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鲜卑被幸运之神抛弃,在五胡乱华的舞台之外苟延残喘,艰难的延续生命。(
王牌特工)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拓跋氏的曙光才在乌云的缝隙之中闪耀。
很早以前,拓跋普根的母亲惟氏发动政变,杀害了拓跋郁律。惟氏斩草除根,疯狂搜查拓跋郁律家族的男丁。只要是带把的,不管年龄大小,一律剁了。
拓跋什翼犍是拓跋郁律的幼子,当时还是吃奶的孩子,他的母亲王氏将拓跋什翼犍藏在裤子内,并祈求:“上天暂时保存你性命,则不要啼哭。”拓跋什翼犍有如神助,抱住妈妈的大腿一动不动,得以逃过一劫。
拓跋什翼犍的兄长拓跋翳槐因为居住在舅舅贺兰部,远离了复仇的漩涡,得以生还。惟氏派人向贺兰部要人,贺兰部不给,并发兵为外甥一家报仇,将惟氏的子孙赶走,拓跋翳槐被推为代王。
拓跋翳槐成为代王以后,需要强大的外部支持,于是让拓跋什翼犍至后赵为质,请求和赵国实现和平。后来,拓跋翳槐病重,遗命立拓跋什翼犍为继承人。各部落酋长认为拓跋什翼犍难以返还,遂拥戴拓跋什翼犍之弟拓跋孤,拓跋孤拒绝,自愿前往后赵为人质以交换拓跋什翼犍。后赵天王石虎感其义,遂送二人回国。于是在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拓跋什翼犍在繁畴(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南)北即代王位。建元建国。拓跋什翼犍为了感谢兄弟的大公无私,分封国土一半给拓跋孤。
拓跋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历十年之久,汉化较深,学会了不少中原的典章制度。(
无厘红尘)次年,“始置百官,分掌众职”,用代郡汉人燕凤为长史,许谦为郎中令,其余官职及名号,多仿晋制。又制定了法律,定下了反逆、杀人、偷盗、**之刑,史称:“当死者,听其家献金马以赎;犯大逆者,亲族男女无少长皆斩”,“法令明白,百姓晏然”。法律是一个国家最应该具有的东西,法律的产生,意味着代国初具国家规模。
因为曾经在邺城,怀念那里的安逸生活,在东晋咸康五年(公元339年),东晋著名的大臣王导病死的那一年,鲜卑老板拓跋什翼犍召集各部落大佬集会于参合陂,征求大家意见,各部大佬要求在源川建设国都。
拓跋什翼犍的老妈王氏不同意,劝说道:“拓跋部自古以来就以游牧为业,逐水草而居。如今正值国家多难之秋,若贸然筑城定居,一旦敌人袭击,那我们跑路都不可能。”
老妈说得对,拓跋部的财产就在马屁股上,一旦有了留恋,敌人来了,手下的小弟就不会跟着自己无怨无悔的打游击了。拓跋什翼犍改了主意,当即打消了建立国都的计划。
拓跋什翼犍性格寛厚,郎中令许谦曾经偷了两匹绢布。拓跋什翼犍知道后没有责备,反而为其隐瞒,命令了解内情的左长史燕凤不要将事情泄漏出去,免得许谦因惭愧自杀,因财物而害了士人。有一次,拓跋什翼犍率军攻击西部叛人,眼睛中箭受伤。战后射箭者被捕,众人都打算杀了他,但拓跋什翼犍认为这是各为其主,没什么不对,将这个幸运的家伙释放了。(
重生九岁嫡女)
东晋咸康六年(公元340年),部落越来越大,终于具备了建立定居点的实力,拓跋什翼犍定都于云中盛乐宫(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第二年,拓跋什翼犍又在盛东敌城南八里筑盛乐新城,逐渐开始农业生产。
对于鲜卑民族,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意味着游牧民族向农耕时代进步,社会发展,进入了更为高级的层面,封建化已经在落后的鲜卑埋下了蓬勃发展的种子。
自古以来,伟大的统治者有一个共性,就是开疆拓土。拓跋什翼犍也不例外,野心勃勃,曾多次进攻高车、铁弗匈奴刘卫辰等部,掠取奴隶和牧畜,“东自貊,西及破洛那,莫不款附”。拓跋鲜卑铁骑四出,攻城略地,实际控制疆域大致跨有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山西省北部,地域广大,已经是一个强盛的国家了。
铁弗部首领刘卫辰在最初的时候依附代国,但这小子滑头,反复于代国及前秦之间,哪头风硬就往哪跑,根本就不犹豫。拓跋什翼犍忍受不了这个,打算把这厮灭了,率军东渡黄河驱逐刘卫辰。当时黄河河面尚未结冰,军队无法渡河。拓跋什翼犍命令用苇子编成粗绳阻挡流动的冰块,又用散苇放在未够坚硬的冰块上,让冰和苇草结成一块,如同浮桥一样,军队成功渡河。
刘卫辰未能预料什翼犍这么快就能渡过黄河,没有进行认真的战争准备,很快被击败。(
教育123文学网)无奈之下,只好溜之大吉,丢下大部分百姓,裸奔前秦。前秦天王苻坚可怜这个无家可归的老头子,就将刘卫辰送还朔方(辖河套西北部及后套地区),并派兵帮助他防守。
拓跋什翼犍根本不给前秦老板苻坚面子,继续进攻刘卫辰的军队,匈奴铁弗部昼夜不得安枕。
东晋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刘卫辰向前秦求救,前秦老板苻坚派大军攻击代国。
当时,拓跋什翼犍患病无法统军,所派的白部、独狐部及刘库仁部接连战败,秦军前锋直指盛乐,代国震动。拓跋什翼犍无奈,惹不起只有逃了,只得率各部避走阴山以北。不久,前秦老板苻坚派遣三十万大军进攻代国,四处打击代国的军队,拓跋什翼犍率诸子在君子津(今内蒙准格尔旗东北黄河岸)阻击,这是代国的最后一道防线,两军相持,代国岌岌可危。
正在拓跋什翼犍处在人生低谷的危急时刻,内部的敌人跳了出来。这个敌人就是弟弟拓跋孤的儿子拓跋斤。
什翼犍因为他的弟弟拓跋孤让代国给他,所以以一半小弟授与拓跋孤。拓跋孤死后,其子拓跋斤因失职而失去了继承权,财产清零。财产让人夺了,拓跋斤心中怀有怨恨,恨不得天翻地覆才好。
必须说明的是,拓跋什翼犍没有明确自己的继承人。
拓跋斤看到机会来了,但他自己手里没有军队,掀不起风浪,就忽悠性格残忍而又一根筋的拓跋寔君:“你的老爹宠爱慕容氏,将要立慕容所生的儿子,因此害怕你反抗,要把你剁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日子以来,你爹和‘诸子戎服,夜持兵仗’的原因了。(
地狱电影院)你的灾难要到了,只有我才傻了吧唧的才敢告诉你。”
当时,苻洛的军队犹在君子津驻扎,保持着对拓跋氏的军事压力。因此,拓跋什翼犍不敢掉以轻心,命令加强战备。正因为如此,诸位王子经常手持兵器在营地之间巡视。
拓跋寔君出门一看,看到几个兄弟正在自己的周围转悠,手里拎着大刀。认为拓跋斤之言可信,于是就存了造反的心思,立刻带领自己的亲信小弟动手,把自己的老爹和兄弟们斩尽杀绝。
当晚,诸王子的妻室及宫人逃到前秦军营,请求昔日的敌人庇护。苻坚手下的将领李柔、张蚝闻风而动,展开猛烈的攻势。拓跋氏的军队人心涣散,没有人愿意为不孝之子出头,能跑的都跑了,不能跑的就投降了,无奈之下,拓跋寔君和拓跋斤率领残部投降。
战斗胜利的如此轻易,前秦老板苻坚觉得奇怪,立刻派人了解情况,知道了事情的真正原因。苻坚勃然大怒:“天下之恶一也。”于是,下令逮捕拓跋寔君和拓跋斤,在长安游街示众,在西市设立法场,用车裂的酷刑将二人处死。
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倾覆,各路草头大王纷纷粉墨登场,慕容垂称帝于中山,建立后燕。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跋什翼犍嫡孙、慕容垂外甥拓跋珪乘机召集旧部,在牛川(今内蒙古锡拉木林河、呼和浩特市东南)召开部落大会,宣布复活代国,并即代王位。(
龙印战神)
拓跋珪是拓跋鲜卑真正的伟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在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是我们的历史无法忘怀的人物。因为他的出现,满天的乌云消散,浴火重生,拓跋鲜卑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最终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不过,几乎和所有开天辟地的大人物一样,拓跋珪的童年是非常悲惨的。他出生在参合陂(今内蒙岱海),老爹是部落的法定继承人,母亲是匈奴贺兰部大佬贺野干之女。
这样的家庭是高干,如果说这样的孩子悲惨,那老百姓的后代就不用活了,但是,在那个年代,生命缺乏保证,贵族也没有免死金牌,在死神面前人人平等。在拓跋珪出生前几个月,因为爷爷拓跋什翼犍专权,引起了具有民主传统的部族长老的不满,发动了内乱。虽然内乱最终被镇压,但父亲拓跋寔战死。
按照游牧民族,“父死妻其后母、兄死妻其嫂”的习俗,拓跋珪的母亲贺氏改嫁给拓跋珪的叔叔拓跋翰。弟弟拓跋觚刚出生,拓跋翰去世,贺氏又成了寡妇。这是《魏书》记载。而《宋书》则揭了竞争对手的老底:在儿子死后,拓跋什翼犍资源回收,肥水不流外人田,娶了儿媳妇。因此,拓跋珪不是拓跋寔的遗腹子,而是拓跋什翼犍的儿子。
宋国和魏国互为敌国,两国的文人也打开了口水战,《宋书》和《魏书》互相诋毁,因此,有些记载矛盾。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知道了敌对国家的肮脏故事。
代国灭亡后,拓跋珪年仅六岁,按惯例,应该到长安为人质。因为已经被前秦录用的代国旧臣的劝阻,苻坚没有难为孤儿寡母,让他们自由行动。拓跋珪于是随母亲贺氏逃往贺兰部避难,后来,母亲带着他辗转来到了独孤部,依附于独孤部大佬刘库仁。
刘库仁是代国的南部大人,是拓跋什翼犍手下的大将,他的母亲是拓跋郁律之女,老婆是拓跋什翼犍的宗族之女。论起来有点乱,反正他是拓跋珪的长辈。
刘库仁为人忠厚,不忘昔日的老领导,接纳了走投无路的母子,以部下的礼节侍奉少主,经常告诫几个儿子:“这小子有高天下之志,必能辉隆祖业,你们要非常恭敬的对待他。”
淝水之战后,前秦帝国分崩离析,刘库仁因为救援苻坚的儿子苻丕,被混进自己队伍里的前燕皇族慕容文杀害,首领地位被兄弟刘头眷继承。
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八月,刘库仁的儿子刘显杀了刘头眷,夺回了首领的位置。刘显野心勃勃,没有老爹的忠厚,欲称雄代北,因此把寄居在此的拓跋珪视为眼中钉,准备剁了拓跋珪。
有一天,召开了部族大会,已经是毛头小伙子的拓跋珪也参加了。刘显一眼就看到了拓跋珪,正在准备动手时,在一旁的商人王霸感觉到气氛不对,狠狠踩了拓跋珪一脚。拓跋珪反应极快,当时就明白了处境危险,立刻挤出人群逃了。
拓跋珪刚刚逃回家,刘显兄弟刘亢泥的媳妇是拓跋珪的姑姑,赶来告诉贺氏,赶快带孩子走,能走多远走多远,永远不要回头。
正在贺氏半信半疑的时候,拓跋什翼犍的外甥,刘显的主要谋士梁六眷也派人报信,让拓跋珪赶快逃了。
贺氏当机立断,让老公的手下小弟长孙犍、元他和罗结等人带着儿子出逃,投奔贺兰部。安排好了这一切,贺氏到刘显的大帐之中喝了一夜的酒,使出浑身解数将刘显灌醉。
第二天一早,贺氏找到了刘显要儿子,我的孩子没了,是你们谁干的?
刘显莫名其妙,以为自己的小弟偷着下手了,于是没有派兵搜索,乘着这个空档,拓跋珪得以顺利逃脱。
拓跋珪返回了贺兰部,见到了舅舅贺讷。拓跋部尚保有母系社会的旧俗,舅舅有时比亲爹还亲。看到长大的外甥,贺讷高兴得老泪纵横,欣喜地说道:“复国之后,一定不要忘了老臣。”
拓跋珪笑着回答说:“诚如舅言,不敢忘也。”
听说了拓跋珪招兵买马的消息,鲜卑各部的大人纷纷归附,甚至刘显手下的小弟都去投奔。
刘显听到了这个消息,知道上了老娘们儿的当,内心非常痛恨,准备把贺氏剁了。贺氏走投无路,没地方可去,灵机一动自投罗网,逃到了刘亢泥的家中,在神车之中躲藏了三天。这么躲着不是办法,刘亢泥无奈,亲自找哥哥求情,刘显才不予追究。
贺氏恢复了自由,到处鼓动刘显的小弟弃暗投明,投奔自己的儿子。贺氏的工作卓有成效,致使刘显的小弟纷纷逃亡,拓跋珪的实力迅速的发展壮大。
贺氏完成了潜伏任务,趁着刘显内部混乱之际,逃离了独孤部,孤独的跋涉了数百里的荒草地,来到了贺兰部,找到了儿子拓跋珪,颠沛流离多年的母子终于团聚。
虽然拓跋珪母子团聚,但危险并没有离去,他的舅舅贺染干有心争取部族老大的位置,嫉妒外甥的才能,布置手下的兄弟下手,要剁了拓跋珪。贺氏得到老公生前小兄弟的密报,单人匹马的找到亲兄弟,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搞得贺染干在众人面前下不了台阶,只好矢口否认,暂时取消了暗杀计划。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