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原打算将侄女安置在原先的居所,不想崔蔷却说要和吕绰一处住着。(
嫁给总裁不好玩)然睦元堂后的抱厦实在太过狭小,崔氏便将她姊妹两个挪去近旁的榆荫堂--原是老侯爷养静之所,紧挨着睦元堂。小小巧巧十余间房,前厅后舍俱备。院内有五六株三人合抱不来的老榆树,此时正值盛夏,枝叶繁茂翠荫如盖,刹是清凉。
姊妹两个日常坐息一处,或做愈加亲密了起来。
这一日,吕绰用过早膳,便往崔蔷屋里闲聊,刚到菱花格纱橱外,就听崔蔷在里边说:“我还是不去了,劳烦妈妈帮我谢辞吧。“
“琅琊修禊,京城盛会。(
唐砖)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即得云碧夫人下帖相邀,怎好不去!“
吕绰听得出来,冯氏真的很着急。
琅琊修禊--这桩事,她不仅知道,而且正是为此而来。当下挑了水晶帘入内,“姐姐怎么不去,莫非姐姐身上不好。我还想沾姐姐的光,一同去见识见识呢。“
崔蔷本坐在榻上用膳,听见吕绰的声音,起身相迎,“不过是寻章摘句,作几首无聊小词,又有甚么可见识的。“
吕绰随她往填漆小榻坐了,见几上摆着青花玲珑的碗盅,吕绰又看又嗅,“甚么东西,这么香!“根本没将立在地上的冯氏看在眼里。
当日在慕雨亭,吕绰是如何给崔氏难堪的,冯氏悉数看在眼里,即愤且惧。(
修仙狂徒)连主母尚不敢与其硬碰,冯氏心里再瞧不起她,也不敢再似先前那般不敬。被吕绰这样晾着,她纵是愤恼,也不敢形诸声色。
“芙蓉花胶羹。姑妈炖来给我补身子的。你要是喜欢,明朝我叫人多炖一盅。“
吕绰看了眼盅内乳白的羹汤,眉峰微蹙,“我看伯娘关心你都关心糊涂了。这东西虽好,然大暑天的也太腻了。况且一大清早起来,就用这样油腻的东西,你肠胃又不好,怎么受得下!“她一开口,就将崔氏驳倒。
崔蔷也不喜欢每日吃这些油腻的汤水,然姑妈一片好心,她也不好推辞。这会听了吕绰的话,抿嘴淡笑,不作附和。(
总裁前妻太迷人)
吕绰又道:“我看你身子弱,都是总憋在屋子的原故。云碧夫人即下帖子请你,正好出门散心。再则山上也比府里凉快些。二来,“吕绰嫣然一笑,茉香拿出副花笺送于崔蔷,“我知道想参加琅琊修禊,要投诗状,这是我央二哥在托人写的,姐姐看可行。“
崔蔷接过手展开来,上边一首小词--旧榆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崔蔷笑了,“难为句句写实,怎么就同亲眼见了这里的情形一般。“
“自然是我告诉二哥哥的。“吕绰得意道:“姐姐只说这词可使得么?“
这些日子崔蔷眼里瞧着吕绰的处境,府中上下人等,虽碍着老侯爷,不敢当面给她冷眼难堪,然背地里却很是看不起她,闲话不断。(
剑傲重生)老侯爷呢,睁只眼闭只眼,只作不知。
而参加琅琊修禊的仕子、仕女,个个都是孤高自许,目下无人。吕绰头一回去,他们定然会想出各样刁钻的法子折腾人。吕绰若在太平观失了脸面,府中人等更不知要如何取笑了。
故尔崔蔷斟酌了一翻,劝道:“词是使得。然倘然真君叫你即兴吟一首,可怎么好。依我,倒是在家里清静,何必凑那个闲热闹。“
吕绰却笑道:“这还不容易,姐姐帮我做几首,我背熟了就是。“
地上的冯氏听了,嘴角直撇,冷笑不迭。(
红色仕途)
崔蔷摇头道:“作诗作词是容易,却不知云碧娘娘会限甚么样的题目。作也没白作。“
“这么说。“吕绰掉头吩咐冯氏,“有劳妈妈将这份名帖诗状随回帖一起交付来人带去。我只求能混进去见识见识,也顾不得丢不丢人。“
她都这么说了,崔蔷也就不再多劝,叫婢女拿了花笺,随手写了个回帖。又微笑着向吕绰道:“你即拿定了主意,我就帮你多作几首备着,指不准咱们运气好,就撞上了。“
“如此,就多谢姐姐了。“吕绰欢欢喜喜地道了谢,一回头,见冯氏立着不动,放下脸道:“你怎么还站着!“
冯氏摁下怒气垂首告退,崔蔷见她出了门,劝道:“你这又是何必,她到底是姑妈心腹之人。“
吕绰冷嗤一笑,“她们背底里说我的闲话还少么。我不与她当面争执已经算顾全体面了,还想要我的好脸色?我再怎么样也是府中小娘子,断没有示弱婢仆的道理。“
崔蔷长叹一声,默然无言。她贴身婢女尔音这些日子与吕绰相处的熟了,人胆子就大了起来了,脱口就道:“小娘子但凡有吕小娘子一半的气性,也不用受那些闲气了。“
吕绰故作无知地问道:“怎么在府里还有人敢给姐姐气受?“
“这府里没有,可……“
“尔音!“崔蔷斥断了婢女,“你还不去备纸砚来。“
婢女无奈叹去,吕绰眸光轻闪,“莫不是刘家……“
崔蔷笑道:“你别听她胡说。大族世家人多口杂的,哪一家还没几个爵舌根的下人。“
吕绰知她不愿细说,垂眸一笑,改了话头。
一时,尔音拿了笔墨纸砚来,姊妹两个携手往月洞窗下的大案边落坐。
窗外老榆树的树影映入纱窗,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
太平观差来送帖子的虽只是个知客,海宁侯府也不敢稍有怠慢,请在睦元堂小花厅奉茶,崔氏领着媳妇做陪。冯氏领了回帖一径行至花厅门口,养娘报禀了,才入内将回帖并词状、名帖一并奉上。
那知客收了帖,便起身笑辞。
崔夫人领了一众人,送至仪门方回。
冯氏这才得空将事情禀给崔氏,她话未说了,少夫人叶氏就质问道:“这事妈妈怎么不先回娘亲,就把帖子交了出去?“
叶氏出身平平,大小事情皆看婆母脸色行事,偏偏又才智平常,崔氏本来是盘算着让儿子与侄女亲上作亲,长媳平庸些更好。然目下的形势,小儿子的婚事还不知怎样呢,听了媳妇这糊涂话,面上不由有些难看。
“这事你办得妥当。“她先肯定了冯氏做法,才转首向媳妇道:“你到底年轻了些。客人在堂,这事怎么回?二来,蔷与她要好,回帖中定会提及此事,咱们何必枉做了小人。三来么……“崔夫人冷冷一笑,“她自己上赶着要丢人,咱们做甚么拦着!“
(梨树文学http://www.lishu123.com)