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特大     
选择背景颜色:

正文 第12章 竖子表现

本章节来自于 南风汉月 http://www.lishu123.com/87/87795/
    王莯华道:“妾一介妇人,所知不出闺房。www.adidea.net外子一介白丁,所掌不过几亩薄田。既不能,也不敢,指点大梁江山。还望大王恕罪。”

    萧詧道:“夫人过谦了。夫人乃当世巾帼,尊夫又是一方富贾,皆是见识过人之人。孤虽生在宗室,但长居宫廷府邸之中,甚少历练。府中谋士,又都是读书人,平时舞文弄墨、坐而清谈尚可,商讨机要、点评时事,实在无那份见识。因此,还望二位不吝赐教。”

    话说到如此份上,姿态已是低得不能再低,再行推脱,当真便是不识时务了。然而,帘幕之后一片宁静,迟迟不出声音,不知那王莯华正在思索,还是以沉默回绝。

    谢洽见妻子如此,当真以为她不愿多说,又见萧詧气定神闲,一派泰然之色,只觉不妥,寻思道:“岳阳王不会是暗敛怒意,等待时机发作吧!不可,绝不可在此驳了他的面子。”当即说道:“大王,谢洽不才,愿浅谈一二。”

    萧詧哦的一声惊异,对谢洽道:“如此甚好,请!”言辞间却有几分失望。(如皋文学区

    谢洽故作常色,道:“郢州,地处江汉二水之交,雍、荆、江等州之间,历来是繁华富庶之地。若有变故,进可率舟师水军直抵建康,护驾勤王,退亦可统御雍、梁、江三州,保全一方百姓,又可谓是用武之所。大王若要有一番作为,郢州实乃上上之选。”

    萧詧脸色忽变,肃然起敬,道:“先生之言竟与孤帐下谋士的谏言不差分毫。”随即转头看向帷幕,问道:“谢夫人所见如何?”

    谢皓听到此,不禁吃惊,暗道:“这岳阳王是怎么回事?这种事难道自己不会决断,偏要问他人吗?”

    作为主帅,可以没有谋略,因为有幕僚和部下代替谋划,但不能没有决断,因为主帅的作用,就是将幕僚和部下的谋划变为事实,所以绝不能没有自我判断,而自我决断能力的高低,也决定着一个领导者领导魅力及能力的高低。

    谢皓转念一想,心下又道:“母亲之前表现突出,已取得了他的另眼相看。(打工巫师生活录)他之前语带失望,也是因为是我父亲,而非母亲开口。或许他是故作缺谋少断,以此来逼迫母亲开口。不过,他若真是如此,便并非缺少决断之人,又何必偏要我母亲开口呢?”

    寂静良久,只听王莯华的清丽之声悠然响起,说道:“郢州地方富庶,四通八达,确实是用武之地。只是四通八达,也是四战之地。若有变故,北面有雍州,西面是荆州,南面是江州,东面是京师,四路大军自四面而来,只恐连还手余地都没有。”

    萧詧半张其口,沉吟不语。

    王莯华又道:“雍州形势险要,又是天子开创基业之地,太平时足以当做根本之地经营,乱世时则能以此谋求霸业。但能否成事,关键还在于施行仁政,以让百姓归附。其实,仅此一点做到,即使在其他地方,也能成就不世功业。”

    郢州即是日后的武汉。刘宋时,为从根本上削弱荆州的实力,而将荆州的洞庭湖以南部分分析为湘州,汉水东岸及洞庭湖以东的地区分析为郢州,治所在夏口。(灾后)自此之后,郢州便从昔日荆州下辖的边郡发展成一方重镇。到此时,虽还不如荆州那么高的地位,但重要性已不妨多让。历代刺史,皆为宗室子弟充任。

    然而,也正如王莯华所言。郢州的优势是四通八达,劣势也是四通八达。因为四通八达而成为商路中心,并因此富裕。也因为四通八达而容易四面受敌,并因此难以久守。萧詧若去郢州,只能在太平时当一位政绩卓著的州刺史,而无法在乱世成就霸业,这并非他的心愿。是故他在听闻种种不利后,只能惊讶无语。

    至于雍州,可不是大禹定下的那个古九州,也不是汉魏时代的关中,而是汉水流域的襄阳。

    东晋时,关中百姓流亡到襄阳,朝廷遂在此侨置雍州,而后脱离荆州管辖,始成为独立的一州。之后先是元嘉北伐、仓皇北顾,再是萧齐代宋、萧梁代齐,一连串变故,使得东晋以来南朝便据有的河南、淮北诸州沦陷北朝,雍州一跃成为中部地区对北方防御的前哨堡垒,战略地位开始突出。www.tyjiao.com

    与此同时,那些沦陷州郡的士族纷纷南迁,形成新一轮南渡风潮,造就新一群仓惶北人士族集团。雍州襄阳,便是这一群仓惶北人士族集团的一大聚居点。而且此一群士族集团,犹存汉魏时代的尚武风气,较之江东士人,更善行军作战。

    萧衍据雍州夺得帝位,麾下自有不少雍州出身的士人,虽然日后于朝中多少向江东士族偏移,但雍州士人仍留有不少能量。萧詧若据有此州,稍加经营,既能有经济实力,又能有军事实力,确实能有不小作为。

    谢皓仔细听着,心下不住为母亲喝彩,只觉母亲的分析颇有道理,确实不愧巾帼二字,不过,细想之下,仍觉其中似有漏洞,只是一时还说不上。不料,母亲王莯华前一段话刚说完,便听她又说道:“妾一介妇人,不敢妄言。大王若有疑虑,可叫吾儿谢皓一评。”

    他顿时愣了,心生疑惑,暗暗嘀咕:“为什么要我说?”

    旋而,只听萧詧咦的一声,道:“夫人之子……倒是人杰之象,只是有点年轻了吧!”言下亦是颇为疑虑。(白狐校花

    谢皓心下鄙夷,暗道:“刚才还借抬高我来讨好我的父母,现在就露出真实心意了。”却也不露声色,仍以常色,沉默以对。

    王莯华道:“妾之子,字元明。大王休看他年轻,其实见识却不浅。大王只需与他相谈一二,即知妾所言不假。”

    谢皓听母亲如此说,知道自己是要说一番了,下意识地端正坐姿,等待萧詧问询。

    未几,只听萧詧问道:“既如此,孤便一听谢郎高见。”言辞极尽轻视之态,似毫不放在心上。

    谢皓不禁憋了股气,暗下决心,定要认真一论,于是说道:“谢皓认为,雍州虽然千好万好,但仍有一弊。”

    萧詧哦的一声,笑了笑,摇了摇头,道:“既然有千好万好,那又何惧一弊。这一弊,岂不是会被那千好万好掩盖于下?”

    谢皓道:“不然。并非那千好万好掩盖弊端,而是那一弊端使得那千好万好消失无形。”

    萧詧嗯的一声闷哼,道:“此话怎讲?”

    谢皓见他起了好奇之心,深吸了口气,侃侃而道:“雍州地处边境,需靠后方补给。若是能一举拿下荆州、湘州,在截断益州与建康之间的水路粮道,自然是大事可成。然而,若一时不能攻下荆州、湘州,既可能反被荆州、郢州合攻。到那时,只怕除了弃城逃奔他国,就别无其他生路了。”

    话音刚落,萧詧即哈哈大笑。

    谢皓心下生堵,暗道:“难道我说错了吗?襄阳不靠后方的粮食补给,郢州、荆州的军事协防,怎么能独立支持?”却不急着发言争论,只耐心听他又何说法。

    萧詧笑道:“竖子不懂机变。孤在雍州建造艨艟、楼船,京师若有变故,只需顺流而下,绕开陆上城隘,直扑建康。到时旬月即可抵定大局,还惧怕什么荆州、郢州的兵马?”

    谢皓紧接着问道:“若建康一时不能攻下,大王又退向何方?”

    萧詧立时止笑,支吾一声:“这……”难再说什么。

    谢皓继续说道:“兵行险道不假,可破釜沉舟一事,千年来少有人能成功。大王若无一稳固后方,一时进攻不利,便会身陷不利之地。若后方再有所失,那麾下人马便容易作鸟兽散。大王若近在京畿或江北,自能兵行险招,若远在荆、雍等地,还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萧詧仍然默然。

    却在这时,帷幕后响起一阵怒喝声:“吾儿不得造次。”正是王莯华。

    王莯华旋而又道:“大王息怒,吾儿尚幼,不通世事,妄语之处,还望海涵。”

    萧詧忙道:“不。谢郎一语,倒是惊醒梦中人。不瞒夫人,孤与部众一番商议,皆觉雍州最适合成就大事。想不到孤的那些谋士,竟不及一方才束发之人。”

    王莯华道:“大王谬赞了。大王帐下谋臣,如济阳蔡敬位、太原王子高,皆乃一时人物,吾儿一介黄口孺子,怎能与他们相比。”

    萧詧笑了笑,连连点头,道:“敬位、子高确实未就此事发言。孤问他们,他们只说无论到了何地,皆需施仁政,亲百姓,是故无需纠结。”

    王莯华道:“妾恭贺大王。”

    萧詧问道:“有何可贺?”

    王莯华道:“大王身边有如此贤臣,无论到了何处,都可成就大业。”

    萧詧叹了口气,道:“多谢夫人。”稍稍一顿,又道:“夫人,谢郎年岁已长,该是历练一番了。不如让他去我幕下,好就近问学于敬位、子高二人。你看如何?”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Zeroth的小说南风汉月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南风汉月最新章节南风汉月全文阅读南风汉月5200南风汉月无弹窗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Zeroth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