔服,可得志于天下矣。(
神王临世)”最终决定让他成为帝国的继承人。
明元帝拓跋嗣病重时,难理朝事,拓跋焘遂以皇太子身份临朝听政,成为摄政王。在代行国家元首之时,拓跋焘年纪虽轻,但为人精明,明白收买人心的重要性,发布朝廷诏令,“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当时,北魏经过拓跋圭、拓跋嗣父子两代的经营,基本统一了河套地区,成为了北方的霸主,具有了夺取北方,进而取得天下的实力。魏军铁骑纵横于黄河以北和大沙漠以南,东破游牧民族库莫奚,西败高车族,灭亡匈奴别部刘卫辰,大胜后燕慕容氏,尽取黄河以北的山西、河北之地,隔河与南朝刘宋政权相峙。
获得了北方的话语权,处于上升阶段的拓跋氏雄心勃勃,力图统一北方以后进击南朝,进而实现国家的统一。然而,魏国的形势不是很乐观,虽然帝国的疆域广大,整个北方地区并不是一片净土。(
英雄信条)从黄河以北到塞北高原,西北方还有赫连氏的大夏、沮渠氏的北凉、乞伏氏的西秦;东北方有北燕和柔然等国。这些国家的实力虽然不很强大,但占据了一隅之地,依据山河之险,设置了防线,北魏也不是能够很轻易的就将他们灭亡的。特别是柔然,因为曾经被魏国伤得太重,报仇心切,更是不断犯界侵扰,经常给魏国制造一些麻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魏国腹背受敌,边境烽火四起。毫无疑问,在拓跋氏统一北方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著许多强硬的对手。
同时,南方的刘宋政权也是实力强劲。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以来,一扫刘裕去世以后的颓废状态,励精图治,改革内政,整顿吏治,督课农桑,南方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平稳,史称“元嘉之治”。
经过了原始积累,具有了相当强劲的实力,宋文帝刘义隆野心勃勃,力图北伐,打算用武力收复丢失的洛阳、虎牢、滑台等河南之地。(
黑龙江文学)宋国陈兵于长江流域,做出了随时攻击的姿态,对魏国造成了相当大的军事压力。
拓跋焘即位后,成功的稳定了魏国的局势,展现了一代英主的雄才大略,在一代天才崔浩的辅佐之下,开始了南征北战的军事生涯。
拓跋焘选择的第一个目标便是柔然。
尽管柔然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呼风唤雨,但因为柔然没有成功的入主中原,没有精彩的故事让后人追思,因此,后世子孙对这个民族很陌生。
柔然,《魏书》将其蔑称为蠕蠕,亦即没有骨头的虫子。这句话是拓跋焘发明的,很有种族歧视的味道。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柔然是一个桀骜不驯的民族,不仅有骨头,而且很硬,让强大的魏国犹如骨鲠在喉。
据史料记载,柔然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和拓跋氏同出一源,都有一个共同的毕姥爷。这个强大而陌生的民族崛起于五胡乱华的后期,在北方的土地蓬勃成长,建立起一个东起外兴安岭,西越阿尔泰山,南到大沙漠,北到贝加尔湖的强大游牧国家。(
漠北王妃)
北魏建立之初,因为利益交叉,柔然不断侵扰北魏,“蠕蠕犯塞”的记载史不绝书。因为拓跋嗣全力对付南朝宋,拓跋焘十二岁就受命远赴河套地区抗击柔然的入侵,把边塞军务整顿的有声有色。
柔然的侵扰牵制了北魏力量,使其无力进一步征服其他割据政权,更无力南进,与刘宋王朝争强。拓跋焘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提出如果不先征服柔然,就会腹背受敌,让整个国家陷于困境。他不顾太后和众多大臣的反对,在崔浩等支持下,决定北征柔然。
然而,拓跋焘还没有行动,柔然抢先一步发动了进攻。
在当时,柔然的统治者是柔然历史上的第十位老板大檀。大檀自号纥升盖可汗,意为制胜之王。
大檀老板野心勃勃,对于北魏的多次打击,纥升盖可汗与北燕联盟,一直寻找机会报仇。大檀老板得知魏明元帝拓跋嗣病卒,一个嘴上没毛的小屁孩即位,觉得有机可乘。(
美男九个已足够)在南朝宋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八月,秋高马肥之际,纥升盖可汗即乘机率步骑六万攻入云中(今内蒙托克托一带),擒获魏军东白道(今呼和浩特北)守将段进。
柔然军队十分野蛮,杀掠吏民,攻陷了魏国皇帝避暑的盛乐宫,大肆劫掠人民和财富。
边境警报传来,魏国振动。拓跋焘亲自率轻骑救援,经过三天两夜的不停奔跑,终于到达了云中。拓跋焘率领中军跑得太快,脱离了大队人马,一不留神进入了柔然军队的埋伏圈。
柔然老板大檀看到魏军人少,打算抓活的,率领优势骑兵将拓跋焘团团围住,层层围困达到五十多层,紧紧压迫,以至于双方的马头对着马头。这样的情况亘古未见,汉高祖白登山被围也没有如此凶险,魏军将士大惧,军队不可避免的一片混乱。
面对如此危局,拓跋焘颜色自若,“同在矢石之间,左右死伤者相继,而帝神色自若。”命令将士下手,魏军将士闻风而动,奋勇突击,张弓射杀纥升盖的大将于陟斤。柔然军队折了锐气,陷入了一片惊慌,魏军士气大振,抡刀闯进柔然阵营,杀得柔然军队血流成河。
军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纥升盖可汗的骄傲没了,吓得胆战心惊,不敢继续交锋,拨马就逃。
柔然大军消失在远方,跑得无影无踪,尚书令刘絜对拓跋焘说:“敌人遭受了挫折,必将复来。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赶快收割田野的庄稼,储藏军粮,然后将增援而来的军队分成两队,东西并进以讨之”。
拓跋焘认为很对,决定按这个计划部署。
当年十二月,北方已经进入了最为寒冷的季节,大草原上冷风劲吹,白雪遮盖了山岗。这是一个北方的棕熊都要休眠的季节,一切的生命都要休息,但拓跋焘准备行动了,他命令安集将军长孙翰、安北将军尉眷分成东西二路大军,北击柔然。拓跋焘亲自率兵驻扎于柞山(今内蒙古土默恃左旗北),为战略后备。
听说了北魏大军长途奔袭,柔然大汗惊慌失措,率领主力仓皇北逃,一竿子逃到了更为遥远而寒冷的漠北。北魏大军那肯轻易地放掉猎物,紧迫其后,如影随形,接连血战击破了柔然主力,斩杀无数,“大获而还。”
南朝宋元嘉二年(公元425年)十月,又是一个秋季,拓跋焘为报柔然去年伐丧之恨,治兵于西郊,大举北伐,亲率大军控制中道,分兵五路进攻柔然。诸军将领分头进至漠南,舍弃了辎重,军队皆为行走如风的轻骑,携带十五日军粮,然后越过大沙漠进击柔然军队。
这时节,北方已经进入了冬季,寒冷异常,不适合人类活动。柔然各部躲到了大沙漠的深处,以为安全了,绝对没有料到魏军竟敢远离后方作战,而且来得如此神速。在震惊之余,柔然各部惊慌失措,无人愿做出头鸟,纷纷北逃,因为逃跑的匆忙,逃跑的时候免不了丢盔弃甲。拓跋焘亲率大军分东西路会兵柔然汗庭,至栗水(今蒙古南翁金河),大檀无备,率众西走,部落四散,人、畜、车庐损失数百万,仅马匹被掠去百万余,所属高车各部乘此倒戈,三十余万落归降魏。魏军经此大胜,缴获了大量的军械物资,获得了战斗的绝对胜利。魏军四处掳掠,拼命搜刮柔然各部的财产,在退兵的时刻,实行了野蛮的三光政策,破坏了柔然的城郭,然后胜利回军。
经过连续不断的失败,柔然受到了沉重打击,实力严重受损。这样的大亏谁受得了,柔然可汗大檀一气之下大病一场。柔然赔了夫人又折兵,再也不敢面对魏国的铁骑,大檀老板率领军队和人民开始了苦难行军,远离水草丰美的漠南,躲在山高皇帝远的漠北(今外蒙),不敢随意的进犯北魏的边境。
拓跋焘取得了上任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胜利,解除了北方最大的威胁,具备了对其他方向动兵的有利战略态势。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