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二百三十四回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 八家唐宋占三席

本章节来自于 书法帝国 http://www.lishu123.com/89/89622/
    诗云:

    山前一片闲田地,

    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

    为怜松竹引清风。(出魂记

    仁宗见谢瑞卿生得面方耳大,丰仪出众。就问道:“这汉子何人?”苏轼一时着了忙,使个急智,跪下奏道:“就是大相国寺新来的一个道人,因为他深通经典,在此供奉香火。”仁宗道:“好个相貌!既然深通经典,赐你度牒一道,钦度为僧。”谢瑞卿自小便要出家做和尚,恰好圣旨分付,正中其意。当下谢恩已毕,奏道:“既蒙圣恩剃度,愿求皇上再给个法名。”仁宗天子问礼部取一道度牒,御笔判定“佛印”二字。谢瑞卿领了度牒,重又叩谢。候圣驾退了,谢瑞卿就于醮坛佛前祝发,自此只叫佛印,不叫谢瑞卿了。那大相国寺众僧,见佛印参透佛法,又且圣旨剃度,苏学士的乡亲好友,谁敢怠慢?都称他做“禅师”。这就是佛印出家的经过。

    佛印当了和尚后,经常和苏轼作诗对联,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西湖,苏轼有心捉弄佛印,抬头看见河边一只狗叼着根骨头,便写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将写有苏轼诗句的扇子丢入水中,随即答道:“水漂东坡诗(尸)。www.rgstt.com”又有一次,苏轼去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地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

    还有一次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就看到佛印藏鱼的举动,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苏轼抚掌大笑:“既然磬(庆)里有鱼(余),那就积点善,拿来共享吧!”

    一次,苏轼约其弟苏辙并佛印大师。三人结伴同游,佛印即兴出句:“无山得似巫山好。”关键在“无”、“巫”谐音。苏辙对上:“何叶能如荷叶圆。”苏轼听了,对弟弟说:以“何荷”对“无巫”的谐音,固然不错,但改作这样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与苏辙听了,表示赞同,以“水”对“山”,胜在对仗更加工稳。

    苏轼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隐世小姐的网游奇缘)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 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贴身医王)苏东坡拉著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于是,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

    还有一次,佛印问苏轼道:“在先生眼里老纳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苏轼随口答道:“你是一堆牛屎”佛印微微一笑,默不应声。苏轼看到他这个样子,洋洋得意起来,便乘兴问道:“在你眼里我苏大学士又是一个什么人呢?”“你是一尊佛,老纳自愧不如!”佛印答道。回到家后,苏轼洋洋得意地把早上如何如何制和尚的事给小妹讲了一遍,苏小妹听后笑得饭都喷出来了。苏轼懵了忙问道:“小妹为何发笑?”“你贬低和尚他不仅没生气反而把你赞扬了一番,你说谁有修养?没有学问哪来的修养?你还自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羞死你你都不知道!”苏轼听后恍然大悟,从此更加佩亲近服佛印了。(狂少诱宠小娇妻

    传说“乌台诗案”后,苏轼在狱中做了梦,梦里忽听得数珠索落一声,念句“阿弥陀佛”。东坡大惊,睁眼看时,乃是佛印禅师。东坡忘其身在狱中,急起身迎接,问道:“师兄何来?”佛印道:“南山净慈孝光禅寺,红莲花盛开,同学士去玩赏。”(苏东坡的前世为五戒和尚时私通的女子叫红莲)东坡不觉相随而行,到于孝光禅寺。进了山门,一路僧房曲折,分明是熟游之地。法堂中摆设钟磬经典之类,件件认得,好似自家家里一般,心下好生惊怪。寺前寺后,走了一回,并不见有莲花。乃问佛印禅师道:“红莲在那里?”佛印向后一指道:“这不是红莲来也?”东坡回头看时,只见一个少年女子,从千佛殿后,冉冉而来。走到面前,深深道个万福。东坡看那女子,如旧日相识。那女子向袖中摸出花笺一幅,求学士题

    诗。佛印早取到笔砚,东坡遂信手写出四句。道是:“四十七年一念错,贪却红莲甘堕却。孝光禅寺晓钟鸣,这回抱定如来脚。”那女子看了诗,扯得粉碎,一把抱定东坡,说道:“学士休得忘恩负义!”东坡正没奈何,却得佛印劈手拍开,惊出一身冷汗。一觉醒来乃是南柯一梦。www.heihei168.com狱中更鼓正打五更。东坡寻思:“此梦非常,四句诗一字不忘。”正不知甚么缘故,忽听得远远晓钟声响,心中顿然开悟:“分明前世在孝光寺出家,为**堕落,今生受此苦楚。若得佛力覆庇,重见天日,当一心护法,学佛修行。”

    东坡出狱后原本想和佛印一样出家为僧,但佛印却说苏东坡官缘未了,二十年后,方能脱离尘俗。但愿坚持道心,休得改变。”东坡听了佛印言语,复来黄州上任。自此不杀生,不多饮酒,浑身内外,皆穿布衣,每日看经礼佛。在黄州三年,和佛印朝夕相随,无日不会。

    哲宗皇帝元祐改元,取东坡回京,升做翰林学士、经筵讲官。不数年,升做礼部尚书、端明殿大学士。佛印又在大相国寺相依往来不绝。到绍圣年间,章惇做了宰相,复行王安石之政,将东坡贬出定州安置。东坡到相国寺相辞佛印,佛印道:“你的宿业未除,还会有几番劳苦。”东坡问道:“什么时候可以解脱?”佛印说出八个字来,道是:“逢永而返,逢玉而终。”又说:“你要牢记这八个字,你这次的变动很多,贫僧不得相随,只在东京等候。”

    苏东坡怏怏而别。后里在定州未及半年,有贬到英州;不多时,又贬惠州安置;在惠州年馀,又徙儋州;又自儋州移廉州;自廉州移永州;踪迹无定,方悟佛印“变动很多”之语。

    在永州不多时,朝廷的赦书就到了让苏轼回京,来人还提举着一块玉。苏东坡心想着:“逢永而返”,此句已应了;‘逢玉而终”,这就是我终身的结局。”就急急登程回到东京,再与佛印禅师相会。佛印道:“贫僧久欲回家,只等你同行。”东坡此时大通佛理,便晓得了。当夜两个在相寺,一同沐浴了毕,讲论到五更,分别而去。这里佛印在相国寺圆寂,那边东坡回到寓中,亦无疾而逝。

    至道君皇帝时,有方士道:“东坡已作大罗仙。亏了佛印相随一生,所以不致堕落。佛印是古佛出世。”这两世相逢,古今罕有,至今流传做话本。有诗为证:“禅宗法教岂非凡?佛祖流传在世间。铁树开花千载易,坠落阿鼻要出难。”

    “三苏”的最后一个叫苏辙,字子由,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他擅长政论和史论,在政论中纵谈天下大事,如《新论》(上)说“当今天下之事,治而不至于安,乱而不至于危,纪纲粗立而不举,无急变而有缓病”,分析当时政局,颇能一针见血。《上皇帝书》说“今世之患,莫急于无财”,亦切中肯綮。史论同父兄一样,针对时弊,古为今用。《三国论》将刘备与刘邦相比,评论刘备“智短而勇不足”,又“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也有以古鉴今的寓意。

    在古文写作上苏辙也有自己的主张。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说:“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认为“养气”既在于内心的修养,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广阔的生活阅历。因此赞扬司马迁“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他的文章风格汪洋澹泊,也有秀杰深醇之气。例如《黄州快哉亭记》,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于汪洋澹泊之中贯注着不平之气,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这种风格。

    苏辙的赋也写得相当出色。例如《墨竹赋》赞美画家文同的墨竹,把竹子的情态写得细致逼真,富于诗意。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晚年退居颍川后,对农民生活了解较多,写出了如《秋稼》等反映现实生活较为深刻的诗。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之作,艺术成就也超过早期,如《南斋竹》:“幽居一室少尘缘,妻子相看意自闲。行到南窗修竹下,恍然如见旧溪山。”意境闲澹,情趣悠远。苏辙于诗也自有主张。他的《诗病五事》以思想内容为衡量标准,对李白、白居易、韩愈、孟郊等都有讥评。如说李白“华而不实”,说“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这看法在宋代有一定代表性。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玉案一家人的小说书法帝国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书法帝国最新章节书法帝国全文阅读书法帝国5200书法帝国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玉案一家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