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回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本章节来自于 书法帝国 http://www.lishu123.com/89/89622/
    诗云: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思美人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1091年(元祐六年),他又被召回朝。(出魂记)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1093年(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第二年6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九死蛮荒吾不悔,兹游奇绝慰平生)。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1101年(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24日死在常州(今属江苏)。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四岁,御赐谥号文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铸神傲天)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

    苏轼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大学除灵师)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战兽斗天)”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为第一。”

    苏轼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即文与可),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也喜欢画枯木怪石。米芾说:“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苏轼的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家奴的饲养)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竹石图》;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也是他的作品。

    此外苏轼还精通中医药学,是一位美食养生家。他通常会摸索出一些既能满足美食的养生方,又治病保健。苏东坡常常到山野里去发掘一些药食两用山草野味。一次,他走到一片稻田附近,突然看到他平常喜爱吃的野荠(荸荠),便想解解馋,于是用衣服捧着荸荠来到附近的寺院,借用灶火煮粥。方法是将荸荠500克,大米100克,生姜适量,煮成荠羹。荠羹可以补充维c,还有清热、利尿、平肝、和血、化痰的作用。苏东坡还爱吃玉糁羹(山芋煮成的)。他常常下厨自己煮着吃,并且称这是健脾益气的佳品。麦门冬饮也是苏东坡喜欢的饮品,他将麦门冬饮制成具有口腔保健、安神催眠的家常饮料。并作诗说:“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卖北窗眠。开心暖胃门冬饮,知是东坡手自煎。”苏东坡在《辟谷说》写道:“引首东望,吸初日光咽之。”就是面向东方,吸纳灵气,以此来养生。

    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写过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

    苏轼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在诗、文、词、书、画等许多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说完了正史我们来聊聊野史,野史当然是苏轼与佛印和尚的故事,传说苏轼和佛印两人前世都是浙江南山净慈孝光禅寺的高僧,是师兄师弟,苏轼是五戒禅师,佛印是明悟禅师。后来五戒禅师和一个叫红莲的女子私通犯了色戒,被明悟禅师点破,五戒羞愧而死,投胎到了苏家就是苏轼。明悟禅师为了点化苏轼也投胎到了谢家叫谢瑞卿。

    谢瑞卿自幼不吃荤酒,一心只爱出家。父母是世宦之家,怎么肯?勉强送他学堂攻书。资性聪明,过目不忘,吟诗作赋,无不出人头地。喜欢看的是诸经内典,对佛法很有研究。可惜一肚子学问,却是不想为官,只想出家为僧。

    苏轼从小就而后谢瑞卿是好朋友,只是志趣不同。苏轼志在功名,不信佛法,最讨厌的就是和尚,他常说:“不秃不毒,不毒不秃;转毒转秃,转秃转毒。我若一朝管了军民,定要灭了这和尚们,方遂吾愿。”每当二人相会的时候,谢谢瑞卿就劝苏轼学佛,苏轼却劝谢瑞卿做官。谢瑞卿道:“你做官,是修不成正果的,不如学佛,三生结果。”苏轼说:“你那学佛,是无影之谈;不如做官,是实实在在的事业。”两人终日议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后来苏轼功成名就,当了翰林学士,春风得意,就写信邀约谢瑞卿到京城相会。你说事有凑巧,物有偶然。当时东京大旱,赤地千里。仁宗天子降旨,要亲自做法事为万民祈雨。让苏轼这些翰林学士写青词,苏轼就拉着谢瑞卿同去,共观胜会。谢瑞卿心中不愿意去,苏轼

    说:“你平时最喜欢佛事,今日朝廷请下三十六处名僧,建下祈场,诵经设醮,你不去看看会后悔的。”谢瑞卿拗他不过,只得从命。二人到了佛场,苏轼随班效劳,谢瑞卿打扮个道人模样,往来观看法事。

    忽然仁宗天子驾到,众官迎入,在佛前拈香下拜。谢瑞卿上前一步,偷看圣容,被仁宗发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m.pi.co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玉案一家人的小说书法帝国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书法帝国最新章节书法帝国全文阅读书法帝国5200书法帝国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玉案一家人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